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中班数学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中班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一

活动名称:

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背景: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大头儿子为活动题材,将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二次分类的方法。

2、在理解二次分www.差异网chayi5差异网.com类的基础上,尝试操作分类并用符号进行记录。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分类图4个、货架图2个、水果盘4个

3、7个帽子:3个红(1大,2小)4个黄(2大,2小)

6个苹果:3个红(2大,1小)3个青(2大,1小)

4、标记:大小、颜色

5、20套操作材料人手一套:饼干、西瓜、棒棒糖、饮料

6、记录纸、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你们喜欢看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 播放课件(分段)

1、 买帽子

2、 分帽子,引导幼儿根据帽子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出示货架图、分类图)

a.引导幼儿根据一种条件进行分类

——我们大家帮忙先整理一下这些帽子吧!小朋友们看看该如何整理呢?(把红色和黄色分开,把大的和小的分开)

——(出示货架图)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按颜色来分。

(出示分类图)还可以用这样的表格来分类。

b.引导幼儿进行二次分类

——(出示分类图)货架上的帽子还可以再分吗?(红色帽子还可以分成大的和小的,黄色也可以)

c.给分类图做标记

——我这里还有一些标记,一起来看看都有那些?(有表示大小和颜色的)

——那么大家来猜一猜这些标记该放在表格哪里呢?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d.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张分类图,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越分越少,最下面的两个加起来和她上面一格的帽子数量一样多)

总结:向我们这样先根据物品的一种特征分类,再根据它们的另一种特征再次进行分类就是二次分类。(分了两次)

3、 通过分苹果,巩固二次分类(方法同上)

——我们一起来帮帮大头儿子吧。

这些苹果该怎样来分呢?

三、 动手操作进行二次分类,并记录(展板)

——围裙妈妈的生日宴会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需要分类,我们看看都有什么?(有饼干、西瓜、棒棒糖、饮料)今天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把这些东西按照二次分类分好,围裙妈妈还有个要求:请把你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可以 向 老师这样记录,也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到后面去取你想分的物品。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材料收好)

谁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样?

——谁还愿意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材料收好)

谁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样?

——请把记录纸贴到展板上(分类放)

四、 结束——课件

中班数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活动准备

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中班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或≠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积极思考问题,能用恰当的语句表述操作活动的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幻灯。

2.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

这是谁?嗨!大家好!我是米奇,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儿童公园逛一圈,里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如果你想玩,就要闯过一道一道的'关卡才能玩到里面的东西。

2.闯关。

(1)分类。

我们出发吧。怎么了?一把大锁锁住了,我们去闯第一个。有哪些动物?请你来分类,,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哪些动物生活在天空?哪些动物技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地上?我们来检验一下,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闯关成功,看看第一个项目玩的是什么?

(2)闯第二关。

又一把大锁锁住了。看看谁来了?有几只猫?小猫喜欢吃什么?有几条鱼?小猫和鱼一样多吗?小猫和鱼一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别人一看就知道它们一样多。出示=,就是这个符号,我们叫它等号,我们把=放在小猫和小鱼的中间,就表示小猫和小鱼是相等的、是一样多的。闯关成功,看看第二关玩的是什么?

(3)闯第三关。

看来了几只小兔?小兔喜欢吃什么?有几个?小兔和萝卜一样多吗?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别人一看就知道它们不一样多。出示≠,就是这个符号,我们叫它不等号。

等号和不等号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把≠放在小兔和萝卜的中间,就表示小兔和萝卜是不相等的、是不一样多的。

我们看看这一关玩什么?

(4)第四关。

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还有一关啊?这一关要考验你们了。有几只小狗?几根骨头?一样多吗?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又是谁?几只熊猫?又有几根竹子?一样多吗?用什么符号表示?

3.幼儿操作。

第一组:数一数各有几个,然后用等号和不等号表示。

第二组:根据数字添画物体,使它们变成一样多、。

4.教师检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中班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4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