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5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篇一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        的百草园”和“          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完成学案

预习(自主学习)提示: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    )  菜畦(    )皂荚(    )(    ) 桑葚(       )长吟(        )

油蛉(      )     斑蝥(       )臃肿(        )敛(        脑髓(       )

秕谷(        )匾(       )    拗(      )   蝉蜕(       )窦(       )

厥(      ) 倜傥(     )(        ) 锡箔(    )   蟋蟀(    )(        )

叵(    )       攒(       )      书塾(   )

2\积累词语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高枕而卧——                      鉴赏——

渊博——                          方正——

宿儒——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

4、思:读了本文后你的疑问是:

教学(集体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1、你能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始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思考

作者对百草园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围绕该词,作者写了哪

些内容?

三、阅读“三味书屋”部分,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三味书屋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一、研读百草园生活之写景部分

(一)阅读第二段,掌握本段写景的方法。

1.这一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2.从感觉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二)注意句式“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就……”,理解作者强调的内容,并仿用这句式写一段话。

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篇三

教学目标

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 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 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 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课后心得: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篇四

第1课  (一)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学习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3.学习准确地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相关链接】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朝花夕拾•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的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学习内容:字词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预习检查,扫除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     )  菜畦(   ) 皂荚(   )(   )  桑葚(    ) 斑蝥(    )

臃肿(     )  敛(     ) 长吟(   )(   )  脑髓(    ) 秕谷(     )

匾(       )  拗(     ) 倜傥(   )(   )  蝉蜕(    ) 窦(    )  厥(    )

锡箔(     )  攒(     ) 蟋蟀(   )(   )  叵(    )   书塾(     )

2、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                      。

人声鼎沸                             。

高枕而卧                          。

鉴赏                        。

渊博                                。

方正                        。

宿儒                                 。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原名(        ),字(    )。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主要作品:小 说 集:《       》、《       》;历史小说:《       》;散文诗集:《       》;散 文 集:《         》;杂 文 集:《     》《       》。本文选自《          》。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3、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

4、作者写了百草园的哪些内容?

四、合作探究、探秘百草园(一)

1、找出这一部分中起总括(统领)作用的句子。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                           来安排的。

3)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①时间顺序(季节):                ②方位顺序:

③景态顺序:                      ④景类顺序:

4)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5)这段文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 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7)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                                                 。

文中的动物有:                                                      。

8)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

9)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10)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11)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a.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d.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动物

13.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12)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下面:

 ⑴          ⑵ __     ___ ⑶             ⑷

13)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                                                                     _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五、课堂检测

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    _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      ,这两者都从_    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    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    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        的,蝉鸣在出       ,蟋蟀到         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3、【仿句练习】

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

主备课人:何庭云

学习内容

探秘百草园(二)

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听写字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秘百草园(二)

(一)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二)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两段写了什么?

2、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3、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4、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

5、“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6、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7、“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8、“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有人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多,要注意“所以”、“只好”两个词 ,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9、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小结:百草园:我的乐园

(三)合作探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2、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四、课堂检测

1、选出下面加粗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        人声鼎沸(fèi 水开)

b、攒成小球(cuán 凑在一起)  高枕而卧(gāo 垫高)

c、敛在盒里(lǎn 放)      拗过去(ǎo 用力弯曲)

  d、无处觅食(mì 寻找)     总而言之(yán 说)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秘密)

b、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把枕头垫高睡)

c、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

d、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后,真是人声鼎沸。(人声喧闹)

3、【仿句练习】

请同学们用“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的句式写一句话。

第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

主备课人:何庭云

学习内容:

研读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2、“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二、自主学习

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2、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3、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3、文章中怎样写先生?

4、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其他读叙述部分)

三、合作探究

1、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2、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3、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学生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如: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小结: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让我们认识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认识了真实的少年鲁迅。(主题)

四、课堂检测

1、填写下列对比表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学习环境

教书先生

学习内容

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3、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4、对“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句话中“只”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单独,表现“我”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

b、仅仅,表现“我”听老师的话,是一个好学生。

c、单独,表现寿镜吾私塾式的教学方法对“我”的束缚。

d、仅仅,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渊博  鼎沸  倜傥  锡箔  桑葚  油蛉

斑蟊  收敛  珊瑚  骨髓  秕谷  罕至  绣像  盔甲  叵测  窦

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

确凿  鉴赏  人迹罕至  质朴  方正  倜傥  缠络  恭敬

5.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6.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7.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内容。

5.揣摩语言,思考作者怎样遣词造句。

三、情感目标

1.认识鲁迅。

2.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童心。

3.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4.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第 1 2 3 页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