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2.4 有理数的加法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7篇《2.4 有理数的加法》,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3有理数的加法 篇一

2.4 有理数的加法(1)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陈建芳

(邮编:213371;联系电话:806)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

2、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 探求新知

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

(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

3、学生活动:

(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

(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形”的角度,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 归纳法则:

观察上述算式,和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区别?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由前面所学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两个有理数的相加时,确定和时也需要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情境中输赢球的情况分别探索和的符号和绝对值如何确定,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不断完善。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生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5、 例题精讲:

例1 、计算

(1)、 (-5)+(-3)     (2)、(-8)+(+2);;   (3)、(+6)+(-4)

(4)、 5+(-5);         (5)、 0+(-2);

(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对照法则说说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有据”。)

解:(1)、(-5)+(-3)

= -(5+3)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

= -8

(2)、(-8)+(+2)

= -(8-2)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6

(4)、5+(-5);

=0               (互为相反的两数之和为0)

6、 训练巩固:

1、 p33练一练2

(学生利用扑克完成本题,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体现“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7、 延伸拓展:

(1)、一个数是2的相反数,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求这两个数的和

(2)、在小学里,计算两个数相加时,它们的和总是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学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你认为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请你举例说明

(这两题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1)题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及如何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四、布置作业:

1、 课本p41 第1题

2、 列举一些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并相互交流。

上一篇:案例:有理数的加法2

下一篇:案例 有理数加法3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帘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 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4 有理数的加法 篇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统计鸭子数量的增减”的实例,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3.解决问题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4.情感与态度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5.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6.难点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加法法则的运用。二。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统计鸭子数量的增减”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海山三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逐步淡化,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已逐步形成。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也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策略  1、新课标提出“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本节的特点,我采取了“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师生与教材互动”三个方面,实行小组学习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14组,每组4人,遇到讨论的问题组内先进行讨论,再派代表回答。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课前准备:教师将北国风光图片、学校前面的养鸭池等作为素材并用于课件,方便新课的呈现。让学生从视觉感官上进一步感受新知识,以加深印象。五、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课件显示:1、我国北方漂亮的雪景(背景配音: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问题:象局预报:(1) 延安XX年2月3日6点气温为 ,当天最高气温比6点的气温高出 ,当天最高气温多少度?怎么计算?(2) 延安XX年2月6日2点气温为 ,当天最高气温比2点的气温高出 ,当天最高气温多少度?怎么计算?课件出示课题  教师:零下3摄氏度可记为 ,7摄氏度可记为 ,零下10摄氏度可记为 。-3、7、-10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它们的相反数又是多少呢?学生的回答:①:-3的相反数是3,7的相反数是-7,-10的相反数是10②:-3的绝对值是3,7的绝对值是7,-10的绝对值是10问题(1):学生回答:3+5=8当天最高气温是 问题(2)有学生能列出式子:(-6)+4,但不会计算。教师结合式子(-6)+4引出课题。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有理数的加法。(教师板书课题)从学生熟知的诗词《沁园春·雪》开始。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开始本课的教学。先复习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承上巩固前面的知识,并用于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播放动画。背景音乐为儿歌《数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画面上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站在一个池塘边,许多鸭子正在池塘中畅游。画外音:小明的爸爸是农民,在自家的鱼塘养鸭。又到了收成的季节,每天都有人来买鸭,又不时地买进小鸭子。小明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暑假抓紧完成作业后,就去帮爸爸的忙。还专门对某一周七天鸭子的买卖做了如下统计:老师:同学们,我们规定:买进(增加)为正;卖出(减少)为负;如果买进30只鸭子记为+30只鸭子,卖出20只鸭子记为-20只鸭子,请你们帮小明统计一下这一周每天鸭子数量的增减情况。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这个问题比书本上,“一个物体作左右运动”,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更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做好热身运动。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1)星期一:上午买进80只鸭子, 下午买进60只鸭子;(2)星期二:上午卖出20只鸭子, 下午卖出30只鸭子;(3)星期三:上午买进80只鸭子, 下午卖出25只鸭子;学生:星期一小明家增加了140只鸭子,用式子表示为:+140 =(+80)+(+60)教师:大家对这个式子有什么看法? 学生: 140只鸭子是上午60只鸭子和下午的80只鸭子的和,写在这个式子的右边比较合理。即:    80+60=140 …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适当表扬,并提问:正数的正号能否省略?根据学生回答画数轴。其中假设原点o为鸭子数量变化前的数量(图1)。图1o0+140+60+80

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12)+(+5)=?  (+6)+1=?5+(+6)=?    16+15=?教师并归纳:有理数相加,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学生:星期二小明家减少50只鸭子,用式子表示为:

(-20)+(-30)=-50…②教师:这个运算用数轴表示如下(图2)。-20-30图2o0-50

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32)+(-15)=?  (-6)+(-21)=?-5+(-6)=?     -16+(-30)=?提问:有理数相加,负数的负号能省略吗?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相加,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学生:星期三小明家增加55只鸭子,用式子表示为:(+80)+(-25)=+55…③教师:这个运算用数轴表示如下(图3)。-25+55+80图3o0

教师对于这个式子,没直接纠正过来,而是让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得出正确的书写形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数轴的分析使问题直观化(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位置,以及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可确定变化后鸭子的数量。)并能实践我们所提倡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4)星期四:上午卖出45只鸭子, 下午买进30只鸭子;    (5)星期五:上午买进30只鸭子, 下午卖出30只鸭子;假如只卖出40只鸭子,再买进40只鸭子,结果又怎样?   (6)星期六:上午没买没卖,下午买进60只鸭子; (7)星期日:上午卖出20只鸭子,下午没买卖。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32)+(-15)=?  (+36)+(-21)=?-5+16=?        116+(-30)=?学生:星期四小明家增加15只鸭子,用式子表示为:(-45)+(+30)=-15…④教师:这个运算用数轴表示如下(图4)。o0-15图4-45+30

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32+(-65)=?      12+(-21)=?-15+6=?        16+(-30)=?学生:星期五小明家鸭子数量没变化,用式子表示为:30+(-30)=0…⑤(-40)+40=0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32+(-32)=?      16+(-16)=?-15+15=?        30+(-30)=?学生:星期六小明家增加60只鸭子,用式子表示为:0+60=+60…⑥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32+(-32)=?      16+(-16)=?-15+15=?        30+(-30)=?学生:星期天小明家减少了20只鸭子,用式子表示为:  (-20)+ 0 =-20…⑦ 承上提问:(要求学生口答)32+0=?         0+(-13)=?-18+0=?        20+0=?对各个问题分析后增加要求学生口答的问题,可初步强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便于接下来加法法则的归纳总结。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课件出示刚才师生对话中的七个问题、七个式子和数轴,并出示问题:①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七种情况的算式吗?②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问题①:生答:不能教师: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问题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回答:有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 根据学生回答的七个式子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概括和理解。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问题:三类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怎样求它们的和呢(和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又是怎样确定的?)请同学思考回答并举例。 课件显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如:(1)(-5 ) + (-9 )(2)(-10 ) + (+ 3)师点评:这位同学的分法不错,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学生继续回答)教师适时对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并概括如下:分成3种:①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②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③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学生: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的符号相同,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6)+(-15)=-(6+15)=-21 学生: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一样,并将两个绝对值相减。(较大-较小)如:(-15)+(8)=-(15-8)=-7学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如:(+1)+(-1) = 0; (+17) + (-17) = 0 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课件显示)教师强调:考虑有理数的运算结果时,要考虑它的符号,又要考虑它的绝对值。例如(课件显示问题及解题过程,教师说明):(1)(-5 ) + (-9 )  = -(5 + 9)  = -14          ↓      ↓   ↓同号两    取相   绝对值相加   数相加    同符号     (2)(-10 ) + (+ 3)  = - ( 10 -3) = -7↓            ↓     ↓异号两    取绝对值较大   较大的绝对值减数相加    的加数的符号   去较小的绝对值  教师再次强调:同号两数相加,绝对值是相加,而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应相减(较大的-较小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强化理解总结步骤。特别强调本节教学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 四、应用新知1、例1计算:(1)(-3)+(-9) (2)(-4.7)+3.9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例1。指定一学生回答,教师板演。    强调: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课件显示:有理数加法解题步骤:(1)、先判断类型(同号或异号等);(2)、再确定和的符号;(3)、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2、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3、思考:在小学里,计算两个非零数相加时,它们的和总是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后,你认为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请举例说明。解:(1)-3+(-9)(同号两数相加)

=-(3+9)  (取相同的符号,    =-12        并把绝对值相加)(2)(-4.7)+3.9 (异号两数相加)      =-(4.7-3.9)(取绝对值较大的      =-0.9          加数的符号,并用                       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举一反三:课件显示:将(1)式中的(-3)、(-9) 分别换成其它整数分别计算;将(2)式中的(-4.7)和3.9分别换成其它正分数、负分数分别计算。教师:什么叫净胜球数?请举例说明。学生: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就叫净胜球数。比如:红队和蓝队进行了两场比赛,比分分别是1:0和0:2,那么红队的第一场进球数+1,第二场失球数是-2,所以红队的净胜球数是+1+(-2)= -1。教师:回答正确!预习得不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交流、完成。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并不一定大于加数。并举例说明:(-3)+5=2           2<5(-2)+(-6)=-8    -8<-2,-8<-6候要把中间的过程写完整。例1两小题分别是同号和异号两数相加。 “举一反三”目的是补充其它有理数加法的类型。课前布置预习该题,特别是了解什么叫“净胜球数”的问题,为更好地讲解该题做好铺垫。问题3的提出,是与小学学过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整理。教师:1、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2、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为:(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根据法则确定和的符号;(2)考虑两个加数的绝对值,根据法则确定和的绝对值。通过表扬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其在课堂上、生活中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课本24-25页习题1.3第3题(1)—(4);第4题学生课后完成,教师批改总结。教师应关注:(1)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系统分析。(2)对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据此调整教学安排。

问题与情景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七、拓展迁移计算并思考(课件显示):(1)4+(-3)(2)(-3)+4(3)(-12)+(-13)(4) (-13)+ (-12)(5)[(-5)+3]+(-3)(6) (-5)+[3+(-3)]教师:你能发现(1)和(2);(3)和(4);(5)和(6)三对式子之间的关系吗?这与我们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率、结合率有相同之处吗?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个问题。在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基础上,布置几道与《有理数运算律》有关的习题,目的是做好预习,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熟知的诗词引入,以及就地取材——我校门口有几个养鸭池而设计“统计鸭子数量增减”这个问题。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制作课件,学生刚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通过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学中用,用中学);学生主体地位明显、突出;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较好地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教程:

一、复习提问:

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

西走3米记作__。

2、已知a=-5,b=+3,

︱a︳+︱b︱=_

已知a=-5,b=+3,

︱a︱-︱b︱=__

-1012345678

二、授新课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提问:这题有几种情况?

小结: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两次都向东走,

(2)两次都向西走

(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

(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根据小结,我们再分析每一种情况: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5)+(+3)=+8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3)+(-5)=-8

(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5(+5)+(-3)=2

(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5)+(+3)=-2

下面再看两种特殊情况:

(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5(+5)+(-5)=0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5)+0=-5

小结:总结前的六种情况:

同号两数相加:(+5)+(+3)=+8

(-5)+(-3)=-8

异号两数相加:(+5)+(-3)=2

(-5)+(+3)=-2

(+5)+(-5)=0

一数与零相加:(-5)+0=-5

得出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

(-4)+(-5)(同号两数相加)

解:=-()(取相同的符号)

=-9(并把绝对值相加)

(-2)+(+6)(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解:=+()(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练习:

口答:

1、(-15)+(-32)=

2、(+10)+(-4)=

3、7+(-4)=

4、4+(-4)=

5、9+(-2)=

6、(-0.5)+4.4=

7、(-9)+0=

8、0+(-3)=

计算:

(1)(-3)+(-9)(2)(-1/2)+(+1/3)

解略

练习:

(1)15+(-22)=

(2)(-13)+(-8)=

(3)(-0·9)+1·5=

(4)2·7+(-3·5)=

(5)1/2+(-2/3)=

(6)(-1/4)+(-1/3)=

练习三:

1、填空:

(1)+11=27(2)7+=4

(3)(-9)+=9(4)12+=0

(5)(-8)+=-15(6)+(-13)=-6

2、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0;

(2)如果a<0,b<0,那么a+b0;

(3)如果a>0,b<0,|a|>|b|,那么a+b0;

(4)如果a<0,b>0,|a|>|b|,那么a+b0

小结: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正确地进

行加法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首先判断加法类

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作业:课本第38页2、3

第40页1、2

.3有理数的加法 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二章而言,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帘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 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 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的设计。

1,         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法则。

3,         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一章而言,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纲规定,在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运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中共中央总书记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 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 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 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的设计。

1, 引入:在课堂的引入上,我 先复习数轴和绝对值,为下面运算作铺垫,再通过净胜球的计算和物体运动来导入  ,让学生自己走一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法则。

3,  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3有理数的加法 篇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3.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

4.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第一天赢利,第二天还赢利,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2.第一天亏本,第二天还是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1条是: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__.

这条法则包括两种情况:

(1)两个正数相加,显然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3)+(+5)=+8;

(2)两个负数相加,取_____号,并把______相加。例如(-3)+(-5) = -(3+5) = -8.答案"-8"之所以取"-"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8"是由_____的绝对值和______的绝对值相______而得。

〖练习〗

1.上午6时的气温是-5℃,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6时下降3℃,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2.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蓝队胜黄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3.第一天向北走-30km,第二天又向北走-40km,两天一共向北走多少km?

4.仿照(-3)+(-5) = -(3+5)= -8的格式解答:

(1)-10+(-30)=

(2)(-100)+(-200) =

(3)(-188)+(-309)=

〖探索2〗

1.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如果第二天亏本120元呢?

2.第一天赢利,第二天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正数和负数相加,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前半部分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

例如(+6)+(-2) = +(6-2) = +4.答案"+4"之所以取"+"号,是因为两个加数(+6与-2)中__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答案"+4"的绝对值4是由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__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到。

又例,计算(-8)+(+3)时,先取______号,这是因为两个加数中,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然后再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_____,于是最后得到答案是______.计算的过程可以写成(-8)+(+3) = -(8-3) = -5.

〖议一议〗

有人说,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实质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他说的对不对?

〖练习〗

1.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黄队胜蓝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2.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8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3. 检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单位:克), 把其中超过标准重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作负数,结果如下:

-3.5,+1.2,-2.7.

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过标准重量多少?

4.仿照(-8)+(+3) =-(8-3) = -5的格式解题: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后半部分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

例如(+3)+(-3) = ______,(-108)+(+108) = ______.

〖例题学习〗

p21.例1,例2

p22.练习2(按例1格式算。)

〖作业〗

p29.习题 1, p32.习题 8,9,10

【备选素材】

用一个□表示+1,用一个■表示-1.显然□+■=0,

(1)■■+□□□=(■+□)+(■+□)+ □=_____.

这表明-2+3=+(3-2)=1.

想一想:答案为什么是正的?为什么转化为减法运算?

(2)计算■■■■■+□□□□□=_____.

(3)计算■■■■■+□□=(■■+□□)+ ■■■=______.

这说明-5+(+2)=-(___-___)=_______.

(4)计算■■■+□□□□□=?

.4 有理数的加法 篇七

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4,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题。5,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知识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师: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出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学生思考回答)思考:请同学们想想,这支球队在这场比赛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的什么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与同伴交流。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况。    2,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i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 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对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数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算式由教师写在黑板上)(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符号,绝对值)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再次创设足球比赛情境,一方面与引题相呼应,联系密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能将它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估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但不能把它归的为同号异号等三类,所以此处需教师。点拔、指扎,体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①假设原点0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若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参与探究,也可以让其参照教科书第21页的“探究”自主进行。③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④学会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例1计算:(1)(-3)+(-9);  (2)(-5)+13;(3)0十(-7);    (4)(-4.7)+3.9.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时候学的加法有什么异同?(如:有理数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符号,和不一定大于加数等等)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数,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学生活动: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数加法的例子。注意点:(1)下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3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本课作业必做题: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教科书第31习题1.3第1、12、第13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迷)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3,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附板书: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2.4 有理数的加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9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