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高中物理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中物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激光和激光的特性.

2、了解激光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有关激光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安排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激光的科技电影片,发动学生收集相关材料,组织阅读、参观等均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以下两点:

1、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激光与自然光比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单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

(2)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3)激光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

2、激光的重要应用

激光的应用非常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重要应用有:光纤通信、精确测距、目标跟踪、激光光盘、激光致热切割、激光核聚变等等.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本节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2、激光是如何产生的?

3、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通过有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激光的了解(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激光的资料(激光器的种类,应用等)

高中物理教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习

练习题一

练习题二

(4)小结作业

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案 篇三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12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时间安排

1~2周: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4周: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相互作用》

5~6周: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7~8周: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9~10周: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1~12周:选修3-1第六章《静电场》

13~14周:选修3-1第七章《恒定电流》

15~16周:选修3-1第八章《磁场》

17~18周:选修3-2第九章《电磁感应》

19~20周:选修3-2第十章《交变电流 传感器》

21~22周:选修3-5第十一章《动量》

五、阶段教学要求:

1、 处理好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计划安排时间

(4)不减进度,把握难度

(5)应重视对高考大纲所要求的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6)认识基本概念,对联系紧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正确区分

(7)对基本规律,明确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力争解决高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见问题

2、 为适应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试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习题教学要更多地连续实际。

(3)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审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5)适当做一些综合题(以小综合题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 篇四

第二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基础知识回顾

1、电荷、电荷守恒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⑵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⑶电荷守恒:电荷即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⑷元电荷:指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10-19

2、库仑定律

⑴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即:Fkq1q2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 k=9.0×10 9 Nm2/c2 2r

⑵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带电均匀的球, r为球心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

⑴电场:带电体的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物质,它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电场发生作用的。电场还具有能的性质。

⑵电场强度E:反映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即:EF

q单位:

②场强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 (说明: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放入场中的试探电荷无关,而是由该点的位置和场源电何来决定。)

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kQ,其中Q为场源电荷,E为场中距Q为r的某点处的场强大小。对于求r2

均匀带电的球体或球壳外某点的场强时,r为该点到球心的距离。

⑷电场强度的叠加:当存在多个场源电荷时,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⑸电场线:为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②电场线不相交,也不相切,更不能认为电场就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③同一幅图中,场强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场强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

⑹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相同,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些平行的等间距的平行线。

高中物理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

【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弹簧和尺子,让每个小组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等。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大家可否试着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这个弹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入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是源于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提问: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学生会产生疑惑分歧,但教师此时可以不用详解,而是做现场演示实验1,让学生观察用手挤压时XX形变(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也会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2: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刻度尺上光点位置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那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分析得出:通过微观放大的方法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归纳: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能举出有时弹簧拉得过长就恢复不了原状。指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根据前面的铺垫,总结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例举蹦床的例子说明。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与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学生一起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

举出实例: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做出总结:弹力方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如下三个图片,要求学生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

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1)面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点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3)点点接触,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归纳弹力的相关知识点。

作业:预习后面胡克定律,了解弹力大小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能熟练说出平抛运动的概念、性质、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3、用分解的'思想处理平抛运动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难点:用分解的思想理解平抛运动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教材,熟记本节基本概念、规律,然后完成问题导学中问题和预习自测。2、问题导学中 “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和基础,是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应重点理解和熟练把握。3、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再次查阅教材或其他参考书。4、记下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5、限时15分钟。

【问题导学】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4、处理平抛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和竖直方向的 。物体从O点开始平抛,t时间后到达P点。在图中画出t时间内位移S、t时刻的速度v如图。把速度、位移沿x、y方向分解如上图,则

水平方向分速度vx= ,水平方向分位移x = 。

竖直方向分速度vy= , 竖直方向分位移y = 。

合速度公式V = ,其方向tanα = (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合位移公式S = ,其方向tanβ = (α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

高中物理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

(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

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

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

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三、教学方法

应用实验导入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探究动量定理。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应用动量定理。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为了保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人身安全,我们选用什么样的安全带比较好。结实的钢绳还是结实的弹性绳?

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从高空坠落分别系弹性绳和无弹性绳的对比演示实验(要挑选软度合适的橡皮泥做实验)

(两次物体都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次绳长相同)

实验现象:用弹性绳的那次橡皮泥完好无损,另一次橡皮泥被铁丝切成两半,断面非常整齐,

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第二环节: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

此时,学生有了对力、时间、动量、冲量的初步感性认识,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自由下落同样的高度,获得同样的动量,第二阶段,经过一定的时间动量减为零

讨论第二阶段过程中,力的冲量和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论: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长,力小

推广,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从高处落地都要屈膝;跳远前要松沙坑。.。.。.

这些说明动量和冲量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么?

设一个物体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还成立吗?

利用传感力和速度传感器当场测数据,

\

让小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向固定的力传感器运动,测出小车撞击传感过程中小车受到外力-时间图像,速度传感器测出次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

分析数据发现:碰撞过程中外力的总冲量与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几乎一样。

所以,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也成立。

第三环节:定性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系起来。首先围绕定理Ft=△P分情况进行讨论。

我们经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不碎吗?

演示实验:瓦碎蛋全(也可以放录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短,力大;时间长,力小。

如:图片(图5)中的现象

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

第四环节:定量应用

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时安全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安全带的受的冲力是多大?(g取10m/s2)

【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图,如图所示,人跌落时为自由下落,设刚要拉紧安全带时的速度为v1,则v12=2gL,即v1=\

经缓冲时间t=1s后速度变为0,取向下为正方向,对人由动量定理知,人受两个力作用,即拉力厂和重力mg,所以(mg-F)t=0-mv1,

将数值代人得:F=(600+600)N=1200N

所以,人给安全带的冲力F′为1200N,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篇八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 复习课的教学。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

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思考、信息获取、演算、总结及口头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相互性,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上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强化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基本能力。

教学流程是通过一个游戏活动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复习内容。以受力分析为线索,通过师生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讨论、发言,总结出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并且通过巩固练习和思考提示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本节的复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清楚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优点: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适合于恒力做功,也适合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从而使学生树立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更高(高端思维方式)、更快(加快解题速度)、更强(强化能量意识)的思想。

五、学习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五羊高考”复习资料

六、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踢毽子游戏活动中有没有对毽子做功,如何求这个功) 学生讨论并回答:有做功,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做功

板书:动能定义和动能定理内容及公式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几点说明:

1、动能是标量,没有方向;动能也没有负值。

2、动能定理公式中的左边是合力做的功,右边是动能的变化。

3、动能变化一定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4、合力做功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做功的总和,而不是某一个力做的功。

二)、动能定理的热身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个学生的答案,最后教师展示规范解题步骤,通过学生对比讨论,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比动力学和运动学结合的方法解题的优势,从而树立能量思想;并总结出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总结并课件展示: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清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研究各力做功,确定合力做的功;

3、分析选定阶段的初、末动能,确定动能增量;

4、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三)、动能定理应用之一:(学生做例1)通过该题的练习主要让学生明确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特别是连接体问题,物体的受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应具有同一性,不能张冠李戴相互混淆;

四)、动能定理应用之二:多过程问题(学生做例2)通过该题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确定正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步骤,特别是多过程问题如何选取研究过程至关重要;能全程的最好全程;然后通过变式训练2巩固全程思想,最终确定根深蒂固的能量观点;

教师课件展示多过程问题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全程法;

五)、动能定理应用之三:变力做功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训练3)请同学到黑板展示解题过程,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教师最后总结:通过以上练习我们认识到动能定理不管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不管受力是恒力还是变力都可以应用,没有任何使用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能量意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高中物理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6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