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简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3×2= 7×2= 13×2= 3×20= 7×200= 21×4=

口算后讨论: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例题插图问: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问: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结。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⑶问:第一题中乘数250末尾有一个0,积15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第二题算过7×9得63后,为什么积的末尾要添写2个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 独立完成在书上,并进行评讲。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口算,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几百几十和几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题。 引导学生读题。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学生填表。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五、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题。

教学反思:

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日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情景学会根据条件推算日期。

教学难点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1、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师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谁来猜一猜?

逐步给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这个月是大月。

(3)是这个月的第12天。

二、 创设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独立思考)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2、说一说,解决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简单的推理过程。(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出一些模仿练习,如:一年的倒数第5天是哪一天?)引导学生讨论:淘气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议一议。

师巡视、提示、纠错 。重点关注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思考。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书上P72上的填一填。

2、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你知道吗?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课本第75页的例题)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发现了:11+19=30,……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教学反思:

5、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五

设计说明

本节课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混合的算式,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关注了下面两点:

1.关注画图在分析数量关系时的作用。

在教学中,出示每一个问题之后,都先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呈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为正确列式计算打好基础。

2.关注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内容相似,解题思路虽然存在不同,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当学生解决完每一个例题之后,都及时回顾反思,总结解题思路,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亲自讲过故事吗?在一次语文课上,淘气和同学们要轮流讲故事,这给淘气带来了一个难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难题吗?愿意帮他解决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讲故事》。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以及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新课的学习,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索学习,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19页情境图。

提问:画面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淘气5分可以讲850字,同学们约定每个故事不超过3分。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

2.画图分析题意。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信息:淘气5分讲了850字;问题: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

(2)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情境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吗?比如列表或图示。

(独立构思,动手画一画)

(3)组织学生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只要能正确表达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即可。

3.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根据图示或表格所表示的题目信息,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你们是怎样列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算式中的`两步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3)给淘气提出建议。

师:淘气想要3分把这个故事讲完,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淘气可以讲得快些或删掉一些情节。

(4)回顾反思,体会解题的思路。

师: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思考?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解题过程总结:解决类似问题一般要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4.即时训练。

(1)出示问题: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写出答语。

师:这道题与上面例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吗?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解决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

(3)总结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此题与上面例题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先求一共是多少,再求一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模式】

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概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整百的年份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年历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5分)

1、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追问:明年二月有28天?全年有多少天?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9页例2

2、组内交流:平年二月多少天?闰年二月多少天?闰年全年多少天?

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指导。

4、小组讨论:如何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

5、明确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xx年是闰年。

6、尝试训练: 请你制作一个明年二月份的月历。

7、学生口头汇报。

8、教师强调总结: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平年、闰年,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1)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2)说说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988年、1950年、1900年、1998年、1976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

平年: 。

闰年: 。

2、再次强调,牢记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四、当堂检测(13分)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完成好的同学还是有红旗奖励哦!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材分析:

《有趣的推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把“对现象的推理”作为教学内容还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也是学生正是接触逻辑推理的开始。教材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发展水平,选取了难度不大,但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素材,力图让学生亲历有趣的推理活动过程,形成一种明确的推理意识,学会借助表格,运用分类、排除等策略进行推理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为后续解决复杂的推理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展示与分享,他们对符号、分类和列表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在生活中积累了合情推理的经验,具备简单的推理能力。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逻辑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借助表格有序的进行推理便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现象进行推理的过程,理清推理顺序,学会表格法、排除法等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能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推理。

1、和学生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戏。

猜兴趣爱好。

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课外兴趣活动是什么。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唱歌,打乒乓球中的一种)

师:“不喜欢”是否定表述,“喜欢”是肯定表述,这两种说法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猜朋友。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大家一起学习,是他们中的一位。

(出示图片:智慧老人,笑笑,机灵狗,奇思,淘气。)

师:猜不准吗?需要什么?

(张福兰)《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依次出示:女生;我的头发是黑色的;淘气×;奇思√

2、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的提示就是尝试猜测时所必须的信息。

(板书:信息)

根据信息,利用排除的方法缩小范围,得出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推理”。

【设计意图】:

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由按照个人想法的“盲目猜”到利用信息提示进行“有根据的猜”,凸显推理活动中信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了解推理的主要方法是排除法。

二、合作探索,体验推理。

1、读懂问题,明确要求。

课件逐一出示信息。

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淘气:我不是电脑小组的;笑笑:我不喜欢踢足球;奇思:我喜欢航模。

师:你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吗?

2、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3、现场收集信息,展示推理过程和结果。

4、小结回顾,优化方法。

小结:用文字说的很清楚,只是记录有些麻烦;连线法简单明了,结果一目了然,但是没有展示思考过程,表格法巧妙的运用了数学符号,只用了“√”和“×”就能清楚地记录推理过程和结果。

对比三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板书:列表法)

回顾推理过程,先确定谁?由这个“√”可以排除几项?

看来这个信息很关键。

(板书:从关键信息入手)

5、活学活用,小试牛刀。

出示问题:有语文、数学和美术3本书,他们三人各拿了一本。

他们分别拿了什么书?

作业要求:试着利用表格将你的推理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

挖掘生本内化资源,开放生本创造空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借助符号、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在获取推理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巩固拓展,再探推理。

师:我们依据关键信息,利用表格进行梳理,得到了结论。当遇到信息更多、难度更大的推理问题时,你还敢接受挑战吗?

1、获取信息。

奇思的航模小组有6个飞机模型,现在按要求把它们摆放在展柜里,你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出示:淘气号和乐乐号都放在柜子的左侧,淘气号在乐乐号的上面。

教练号在最上面一层的左侧。

妙想号不在最上面,也不在最下面。

奇思号没有放在教练号的旁边。

2、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结:针对信息较多的推理,先进行分类,可以简化推理的过程,

比较容易找到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巩固和内化推理知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复杂推理时可借助分类活动化繁为简,转变成简单的三项推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课堂小结,运用推理。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李老师和小军、小明、小林、小兵、小海在操场上做游戏。李老师的两边是小明和小军,小林正好在李老师的对面,小兵在小林的左边,小兵的后面是小明。请在图中标出他们的名字。

3、宝盒探宝。

这是一个宝盒,打开盒子需要找到正确的密码。

·出示:密码是1、2、3、4、5、6、7、8中的一个;它比4大;它是7的邻居;它不在7的右边。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_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年历中去发现?观看20xx—20xx年的年历,把20xx—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1、独立观察年历,在表格中记录下20xx—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都明白了要做些什么了吗?请大家按照提示完成表格的填写。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发现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1、全班集体交流

师:孩子们都发现了很多日历中的知识,我们一起全班交流。谁先来展示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每月31天,有的月份每月30天。

师:你们的发现和他的一样吗?

生2:有的一样,但我还有不同的发现。师:你不同的发现是什么?

生2:我与他的发现不同的是:每月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每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

生3:老师!老师!我还有补充。师:你有什么补充?

生3:我还发现2月的天数很特殊,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师: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孩子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我们的发现。

点评: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现在又经历了全班交流,使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一起整理我们的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你们记录的数据汇总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看,31天月份是不是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

师:31天的月份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大月。教师板书大月。

师:谁来说说那几个月是大月?

生:1、3、5、7、8、10、12月。

师:有几个大月?

生:7个。

【WWW.CHAYI5.COM】师:30天的月份也是确定的,我们把它叫做小月。教师板书小月。

师:小月是那几个月?

生:4、6、9、11月。

师:有几个小月?

生:4个。

师:那2月呢?

生: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比较特殊。

师:2月比较特殊,就叫它特殊月。2月每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每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教师板书。

师小结: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一年中有些月份的天数是31天;有些月份的天数是30天;还有一个特殊的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月份的天数?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认识。

3、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

(1)、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及时总结介绍

师小结:左拳记忆法,拳头凸起来的代表大月,凹下去的代表小月,除了2月,从食指开始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记一记。

师: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2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大小月?

生:我还发现八月的前面单数月是大月,七月的后面双数月是大月。

师: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其实呀,记住大小月的方法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回去以后还可以查一查资料。好吗?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习了一些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使他们对大月和小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给学生设置了学习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游戏活动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聪明!从年历表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想一想你是那个月出生的,(稍停顿)大月出生的孩子请起立?

师追问:请你告诉大家你是那个月过生日的?

生1:我是10月过生日的。

师:孩子们他是几月过生日的?什么月?你呢?请另一个孩子来说一说。

生2:我是5月。

师:看来站起来的孩子都是大月过生日的,哪现在坐着的孩子都是小月过生日的吗?有没有特殊情况?

师:咱们班坐着的孩子都是小月过生日的,哪还有那个月没有同学过生日呢?

生3:2月,是一个特殊月。

点评: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状态已未处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生经历了及时应用新知识的过程,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再一次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教师小结

师:本节课学习到现在,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揭示课题:年月日。

2、挑战自我

师:课件出示第一关:找一找。

第二关:填一填。

第三关:想一想。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的过程,使他们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疑问吗?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再一次重温了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换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8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