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妈妈的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圣诞节图)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2、板书课题:31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

2、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

(2)、(出示:援)重点指导援的写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并板书:金吉娅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课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从沉默不语可以看出金吉娅这时心情怎么样?

2、金吉娅这么难过,而哥哥姐姐们表现得怎么样?能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3、(读相应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问: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洋?

(出示相应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拓展训练: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你会想些什么?

3、总结金吉娅的品质。(板书:善良仁爱)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2、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5、小女孩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几句感谢的话。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你最爱的人。

教学反思

上完课,自我感觉挺顺利的。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师亦友,师生共同构筑生活化课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四、 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五、不足之处:

1、 导入过于繁琐,以致于时间花了太多,变成前松后紧了,导致课的收尾比较苍促。

2、 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偏快些,导致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3、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在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总之这堂课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继续努力。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糖”字;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⑴ 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⑵ 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⑴ 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⑵ 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图片

教学策略: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利用背景音乐做烘托,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缺少亲人的关爱,他们多么希望出现一双援助之手去温暖受伤的心。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板书课题)。(配乐《让世界充满爱》创设情境)谁知道“给予”什么意思?老师这里也有一棵树同学们看看是什么树?

出示知识树:单元课文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今天就按照这个目标来学习。

二、自学感知,自读质疑

1、出示自学指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一下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她做了什么事给你的印象最深。(课件)

2、学生自学后交流。

3、师(指板书)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送给自己家人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同学们,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精读品析,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对啊,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吧。

1、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生读第三自然段。)

2、全班交流画的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二)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读。)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3、对比读: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而给陌生女孩买洋娃娃的相关的句子。(生自读,画句子,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出示漏掉“什么都”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

3、启发想象: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课件变成空白)你想,她没有什么?

4、再读这句话:是的,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在金吉娅心里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5、摘读圣诞卡片,激起同情。

(圣诞音乐萨克斯曲舒缓的)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前夜她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娅,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棵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金吉娅,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生读圣诞卡)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6、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生配乐再读。)此时,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我们全明白了。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四)拓展延伸,积累写话。

师:(欢快的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1、(出示需补充的句子出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金吉娅,对她说:“—————。”)同学们如果你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补充练习说话训练)

2、引读最后一段。

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

作为姐姐的你会──(生读。)

作为哥哥的你会──(生读。)

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会──(生齐读。)

3、我也想对金吉娅说,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你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吧,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生: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课件出示)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同学们,八岁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大家能够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

五、总结全文,学生自结。

1、过渡:同学们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今天金吉娅把她的爱心传递给小女孩相信他日这个小女孩一定会把这个爱心传递下去。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这样的爱心正在传递着。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就是在去年5.12汶川地震中人们的爱心奉献的场景,今年台风“莫拉克”重创中国台湾时,大陆同胞为台湾同胞献爱心的场面。女大学生爱心奉献孤寡老人的镜头。(课件出示)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3、总结: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做养料,用善良做土壤,洒满同情和体贴的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生:永远垂着绿茵,开着芬芳的花,结着丰硕的果。)让我们把这个爱的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课件出示)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给予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12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