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三年级语文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ppt课件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9、谁能说说作者喜欢什么?海浪带给他哪些好处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能抓住几个词语说一说吗?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读懂例文《家乡的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得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二、学情分析

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三、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题目自定。

四、教学重难点:

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这些材料是怎么来的?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

5、再读例文,思考:在例文的材料写作上,作者所写的侧重也是不一样的。你看出来了吗?为什么?

6、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指导选材

1.提示: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家乡特产的各方面材料,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确定详略,列一个提纲。

2.组织交流。

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

三.进行习作

1. 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第三课时

一.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

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1、组织交流。

2、提问:

(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三.尝试修改

1.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教学后记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注意说清以下几点: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大小、质地、颜色等。这些主要从观察中获取。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这主要是靠询问和查阅得到的,介绍这方面的内容要注要讲究科学,不能出现错误。还有就是产品有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方面的材料也是靠询问和查阅得到的。要注意有详有略,有所侧重。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有关泉水的资料

五、预习提纲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

①“开始,水泡……消失了!”。

②“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重点描述了珍珠泉周围的景物,以及潭底冒出的泡泡。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写下来。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此时,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中,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也一定会如音符般在课堂上不断跳跃。就这样,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将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蒲公英花很有趣时,我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图片,并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以加深印象。

如果学生说到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时,我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草地变色之谜,并各自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有变成_____的了。

三、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又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语文观。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一、词语教学:

黑板上出示了以前学生易错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个别进行范写。最后一排词语是“莲蓬、仿佛、蜻蜓”,让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它们是由相同偏旁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根据规律再搜索有相同规律的词语。这是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作业,要求学生再写出六个这样的词语,我在做的时候,觉得想了很久,还去翻书了。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并把学生找到的词语板书,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二、句子教学

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用符号表示出来。

看似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不是描写荷花的,其实依然会有学生找错的。当然,设计这个简单的练习,还在于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完整,不是找到一句两句就万事大吉了。

2.读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内容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出来可以换哪个词?为什么不用长出来、钻出来而用冒出来?

荷花冒出来之后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平台。

内容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感悟之时,板书荷花开放的三种形态: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并让学生在书上把板书的内容圈出来。三种形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尤其对一些后进学生,给他们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如果都只是说说而已,一部分学生肯定是云里雾里。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张老师非常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你们猜猜为什么?因为句子写出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这也是课堂作业本的练习)

板书:

数量多:挨挨挤挤、一个个

颜色:碧绿

形状:大圆盘

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让学生想象荷花的姿势,他们总是会给我们惊喜,比如:荷花低着头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身影;两朵荷花紧紧地靠在一起,在说悄悄话;有些荷花手拉手在舞蹈,小伙伴在为他们拍照……

这一课时的练习既有对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不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堂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1和3(1),整体感觉效果比较好,而且减轻了学生负担。

语文三年级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适时地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学生分析:学生都知道搭配的简易方法,而且很想动手操作,但要抽象出数学原理,还得进一步学习新课。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育软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老师想和家长们成为好朋友,新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2、老师随意与家长握手,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3、师:刚才老师已经与多少位家长握手了?(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也没记住呀?(太乱了)4、师:是呀,太乱了!老师也不知道握了几个了。下面老师要是再握一次手,你们说应该怎么做?(注意点什么?)5、学生说,教师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看来同学们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顺序。6、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你们刚才所说的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节课我们就用有顺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讲述:元旦到了,小红的妈妈为她准备了2件上装,3件下装。(课件出示)

提问:从上装和下装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生:5种、6种……)

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学生搭配)

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板书2×3=6)():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理解2个3和3个2两种不同搭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并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1)改变条件: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

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板书:248

4、测验证、发现规律。

(1)再次改变条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36,248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

(2)求证猜想。

任务:请随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

(3)反馈:

师:你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略)

(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祝贺猜想正确。)

[点评: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数学活动,并有理有据地表达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摆中感悟,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自己探究出一个规律:求两类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现在我们就来用一用这条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引出要搭配的服装。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位新朋友。(播放课件情境图)

(课件出示):嗨!大家好!我叫贝贝,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游乐园。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可是我该穿什么衣服去呢?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

师:贝贝从衣柜里挑出了几件衣服。(课件出示:五件排成一排)师:这些衣服中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你来。

生: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

师:那是什么样的上装和什么样的下装?(引导学生说出颜色)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那么你想让贝贝怎样穿呀?指名回答。

2。切入课题。

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进行搭配。搭配中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师:从同学们的建议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把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让贝贝自己选择,好吗?(好)

二、自主探索,学习有序的搭配方法。

1、提出活动要求。

师:请同学们先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动手操作好吗?同桌两人合作,拿出信封里的学具,一个人摆,另一个人数,看看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动手操作。

师:现在开始。

3、学生汇报,到黑板摆一摆。

(1)、请少于六种的小组展示。

师:(拍三下)同学们摆完了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把刚才的学具收到信封里,比比哪组最快?123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给大家看?请到黑板摆一摆。你们一个摆,一个数,行吗?下面的同学请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是怎么摆的?和你们摆的一样吗?(对着摆的同学:)你们摆了几种?其他同学看清楚了吗?

(2)、请六种的小组展示。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搭配》教学反思。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节课,我向学生提供了五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解密码锁问题、路线选择问题、拍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红想打扮得漂亮些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小红搭配衣服、吃早餐、开密码门、选择路线、及拍照等五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搭配》教学反思》。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将认识服饰搭配、配餐、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为之不断探索。

语文三年级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4、总结学习古文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

教学难点:

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具: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反馈读,并提示知的不同读音,多音字:好的读音,乐的读音。

2、带着同学们的提示,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自读)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学习古诗时认识了诗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试着解答,不知道老师补充资料)

《论语》对

过渡:那到底他们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自学)

汇报:(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 为:就是 知:聪明

师: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对于做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好:喜爱 乐:以……为乐趣。

师:这句话是对谁而言的,学习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要添加一些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读懂。请你们用添加符号添上:对学习的人来说或对做学问的人来说。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释义:凡是(对事情)不怀疑(的人)一定不会有感悟,只有怀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怀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怀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怀疑 悟:了解、领会。

师过渡:刚才通过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们再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汇报配乐读。

汇报交流:

联系你的学习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逐句谈)

1、学习知识要诚实、踏实。(学习态度)

2、学习的深度缘于你自己。

3、学习中要不断发问,解问。

教师适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四、总结方法,拓展提高:

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想想我们学习这篇古文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读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师板书提升。

师: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古文,你们有信心吗?咱们现在来试试怎么样?

课件出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着解释理解)

五、收获体会

学生谈体会。

六、作业:

背诵古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三年级语文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5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