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 梅花魂》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 梅花魂》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梅花魂》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 你喜欢它吗 你喜欢它的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播放ppt课件 )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可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 (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 "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 ("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梅花的精神)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播放《绿叶对根的情意》总结全文

《梅花魂》教案 篇二

作者:王凌云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让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节,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其实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和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是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梅花她有魂吗?我怀着不解读了它。被她所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学它。齐读课题。

生:梅花魂。

师:请你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

(生读体会语感)

生:梅花----魂-------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生:课文写了“我”的外祖父爱梅花。

师:“我”是谁呢?

生:“我”是指作者陈慧英。

生:我觉得是文中的小主人公莺儿。课文讲的是身在异国的莺儿的外祖父爱梅花的事。

师:课文是通过五件小事来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着浓浓爱梅情结的老人的。

(出示五件事,生读)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2、“我”无意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3、因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4、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5、离别送我梅花手绢)

师:你觉得哪些事让你感觉到外祖父爱梅呢?

生:是第2、4、5这三件小事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联系当时的背景;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生阅读学习。

师:哪些同学读懂了?

生:我从上文知道,外祖父特别疼爱莺儿,真可谓“捧在用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就因为莺儿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竟然大发脾气,梅花还比外孙女重要。她太爱梅花了。

生:我们平常吧,不管玩什么,外公都会给的。隔辈疼嘛。根本不会为一幅画而动怒的。

生:我是抓关键词语理解的。“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一个“轻轻”一个“细绸子”还有一个:“慢慢”都能看出外祖父笑梅花。感觉像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一个婴儿。

生:我补充一下。要是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别说弄脏没啥。丢了也不可惜的。要么就胡乱一擦了事。可外祖父不一样。

生:我是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示的。(生朗读)

师:是啊!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希罕呢?有什么希罕呢?谁能告诉我?

生:我们学过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是值得赞美的。

生:还有王安石说梅花“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我从下文13自然段知道梅花有品性,有灵魂。

师:同学们再细细读,看梅花有什么希罕的?

(生读)

生: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生:因为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师:同学们找出这句话勾画下来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像是在说人。

生:梅花本是一种植物,一般用“它”而这里却用的是“她”

师:对。同学们读得认真。联系上下文想想。她指什么呢?

生:她表面看是指梅花,其实是指下文“有气节的人物”

生:应该是指“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生:梅花在冬天开,而“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像梅花一样,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也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谁能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生:秦始皇。

师:大家能用一两句话说出理由吗?比如“统一中国,功不可没”的秦始皇,“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的谭嗣同。

生:精忠报国,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师:对。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生:孔子之家语博大精深,诸葛亮神机妙算,郑成功收复台湾,孙中山不屈不挠,他们个个都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人物!

师: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气节人物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生诵读13自然段。)

师:外祖父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梅吗?她是什么颜色?

生:腊梅有黄色的。

生:梅花也有粉红色的。有点像桃花。

生:有的梅像雪一样白。

师:这方手绢上的呢?

生:是血色的。

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师: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深藏着的一颗爱国心啊!

师:让我们一起诵读15自然段吧。

师:外祖父终究没有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就让他那颗眷恋祖国之心长留星州吧。

师:让我们把心回到梅花上来,打开我送给你们的梅花图,这是一幅略显单调的图画,希望你能妙笔生花,写上一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语句。

(学生思索书写)

生:我在这幅画上写了一副对联:梅花魂,爱国心。

生:我写的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生:我写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师:把你们题写的这幅诗画送给你今天在座的朋友吧?!

(学生交流作品)

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

师: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秋时节,转瞬,冬天就会来临,你或许会惧怕,会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过,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在你春风得意时“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老师的诗画作品展台展示)在不如意时,牢记“若非

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老师的诗画作品展台展示)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带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一生都会活得非常精彩而温暖!

评析:《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在极平实的语言中饱蘸作者对深爱梅花实为爱国的外祖父的深深怀念与敬仰。教者在教学中能稳稳把握文脉,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认知与情感等多维度的体验。

这堂课从教者的角度来看,教者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教者避开烦琐的点,而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用巧妙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老师还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与方法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与内心的情感资源。从而使全部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化。教者教育思想是开放的。

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无疑,能让课堂如此灵动起来源于学生思维的开放。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梅花魂》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认识“撩”与“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通过外祖父爱梅花,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重难点: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

悟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课件准备1、 梅花诗2、梅花画3 、配乐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知梅、赏梅)

1、生齐背《墨梅》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师出示课前收集的梅花诗,生自由读。(课件出示梅花诗。)

教学教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才了解到梅花从古至今,历来就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它经霜傲雪,不畏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所以,人们常写梅、画梅来寄托自己的志向。(展示梅花画的课件图片让生欣赏)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梅花魂。

板题。魂指什么(灵魂,精神)。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梅花魂指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品梅,会其神)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悟梅花精神。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不会读的字圈出来。把描写梅花精神的语句作好记号。

2、指导认字。会读“撩”“眷”字。

3、感悟梅花精神。

(1)生找到描写梅花精神的那段话。出示相关课件。(外祖父对莺儿说的那段话。)

(2)生自由读。说说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精神?

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分句读,说说每句话说了什么?(释词:秉性――性格,品格,这里指梅花的精神。)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小结: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自己爱国之心的寄托。所以他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悟梅,入其境)

三、深入探究,自读感悟。

过渡:外祖父作为一个长年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又是怎样时时让自己保持着梅花的秉性,即表现出他爱梅花,也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思念之情呢?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件事,你从哪儿体会到了外祖父的爱梅之心、爱国之情呢?

(2)生自由默读课文,交流。(师巡视指导。)

(3)生自由反馈。概括事件标题,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标有课题与这5件事的标题的课件)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结:课文通过这5件事表现了一位旅居国外老者的拳拳爱国之心,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国之情啊!(课件出示在5件事标题后 中国心 爱国情)

(6)认真读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小结:我们看到了在外祖父的言传身教下莺儿从最初的稚儿也长成了一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人。

四、练习

在生活中,你希望自己有怎样的梅花精神呢?说一说。

生自由说,师相机指导。把话说完整通顺,把一个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了解我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写出3-5个人的名字,也可以选择一个人来简单介绍他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梅花魂

读诗常落泪

珍爱墨梅图    中国心

不能回国哭

送我墨梅画    爱国情

再赠血梅巾

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要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通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真挚细腻。

3、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和梅花有关的诗歌呢?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大声朗诵一首?(学生举手朗诵)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重点字词进行指导:“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加以区别。

2、学生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哪位同学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五件小事,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1—2段,并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事情?外祖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继续朗读第3段,并回答:这一段最后说“我又害怕又奇怪”作者奇怪什么呢?

明确:我奇怪的是,一向慈祥,也不甚在意我摆弄古玩的外祖父,为什么会这么在意那副墨梅图。

3、第3段对外祖父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4、全班分成学习小组,研读剩下的部分,学生讨论分享自己感动的词句并分享。

明确:

①“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梅花上面有他无法割舍的情愫。

②“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外祖父对作者这样说,是要她也成为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这段话,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依然那么热爱祖国,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5。阅读全文,文中一共几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呢?表现了外祖父的什么情感呢?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朦胧。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四)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叫《梅花魂》,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题目中的“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小结作业

小结: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教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结束本课。

作业:

1、朗诵课后的诗歌《故乡》,体会诗歌中的感情,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 梅花魂》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9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