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第一朵杏花》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8篇

发布时间

教学目标: 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梳理课文板块。 篇二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教学难点: 篇三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教学反思: 篇四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激发思考兴趣。 篇五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课时 篇六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品读第二大段。 篇七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宽度拓展阅读。 篇八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第一朵杏花》的优秀教案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7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