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

(起因) (经过) ( 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描写“抢时间”(飞)部分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1)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比赛。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没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感知。)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现了敌人的什么心态?(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能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6~7)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1)读课文填空。(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点评: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复述6、7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

八、案例点评

1.扣题眼,找重点,整体把握。

教学设计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去寻找发现文章的“眼睛”,抓住“飞” 和“夺”两个字,推向本文写作的重点内容-飞兵急奔(抢时间)、英勇夺桥。抓住了文章的题眼,学生知道了本文应围绕“飞”、“夺”展开故事情节。初读课文时,很快就能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中心,做好铺垫,也培养学生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和习惯。

2.理思路,解疑难,重点析读。

引导学生从题眼“飞”、“夺”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解题时提出的问题: “谁飞夺”“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学生便能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重点部分。认真品读了文章的六、七段,用换词比较法,辨析了作者在描写勇士夺桥时准确、精当地使用动词,将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夺桥的壮烈画面再现眼前,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奠定了文字基础。

3.抓词句,重积累,深切感悟。

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已经初步学会了抓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在本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能力,放手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能很好地体现红军战士飞兵急奔抢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和具体细致地描写泸定桥及大渡河水的语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并联系上下文内容,真正体会到红军抢时间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深切感悟到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自己对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得到升华,同时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理文章条理。

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泸定桥的难和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

1、教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题目。(强调“飞夺”)

3、指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归纳。

(1)泸定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探究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情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可谓。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利用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诡计击溃索性狼狈水流湍急浩浩荡荡

(3)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4)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渎课文。

三、集体反馈,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再全班读,教师强调部分省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要点。

2、指名反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3、教师:再读课文,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

4、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的介绍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第9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5、组织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简短的小标题。

6、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

4、指名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这是一座__的桥。(可怕、危险、恐怖……)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

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7、教师小结:这就是红军要夺下的泸定桥,看来,要多下这座桥不仅困难重重,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再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还让你感受到了夺桥的危险和艰难?

8、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感悟,

9、教师小结:同学们,泸定桥本身就很凶险,加上桥下的天险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以及敌人的防备,要夺下泸定桥是多么的危险和困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夺下泸定桥呢?

10、指名反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夺桥的艰难和危险,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红军战士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三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2、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

四、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回忆主要内容)

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有天险之称,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大军因为渡河耽误时间,被清军围追堵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也向大渡河挺进,准备渡河!(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唤起回忆,新旧衔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深入理解,研读课文

1、看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理解为什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

2、在夺桥之前,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课文着重写时间紧迫,道路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3、理解时间紧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时间紧迫,派代表汇报读懂的地方,明确“飞”就是抢时间。播放课件,红军雨夜急行军)

4、理解道路艰险

红军能够抢先到达泸定桥吗?

(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翻山越岭、沿途阻击敌人、冒雨摸黑赶路等说明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不畏艰险。

5、理解泸定桥令人胆寒

红军“飞”到泸定桥前,就要与敌人“夺”桥了,可是文章接着写什么内容?没有直接写红军怎样夺桥,而是写桥险,桥怎样险呢?

(学生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桥高、难走、水急、难攻,随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泸定桥险,大渡河水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可是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时间紧、路难走、桥难行,这是不是犯了详略不当的错误呢?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这是为写红军飞夺泸定桥作铺垫,这些描写,更能表现红军的英雄壮举,是不能不写的)

6、夺桥战斗与结果

后面是追兵,对岸是气势嚣张的敌人,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桥战斗打响了。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在字、词、句中理解、想象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键词语)

课文叙述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红军攻下了泸定桥,取得了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播放课件,分角色朗读课文6——9自然段,让学生在视频和音频中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设计意图: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学习;以课件的适时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有战斗就意味着有牺牲。现在,我们就来到这座纪念飞夺泸定桥牺牲的英雄纪念碑前,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说。你想说什么?

(播放课件,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

这就是今天的泸定桥,(播放课件)它不仅记录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相信,泸定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请大家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讲给比你小的同学们听,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我们周围传播;让他们和你有共同的感受;让我们从心中唱起同一首歌缅怀先烈!(播放课件,师生同唱《同一首歌》

设计意图:牢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学生对画面和音乐的理解中,思想再次升华,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词语。

沪定桥 摇摇晃晃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发起总攻 震动山谷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四

[课例]

一、要介绍历史背景,教师板书泸定桥

二、讲授新课

(一)通读全文弄清泸定桥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1、出示思考题。

A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这是座什么样的桥?

B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2、学生自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作上记号并读一读。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略)

4、教师小结。

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

板书 “飞夺”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学生齐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

1、教师出示思考题(思考题略)

2、学生按照上述提示学习课文,教师讲述“飞”“夺”及夺取泸定桥的关键。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关句子。

4、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红军勇敢、机智、顽强。

5、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看图,体会红军夺桥的艰难,找出课文有关语句读一读。

6、理解课文逼真、形象描述突击队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句子。

7、指名按照提纲复述

(三)教师小结全文

[反思]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

在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读分析,先板书“泸定桥”三字,设问: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

理解作者思路和课文的段落层次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本文紧扣课题中的“飞夺”展开故事情节,围绕“飞夺”依次讲了“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教学时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时教师予以讲解指导。讲读课文时从“时间紧”“路途远”“敌我双方赛跑”三个方面弄懂“抢时间”这部分的内容,从“桥险峻”“敌猖狂”“红军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险”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借助板书,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悟中心

“飞夺”二字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课文中“抢时间”“攻天险”这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教学“抢时间”一段,先要求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想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

因此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攻天险”一段,具体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按照: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进→三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熊熊烈火→消灭守桥的敌军这一过程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写,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结合课文,解决教学重难点“攻天险”;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2、品读文章语句,体会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复习导入

当你和战友经历了20多小时的急行军,来到泸定桥边时,看到什么?

二、学习6-9自然段

1、自由朗读,泸定桥给你什么感觉?

* 为什么这么说?品句读句,体会桥险(铁链、无板)、水急浪高、对岸敌狂

* 出示文段“泸定桥离水面……涛声震耳欲聋”,朗读想像,体会夺桥难

2、出示“守城的两个团敌人……飞过来吧!”你听懂敌人的话么?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你怎么想?

(设计意图: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小组学习学习7-8自然段:让敌人看看我们怎样飞过泸定桥的,请用小标题概括,梳理叙述攻天险的顺序

4、汇报:红军怎样攻夺天险?

5、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战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文段

(1)二连担任突击队……一边铺桥。

(2)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冲啊!

* 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能用其他词语代替么?(迫在眉睫、十万火急)

* 党的事业是指什么?最后的胜利是指什么?

(3)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决定性的胜利。

* 学生写作,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插图,通过写话,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写得出;感悟红军精神品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不同的精神熏陶,把革命精神教育融入文字量化)

6、让我们回到1935年,看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电影《飞夺泸定桥》剪辑

7、汇报作战经过:我们这样攻桥……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说得出)

8、学习第9自然段:师述前句,生续读后句,结束教学。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

1、加深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体会红军精神

2、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习了这课后,你有什么写作收获?

四、作业摘抄语句,谈感悟。

板书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

《飞夺泸定桥》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课文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再写向泸定桥挺进,然后写夺桥战斗,

最后写过河北上抗日。课文的重点是“飞夺”。“飞”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夺”字突出了红军的勇敢。“飞夺”的行动来源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描写“抢时间”(飞)部分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

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比赛。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分层理解第五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

2、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现了敌人的什么心态?

(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能飞过去。)

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六、七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复述六、七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4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