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优秀6篇)

发布时间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 篇一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是围绕                                   来写的,突出了句子中“               ”这个词语。

2、文中运用了好多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                   的特点。

如句子:“                                                          ”,句子中把          比作             。

3、这一小节重点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即 (              )、(                  )、(               )和(                  )。

4、仿照这样的方法,你也来写写。

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教学一得 篇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3

大小之间-----《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一得【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的课题是很值得研究的,大小之间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让学生去领悟课文深层的含义。

1、看课题,寻找问题

在导入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对小老师产生好奇的心理。

2、读课文,字面理解大小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为何称萧伯纳为大作家,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萧伯纳的作品,以及当时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体会大作家之“大”。让学生寻找小老师之小,一是从课文的插图上看小姑娘年龄的小,二是在课文中发现小姑娘年龄的小,体会老师的小。

3、悟课文,深入理解大小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扣住小字展开教学。引领学生去感受课文中小姑娘的无意识的模仿心态,引导学生读好人物间同语气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师:萧伯纳和小姑娘相处得好愉快啊!但时光匆匆,访问即将结束,萧伯纳必须和小姑娘告别了。读读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看看萧伯纳的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萧伯纳想让小姑娘感到惊喜。

生:萧伯纳想让小姑娘感到自豪。

生:萧伯纳想让小姑娘更加高兴。

生:萧伯纳想让小姑娘记住自己。

师:萧伯纳是想炫耀自己的身份吗?

生:不

生:他是想让小姑娘知道自己的身份,让小姑娘开心

……

师: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来学学萧伯纳,给大家演一演。

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满怀期望,突出自己的身份。

师:但事情没有如萧伯纳之想,看看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出乎预料。(理解:出乎预料)

师:出乎预料的是什么?

师:谁能读好小姑娘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该怎么读,自己练着读?

生:我觉得是很骄傲的。读课文

生:我觉得和萧伯纳的是差不多的。读课文

师:你们体会得不错,那小姑娘学萧伯纳的口吻说话,是因为觉得他自夸吗?

生:是的。

生:不是。

师:为什么你说不是?

生:因为小孩子喜欢学别人说话。

生:我觉得即是又不是。

师:为什么?

生:小姑娘是学萧伯纳说话。但小姑娘也是感觉到了萧伯纳话中的骄傲,她不知道大作家有什么了起,所以才学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姑娘感受到了话中的一些骄傲,但她并不是有意识地想去批评萧伯纳,只是学着一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心想让小姑娘高兴的萧伯纳自己说话时有没有体会到话中的骄傲?(没有)但小姑娘的话却让(为之一震),因为他感受到自己(刚才太自夸了)。

师: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指导读好课文。

生:一个人要谦虚。

生:人不能因为成就大就骄傲,要永远谦虚。

……

师:那你觉得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他发现自己自夸了,就改了。

生:我觉得他是个很谦虚的人,因为他把小姑娘称做自己的老师。

师:小姑娘是有心教育他吗?(不)

师:小姑娘的话让他有了感触,他就把小姑娘称为老师,他真是(谦虚)

生:我觉得他是个很会思考的人,小姑娘的话就让他感受到了这么多的东西。

生:我觉得他是个很好的人,因为他是大作家了,还可以和一个小姑娘玩。

师:用一个词概括,叫……(平易近人)

4、回到课题,再谈感受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我觉得萧伯纳真的是个小作家,他可以从一句话中感受到一个道理。

生:我觉得这个大和小更能够体现萧伯纳的谦虚。

生:我也觉得萧伯纳很谦虚。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在大小间做文章,以小见大,看似平淡的一件小事,会思考的人会发现无穷的秘密。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发现,让学生学会在课文中发现。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转载自仪征漫网

教学一得 篇三

老裁缝

一、预习提示

朗读课文,摘录课文中概括评价巴尔扎克人格、作品及其死后影响的语句。

二、板书设计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在8月22日的葬礼上,雨果 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宣读了葬词。葬词感情激越,文采华丽,包含哲理。读过之后,不仅仅是悲壮沉痛与敬仰,而且,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在胸中缓缓升起——(设计成碑形)

众目仰望(影响)

永  成

朽  就

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作品)

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人格)

三、内容讲解

这座纪念碑最底层是由巴尔扎克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的人格基石铺就;他崇高而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般堆积起雄伟纪念碑的基座;

这座纪念碑的基身就安放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永垂不朽;巴尔扎克的影响是永远的,它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中,众目仰望

e—mail:

教学一得 篇四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撰写论文、辅导英语。一学年来,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政策,能够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事英语教学。能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请予以批评指正,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几乎没有,中差生却俯视皆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辅导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课堂把握上,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制定复习计划并付诸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认真布置和批改课后作业,争取不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正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争取更大进步,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团结起来师生共同完成党缴给我们的教育任务。

今后。望领导、教导给予多多指教。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 篇五

班级:徐州市大马路小学六(4)班

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庐山)认识吗?

生:(齐声读)庐山。

师: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

生:我没有去过,但我爸爸去过,他跟我说过。

生:我看电视时,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

生:我是看地图时知道庐山的。

师: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教学要有的放矢。摸清学生对庐山的了解为介绍庐山作准备。】

师: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评:这种“聚焦”式的出示课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师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师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生:在书里找答案。

师:有的同学可能想要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有没有这样想的?

生:(齐声)没有。

【评:简单的是最有效的。于老师只卖了一个“关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简洁!】

师:好。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变化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

师: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也懂,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你们是希望我现在告诉你们,还是希望自己读书,联系课文去理解?

生:我愿意联系课文理解。

师:你们是学习的主人。——大家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学生自由读书,读得很认真。教师巡视指导,不断的给予以鼓励。)

【评:学生读书时,于老师不断地在学生中间走动,或表扬,或点拨,或纠正错读。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关注着他。】

师:读了几遍了?

生:我读了三遍。

生:我读了两遍。

师:读得很仔细。于老师最担心的是同学们书读不好,谁愿意读第一段?(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流利。)

师:这两句话里面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一段。)

师:读得真好。5个生字认识了吗?(生齐声:认识。)记住它们。请你接着往下读。(学生接着读书。)

师:读得真好,正确、流利而且有感情。注意看,这一段有一个词。(师板书:尤其)“尤其”这个词,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生:可以换成“特别”。

师:“特别是庐山的云雾”。既然可以换成“特别”,那么“尤其”后面的话应该怎样读才有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师在“尤其”的前后加上“……”号。)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谁愿意读一读?(请一位同学读。)

生:(读)“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谁愿意再练一练?(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投入。)

师:一听就很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醒人们注意这一点。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齐读。)【评:抓住重点词“尤其”指导读书,既解释了词义,又揭示了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精巧!】

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生: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主要写的应是云雾,而不是瀑布。

师:噢,明白了,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云雾。谢谢你。刚才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学生读这两句话。有的站着,有的坐着。读到那两个词语,有些学生做起了动作。)

师:我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三位学生上来)(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三人齐声说:“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三人嘿嘿笑了几声。学生和听课教师见状哄堂大笑)这笑声怎么有点哭的声音,再笑一笑。(三人又嘿嘿地笑了几声)【评:相机让学生放松,方法巧妙。只有放松情绪,才能把学生的才能发挥出来。这方面,于老师是高手。这也是于老师挖掘学生潜能的奥妙所在。】看下面的老师,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

生:(齐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听课教师中发出一阵笑声)

师: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说着模仿孙悟空打眼罩远眺的动作)(师生哈哈大笑)

师:你刚才怎么没有做出来?大家再读书,让她做一做这个动作。

(学生读书,女生做动作,逗得大家大笑。)

师:我也跟着成为神仙了。她这样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腾云驾雾。(说着,于老师单腿直立,手掌翻遮在额前,作孙悟空远眺状。)(师生哈哈大笑)在你们心里不是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齐声:是的。)这样就读懂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懂了吗?(齐声:懂了。)马上就要成为神仙了。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评:还概括的、抽象的词义为生动具体的动作,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才是“阅读课”!】(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第二段?

生:(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插话:千姿百态,划这个词的同学请注意,下面的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的。)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千姿百态”懂了吗?(齐声:懂了。)注意,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请大家一齐读二三两句,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也就是要“过电影”。(学生齐读二三句,教师板画四座山峰。)

师:你们脑海里出现没出现画面?(齐声:出现了。)我请四个同学,谁脑海里出现了“像是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的形象?(请两位同学)谁脑海里出现了“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的形象?(请两位同学)请你们在山峰上画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四位同学画,其他同学看。)

【评:板画是于老师的“绝活”。这次,他让学生参与画,在画中理解了词义。真是“一画胜百言”。阅读就是“还原”,在于老师的课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师:懂了,从你们的画中,我看出你们读懂了,只是,你们的画画技巧还有待提高。再一齐读下面的两句。(学生齐读)这两句话的画面书上有。(边说边出示投影)(指着画面说)这就是云海,云雾弥漫整个的山谷像天边的大海;云雾遮挡了山峰,又像巨大的天幕。好不好看?(齐声:好看。)通过想像,通过观察,这一小节一定会读得更漂亮。读。(学生齐读这一节,读得很投入,很精彩。)【评:这叫以画促读,以想象促读。】

师:放下书,谁愿意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

(请一位同学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来到庐山,见到了庐山的云雾。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同学们一、二两段读得都很好,比我读得好。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得是第三段。我一连读了七、八遍都没读好,最后我又认真地读了三、五遍。我读了十来遍才读好的。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生齐声:不难。)唉,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声: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

【评:这就是“蹲下来看学生。”于老师“降”下自己的水平,目的是提高学生水平。】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生齐声:好了。)谁愿意和我比一比?(学生都举了手)手举高的,我不找,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找一女同学)我想她不会比过我的。请大家当裁判。

(女学生读书,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坏了,找错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丽丽。

师:不该找朱丽丽,该找朱丽。两个“丽”当然厉害。说真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

生:不要紧。

师:怎么不要紧?

生:你一定会读得很好,我支持你。

师: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别说朱丽丽,就是朱丽丽丽……我也不怕。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有点胆怯。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一练。朱丽丽可非同一般。(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女同学读。)

师: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呀!

(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怎么样?比过她没有?(生齐声:比过了。)朱丽丽,您说比过你没有?

生:和我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是说差一点,差得不太多。是吗?不过,也得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

生:谢谢你给我一次比赛的机会。

师:真好,握握手。有照相的吗?给我们照张相。(环顾四周)很可惜,我们不是领导人,不然早有人照了。(师生大笑)我非要找个超过她的。(找一位男生)沉住气,一定经超过她。

师:怎么样?超过没有?(齐声:超过了。)朱丽丽,你说超过了没有?

生:他读得比我好。

师:多谦虚!谦虚是美德。不过我觉得,他读分号时没有你停顿的好。谁再来替我比?找我的一家子,于瑾瑾来替我比。大家听好。(于瑾瑾同学读,读得很好。)

师:姓于的读得怎么样?朱丽丽你说怎样?

生:好。

【评:于老师是一位好演员,又是一位好导演。他这里“导”、“演”了一场读的比赛。把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都“哄”了出来。这是“重情趣”的最好体现。】

师:大家说呢?

生:好!

师:好就好在于瑾瑾同学读的“刚刚”、“明明”。(板书“刚刚”“明明”)“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凤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你们说快不快?“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懂了吗?(生齐声:懂了。)“瞬”就是眨眼,“息”就是喘气。一眨眼、一喘气的工夫就是“万变”,能不快吗?再读一读。

师:刚才,有几位同学替我比赛,给于老师增了光。还要不要我与她比?(生齐声:要!)是不是要出我的洋相?(生齐声:是。听课教师大笑。生又赶忙齐声说:不是。)

生:于老师看你的本领了。

师:不是出洋相,是看我的本领。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下面亲自与朱丽丽比,请大家当裁判。(师读,读得好。但在最后故意把“一座冰山”读成“一座座冰山”)

生:读错了!多读一个字。

师:多读了一个什么字?

生:把“一座冰山”读成“一座座冰山”。

师:我看差不多,这样读也行。

生:不行。前面是“一匹白马”,后面就要“一座冰山”,不能变成“一座座冰山”。

【评:妙!多读了一个字,让学生多了一次品味课文的机会。】

师:噢,原来这样。谢谢同学们给我指出了错误。书读到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庐山的云雾的确太迷人,所以作者都不想回去了。请齐读最后一小节。(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读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这些词语的意思,心里是不是明白一点了?(生齐声:明白了。)虽然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心里能明白就行。想不想看看庐山的云雾?(生齐声:想。)如果有些词语还不太明白,看看录像就清楚了,请大家看录像。(学生看配有课文朗读的庐山风景录像)

师:美不美?(生齐声:美。)看了录像,这些词语是不是更明白了?(生齐声:是)还有哪个词没有懂?

生:幽谷。

师:看黑板(师板画山峰之间的山谷,指画)这就叫山谷。“幽”不好解释,山峰之间,光线暗不暗?山谷深不深。你说大山之中,静不静?还有些让害怕?(生:是。)大概这就是“幽”的意思。这些词语要真正理解,还要多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才会真正理解。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许多外地的老师,他们明天要在市内游览一下。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学生举手)不要说,先写下来。徐州有什么好玩的?把你最希望他们去的地方,写一段话用上“尤其”。把希望去的地方的原因简单地写一写,最好是用上“千姿百态”和“流连忘返”。这些老师中还有一些“美食家”。什么是“美食家”知道吗?就是“好吃”!请你把徐州的小吃也介绍一下。也可以把你们的学校写一写。写成一段话。写字,要注意优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介绍玩的。(找一女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徐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们这里有6大景点。(师插话:把第二次“我们徐州”删去。)有龟山汉墓、云龙山、云龙湖、淮海战役纪念塔、戏马台和楚王陵。我希望老师能去云龙山游览一下。云龙山一定会让大家流连忘返。

师: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尤其”这个词?看看在哪里加上。

生:在“我希望……”前面加一句。

师:回去改一改,还有介绍玩的吗?

生:徐州有许多好玩、美丽的地方。有云龙公园、南郊公园……尤其是云龙公园,里面什么都有。有千姿百态的青松,有水平如镜的小湖,还有许多花卉。你去了一定会流连忘返。

师:有介绍学校的吗?

生:我希望老师去我们美丽的学校,我们会把我们的本领给大家看。(师插话:把我们成果展示给老师看。)尤其是我们的鼓号队,还在全国的比赛中获过第一名呢!如果老师们看了鼓号队的表演一定会夸我们的。

师:好。还有介绍吃的吗?老师们现在最需要吃的。(笑)

生:徐州有很多小吃。有“小土豆”、“肯德基”、“老三房”、“麦当劳”等。尤其希望老师们去“麦当劳”,里面什么都有,有鸡腿、面包、饮料等。如果你去,绝对会不舍得离去。吃了这顿,还想那顿。(大笑)

师:其实是你吃了这顿想下顿。我代表老师们谢谢同学们的介绍。

【评:学以致用好。“写”即让学生练习了运用所学的词语,又发展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这就是读写结合,就是于老师说的“重迁移”。】

【总评:这是情趣盎然的语文,这是实实在在、以读为本的语文实践课。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教育科学的启迪。首先,于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是他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表现。设疑、激趣,使学生没有感到是在上课,好像是在和于老师一起交谈、活动。特别是在读第三段时,于老师导演了一场比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做了一回学习的主人。读书声、讨论声、笑声,洋溢在教室中。其次,练的方式灵活多样,科学有效。解词有章有法,在读中悟,在画中解,在动作中体现……。读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一层一层地深入。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实实在在,写得也生动活泼,而且有的放矢。】

《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 篇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教师之家网    点击数:90

《庐山的云雾》片断赏析【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第一范文。com】

师: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云雾。它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学生自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

生:(边读课文边画。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的不同,所展现的云雾也有所不同。)

师:(教师巡视,同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云雾的一种姿态。)

(黑板上的学生和下面的同学都在绘画。)

师:你们都画了什么呀?(教师指着黑板上同学所画的内容)

生1:我画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雾。这些云雾就好像一条条的玉带,系在了山腰间。

生2:我画的是山顶上的云雾。这些山顶上的云雾好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顶白色的小绒帽,所以我把云雾画成了帽子的形状。

生3:我画的也是山顶上的云雾。

师:同学们,他们画的好吗?

生1:他们画得都很好,看着他们的画,我仿佛就看到了庐山的云雾。

(三位同学都露出了笑脸。)

生2:老师,我觉得半山腰的云雾还要再画上面一些,那样就更准确了。

(老师点头同意,并请那位同学上来修改。)

生3:老师,书中还写了两种云雾的姿态,他们没有画出来。

师:你读书真仔细,老师就请你来画。

生:上黑板快速的绘画。(这位同学的绘画水平较好。)

师:请你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有时云雾弥漫了整个山谷,这时的云雾就好像茫茫的大海一样,而有时云雾又好像一块巨大的幕布,把山峰都给挡住了。

师:你说得真好,画得就更好了。(同学们鼓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

(生读课文)

师:我们看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其实它的姿态不至四种,作者只选了四种典型姿态向大家作了介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

生:(学生积极举手)

师:选了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动手画。

师生共同点评所画的内容,想象合理就行。

………

【评析】

《纲要》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第一范文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转载自教师之家网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庐山的云雾》教学一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7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