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0

1、教师:伸出小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10个)

2、教师:数字10怎么写?

3、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

二、学习10的组成(标题)

1、出示10张苹果图让学生数一数(课件演示)。

2、教师:请你尝试着把10根小棒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呢?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请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4、(演示课件)教师根据交换规律和左边多1,右边少1的规律在黑板上写出10的分解式。(教师板书)

5、教师总结,请学生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图上有4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问:图上共有几个苹果?)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

四、做游戏"找朋友"

1、教师提供每个孩子一张数字卡,组织孩子围成一个圆圈。

2、教师:音乐开始,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请你找到和你的数字卡合起来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游戏开始,可以让孩子互换数字卡反复游戏。

五、请孩子结合儿童用书练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物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实物纸盒若干、正方形纸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西关大屋,是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用长长方方的物体拼建西关大屋。在拼建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这些长长方方的物体。

2、感知正方形与正方体的不同。

(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请找出正方形,说说正方形是怎样的?

(2)桌上还有什么?摸摸纸盒,有什么感觉?

(3)用正方形纸量一量纸盒,并在量过的纸盒面上写上数字1-6.

(4)师:你们发现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有什么秘密?

小结:正方体是立体图形,正方形是平面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3、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

(1)请在长方体纸盒每个面上写上数字1-6,对应比较,说一说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2)请分别把正方体和长方体积木的六个面拓印在记录单上,比较说说正方体和长方体印章的异同。

小结: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都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4、游戏,巩固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

(1)寻找课室里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提问幼儿你挑找到是什么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活动延伸

使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拼建西关大屋。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三角形人手12个,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长方形底座各六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指认几何图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乐的三角形,我最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了。看看我的哪些图形朋友来了。"指认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幼儿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三角形碰碰乐。

播放三角形声音,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2、怎样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儿回答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然后播放操作视频)3.归纳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

三、引导幼儿进行拼搭活动。

1、介绍操作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条边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师播放课件录音"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观察幼儿拼搭情况。

3、提问: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

4、归纳小结。

5、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录音"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请用4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

6.4个三角形"碰出"了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任意移动一个三角形,把它变成另一个图形。看看你能变出几个图形呢?

四、送三角形回家。

1、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你的12个三角形要回家了,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见你的名字贴贴到相应的图形中。然后请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3、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的底座去操作。

4、提问:你们刚才送了之后,哪个底座才是正正好好12个三角形的家呢?请你说说理由。

5、归纳小结: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几个没有放进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刚好。

6、刚才选择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儿重新找一个长方形底座再次将12个三角形都送回家。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5岁~6岁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能分析、理解事物间的相应关系,懂得初步的推理、假设:同时他们渴望成功,对抽奖类充满神秘感的游戏极感兴趣。我园旁边有家超市不时以各种抽奖游戏开展宣传活动,我班大多数孩子都玩过。曾经经历过这种游戏,却一直未能得奖或者总是不能拿到大奖的孩子,往往都会感到奇怪、不解,甚至沮丧,产生挫败感。为了帮助幼儿"揭开谜底",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概率,正确认识生活中很难抽到大奖的现实。

2、学习推理,会对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应判断,并能说明理由。

3、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制作转盘,并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设计意图。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摸球抽奖工具(1个摸袋、8个橙色乒乓球、1个白色乒乓球)、转盘抽奖工具各1套,依据2个游戏设计的统计纸和与统计纸相配对的色笔各一套,2种糖果奖品,已裁好的圆形卡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好奇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你们玩过抽奖游戏吗,是怎么玩的?老师昨天也玩了3次,为什么总是拿不到奖呢?

教师承接孩子的回答,适时拿出魔术袋,引出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也来玩两个抽奖游戏,找找为什么总拿不到一等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游戏进入学习游戏一:转转盘教师出示转盘:这是转盘,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在哪里?(如果幼儿只说停在某一种颜色上,继续追问: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教师再次引导孩子用"可能"推断游戏结果,如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教师: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请A组8个小朋友轮流拨动转盘试试看。每个人只转1次,注意观察每一次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在哪里?(教师在统计表上帮助记录。)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统计表并讨论: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曾经指过哪里?指着哪里的机会最多,为什么?

游戏二:摸球教师出示摸袋: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摸球。魔术袋里有许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奖,摸出黄球没奖。待会儿B组8个小朋友一个一个依次上来摸球,摸球后请在色球下面的竖线上画上相应颜色的圆圈。(幼儿依次玩摸球游戏,并记录游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统计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的梦想能成真。教师用油笔把统计结果写在横线上,如果有孩子梦想成真,则请获奖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贺。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这么多人摸出黄球,却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导孩子用"可能"一词对摸奖结果作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把魔术袋中的乒乓球倒进透明的容器中,幼儿通过观察验证自己之前的猜测。

三、制作并检验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幼儿园打算在游园活动当天设置一个转转盘拿礼物的抽奖活动。游戏设3个奖项:一等奖1个文具盒,二等奖1支铅笔,三等奖1粒糖。你们最希望在活动中拿到什么奖?

教师承接上面的谈话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为下面的制作活动做铺垫:这个转盘应该怎么设计,转盘里应该设置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哪些奖项,应该怎样分配这些颜色的范围我们的愿望才能实现?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并分别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设计、制作情况一致。

请幼儿介绍作品,并说说设计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断作品效果与设计意愿是否相符。

四、总结揭开谜团教师:今天玩了两个抽奖游戏,你们自己也设计了抽奖工具,现在都知道为什么总是抽不到大奖的原因了吧?(引导幼儿总结,并指出这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活动延伸把两套抽奖玩具和幼儿自制的转盘投放到区域中,让大家继续体验,重点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未能理解知识点的幼儿。

活动反思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选材与设计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孩子身边的生活。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为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排解心理困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才有意义。

活动过程逻辑严谨,游戏性强,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多,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热烈。材料投放到区域后,抽奖和设计抽奖工具仍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操作项目。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加法。

2、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提高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4的加法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4的组成。

(1)出示ppt画面,提问

4条小金鱼怎么放进两个鱼缸?

2、学习4的加法,出示课件

(1)小兔约好一起去摘花朵,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提问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列出算式1+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2)依次出示小乌龟、小猫、表示加法算式2+2=4、3+1=4,让幼儿理解加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观察1+3=4和3+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3、看图摆算式。

(1)小猴子去摘玉米,先来了一只猴子(出示一只猴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猴子(出示三只猴子图片)问:1只小猴子再添上三只小猴是几只小猴呢

(2)幼儿列算式1?+3=4请幼儿,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4)依次出示小兔、小鸡、表示加法算式2+2=4、3+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3=4和3+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投放4以内的加法应用题,供幼儿操作用。

2、完成幼儿用书p14“地上的影子”任务。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幼儿按大小,多少,序数等进行1—5排序。

2、训练幼儿排序能力,体验排序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5个瓶子(装有不同颜色并有刻度)、头饰、带序号的5个小椅子、带序号(1—5)的可挂脖子的纸牌、套卡(5套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组成)。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却不知道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队排序

1、先请三名小朋友上前面来,请一名“老师”帮他们排队

师:我先请一名小朋友当老师,这名小“老师”要帮助这三名小朋友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四名小朋友排队

师:刚才那名小“老师”排得不错,我们都觉得很好,现在我再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一名继续当小老师,帮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队伍里。

当排好后,老师再请另一名小朋友上来帮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队,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下面的小朋友当评委,看他排得对不对?

五名小朋友排队(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为五名小朋友排队)

(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学会目测高矮,能够要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进行纵队排列)

2、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错,可以当老师了。遇到了一个麻烦,想让小朋友帮这五个瓶宝宝排排队

教师出示5个不同的颜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乱顺序。请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排列后请幼儿说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儿可根据多少,也可以根据刻度的大小,还可以目测高低。)

过渡:小朋友最爱吃哪种水果呢?

3、教师这有5盘苹果,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5盘苹果,每盘苹果的个数由1—5个,可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以从多到少,也可以从少到多,只要说出理由即可。

4、过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队,先帮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苹果现在我想请表现不错的小朋友玩一个“找椅子”的游戏

游戏规则:5名小朋友带着5个不同的序号的纸牌,有5个按顺序排序的椅子,每个椅子背上贴上序号(1—5),当老师说:“预备,坐”!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纸牌上数字去找椅子。看哪个小朋友又快又好!

(适当增加难度)将椅背上的数字去掉,根据老师的指令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快。

(让幼儿学会按序数排序)

三、区域活动

过渡:游戏结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了

过程:教师给每一组小朋友发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种形状5个大小5种颜色组成的25张卡纸图形

教师让幼儿自己想象排序,其中发扬小朋友的团结协作精神,可按图形、颜色、排出队来。但按大小排列出来有些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因为按大小排列颜色和图形就不同,思维跨度较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减法,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PPT,钥匙题卡,门三。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减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学习第一组算式10—1=9和10—9=1。

(1)师:你们看前面有群小鸡,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只小鸡在小桥上,还剩下9只小鸡在草地上)。

(2)师:谁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一道减法算式题?(10—1=9)

(3)师:10表示什么?(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鸡)1表示什么?(1只小鸡在桥上)9表示什么?(9只小鸡在草地上)

(4)师:谁还能根据小鸡的不同位置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9=1)这里的10、9、1又表示什么?

(5)师:这两道题中有什么秘密呢?

小结:原来这两道算式都有数字10、1、9,最大数排在最前面,等号前后的数字交换了一下位置,算式仍然成立。

2、学习第二组算式10—2=8和10—8=2。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图上一共有10只小鸭子,有2只蓝色的鸭子,还剩下8只黄色的鸭子)

(2)师:谁能根据鸭子颜色的不同列出一道减法算式?(10—2=8)。

(3)师:谁能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10—8=2)。

(4)小结:以后看到10、2、8就可以列出两道不一样的减法算式题。

3、学习第三组算式10—3=7和10—7=3。

(1)师:走的好累呀,我们休息一会吧!看,好多鸟呀!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谁能列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10—3=7)。

(3)师:看到10、3、7这三个数字,谁能列出另一道的减法算式题?(10—7=3)。

4、学习第四组减法算式10—4=6和10—6=4。

(1)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2)师:用一道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4=6)。

(3)师:看到10、4、6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题,谁来试一试?(10—6=4)。

5、学习第五组算式:10—5=5。

(1)师:羊村到了,谁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草地上一共有10只懒羊羊,5只在吃东西,5只不在吃东西)。

(2)师: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谁来?(10—5=5)。

(3)师:10,5,5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前面一个5和后面一个5分别表示什么)。

(4)师:这个算式等号前后的数字一样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那它还可以列出另外一道减法算式吗?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6、区别厚薄:

a.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

b.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

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2、活动评价

1、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九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一、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二、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活动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活动重点: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能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2.学习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学习掌握6的组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1.六条小鱼的图卡和鱼缸。

2.幼儿操作的小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幼儿看图卡,向幼儿交代帮小鱼找家的任务。提问:小河的水被污染了,爸爸救了六条鱼回来,请小朋友分到两个鱼缸里。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幼儿讨论尝试)

二、幼儿操作

(一)教师:小朋友请你们数一数自己有几条小鱼?

(二)引导幼儿用小鱼图片分出不同的方法,试一试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对个别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分法,并进行记录。

例如: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2和4,2和4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3和3,3和3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4和2,4和2可以组成6。

6可以分成5和1,5和1可以组成6。

三、巩固练习6的分解组合

(一)朗读分合式。

(二)游戏《猜拳》、《对数》

四、延伸活动

家长可以和孩子在家一起玩“分糖果”或“分筷子”的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合。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此次活动能热心的帮助小松鼠们分新房,通过自主尝试探索的方式得出不同答案,对6的分解组成有了深刻的了解,但对数字排列的有序性仍不是太明确,需要继续加强。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不断发现6的不同分配方法,应让孩子多在自主活动中发现不同方法,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更放开孩子,让孩子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并得以解决。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