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八年级美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2、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2、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三、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1、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2、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四、 教学步骤

1、导言: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2、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3、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1)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图片折带皴图片荷叶皴图片(2)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3)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4、 创作步骤(1)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2)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3)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4)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五、作业要求

1、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2、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布置理想的家居》,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初中美术15册第10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通过对居室及主题墙面的设计,将学生引导到居室美化这一新知识领域中去,为他们一生在此领域中的探索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这是作为一个追求高尚生活的普通人所需要的。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手绘、剪贴、电脑)。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个性、自信,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因为此乃作业,是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教学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要探究其中的审美因素,正确理解功能与美化的关系很重要,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设计理想的家居环境。总之,学生不可能全部自己“探究”出来,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一引导学生思索,二帮其总结归纳,师生互动将其难点解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学生做出有创意、功能合理、制作特点的效果图来,认识到室内空间是一种美化了的`物质环境,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另外以音乐贯穿课堂,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讨论——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2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讨论5分钟,学生练习23分钟,展示拓展5分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哪里?词汇?这些温暖、亲切的氛围要什么来营造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二)讲授新课,教师演示

运用电脑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三)学生讨论总结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设想,你想如何布置?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由于大环境我们以手绘效果图为作业,所以要求独立完成。(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五)展示作业,评价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性差异。(以鼓励为主)

(六)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因今天所学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板书设计: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综合运用本单位学习的有关家居布置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布局合理、使用美观、富有个性的学生居室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认识造型、色彩、情调等设计因素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设计自己的居室,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居室的审美情趣。包括品味、个性、居室布置的各种因素。

难点:纸模型的制作。包括时间(课时可能不够)、比例(家居与房间的比例)造型(各种家居的制作)。

课前准备

工具:刻刀、尺子、胶水。

材料:废鞋盒、各色硬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教科书中居室布置的分析。书上的几件学生房间模型与实例,有它的优点也存在不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家居造型、色彩搭配、空间利用、房间装饰几方面谈实用、品味、性格以及制作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制作模型做铺垫。

二、学生设计制作

制作时注意几点:

1.模型一般有地面和两面或者三面墙组成,像装修的样板间。制作材料可用鞋盒代替。

2.家具与房间应有一定的尺度感,家具大了,房间就显小,家具小了,房间就显大。家具之间也要注意比例,如写字台和椅子的大小比例。

3.颜色最好用纸的本色,如上色应先画图案再制作。如果模型做成后再着色,模型就会变形,所以应先涂色后制作。

三、展示交流,合作定位。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谈自己的想法。模型有多种布置形式,如挪动家具位置、变化房间装饰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讨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收获。居室中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用空间。

五、拓展延伸。

设计自己未来理想的居室。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本课融美术字与封面设计于一体,立足于以字体为主的封面设计,强调字体与排版的设计。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 .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多媒体教学。

2 .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

四、教学流程:

纲领

授课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五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

播放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激发兴趣)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一)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1、线条:展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明确概念)

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

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讨论、分析)《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长垂流畅、遒劲有力。)《菩萨立像》石雕唐代(柔美)

《宴罢》装饰画古希腊(疏密有致,装饰性强)

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

《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女人像》线描马蒂斯法国。

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

师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力题干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3、体量:

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双环(雕塑)

4、空间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西斯莱法国(欣赏)画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则表现空间关系,在画面中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三位真实”。

(二)以运用所学知识赏析美术作品(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交流)出示作品。

《太白行吟图》《漓江》

《老人像》《最后的晚餐》《埃及金字塔》

(三)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第一单元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对作品色彩特点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感受色彩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课本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二、色彩知识回顾

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三原色、间色、复色2、对比色、邻近色3、冷、暖色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品)(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对比法: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调和法: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

请你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红、橙、黄、绿、蓝、

紫。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乞讨者》、《呐喊》、《大堤上的缺口》、《夜间的咖啡馆》、《南方花园》等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四、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3、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五、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4)学会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

(5)自信、个性培养和请顶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重点

居室布置设计方案

难点

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准备

剪刀、卡纸等

教学方法

体验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布置理想的家居

注意的问题:1整体布局、2室内线条美感、

3、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哪里?

学生回答:家。引入课题。

2、教师:提到家,想到最多的是哪些词汇?

学生:温暖、温情、亲切、父母、兄弟、姐妹等

3、教师:这些温暖、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靠什么来营造。学生:亲人之间的言行,室内的陈设、装饰、色彩、灯光营造的气氛等等

4、教师:联系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感受来想一想: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5、每组推荐发言人把大家讨论的主要内容谈一谈,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归纳出重点。

学生发言。(可以各抒己见,不一定准确)

6、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可做少量的点评,对范例加以评述。

7、分组:(每俩人一组,一人为设计师。一人为甲方)每组设计一个单元方案)

8、评价:提出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直至总结出若干可行的评价点。

自评、互评、发表自己的见解。

9、小结:展示优秀作品。赏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印象,领会本课内容,希望未来影响学生生活实际生活。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①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②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局部和整体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如何使用色彩完成版画制作

教学难点:画面的形象设计和色彩的搭配

要求学生能以耐心、细致、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示范、讨论、评价

教具:制版工具、教学课件、练习评议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

1.复习版画的种类(材料)

2.单色版画

三、导入新课

欣赏经典版画作品

四、制作方法:了解版画特点和制作过程

1、准备工作

2、固定纸和版

3、画稿

4、涂色

5、印刷

五、提示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

1.印之前要把底版与纸张固定结实

2.在印制时控制好颜色的干湿程度

3.尽量不要把颜料画在交接线上

4.在印制时要把纸展平

5.在印完以后要检查版的颜色有没有全部印完成

六、学生制作

教师巡回辅导

七、展示学生作品

分小组进行各组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展示

八、评价学生作品

对展示的作品加以讨论评价

九、总结练习评议分发表格,学生课后完成。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

二.导入新课:

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

(1)、多媒体:播放问题

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

3、什么是仕女画?

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

宋徽宗: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异常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请同学们看《捣练图》,告诉老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觉得它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什么?(从形式上进行引导)

大家看他的形式像不像平时我们举行校内活动时操场主席台上挂的横幅?咱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也属与横幅的一种,它叫做长卷,是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生: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教师:它长528厘米。(此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3)、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

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大家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第一部分捣练,第二部分缝纫,第三部分熨烫。

教师:若下次同学们在不清楚画面内容时,可根据这个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常识来看画面。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认真的看画面。

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共12个人物形象。特点: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丰頬肥体)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火盆空心的设计,显示出古人的才智,通风性更好,促使炭火燃烧的更好。炭火盆三层花纹不同,很精美,有火筷子加碳用,火盆边有提手,它可以移动,最下面一层仔细看是空的。

(4)、课外小知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三、教师

《捣练图》是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 chayi5.com 差异网…时代的文化心理、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四.板书设计

捣练图

一.仕女画

二.作者

三.作品介绍

1。捣练

2。形式

3.背景

四.唐代人物画特点

八年级美术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优秀装饰作品实物、图片。

学生用具:

根据自己所用工具材料情况,带自己所需材料。自己喜欢的图片。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有趣的材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借助图片展示一些材料。着重对比分析一组材质的肌理与质感。强调不同肌理与质感给人感受的心理差异,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特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部分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材质进行分析。(运用对比的方法)

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a、在自己带来的图片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材料进行改造。

b、注意材质的加工处理。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体现改造后的造型。

c、注意利用适合的材质及拼摆方式展现你对特定造型对象的。感受。

d、应利用材质体现一定的视觉美感。

4、学生分组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课堂教学。

1、整体评价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从学生作品入手,着重对比分析几件利用不同材质合理搭配的优秀装饰作品。

3、布置学习活动及要求:

a、设计一件装饰作品。注意造型设计是否适合充分展现材质的形式美感。

b、注意材质间的对比,把握对比与统一的原则。

4、学生分组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5、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自己的作品。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八年级美术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5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