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篇】

发布时间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一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84人世间,六(一)班43人,六(二)班41人,这两个班的学生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性都很强,爱学习、爱劳动,是两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平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课时安排及教学目标

单元课题教学目标课时

一、学会合作

1、齐心真好

1、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

2、懂得战胜困难、获得荣誉等都需要合作,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对手也是朋友

1、以故事的启示及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的关系。

2、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3、让我们荡起双桨

1、通过具体的活动、广泛的交流和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习怎样与人合作。

2、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祖国,我为你自豪

1、新时代,新生活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议取得的伟大成就。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

3、感受祖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立志建设祖国。

2、春天的故事

1、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从“东方红”到“神舟”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2、懂得航天事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3、学习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4、光辉的瞬间

1、使学生知道祖国领土不可分割,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体育健儿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顽强精神。

4、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史上的一个个光辉的瞬间,激发民族自豪感。

5、我为祖国绘蓝图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

2、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贡献。

三、放飞和平鸽

1、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1、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表达向往和平的方式,懂得和平的含义。

2、了解为和平服务的'组织,掌握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3、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情感。

2、战争,人类的灾难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与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

2、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优患意识。

四、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生命的摇篮

1、认识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妈妈深深的爱。

2、大自然的诉说

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地球累了

1、知道人中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之一,了解人口膨胀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2、让学生了解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必将导致资源枯竭的恶果。引导学生爱护资源。

4、守望碧水蓝天

1、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教育每个学生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各种方式为保护环境出力。

五、我的未来不是梦

1、小小少年

1、感知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学习、生活的能力也在加强。

2、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爱,学会感激,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对大自然,对美丽的生命等。

2、我有一个梦

1、充分地认识自己,树立理想。

2、追踪前人的成长历程,懂得实现理想要靠努力。

3、明天不遥远

1、使学生懂得要成为中学生,要做好准备。

2、了解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得到帮助,应该更自信。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篇二

一、指导思想

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是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

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课必须是开放的,教学上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要帮助学生将他们的视野投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为此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可以注重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四、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开学工作

2 1.我的课余生活

3 2.不和烟酒交朋友

4 机动

5 3.害人的邪教

6 4.身边的变化

7 5.感受村民选举

8 6.隔海相望

9 7.跟着唐僧去西游

10 8.金字塔下留隔影

11 9.奥林匹克的故乡

12 10.我做志愿者

13 11.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

14 12.春节和圣诞

15 13.人种有不同

16 机动

17 机动

18 复习迎接考查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情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四、教学目标

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学措施

1、提高四个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

2、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师生信息互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现实的互动;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

第1—5周,文明古国的荣辱;

第6—10周,富国强民之路;

第11—15周,巨龙腾飞;

第16—19周,生活在地球村;

第20—21周,复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四

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内容以社区为中心,从社区的居民、设施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认识,由此拓展到对不同社区的了解。从社区中共同问题的出现、解决,认识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了解它的产生过程,建立初步的民主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考虑社区的发展,并且以恰当的方式付诸实践。

2.“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以地图学习为基本线索,从画教室、画学校周围的地区,逐步拓展学生有关地图的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丰富合作的体验,并增强合作的能力。

3.“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以商业活动为中心,从家庭日常购物入手,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思考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了解商业工作者的劳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价格的形成及商业活动的道德问题。认识货币的功能及发展,学习保护人民币的常识。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

2.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9课时

第二单元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9课时

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11课时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2 5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