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www.chayi5.com\ldquo;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诺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 ____的时候,他(她)____(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____吹熄;端走____夺回;重新点燃______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杰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诺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3.组织学生交流伯诺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讨论:为什么要轻轻地吹灭蜡烛?以此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和镇定。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组织“导演们”进行评论。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后两场戏,分别关注“从容”、“默默地”、“娇声”、“镇定”。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提问:“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表明什么?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他们的机智与勇气。

板块四:人物评价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辩一辩,了解故事背景。 篇二

上课一开始,我就介绍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以及选择用蜡烛藏情报的原因。在初步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分别站在正反两方面辩论一下,论证这种用蜡烛藏情报的方法好还是不好,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通过举例、类比、推理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好,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认为不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败露,那时鸡飞蛋打,情报毁掉不要紧,连命都斛丢掉,风险太大。在辩论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指出:正因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这种方法曾经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故事发生的小背景的过程,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埋伏。

《半截蜡烛》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谁来汇报一下你掌握的资料。(生交流)

2.师小结。

3.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剧本

1.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这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看法。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读剧本,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指名回答。

3.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谁(怎么做),(结果怎样)。

4.故事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四、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同学们想不想根据剧本来演演一家人巧妙与德军周旋这一幕呢?可是要想把它演好,先得认真地研究一下剧中人物的形象,怎么来研究呢?

2.引导学生可以抓住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测心理等来研究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细读剧本,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4.集体交流,尝试表演

(一)伯诺德夫人:

(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为什么?

(学生各自试读后指名朗读,评价)

[教师提示:只要能不引起德军怀疑,巧妙熄灭蜡烛,你的朗读处理就都是允许的。]

(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为什么要轻轻吹?

(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怎样才是“不动声色”?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4)揣测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可回顾前文伯诺德夫人说的“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来理解她的爱国思想。指导朗读这句话。)

(5)尝试表演,评价。

(二)杰克:

(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火来生个火吧。

(杰克无奈地去柴房,下)

(1)引导思考:杰克的言行巧妙地哪里?

(“若无其事”才能避开敌人的怀疑,“天真冷”是“去柴房抱柴生火”的理由,这样才有可能拿走蜡烛。)

(2)揣测心理:杰克为什么能这样勇敢呢?

(3)尝试表演,评价。

(三)杰奎琳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1)引导思考:她的说话、动作、神态有什么巧妙之处?

(语言上,她称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满足他的虚荣心,“天晚了,楼上黑”、“我实在太困了”,把拿灯上楼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她特意说是“拿一盏灯”而不是“拿蜡烛”,避免怀疑;动作上,她“打了个懒懒的哈欠”,一副极困的样子让人可信;神态上,“宝石般的眼睛”、“笑容像百合花”让人感受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纯洁无瑕,顿生怜悯之心。)

(2)揣测心理:杰奎琳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尝试表演,评价。

(四)德国军人:(略)

五、小组组合表演

六、拓展想像(任选一题):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想像: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阅读交流战争故事。

《半截蜡烛》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做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练习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内容: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一个什么绝妙的主意

来收藏绝密情报?

二、学习课文

里。出示深后第5题题目,讨论如何编排课本剧。交流后小

结。

(互)弄清故事情节,可用图画和文字表示故事情节。

(2)物色演员,演好语言、动作、表情等,必须要细细读剧本

(课本)。

门)准备道具(半截蜡烛、油灯、打火机)

2、弄清故事情节,用简笔画表示。

交流后板书。

3、指导第一场戏。读课文思考,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演好中心人物?

找出文中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图出关

键词,反复朗读。

交流,逐一明确: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心理——可用内心独白。

神情一一镇定沉着,临危不惧。

其他角色怎么演?

德国军官的动作——闯、坐、拿、点、放。

孩子们一一脸色苍白。

指导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4、指导第二场戏。思考: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该怎么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后明确:

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地)走,(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坐待。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神情一一镇定,从容,不露声色。

心理——练习内心独白。

其他角色:“赶上前”动作要快,语气要狠,抢夺动作很粗暴。

此时伯诺德夫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外表如何?

指导朗读第三段。

5、指导第三场戏。思考:这一场戏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演?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后总结:

语言——(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讨E在礼貌地)“先生们,晚安。”

动作——(镇定地)端,(小心地)上楼。

神情——恭敬、镇定。

心理——练习内心独白。

分角色读第四段。

6、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人物的动作,练习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神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做好表演课本剧的准备。

四、练习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家的孩子们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半截蜡烛》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4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