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音乐教学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音乐教学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音乐教学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1.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2.教具-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展开

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

(1)出示泥娃娃提问:这是谁?它长什么样子?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

(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

(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5.幼儿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

三、结束

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二

一、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重点: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滚动与跳跃;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图谱一张、皮球一个;

2、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些对比性较强的旋律;

三、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听音乐,进活动室——准备活动——熟悉音乐——感受连贯与跳跃——皮球游戏,结束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听音乐,全体幼儿有序进场,围坐成半圆,有节奏的拍手;

二)准备活动

1、 安静旋律

2、 律动《做做,摸摸》:幼儿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三)、熟悉音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许老师带来了一个什么呀?(出示皮球)哎!是一个皮球,那平时小朋友们经常玩皮球,今天许老师也想要来玩一下皮球,你们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皮球的吗?

1、 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玩球(A段:左右手来回滚球; B段:拍接球)

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玩球的?(引导幼儿模仿老师来边讲边玩球)那刚刚除了眼睛看到老师玩球,耳朵听到了什么呀?(引出音乐)下面呢老师再跟着这音乐来表演玩球,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滚球时音乐是怎样的?(柔柔的、连贯的)拍接球时音乐又是怎么样的?(有力的、跳跃的)

四)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师:那许老师之前就欣赏了一遍这音乐旋律,老师边欣赏边把这音乐的样子画了下来,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图谱)下朋友们,你们在这图谱上看到了些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圆滑线和断奏点符号,引出圆滑线出表现的是滚球,而断奏点符号表现的就是拍接球)下面呢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这音乐旋律边看这一图谱,看的时候注意老师的食指,会依照这一图谱做哪些动作。(幼儿边欣赏边观看图谱、食指动作)

提问:刚刚老师的食指依照这一图谱做了些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哎!在这圆滑线时食指是划、摇来表现皮球滚动的,在断奏点符号时食指是点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肢体部位,那还可以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呢?(引导个别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分别表现)引出跟着音乐选择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正式开始前可请个别幼儿演示一下等等要表现的相应肢体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可换一下肢体部位再次表现)

五)皮球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皮球游戏。等等请小朋友们来做小皮球蹲在地上,老师先做拍皮球的人,听音乐在前面两段圆滑线处也就是表现皮球滚动的地方请慢慢的左右摇动身体,等到音乐断奏处也就是拍接球时老师会拍某一个小朋友,那个幼儿就快速的蹲着跳一下。

2、幼儿游戏,可进行两次,第二次可请幼儿来当拍皮球的人,教师也扮演成皮球,与幼儿一起玩;

3、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对游戏规则掌握的程度,适当增加难度及趣味性,如:轻轻拍,跳的低;重重拍,跳的高;

在音乐旋律下,带领幼儿做相应动作有序的出活动室,结束;

活动反思与评析(评析人:郑瑾、施华、韩非、丁楠、将连芬、李丹艳、胡雪琴等人):选择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因为本次欣赏活动的趣味性较强,其中活动中有小游戏,幼儿也会在活动中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旋律特点,幼儿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选择了本次活动。那活动一开始教师用音乐带进场,还做了一些律动,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的导入(选用了小皮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想法很不错,幼儿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顺的引入到了活动中去;在教师跟着音乐玩球时幼儿都看得很仔细;那教师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对活动流程也很熟悉,每个环节间过度的也很流畅,都会有过渡语;教师的语气语调也还可以,在游戏时教师能融入到孩子中去,跟孩子一起玩;最后在音乐当中边做动作带离活动室也与开头上下呼应,不错!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或可提高的部分,听过课的老师也都给予了对课的评价,给我提了不少意见,那以下就是我对自己〔chayi5.com〕活动的一些反思及老师提出的一些不足及意见:如:教师与配班老师配合的不是很好,因专门选一个老师来放音乐,这样就不用让配班老师又忙于播放音乐又要拍照,赶不来及;此外,在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与跳跃时,由于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有些幼儿没有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说了几遍,幼儿才弄明白;但幼儿选择的肢体动作表现范围不是很广,肢体部位的动作不是很多,就只有个别幼儿选用了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其他幼儿特别在跳跃音乐时都是用整个身体跳跃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会跟着其他幼儿去做动作表现;因此,教师可积极提示、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滚动、跳跃;最后,在进行拍皮球游戏时,由于教师没有组织、分配好,集体幼儿在蹲下游戏时会挤来挤去,有些乱,我觉得当时可让一部分幼儿在椅子后面,一部分在椅子前面,这样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

当选幼儿当拍皮球的人时,可以分男、女轮流进行,不游戏的来拍节奏跟着音乐,这样就不会使他们傻乎乎的坐着了,分批进行也可以避免以上的一些挤、乱的现象;此外,感觉像是健康活动,这是因为教师让幼儿欣赏、感受的不够,都是老师在提醒幼儿做什么动作,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什么音乐时做什么动作。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 篇三

活动目的:

1、喜欢表演,发展听音乐做动作的能力。

2、愉快地参与游戏,提高分辨颜色的能力。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准备红、黄、蓝色的蘑菇头饰及花环。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共同复习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每名幼儿按意愿自取头饰与花环,分别扮演蘑菇与小朋友。扮演蘑菇的幼儿唱第一段歌曲并自由表演,唱完"迷路了",自由找地方蹲下不动。扮演小朋友的幼儿第二段歌曲并自由表演,唱到"一个一个抱着蘑菇--"时,找到与自己花环相同颜色的"蘑菇"友好的手拉手或抱在一起,搭肩等,快乐地"回家"去。

3、教师强调注意事项:鼓励孩子要听音乐边唱边表演;唱到一个一个抱着蘑菇时候,扮演小朋友的孩子要找到相同颜色的蘑菇;

4、活动结束复习《小燕子》学燕子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绘画的快乐。

《音乐课》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是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声有色。本课正是在此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赏音视频、练习复杂节奏等方式学唱歌曲,进而深挖歌曲内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音准、节奏正确的前提下,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

2、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创作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用积极的心态参与音乐活动。

【课的类型】唱歌课

【教学方法】示范法 讲解法 分析法 拓展法

【教学重点】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内涵,对其进行创作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一首歌在央视春晚演唱了20多年,大家知道是哪首吗?(生回答)这首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讨这首《难忘今宵》(播放视频)。

二、学唱歌曲

1、学生看课件乐谱,学唱歌曲若干遍;

2、学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教师检查学唱效果,找出难点;

3、导入复杂节奏与音程大跳的旋律训练;

附点音符及切分节奏的训练;纯四度、纯八度音程训练

4、学生齐唱歌曲,检查教学效果,纠正不准确的音准、节奏;

5、齐唱歌曲

6、课堂提问

(1)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各表达了什么内容(思想感情)?

第一段表达了神州大地各族人民共同祝愿祖国好;第二段表达了青山在人未老、友谊长存。

(2)歌曲中哪些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

(3)哪些小节的旋律相似(不完全相同)?

(4)大跳的旋律在哪?

师:为什么歌曲中采用了这么多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十六分音符教师示范节奏,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果把十六分音符都改为八分甚至四分音符,效果又会怎样?(师唱改编后的音乐)

生: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更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

三、歌曲感情处理及演唱形式与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教师故意用错误的处理方式演唱,引导出学生各种正确的歌曲处理;

2、播放音频,体会原唱的感情处理;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五、老师创作一段新歌词,填入曲谱演唱,齐唱新歌词

六、简单介绍词作者乔羽,曲作者王酩,歌唱家李谷一

七、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经典歌曲《难忘今宵》,大家学唱的很投入,演唱的也很有感情。现在拿出我们青春的热情,最后一次演唱这首告别的歌曲,就算我们的告别吧!谢谢大家!

歌声起,结束!

音乐活动课教案 篇五

活动内容

歌曲:《大鼓小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产生一中快乐感,一种身临其境的共鸣,流畅地演唱歌曲《大鼓小鼓》。

2、通过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歌曲《欢乐舞》,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好吗?

1、复习演唱歌曲《欢乐舞》。(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都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老师可真高兴。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我要看那位小同学观察事物最仔细,老师就把一个小礼物送给他。

2、欣赏鼓的图片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

师: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大鼓、铃鼓、大军鼓、小军鼓(每显示一张图片,教师作介绍)

二、学唱歌曲

1、歌曲导入:鼓是最古老的乐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曲唱得就是大鼓和小鼓的响声,你们想听吗?(想)。

(1) 生听歌曲《大鼓小鼓》。

(2) 师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哪些乐器?

(3)生:鼓(哪两种鼓?)大鼓和小鼓

显示课题:课件显示大鼓小鼓的图片。

2、认识力度记号

(1) 师:歌曲中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咚咚)小鼓呢?(嗵嗵嗵)今天,老师也拿了两只鼓,大鼓和小鼓,谁愿意来敲一敲?听一听,大鼓发出的声音和小鼓发出的声音在力度上,哪个强?哪个弱?

生敲,答:大鼓发出的声音强,小鼓发出的声音弱。

(2)师:在音乐中强的记号用“f”来表示;弱的记号用“ p”来表示

(3)带领学生读一读。

(4)师:如果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用哪两种拍法更能对比表示出大鼓的声音(强)和小鼓的声音(弱)?

生:跺脚表示大鼓的声音;拍手表示小鼓的声音。

师:我们来按节奏拍一拍 x x x x x

咚 咚 嗵 嗵 嗵

3、师教学生朗读歌词(1) 师读到“咚咚”,学生跺脚 x x ;师读到“嗵嗵嗵”,学生拍手x x x

4、师范唱。

师:注意听歌词中“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老师是怎样唱的?

师唱,生回答问题。

5、学唱歌词:师教唱三至五遍

6、学唱歌谱:采用听唱法,划拍视唱。(二遍)

7、演唱形式:结合律动(跺脚、拍手)

8、齐唱

三 、师生互动

1、分男女生

2、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

3、师生接唱

4、生敲大鼓、小鼓伴奏演唱

5、歌表演《大鼓小鼓》。

(1)、同桌相互练习歌表演。

(2)、评选优胜表演者。(奖励小红星标志)

四、拓展。

1.两个小朋友对唱。(一个唱大鼓的声音,一个唱小鼓的声音)

2.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音乐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9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