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梅花魂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月是故乡明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宁/荥阳市第七小学张波/荥阳三高附小马慧玲/崔庙镇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作

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速度。

5。基于综合性学习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记叙文。本组课文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其中,作家陈慧瑛的《梅花魂》讲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课文作者通过五件小事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心境,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把握全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作为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

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3、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4、基于习作

五年级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5、基于综合性学习

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但个别学生仍不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等12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重难点)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

评价任务

1、通过自学、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魂、幽”等12个生字词、美观书写“缕”“葬”等14个词语,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个别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能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出重点词句说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通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通过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梅花魂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反思与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知道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过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引导学生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所说的话的内涵,感悟外祖父由爱梅,赞梅到借物喻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先学后教,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12自然段,谁能说一说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2、交待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外祖父,进一步感受这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热爱祖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直奔重点,以点带面,自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二、品读分析第13自然段

1、默读13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13自然段,想一想:

(1)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把你的理解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集体交流

教学估计:学生理解的内容

(一)梅花是最有名的花

出示课件:"这梅花……有骨气的呢!"

(1)交流: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课文中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梅花的了解和认识。(指名说)

(教师随机出示梅花图片,体会"不怕风欺雪压")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要求:带着对梅花的喜爱,敬仰之情来读。

(4)默读理解:"她"的含义。(揭示借物喻人的内涵)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感受"它""他"和"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她"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为后面的读提升了情感的铺垫]

(5)小结:外祖父之所以爱梅花,爱的是梅花的精神——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板书:品格,灵魂,骨气)

(二)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的品格

出示课件:"几千年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品读理解: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人应是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气节的人(指名说)

(2)介绍有气节的人物: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指名说)

(3)小结: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气节的人,就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他们的精神就是——梅花魂!

(4)深入理解课题: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不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让学生讲一讲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三)外祖父的期望

齐读,要求:读出你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4、师生齐读13自然段

要求:带着对梅花精神的爱,对有气节的人物的敬仰,有语气地朗读。

5、师引读:

1)他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联系第15自然段)船快开了,泪眼蒙眬的外祖父又递给莺儿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她是在告诉莺儿,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像梅花一样(生接)

(3)外祖父分明也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生接:作为一个中国人……)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教师饱含深情的引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小结: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对这位华侨老人如此热爱梅花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位无限眷恋祖国的爱国华侨,他由爱梅,赞梅所表现出来的是拳拳赤子之心,楚楚爱国之情,他代表了一个个漂流海外的华侨老人的心声和爱国情怀。

请大家带着这份尊敬和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拓展升华加深体验

1、说话练习

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认真思考之后说一说

(出示课件)

看着船儿越漂越远,我_____________。(指名说)

2、写话练习

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像,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我仿佛看到孤独的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告诉外祖父和所有的海外华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内进行交流

4、展示,教师随机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分别走近外祖父和莺儿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梅花魂的理解。小组内的交流能使写作能力较差的孩子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选择性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搜集梅花图片在自主园地展览。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内容,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品格

梅花魂 灵魂 民族魂

骨气

《梅花魂》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朗诵咏梅的诗。

⑶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 篇四

学习内容:

课文《梅花魂》,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白梅》,拓展阅读《苏武的故事》。

学习目标:

1、理解“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2、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3、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心、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幻灯片1

2、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品花,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1、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梅花的古诗词。

2、出示幻灯片2朗读古诗词《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之三)、《墨梅》。

师:课文中也有几处写梅花的句子,请大家找找看。出示幻灯片3

3、默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4、梅花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学习的古诗词和课文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4,重点朗读写梅花特点的一段话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

师:这段话哪些地方应该重读?

指名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梅花的特点(坚强不屈,不畏严寒)齐读这段话

三、悟魂,感悟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气节。

师: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出示幻灯,5

1、自由读《苏武的故事》,苏武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读书。

3、学生展示

师:在荒无人烟的北海,苏武孤独一人,饥吞毡,渴饮雪,可他始终不屈服,多么的有民族气节呀!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苏武一样有民族气节的人,你还知道谁?

学生回答

4、了解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出示幻灯片6至11

5、学习“魂”的含义。

出示幻灯片12,小组讨论“魂”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13,齐读。

四、悟情,体会外祖父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梅花魂就是民族魂,(板书:民族魂),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我们的祖国,(板书:爱国心)但是又因为年龄太大,不能回国,所以常常因思念祖国而落泪。

出示幻灯片14,学习外祖父的三次落泪。

1、学习第一次落泪

学生朗读,出示幻灯片15

出示幻灯片16至19,边出示边朗读思乡的古诗词。

2、学习第二次落泪

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出示幻灯片20

3、学习第三次落泪

学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1

师:外祖父是多么想念祖国呀!(板书:思乡情)

4、出示幻灯片22,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抒情,抒发对外祖父的敬佩赞扬之情。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出示幻灯片23

1、你觉得外祖父说这句话时可能是对谁说的?

2、给外祖父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慰藉这位深深地眷念着祖国的华侨老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啊!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段落。

2、继续搜集赞美梅花的诗句背一背,办一张有关梅花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爱国心思乡情。

小学语文《梅花魂》优质教案设计 篇五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策略与方法:

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 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 : 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 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 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 : 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 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 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 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梅花的图片。一起来欣赏。

梅花是中国的名花,历来都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你能吟诵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吗?(学生吟诵诗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梅花魂》,感受《梅花魂》之所在。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课文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到的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4、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5、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6、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六。总结归纳。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

1、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诗歌《乡愁》

八.板书

6、梅花魂

读诗落泪、

珍爱中国、

不能回国伤心流泪、

赠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潸然泪下

(中国心)

《梅花魂》优秀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五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尝试快速默读课文,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学习重、难点:

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扣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①正音、正字。

“凋”: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碉堡”的“碉”与“凋”是形近字,只是部首不同。

缕(lǔ),韵母不能写成“u”。

“衰”字是上中下结构。

“眷”查目字底。可与卷相比较。

②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词语。

“秉”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读带有“秉性”的这句话,考虑可以用哪一个词替换。用性格可以。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爸爸的秉性忠烈刚直。换词:爸爸的性格忠烈刚直。句意不变。可见,“秉性”一词指性格。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

飘泊——文中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

颇负盛名——颇,很,相当。名气很大。

幽芳——香气清淡而芬芳。

古董——古代传下来的文物,很贵重。

玷污——使之有污点。

希罕——少见的,不常有的。

眷恋——顾念,爱恋。

(2)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预设:①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低沉一些,为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

后两个“愈”应读得高些,坚定一些,为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

②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

③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

……

(3)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2、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回顾梅魂,铺设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祖父生前非常爱梅花。

(口头填空)因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三次落泪,看看外祖父为什么落泪?落的是什么泪?

二、研读落泪,体悟情感

(一)吟诗落泪——思乡之泪。

1、请同学们找出外祖父第一次落泪花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看看哪些字眼最能触动外祖父的心,让他悄然落泪?

2、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这些诗句都写了什么,竟能让外祖父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说的是诗人在山中送完朋友的时候,问朋友: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还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句词中有个字特别忧人——“愁”!)

所有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诗句?(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的亲人诗句,都是写乡思,乡愁!)

②作为中国人的外祖父,此时身在他乡,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就钩起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凄然泪下。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冰凉的泪是思乡的泪!

(二)心想归而身不行——无奈之泪

我们再来看看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这是在我们将要回国的时候。

1、读4—11自然段

2、外孙女的哪句话,直接刺痛了外公那根敏感的神经?(“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在别人看起来这是极为普通的一句话,在外祖父的心里,却如同王维的那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字字刺疼了他的心。

3、外祖父能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外公年纪太大了……”)

外祖父何尝不想回啊,可是年迈的他只能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4、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是无奈泪水

5、指导读书,把外祖父复杂的心理过程读出来。

(三)送别时泪眼朦胧——深情之泪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4、15节,读着读着,你的脑子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面对这令人心酸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准备怎么读?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

3、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很多?

4、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了吗?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5、指导朗读:

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这是怎样的手绢?——这还是那块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飘走的手绢吗?读出它的沉甸甸!

三、方法迁移,再次悟情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还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四、进行练笔,升华感情

1、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但外祖父仍然站在岸上,凉风依然飕飕地吹拂着他的银发,泪水可能仍然迷糊着他的眼睛,或者不停地从他的腮边落下,此时此刻,我手捧外公交给我的手绢,想到眷恋祖国而又不能回国的外公,我不禁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同学们,请拿起笔,把作者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在心中默默地对外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这样,我和妈妈回国了,外祖却父留在了海外,至死也没有回到祖国。可你觉得外祖父回来了吗?(外祖父的身没有回来,但外祖父的心,已经回来了,是让外孙女带回来的。)

3、是啊,外祖父虽然葬身异国,但是他魂归故里。课文至此,你觉得这梅花魂,还只是梅花之魂,民族的气节吗?这梅花魂还指什么?(这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示这颗心,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魂,我想,最好是用一首歌的歌名《中国心》。这不仅仅是外祖父的一颗心,更是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海外华人的一颗心。他们像外祖父一样,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时时眷恋着祖国。)

五、积累练习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梅花魂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