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教案(最新4篇)

发布时间

一、 填空题。(24分,每小题2分)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具体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因为正、反比例体现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玻璃杯 直尺 水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如果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如果圆柱的体积一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圆柱的体积问题以及列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观察。

师: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后,观察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观察,再一列一列地观察,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2

10

15

20

30

60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③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2)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

生2: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升高。

生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都是300,是一定的,也就是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

(4)明确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增大,水的高度反而降低;杯子的底面积减小,水的高度反而升高。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总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就把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例二和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锥与圆柱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思想。

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

学生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水。

一、复习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征?生: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二、问题情境导入

1.出示圆锥形小麦堆的图片

师:只学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还没学过怎么办呢?你有办法知道圆锥的体积吗(即:板书圆锥的体积)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猜测。

老师:你们觉得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呢?

学生:圆柱的体积。

老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3倍,4倍或其他)

三、动手操作(四人一小组)

1.让学生分小组先议一议,如何实验,再动手。

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往圆柱里倒水,看几次能倒满?

学生:每次都倒满,正好倒了三次。

老师: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x1/3)

老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学生:底面积x高

老师: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x1/3=底面积x高x1/3字母公式:V圆锥=1/3V圆柱=1/3Sh2.

总结结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2..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师:圆锥的体积V=1/3sh

四、巩固练习

1.课本34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解决情景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五、扩展延伸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六、谈谈收获

1.圆锥的体积二圆柱体积X1/3二1/3X底面积X高

2.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 74.8% 56.03% 102.3% 98% 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 15% 120% 98%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用眼保健、专心听讲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48人),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设计意图:

1、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2、当堂测评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教育。

3、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的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