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9篇《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评: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评: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评: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徐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关系融洽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二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三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五一都去哪儿玩了?今天许老师要带你们到更远的地方,到我国的大江南北去欣赏祖国壮美的河山。

课件出示长城、介绍长城,再问: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吗?提示:长城全长6700( )填上合适的单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复习。)

出示答案:“千米”引出课题。

二、新课:

1、了解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情况

(1)看到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说说你对千米都有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千米和米的进率

1千米等于多少米?1000米又等于多少千米?学会正确地读法。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你认为一千米实际到底有多么长,你能想得出来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从学校大门出发到叶廷鹏鹏纪念馆门前大约500米,来回约是一千米。闭眼想一想这一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长度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例如:学校的大门到最里层教学楼的距离大约是50米,2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旗杆高10米,100根旗杆头尾相接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课前准备: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内各场所有长度。两幢教学楼之间长约50米;旗杆高10米;篮球场的长约25米;多媒体教室长约15米等等;)

(3)根据了解的一千米长度,同桌讨论:从林步桥十字路囗沿乡交车往平阳方向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选择:练川卫生院;柳洋路囗;上桥路囗;)反馈时说说你的想法。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从你家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

对学生先前可能提出的1千米的路进行回顾。(刚才某同学说的距离是一千米吗?课后,选择同学们讨论的一种方法去验证。)

3、千米的应用。

(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在表示路程、河流的长度或象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筑工程时往往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2)课件出示:长江,黄河、我国南北、东西长

(3)千米也叫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读作千米或公里。课件出示:路牌、里程碑等

(4)课件出示1小时的路程。

成人1小时约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约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约行60千米;

火车1小时约行90千米;

飞机1小时约行1200千米。

4、千米和米的化、聚(在欣赏景色同时展开教学)

要求讲法要准确,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5、刚才在领略我们祖国壮丽山河的同时你还收获了什么?

三、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整合。

四、综合练习

(1)填写单位

(2)千米与米的化聚练习

(3)大数字化聚

(4)看书质疑:书上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千米的一些知识,你们看看,有什么新收获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探讨探讨。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五、你认为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检阅资料,如果有的话,记录下这些单位的名称;用在什么地方;并写出自己对这些单位的感受好吗?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后,教材在本节教学内容中安排学习两个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幅体育场主题图,提出问题——这么大的体育场,怎么测量它的面积呢?让学生感受到前面学习的三个面积单位在实际测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产生了学习新的面积单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给这两个单位进行界定,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实际大小。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顷、平方千米相关的东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针对本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公顷的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2、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进率解决换算

教学难点: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运用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自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出示课件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8()

我校计算机教室的面积大约96()“鸟巢”占地面积大约()()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体验面积单位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开始,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产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三道题目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可。最后一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单位。估计会有学生说出用公顷。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平方米。填写上平方米后,再写数据200000。让学生读一读。学生就会体会到单位的不适应了。我这时就可以引出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板书)

师:你们想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我是通过以下几点来教学的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平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这时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蓝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顷的土地面积,请你仔细观察它,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他们的发现:我发现1公顷是一个大正方形,他的边长是100米。

那先让我们来算一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1公顷= 100 × 100=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谈话: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

操场一边长大约5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40米。计算:

50×40=2000平方米

10000÷2000≈5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5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我们身边的大面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自己学校的操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再想像,会对1公顷的认识更具体。]出示课件: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3.进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从平方米换算而来。重点是体验平方米与公顷的换算过程,怎样方便、不错。250与160的乘积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一万)

4、小试:下面我来了解公顷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点名让学生回答。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约为406000平方米,合40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720000平方米。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下面我们来听听数学小灵通的介绍。(课件演示)听了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生2:古代劳动人民很聪明,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是亩。)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与国际接轨,亩这个单位已经废除了,我们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这里出现了平方公里,其实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设计目的:采取以旧引新,从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10000平方米=1公顷。现代认知科学认为,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构建,教师是知识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认识平方千米

师:1平方千米有多大?它与公顷和平方米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共同研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面积是1平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0米。

1平方千米=1000000(一百万)平方米=100公顷。(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积极动脑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结论,真了不起!

(设计目的:在认识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后,关于平方千米的认识就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天赋和创造才能。)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鸟巢”占地面积用“公顷”做单位大约是多少?

200000平方米=20公顷

20公顷比200000平方米在使用时方便的多了。

2、乐清市陆地面积约1174(平方千米),约( )公顷。

(设计目的:练习题的设计紧扣重点和难点,加强了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面积单位的认识和理解,在此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生活资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学们把这些资料记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上。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板书: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 × 100=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0× 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人教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第73、74页“千米的认识”,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准备:一根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划出1米有多长吗?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千米”

测量教室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但是如果我们用它来量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觉得用米这个长度单位来量怎么样?

既然“米”小了就必须要用一个新的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米要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1)平时我们也把千米说成公里。大家打开书,看第一幅图,图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问:那么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首先我们来想一想100米有多长,学校跑道一圈大约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长度吗?

几个100合起来是1000呢?

那么1000米就等于把()(板书: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就是()(板书:=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刚才我们了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长,那么你能说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路程大约是1千米吗?

我们同学1分钟大约可以走100米,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几分钟呢?

3、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

出示:4千米=()米

让学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个大,就是由大的换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们学习的思考方法,这道题我们要怎样思考呢?

教师指导学生想思考过程

提问:1千米=()米,4千米就是()个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学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这道题是把小的长度单位变成大的,又因该怎样想呢?

根据书上的提示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书上。(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填在书上,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过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这条路要划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么?

把这道题目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

3、做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先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集体评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时还学会了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五、作业布置

课作:

练习十六第3.4题

家作: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篇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4、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5、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一)交流信息

出示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广场、操场、跑道等)。

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从教室走到大门口(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

3、沿操场跑2圈半(1000米)很了累?

4、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在刚才同学们汇报中有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中卫到银川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卫谢路口,又向西到明珠。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南到蔡桥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再向北西至三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十字路口,再向东到农贸市场。……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中卫到迎水桥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田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火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作业设计: 篇九

实践作业

同学们:请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体验1千米”的实践活动。

(1)走一走 我走100米,时间大约用了________分钟, 步数大约为________步; (2)算一算 我走1千米,时间大约需要________分钟, 步数大约需要________步; (3)体验1千米 从我家出发一直走到_________,这段路大约长1千米。

家长评价:☆☆☆☆☆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4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