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发布时间

荷花淀教学反思 篇一

《荷花淀》教学反思

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强。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导作用。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中,发现更精彩的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深的发展。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依据教学理论的指导去寻找、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尽量做到:

(一)明确这一节课的实施原因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45分钟内要达到以上目的去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学习运用对话、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内容分成了三大段。课前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段情节。

(三)精心设置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上网搜寻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诗化”小说的理解,同时截取荷花淀视频,帮助学生融入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感官多重享受。

(四)多次修改、试讲,及时调整思路和设置的问题,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怎么导入,怎样引导,怎样深入等等,及时变更教学思路。

反思

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一)充分设置让学生发问的平台。

每当学习一篇文章,只要去探究,学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也可能是学生思维深入、探究问题时所迸发出的火花。教师在预设教学环节时要有问题意识,以赏识启动探究。课堂中教师要留一些时间请学生发问。这方面没有设置得当,赶时间,认为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成教学目标即可,这样无疑削弱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反映出教师问题意识的淡薄,并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的初衷。

(二)从小说三要素入手进行文本的解读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爱情、亲情、友情是人性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荷花淀》在表现抗战的重大主题时,把战争的硝烟溶解于军民的欢笑之中,显示的不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是战争留下的创痕与血污,而是军民在战斗之后所获得的喜悦与欢乐。它有意避开重大的战斗场面,而选择充满生活情趣的题材来表现主题;它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沿着生活的自然顺序,用细腻的 笔触从容不迫地表现白洋淀人民战斗的抒情画面;是用诗一样的抒情笔调来描摹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的画面。在此我设置让学生讨论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领会平凡的景象中点染出生活茫然的失意、从容的谈笑、隽永的诗情,读后余音缭绕,暖流潜身。《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 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 节里渗透出诗意。在这里我设置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语言,通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它还写了四个妇女,她们相约探夫,一路上无忧无虑,说说笑笑,给战争的环境增添了生活 的情趣和乐观的气氛。特别是她们相聚在水生家里,与水生女人商量去探亲,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乘巧、或直 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三)课堂开放性的教学策略需落到实处

以前的课堂,或者是满堂灌,或者是满堂问,总而言之,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课堂上没有真正的思想的火花。即便有时出现精彩的辩论,也是老师一手精心策划的,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强。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很多老师又误解了新课标的精神,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如以为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谈,随意发挥,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的观点,老师也没有加以纠正或否定,反而大加赞扬,其结果是让学生往歧路上越走越远。新课标还有一句重要的话,老师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导作用。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笔者认为,首先,当学生的质疑有明显偏差时,老师该否定的就得否定,不可助长偏差之风。其次,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中心时,应当及时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及时的拉回到主题上来。再次,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中,发现更精彩的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深的发展。

反思三: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师生问答式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觉得应该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沟通与合作,相互质疑,能够自主阅读文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学生由于临时怯场,发挥并不是很好,没能将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应该加强景物描写对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可以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后的教学应该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内容,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老师听课,显得特别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处理得当,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总是关注着电脑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对文本的探究与分析应该更深入些,细节过渡等问题设计应该更详细些。最后就是以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很少在黑板板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反思四: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所以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传授太多的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地方。当然,深思固然重要,但更要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尝试。只有敢做,勤做,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才能轻松地驾驭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教学的乐趣,成为学生喜爱和敬重的老师!

《荷花淀》教学反思 篇二

《荷花淀》教学反思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师生问答式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觉得应该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沟通与合作,相互质疑,能够自主阅读文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学生由于临时怯场,发挥并不是很好,没能将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应该加强景物描写对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可以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后的教学应该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内容,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1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老师听课,显得特别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处理得当,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总是关注着电脑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对文本的探究与分析应该更深入些,细节过渡等问题设计应该更详细些。最后就是以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很少在黑板板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

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荷花淀教学反思 篇三

荷花淀教学反思(1):

《荷花淀》教学反思

在平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潜质,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老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老师的单向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就就应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习的意识。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老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正因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己找背景品读、自己出题巩固学习呢?我认为是可行的。正因学生带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潜质和思辨潜质,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透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习小组间交流、探讨,并透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习重点透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花言巧语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明白,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刻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荷花淀》教学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潜质的培养。另外就应加强景物描述对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能够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后的教学就应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务必探讨的资料,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务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坚持的名言警句

荷花淀教学反思(3):

《荷花淀》教学反思

语文课该怎样上,一向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明白。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www.chayi5.com←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备课时我对教学资料和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文本的目标,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有针对性,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述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透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2、思考学生实际

《荷花淀》这一课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学习本文时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多学期了,经过着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少必须的自学和阅读潜质,思考到这些,我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以及阅读课文的浪费教学时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课文。

3、精心设计导入

4、听取前辈指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精心查阅资料,多次修改,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推荐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实践

1,预设问题

为了把学生导入到预设情境中,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文本拟订标题;透过阅读体验环境描述的优美;美丽的家乡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样做的。透过这三个问题就将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齐,把学生导入到了我们的预设情境中。

2,思考时刻

有了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刻,但往往是老师怕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的时刻不充分,甚至不够,说是四分钟,过上两三分钟就开始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刻思考问题,更不能有条理的将问题回答好,老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用心性,学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在这一点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思考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刻,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因此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好。

3,小说教学

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因此学习小说时要牢牢抓住这三点。但情节并不是小说的重点,不必花太多的时刻。小说是用来写人的,写人的命运和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因此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说的重点。《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在那里我设置让学生分主角朗读,揣摩语言,透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它还写了五个妇女在水生家里相约探夫,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用心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必须要做到言简意赅。

3、教学设计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生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生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生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述,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4、教学行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荷花淀》教学设计 篇四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荷花淀》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小说。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孙犁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带给读者无限美感的同时,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激起读者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微机班,授课对象56名学生。学生高一时已学习了普高教材必修一至四的内容,有一定的小说知识的积累,具有初步的鉴赏和品味小说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赏析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感受景物之美。 (2)品味语言,赏析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感受人情之美。

(3)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领会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 重点依据

(1)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重点:品味语言。

(2)文本本身呈现出自然美,人情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诗意美”,进而领会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难点依据

《荷花淀》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的小说 有着截然的区别,有“诗体小说”之称。对于作者的这种非战争化的把握和处理,学生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问题导引法

4、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白洋淀风光视频。

2、布置预习:

① 掌握本课生字词。

② 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③ 熟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各节具体内容。

思考:本文通过写一批农村青年,特别是一群妇女在抗日战争中成长的故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1分钟) 播放白洋淀风光视频,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教师力求用优美的语言导入。

相传在很久以前,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时,随身佩带的宝镜掉了,摔成了99个大大小小的碎片。于是地上就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水光天色,美不胜收。春天,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淀底,绿带披霞衣;夏天,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荷花吐艳,一派水乡景色;秋天,芦花纷飞,稻谷飘香,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冻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日寇的铁蹄践踏在如诗如画的白洋淀上,那里的人们又是怎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孙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荷花淀》。 (二)检查预习(3分钟)

1、出示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介绍图片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一起,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2、梳理三个部分情节内容

①水生参军 ②探望丈夫 ③巧遇丈夫 夫妻话别 归途遇敌 助夫歼敌

3、概括本文思想内容: 《荷花淀》描绘了冀中根据地白洋淀人们的斗争生活,突出了妇女在抗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及成长过程,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品味语言,感受景物之美(15分钟)

1、初读,感知画面美

问题设置:读完本文之后,你感觉小说中哪幅画面最能给你美的感受?把你认为最美的语段读一读。

文中三处景物描写。

(1)开头部分对水生家小院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教师点拨:作者选取了哪些描写对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描绘了湛蓝的天空、皎洁的月亮、整洁的院落、端坐的女人、透明的薄雾、凉爽的微风、新鲜的花香,勾画出一幅清新淡雅、和谐宁静的画面。

点评:选取的描写对象本身具有自然的美感,这些描写对象的特殊组合又进一步升华和丰富了美。

(2)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景:

万里无云的天空、徐徐吹来的凉风、水波粼粼的湖面、轻轻摇荡的小船、又嫩又白的菱角、舒展的荷叶、高高的荷花花苞。

点评:这些景物描写体现了环境的寂静无声,也烘托了女人们由失望,伤心,进而又愉快起来的心情。 (3)伏击战前对荷花淀的描写

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思考:孙犁为什么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箭比喻成“哨兵”?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段景物描写不仅突出了水乡的特点,还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团结抗日的钢铁意志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品读,品味语言美

问题设置:作者描绘画面美的时候,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以1、3自然段为例,注意体会话语的修辞、装饰。 示例:

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湿润润的,柔滑修长等词语。这些修饰语的使用扩充了无限的美感。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修辞的使用,写出了苇席的洁白特点,也烘托出水生嫂的高洁形象。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优美的文字,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又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纷扰?把我们带入纯美的境界里。

3、范读,诵读指导

教师进行诵读指导,选取第3自然段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意境美。

4、美读,读出美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诵读,读出美感。

(四)品味语言,感受人情之美(15分钟)

小说主要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

1、“夫妻话别”文段

(1)先分角色朗读,然后让学生来评价他们读得如何,是否把人物的语气,人物的感情读出来了。

(2)通过讨论评价来把握人物的性格,从水生嫂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崇高的品格、纯美的人性?

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她勤劳能干,纯朴善良,温柔体贴,思想积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忠贞。

2、选取五个妇女商量探夫时的对话:

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自己揣摩讨论,这五句话分别属于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然后试着分角色读出感觉来。

荷花淀的妇女们或娇羞,或直爽,或稳重,或开朗,孙犁用寥寥几句话就为我们勾勒出了如此不同的人物形象。

3、思考:个性如此鲜明的女子们,作者却没有给她们取名字,是疏忽吗?

提供思考的指向性: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

作者要刻画的是白洋淀妇女的群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白洋淀人民起来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对侵略战争的痛恨。

(五)深入探究,感受风格(10分钟)

1、出示几张战争中生灵涂炭的图片

2、小组讨论并探究:

战争留给人们的似乎只有无尽的眼泪和悲伤,可孙犁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美呢?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归结

小说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作品描绘的背景不是断壁残垣、血流尸横,而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花……白洋淀美丽的波光水色。作者不是用渲染战争残酷来表现革命英雄主义,而是通过人物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鬼子破坏美好生活的痛恨来歌颂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作者把劳动美化了,把战争诗化了,腥风血雨的战争题材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诗情画意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被称为“诗体小说”的《荷花淀》正是这种独特风格的集中体现。

(六)课堂总结:(1分钟)

“文中有画,文中有诗”正是《荷花淀》这篇小说的真正魅力!因此我要说:《荷花淀》不只是一篇小说,由此发端,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荷花淀派;《荷花淀》也不只是一篇课文,由此发端,带给了我们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美感。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

(七)作业:

1、摘抄文中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做成读书卡片,并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的意境。

2、课外阅读“白洋淀纪事之二”----《芦花荡》,进一步领略孙犁的创作风格。

板书设计:

景物之美 淡雅疏朗

荷花淀 诗意美-→诗体小说

人情之美 朴素清新

教学反思:

《荷花淀》的风姿在于它独特的“诗意美”,这种非战争化的把握和处理正是孙犁小说风格的体现。课上,牢牢立足文本,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重点揣摩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进而领会到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较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

《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荷花淀的截图,白洋淀风光的视频播放,战争

场景的图片的展示,都更好的创设了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诗化”小说的理解。

荷花淀教学反思 篇五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

3、教学设计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人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人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人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写,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4、教学行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荷花淀》教学反思 篇六

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教一群不曾见过的学生,无论对这篇课文有多熟悉,上课之前心中总是忐忑不安。要消除这种忐忑,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地备课上课,修正教案,亲身去体验各种不同的课堂反应,以增强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应对能力。

上完之后,最想感谢的是不厌其烦帮我修改教案、一连听了我三堂《荷花淀》的林老师,感谢要求我一定要在自己学校上足四次课的樊老师,感谢慷慨借班级给我上的童老师,和听课后给我鼓励和支持的王看老师、李老师。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每每在事情之后总要说一些感谢之云的套话,而我沿袭这种思维,表达的却是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学校上了几轮课下来,教案已烂熟于心,课堂情况也遭遇过热闹和沉默诸种,再上,即使面对不熟悉的学生,也有些许从容淡定了。所以,这一节课背后,其实是众人的合力。

在坪高的课堂上,学生出乎意料地思考活跃,发言积极,有不少同学举起手来或是想扮演角色、或是体会人物心理和性格。这并不是因为讲课的老师多么会调动学生,而是因为在这些学生的心中,“实验”这一名称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性:那是一所重点高中,那里有一批年龄我们们相仿的优秀学生,因此我们要在实验的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但作为一个实验老师外出时,的确感受到了学校良好声誉带来的积极效应。

评课时,坪高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对如何教授课文、如何拟定学案进行了各种探讨。上海教研员孙老师恰巧也来到坪高听课,发言中,谈到了讲课的几条原则,受益匪浅:

1、五分钟之内入题。

2、讲课要有主线。

3、讲课步骤的推进要有逻辑层次。

讲课如作文,眼中要有读者,心中要有丘壑。

讲好一堂课容易,讲好每一堂课不易。多阅读、多思考是上好课的重要途径。

《荷花淀》教学反思 篇七

语文课该怎么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前都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但学生却没掌握多少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导”。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准备

在课前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文本的目标,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有针对性,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和分析人物性格,进而完成对主题的挖掘。为了在45分钟完成这一目标,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来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2、考虑学生实际

《荷花淀》这一课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学习本文时学生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多学期了,经过着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少一定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考虑到这些,我提前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以及阅读课文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课文。

3、精心设计导入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以战争来导入,上网搜寻了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放在导入中,形成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理解,同时搜取了许多荷花淀的优美图片,帮助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听取前辈指导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精心查阅资料,多次修改,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实践

1,预设问题

为了把学生导入到预设情境中,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老师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预设了这样几个问题:站在水生嫂的角度为文本拟订标题;通过阅读体验环境描写的优美;美丽的家乡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就将情节、环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起,把学生导入到了我们的预设情境中。

2,思考时间

有了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但往往是老师怕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留的时间不充分,甚至不够,说是四分钟,过上两三分钟就开始提问,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更不能有条理的将问题回答好,老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以后可能就不敢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

在这一点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再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好,所以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很好。

3,小说教学

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学习小说时要牢牢抓住这三点。但情节并不是小说的重点,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小说是用来写人的,写人的命运和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所以人物性格的分析才是小说的重点。《荷花淀》在塑造人物方面,重点写了水生夫妇月夜话别,他们既没有豪言壮语,也不存在悲痛伤感,从那简短传神的对话和精练含蓄的细节里渗透出诗意。在这里我设置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语言,通过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它还写了五个妇女在水生家里相约探夫,五个妇女五句话,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实、或急躁、或爽快,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给小说注入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学生对语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现出极大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反思

1、课堂气氛

本节课由于有许多老师听课,学生显得有些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整体显得有些沉闷。

2、教师语言

在一些环节上语言罗嗦,很想把问题讲明白,害怕学生听不懂,但却是越讲越不明白,在这一点上以后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

3、教学设计

开始在设计人物分析这一环节时,我设计的是先讲水生嫂,再讲五个女人的对话,但在课堂上学生却先说出了五个女人的对话,我就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了五个女人的性格后,问:“在这些人物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又把问题引向了水生嫂。课下我思考这一环节,发现这样做比我设计的要好的多。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写,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这一方面下工夫,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的突破口。

4、教学行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传授多少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荷花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2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