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泉水》教学设计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泉水》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泉水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泉水吗?你们了解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呢?

二、识字学词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写字指导

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 “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此外,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能说说你对见过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泉水的一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⑴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 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⑴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⑵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⑶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⑷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⑴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⑵ 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⑴ “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⑵ 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四、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泉水》教学设计教案 篇二

一、谈话导入

师:丁冬、丁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是谁在唱歌,泉水流动的声音……

师:同学样的想像真丰富。请同学打开书,从书中找到答案好吗?

生:“丁冬,丁冬,是一股清从泉石缝里冲出来。“

师:噢,的确是泉水姑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泉水姑娘。板书课题:泉水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音乐给大家伴奏。请同学们小声的去读这篇课文,读的时候用心去体会。

二、整体感知

师:泉水姑娘从哪里来?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泉水姑娘从石缝里来,她去过水池、果园、山坡、山谷。

三、熟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一起去看看泉水姑娘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勾出你喜欢的词,想一想你看到这个词想到了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已喜欢的词语。

生:我喜欢“丁冬”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好像听到泉水姑娘欢快的唱着歌儿从山上跑下来。我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丁冬,丁冬,”我还要把它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师:全班同学和他一起来感受好吗?

生:齐读“丁冬,丁冬,”并放在句子里读。

生:我喜欢“冲出来”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感觉到泉水的力量很大,也感受到了泉水姑娘想来到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急切心情。我要用动作来表达个词语。(学生边读边用手比画)

师:这位同学表达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生:我喜欢“阳光灿烂”这个词。看到这个词我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到处桃红柳绿,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着。我要用表情来表达这个词语。(学生边读边表现出喜悦的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想,读一读,再读一读,然后放在句子里读。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体会到泉水姑娘是高高兴兴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我想知道泉水姑娘为什么是高兴的、欢快的来到这个世界。

生:因为泉水姑娘想快点看到这美丽的世界,她还想快点去帮助别人。

2、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师:泉水流呀、流呀,一路流过许多地方,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描写泉水姑娘流过的地方的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生:这几个自然段相同的地方是都写了泉水流进什么地方,泉水流进不同的地方都在帮助别人。

生:这几个自然段不相同的地方是泉水流过的地方不同。每流过一处看到的东西不同。泉水水说的话也不同。

师:在学习小组里讨论一下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读一读。用同样的方法勾出你喜欢的词,想一想,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小组交流

学生反复朗读并体会。抓住重点词语。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泉水姑娘就这样一路做着好事跑下山去。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生:老师,我喜欢“一起问候,一起约定”这两个词。我想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来表演。

学生边朗读边表演。

师:全班同学和他们一起来表演。

生:课文最后用了省略号,我知道了泉水姑娘还在流过不同的地方,还在不停的做好事。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

4、整体感悟

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泉水姑娘?

生:喜欢!

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读一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站着读,可以表演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

生:全班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想不想把泉水姑娘请到课堂上来?

生:想!

师:下面请同学一起来欣赏泉水姑娘。(播放课件)

师:泉水姑娘美不美?

生:美!

师:这么美的泉水姑娘同学们舍不舍得它停下来?

生:不舍得!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继续去创作吧!在你的想像中,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做哪些好事?请用: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___,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的格式来完成。

师: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自由创作吧!

生:小组交流

生:泉水流到棉田。她看到了绿油油的棉枝,泉水说:“大口、大口的喝吧,我的水很多,喝了我的水你们能开出更多,更白的花。

生:泉水流进玉米地里,她看到了又高又直的玉米杆,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解渴,喝了我的水你们能长出更大的玉米棒。

师:同学们创作了这么好的作品,让老师感受到你们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作家。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不仅感受到泉水姑娘的美丽,更深深的体会到同学们美好的心灵。老师喜欢泉水姑娘,更喜欢同学们。

教学反思:  《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欢声,洒下一路爱心。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文章里去,感受到泉水的快乐,分享泉水的幸福,泉水乐于助人,奉献为乐的精神也如泉水般浸润学生的心田。

《泉水》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一、教学内容

1.《泉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5课。本课通过泉水从山上流下,一路上把爱心献给别人的事,向我们展现了泉水乐于奉献的可爱形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泉水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2. 本课的学习内容

(1)会认“股”、“缝”等8个生字,会写“泉”、“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学习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4)通过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泉水的知识,了解更多乐于奉献的事例。

(5)通过在“留言板”上打写小作文,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独立思考,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需用时间80分钟,以每课时40分钟来计,分散为两个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股”、“缝”等8个生字,会写“泉”、“然”等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泉水的作用。

(3)阅读扩展学习材料,进一步扩充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课文、阅读扩展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课文和阅读扩展资源,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3)通过创新打写作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作文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深入理解泉水爱帮助别人,并且从助人中得到的快乐的优秀品质,使自己也能具备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2)通过对扩展资源的阅读,了解更多爱心助人的事例,感受“奉献”的快乐。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1)班共有38名学生,学生具有以下学习特征:

1.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学习,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能够轻松完成基于课文的学习任务。

3.能独立思考问题,能运用个性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4.已建立起较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也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5.信息技术能力较强,不但能够熟练运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而且能够结合相关主题进行自主创新的写作,表达个性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

1.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

2.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是运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的。

3.学生所使用的学习课件是运用microsoft frontpage制作的网页型课件,是以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总课题组提供的网络课件为基础,进行优化改进后,发布在学校服务器上,学生通过ie进行使用。

4.设施完备的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朗读导语,把握单元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里的四篇课文就像是锁在石洞里面的珍宝,想去寻宝吗?那读懂本单元的“导语”就等于拿到开门的金钥匙。只有掌握了金钥匙,你才能实现寻宝的愿望。谁能把“导语”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自读。

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同桌互说。

二、创设情境,激起学趣

师:今天,我请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播放音频、视频)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了它的声音,也看到了它在不同阶段的样子,知道它的名字吗?

指名说→板书课题→引导“泉”字的识记方法。

三、自主质疑,理清学路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主质疑→理清问题。

四、初读课文,感受奉献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非常想了解泉水,那就请打开课本第19页,大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生字或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画一个小小的问号。

学生读课文→点画课文。

五、合作学习,巧学生字

师:如果你的小问号是画在生字的旁边,就请你和同桌共用一台电脑,去《识字通》里解决它。

学生合作学生字→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指名介绍记字方法→同桌互相介绍→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练习→学生仿写生字。

六、精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你们的小问号都解决了吗?如果还有问题,就请进入“资料城”,去那里找一找答案吧。你有什么新收获,赶快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自读→同桌讨论。

师:现在小问号都解决了吗?如果还没有解决该怎么办呢?

指名说→学生自读→同桌讨论。

师:这篇课文非常美,我读的时候不敢读得太重,生怕破坏了美好的感觉。同学们,请你们也试着把自己对泉水的喜欢读出来吧。读完了想一想:泉水到底从哪里来?它又要到哪里去呢?

学生自读→同桌交流→指名说→指名读。

师:第一段里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

指名说。

师:阳光灿烂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泉水看到这样的世界会说什么?

指名说。

师:泉水满怀快乐和激动,从石缝里冲出来,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那它最后又要到哪里去呢?快速浏览课文,比比谁最先找到答案?找到了,就大声地读出来。

学生找、读课文。

师:泉水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想想他们互相见面的时候会怎样打招呼,怎样约定?同桌两个同学试着表演一下第六段。

指名表演→同桌合作表演读。

第2课时

一、诵读句子,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句子: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师:这里有5个句子,会读吗?会读就大声地读一读吧!

学生自读→指名读→纠正字音。

二、合作学习,理解奉献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课文,知道泉水是从石缝里冲出来的,它要到大海里去。那从石缝到大海的中间,它还走过了长长的旅途,它还做了许许多多的事呢。想不想知道它都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情呢?请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学生自读→指名说。

师:泉水流到了哪里?它遇见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泉水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指名说。

板书:水池、姐姐、多。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

总 www.shubaoc.com 结学法:读通课文——想象说话——总结填空——演读课文。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很像?请用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同桌的两个同学共选一段,一起来学习。

同桌互读互学→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全班齐汇报→指名板书。

板书:平地、杜鹃花、清;果园、果树、甜;山谷、画眉鸟、美。

师:谁能仿照课文用“泉水流到________ ,________,泉水说: ‘________。’”说一句话。

指名说→同桌互说。

师:你喜欢泉水吗?你喜欢它的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板书:“给予永远是快乐的。” ——高乐基

三、自主选读,扩展奉献

师:泉水有着一颗爱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心。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泉水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遭遇困难,需要我们出手帮助的人。进入“资料城”去读一读,用你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去感受、去学习吧。读完了,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四、创新打写,内化奉献

师:大家都很喜欢泉水,对吗?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像泉水那样,给人送去关怀和帮助、自己也收获快乐?请进入“留言板”吧,你可以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泉水,流到更多的地方,给更多的花、草、植物或其他的小伙伴送去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你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生活中的泉水,用自己的爱和帮助,给身边的人送去更多的温暖。请选择喜欢的留言情境,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打写出来。完成打写后,可以去读一读别人的作品,评出今天的“打写小冠军”。

学生自主打写→自读→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五、延伸课堂,实践奉献

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生活中的泉水,用自己无私的爱心去帮助身边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快乐。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美好的想法要想成为真正的现实,还需要我们去用行动去做。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行动把这些美好的想法变成现实吧,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地美好!

下课,师生告别。

【案例点评】

精心设计 巧妙组织

本篇课文一二课时教学目标分配合理,重点突出。教者精心设计教学,巧妙组织课堂,不仅合理地利用扩展阅读资料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更通过创新写作让学生实现深层次认知加工,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导入环节设计合理

课堂教学从单元导读入手,把课文主题与单元主题结合起来分析,在学前让学生对所学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但在本次教学和日后教学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而且为以后的单元的整体教学奠定了基础。新课学习之初利用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让都市中的孩子对泉水有了直观的印象,扫清了理解课文的障碍,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低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学习方法指导到位

教师非常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这在本课的多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所体现,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如第1课时的认字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识字方法,把使用教材、课件自学(对应在《识字通》中的“认读组儿歌写”)和小组互学的形式结合起来,运用“读思议找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进行学习。在第2课时的课文学习中,教师根据教学归纳出“读答说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并概括出泉水的特点。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停留在学习方法的归纳上,而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就将这些方法落到实处,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长期坚持正确教学方法的结果。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有良好的收效。

3.教学组织策略运用得当

在课文学习时,教师创造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向自我挑战。课文中对泉水特点描述,四个段落的呈现手法比较相似。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先由师生共同归纳学习方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请一位同学用刚才的方法来总结第二段,找出泉水的特点,以再次巩固学习方法的运用。在确认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全班小组合作完成第三个特点的归纳。第四个特点则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不仅检验学法的效果,同时做写字指导,以突破重点的教学中形式多样,组织策略运用得当,很好地完成了在一节课内学生的认知层次不断深化的目标。

4.拓展资料创编巧妙

在扩展阅读资料上,教师作了精心的选择。第1课时教师据教学需要自编一篇“泉水的自述”,使学生对泉水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第2课时利用多篇难度适宜、内容贴切的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助人为乐这个主题的理解,为打写作了极好的铺垫。丰富的扩展内容也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多个画面,为学生把“爱”的主题落实于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的说来,本课的教学设计精心,编织巧妙,是一节优秀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示范课。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泉水》教学设计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3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