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10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

C=?

S=?

(2)r=4.5分米

C=?

S=?

(3)C=50.24米

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使学生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归纳、。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减法。由于有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归纳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1.引导学生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 =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 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习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七

整理和复习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课。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安排了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上好这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然后是练习二十二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抽礼物游戏:

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有趣,好玩,乐于去接受。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法口算方法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有?

生:很多

{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么整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很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糟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到对知识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当中萌发。]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讨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娜娜老师已经给小朋友准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始!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拿出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察,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活动设计二: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这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深入。如:为什么和相等?渗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和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小一,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大一,和不变。

(2)师:现在我们不介绍自己的了,我们讲一讲其他组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发现和自己摆的不一样的组的规律)

(3)师:老师发现有几个组没完成,你们组为什么没完成?(渗透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们组摆的是有规律的,就问: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去会怎么摆?你为什么这么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既交流了整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并适时的渗透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表格中,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在评价交流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思。]

三、练习设计精品片断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抢答游戏:

1、师生抢答

师指算式,生抢答。

2、生生抢答

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指,其余三人抢答,然后轮换。

[这个抢答游戏把这节课整理的表格的规律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融汇其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学会应用。而且这个游戏能反馈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这张表格的规律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练习设计二:

教材112页“数学游戏”: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练习设计三:

走迷宫: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摆出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其实这幅图还蛮好玩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我们来玩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迷宫的入口在这里,要求是我们走过的算式的得数一道比一道多1,你能走出迷宫吗?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么走,再在自己编的表格上画一画。

2、小组合作

3、汇报

[特别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走迷宫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一个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不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不再是学数学,而是“做”数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八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九

第四册认数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

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

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 篇十

线与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69——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

1、复习概念。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

几何初步知识 线、角、垂直和平行、直线、射线、线段、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垂直、平行

教学反思:

图形与测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74——77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相互沟通联系,能应用公正确测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处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图形,学会计算多边形面积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师整理的知识点,问:根据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点,请给老师的这个整理提出补充意见。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ah

2、三角形的面积 s=ah÷2

3、梯形的面积 s=(a+b)h÷2

4、组合图形的面积 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先制定计算的策略,然后学生自己测量出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即兴发挥”这一环节后,用投影打出“各显深通”标题。这一板块,由浅入深的不同难度的有关多边形面积的题目组成,要求学生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能完成哪道题就完成哪道题。通过这一板块的练习,学生个性得到继续张扬,学生创造力也得到培养,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待学生完成后,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鼓励、赞扬。这一板块给学生创造了活动的机会,做到了分层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使不同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充分激励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五、综合练习:教科书74——77页的内容。

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

教学内容:教科书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事例,在系统复习中引领学生回顾图形位置的几种变换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对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相关方法有较为系统地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称:(课件出示)

师:认识这个地方吧?高大的威海之门为什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生:左右是对称的。

师:因为对称所以美是吗?(板书:对称)为什么说威海之门是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可以用这个长方形纸片边演示边说。

生1: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

生2:折痕所在的那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生3:有的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或多条。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

师:对称是位置变换的一种方式。(板书:位置 变换方式)怎样能又快又好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呢?根据什么?(课件演示:小船)

生:先描出对应点,再顺次连起来。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

师:同桌两人任找一组相对应的点看看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二、复习了平移:

师:能看出这形状像什么吗?这是海上公园人工湖中的一条小船,船头停着一只蓝鸟,船尾停着一只红鸟,小船开动了,它是在做什么运动?

生:平移

师:对,是平移。(板书:平移)平移是图形或物体非常常见的位置变换方式。这时两只鸟发生了争吵。蓝鸟说我在船头,我经过的路长一点。红鸟说不对不对,我在船尾,我经过的路比你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两只小鸟说的对吗?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停止争吵?

生1:两只鸟经过的路一样长。我可以数给小鸟看,红鸟移动了10个格,蓝鸟也移动了10个格。

生2:我可以告诉小鸟,船头平移了10个格,船尾也平移了10个格,所以它们经过的路一样长。

师:如果小鸟停在船上其他地方,比方说停在这个地方,平移了几个格?

生:还是10个格。

小结:这条船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平移了几格不是看两个图形之间空了几格,而是看对应点或对应线段移动了几格。平移时,图形上每个点移动的格数都相同。

师: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位置变了,形状大小没发生改变。

师:看来大家不但认识了平移现象,还掌握了平移的方法。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不简单。

三、复习旋转: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两只小鸟停止了争吵。打心底里佩服大家,也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呢。看着大家如此聪明,小鸟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不知你们愿不愿继续帮忙呢?

师:真是些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小鸟和你们一样也特喜欢大风车栏目,这几天在家练习画大风车标志。可是怎么画也不能让每部分一模一样,间隔的距离也不能一样大。这可愁坏了他。你能帮小鸟出个主意,怎样能准确画出这个图案?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生:先画其中一部分,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0画出第二部分,依此类推。

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旋转

课件演示。

师: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旋转的度数是900 ?你认为旋转后所到的新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桌俩合作完成,用手中的笔演示一下。

生1:方向和角度。

生2:还与中心点有关。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方向、角度、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一样。

师小结:旋转时最好以边为准,明确方向和中心点,从而确定旋转后每条边的位置。

师: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必须旋转一周才算旋转吗?

生:位置变了,但形状大小没变。

师:旋转也是常见的位置变换方式。(板书)比较一下旋转与平移这两种变换方式最本质不同是什么?

生:旋转是沿曲线运动,平移沿直线运动。

师:大家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说的是头头是道,操作起来是否也能游刃有余呢?一块来试试怎么样?

四、综合练习:教科书:78——79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教科书:83页——8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

“统计与概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而发生内涵扩张的数学教学内容模块,尤其是新增的“概率”部分,更是传统教材所不曾涉及的。所以,对数学教师而言,驾驭“统计与概率”尤其是概率内容便成了数学教学的崭新课题。为此,在全面系统的毕业复习前,数学教师应再度走进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深入感悟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能给予学生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这也是提升统计与概率复习效率的基点所在。

二、纵横梳理,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是完善认知结构,途径是加强知识梳理。基于主体参与的知识梳理,将平时独立存在的数学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统计与概率复习中,教师应该粗化流程组织,扩展问题空间,为学生主体的知识梳理提供较为宽绰的自主平台。

例如,“统计复习课”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对“统计初步知识的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条目标:(课件出示)(1)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和特点;(2)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较为整洁美观地绘制统计图表;(3)会根据统计图表上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信息分析。

2、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谈话:同学们,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边回忆补充,一边归纳完善如下知识结构表)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3——86页的练习。

可能性

复习内容:教科书:87——88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

2、再次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某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作出推测和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今天我们来把学到的统计和可能性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人的眼睛重要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眼睛的重要性吗?对,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眼睛,可是身边的同学总有不注意保护自己眼睛的,下面请看我

三、复习统计相关内容

1、多媒体出示第1题:光明小学2002年一至六年级近视情况统计表。(略)

①、从表中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患近视人数最多吗?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②、展示学生作业,并谈谈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③、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或对我们班的同学说什么?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多媒体出示第2题:三(1)班同学1分钟跳绳成绩单。(略)

①、我们应该怎样来整理这些数据呢?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分组——画“ 正”字记录数据——绘制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分析。)

③、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并完成统计图和回答后面的问题。

④、交流讨论:在整理数据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在绘制统计表的时候呢?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呢?在分析的时候我们用到了那些知识?

3、多媒体出示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在这个题目中你复习了什么知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求平均数)

二、摸球游戏:

①、学生猜测:在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袋子里拿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在8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袋子里拿一个球,拿出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

②、学生操作验证

③、交流验证结果

④、结论:哪种多,可能性就大。

综合练习:教科书87——88页的练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89——9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用倒推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倒推的基本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巩固倒推策略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整理,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学期主要学习了什么策略?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类问题是指条件中只说明了中间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要求最初状态的一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倒推的策略)

怎样使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先将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理清,然后从最后一步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解决。)

二、 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 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2、 小亮在计算一道除法题的时候,把除数36写成62,结果得到的商是30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 一个水桶里面装有水,连桶称是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连桶称是11千克。桶里原来是多少千克水?桶有多重?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9——90页的练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5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