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10篇《比的意义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比的意义》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材特点,教学按以下4个层次进行:

1.由倍数关系引出同类量的比。

结合两面长方形小旗的数据,引导学生讨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得到长度相除的两个算式,由此引出同类量的比。

2.由倍数关系引出非同类量的比。

结合飞船的运行路程与时间,让学生用除法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非同类量的比。

3.概括比的意义。

以引出的几个比为例,说出比的意义,读、写法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并由计算比值的实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4.明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某车间有男工5人,女工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设计意图:在结合生活实际复习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课件出示: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b.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②用比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引入比的概念: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长÷宽=15÷10,宽÷长=10÷15,也可以说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b.简介同类量的比: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所以两面旗的长和宽的比属于同类量的比。

(2)教学非同类量的比。

①用除法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a.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b.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42252÷90)

②用比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因为这里的42252km与90分钟是两个非同类的量,所以比也可以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篇二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人教版)教科书第61—62页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观点。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出示:我们六(5)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5)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师选择: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师:请同学口头列式。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板书:23÷21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1÷23师:从同学们对六(5)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比差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用什么方法?(除法)。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把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这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叫做--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意义”。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比的意义

⑴指⑶ 师:23÷21,是谁和谁比?师述:用新的数学比较方法说,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1(板书)。扶放启发:请同学想一想,仿上例(指21÷23)那么21÷23又可以怎么说呢?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21比23(板书)

⑵说一说:①苹果有4个,梨有5个。苹果和梨的关系怎么说?②舞蹈兴趣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4人。(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⑶师: 用比的方法不但可以对同类量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 同类量:师可结合上例简单说明]师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问:①求汽车的速度怎样计算?100÷2=50(千米)(板书)②(指100÷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多少千米)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⑷学生举例举一个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⑸总结①思考、讨论: 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②指导学生看书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的?指名说一说答案,然后齐读。(划出“两数相除”点上着重号)

2、 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⑴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47页第一个“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⑵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①比的读写法指23比21;21比23;100比2 ,问:还可以怎么写?(学生练习)。怎么读?(齐读)②比的各部分名称、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③比值。师:如何求比值?[反馈练习]①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8︰11=8÷11=8/11 1/4︰1/3=1/4÷1/3 =3/4 1.2 ︰0.3=1.2÷0.3= 4②抢答。教师出条件,学生抢答比值。比的前项是100,后项是2,比值是()比的前项是21,后项是23,比值是()比的前项是2.4,后项是3,比值是()

③做一做a、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写出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再写出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并分别求出比值。b、某种型号的文具盒,每1箱装12只,共计人民币72元,写出这箱文具盒的元数与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④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整理表格:

联 系区 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⑶思考①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②足球比赛中的0︰0,是不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比?

3、 继续自学两个“做一做”中间的内容

⑴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又明白了什么?

⑵想一想,辨一辨:既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又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比值。

⑶继续汇报,完成表格 联 系区 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 ⑷反馈练习变一变, 填一填3÷19=( )︰( ) 21︰100 =( )/( ) 4/23=( )︰( )1/8=1︰( )=( )÷ 8 A︰B =( )÷( )=( )/( )( )︰( )= ( )÷7=5/( )⑸找一找,比、除法、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区别,完成表格)一种数 一种相除的关系 一种运算三、 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综合练习

1、讨论: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是什么?

2、看谁会动脑筋?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

(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再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小明的妈妈每月工资800元,他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板书: 比的意义 23÷21 相 23比21 (23︰21)21÷23 → → 21比23 (21︰23)100÷2 除 100比2 (100︰2)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 www.chayi www.chayi5.com 5.com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法:

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学习指南自学。

学习指南:根据题意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2、汇报自学情况

3、教师指导:

长是宽的3/2倍,我们又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是长的2/3,我们又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4、苹果有4个,梨有5个。

提问:苹果和梨的关系可以怎样说?

尽量找学困生回答。

5、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6、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一个可以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7、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说说比的含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3比2 3:2

2比3 2:3

100比2 100:2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称

15:10=15÷10=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教师重点指导:

(1)关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你怎样理解?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四.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 念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在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一种什么仪式?我们学校为什么要经常举行这种升旗活动呢?其实在我们的国旗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谁能用算式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选取两个答案:3÷2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和2÷3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告诉学生这种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

活动二;

(一)探究同类量的比;外,还可以表示长和宽的比为3比2。让学生依次说出2÷3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长和宽进行了比较,为什么一个是3比2,一个是2比3,让学生说说从中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二)探究非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书中的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用算式表示如何求速度?通过公式来列算式,引导学生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地例子。

活动三:

仔细观察上面的例子,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什么叫做比呢?(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的意义,在课本的78~79页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探索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对照老师所给的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

⑴、比的读、写法?比都有哪些表示形式?

⑵、比的各部分名称?如何求比值?

⑶、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

⑷、比的后项能不能是0?为什么?

引导学生起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板书。

活动四:

1、填一填。

⑴、把2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的( )。盐和盐水的比是( )。

⑵、一辆汽车来运货,一共运了5次,共运了20吨,写出运的吨数和次数比是( ),比值是( )。

活动五;

学生谈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 篇六

第1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收藏了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作品它的微笑被后世人称这神秘的微笑,有谁知道这幅作品的。名字?它被收藏在哪?(学生回答:《蒙娜丽莎》 卢浮宫)有没有同学去过?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卢浮宫(播放视频《卢浮宫之旅》)。

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到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

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

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

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 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出示张萱《捣练图》和 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思考。

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题内容

年代

材料

历史背景

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 平和优雅的美 画

后者: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师:《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

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

3.话题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请学生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

教师: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页设计等。

出示郎世宁《白骏图》徐悲鸿《奔马图》和韩美林《奔马》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这三幅作品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

按形式语言上划分为: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4.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认识功能 ●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 如张萱《捣练图》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国》 吴冠中

(三)课堂作业:

从本书中选取一件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鉴赏报告单

作 品

年 代

门类(材料)

形式语言

时代背景

表达内容

(四)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教学后记:

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学生们对美术鉴赏课比较陌生,首先对于新课程改革要做一个介绍,并简要介绍《美术鉴赏》这本教材。这节课,教师讲解比较多,我结合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然而,有些班级的学生仍胆子较小,不敢回答,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积极,并踊跃回答问题。我发现,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开口,直到引导出他们说出答案。这一节课,我出示了一道课堂作业,主要是检验学生们对于鉴赏知识了解多少,因此,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将这些专业术语讲得浅显易懂,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上完一堂后,我感觉课堂上要多多师生互动,尽量让学生踊跃去回答,才能激发他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准备题

(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板书: 1002=50(千米)

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

(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

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

谁和谁比?(长和宽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

谁和谁比?(宽和长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

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

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 100∶2可以说成 100比2。)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时,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用红笔画线,标上比。)什么叫做比?(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4、练一练。(投影)

(1)书法小组有男生6人,女生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比(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比( )。

(2)小红3小时走11千米,小红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 ),这个比表示( )。

提问:写比时要注意什么?(要看清谁比谁,按顺序写。)不按顺序写会出现什么结果?(改变比的意义。)

(三)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各部分名称和表现形式都应发生变化。(可让学生看书自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比2 记作3∶2

2比3 记作2∶3

100比5 记作100∶5

∶叫做比号,读做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提问:比的前后两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交换了位置,比的意义就变了。)

比值可以是哪些数?(分数、小数、整数)

练习:你会求比值吗?(板书)

100∶2=1002=50

(老师说明:求比值和解答应用题不同,不写单位名称。)

(四)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老师出示投影。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师: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因为它们之间有联系还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所以比同除法的关系只能是相当于的关系。

提问:在除法中,为了使除法有意义,提出了什么要求?(除数不能是0。)那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不可以)

师: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板书)3∶2可写成

成比值又可以看成比,做比时读作2比3,做比值读作三分之二。其它几个比做比值时必须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老师按学生回答,填写投影片)

师:分数是一个数,所以比同分数也是相当于的关系。

(五)反馈练习

1、第56页的做一做,学生动笔在本上做。

2、(投影)把下面的比写成分数形式。

3、选择答案。

航空模型小组8个人共做了27个航空模型,这个小组所做的模型总数和人数的比是

4、判断正误:(举反馈牌)

(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

(2)机床上有一个齿轮,20秒转49周,这个齿轮转动的周数和时间的比是20∶49。

师:写比要注意比的顺序,前、后项不能颠倒。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书上第55页至56页的知识。(让学生打开书看)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七)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从除法应用题入手,通过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引出比的概念,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体现了概念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课后练习,重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

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比的意义

(1)两个同类量的比

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

(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算式:42252÷90,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

(3)归纳比的意义。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

(1)阅读课本自学

问题: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小组交流汇报。

3、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问: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后项相当于什么?比值相当于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2)比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里存在比?表示什么含义?

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15:10=15÷10=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

,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0.4:0.16;

: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比值是()。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比的意义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会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单位之间的换算。

3.体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化。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4页上面的图)同学们好,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小声议论:可能是在测量黑板的长度吧?)仔细观察一下,你知道这位小朋友量出的黑板长度是多少少吗?

生:学生边观察边交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收集数据,探讨并理解几分米或几厘米换算成以“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二、探讨与交流:

1、学生汇报: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

师:这些数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生:数的单位不一样。

师:单位不同,计量起来不方便,那咱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把这些数据的单位换算成统一的。

师:你认为换算成哪个单位来计量更合适呢?

生:我觉得换算写成以“米”为单位比较合适(也有同学说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比较合适)。

师:那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用“米”来表示黑板的长度吧。

2、活动要求:

(1)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把以“厘米”作单位的数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应该怎样操作。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2)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因为1米=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36厘米就是36份,就是100(36)米,如果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所以黑板的长度就可以表示为2.36米。

师:(归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1)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以“分米”“厘米”作单位的数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三、探讨与延伸

师:刚才咱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一种表示方法,那么,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又如何表示呢?(师出示图片课件,生思考回答)

生:可以用克与千克来表示。

师:称量质量较小的物体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质量较大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那么如何用千克来表示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呢?

生1: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 1000(12)千克=0.012千克。

生2:鸵鸟蛋的质量是先把500克用千克表示出来再加上原来的的1千克。500克=1000(500)千克=0.5千克,鸵鸟蛋重0.5千克+1千克=1.5千克。

师:(归纳)把1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也就是说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同学们通过思考,懂得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质量,大家表现得都很好。用小数表示物体的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所以,大家都应该熟练掌握。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让学生明白由低级单位数化成高级单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生活与应用:

师:为了能更好的熟悉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数之间的互化,咱们现在做个活动,前后位的同学相互合作,通过目视估算出对方的身高和体重。

活动要求:

1、目测估算出的结果要尽可能的接近事实。

2、把身高转换成以米为单位的数,体重转换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数。

3、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选出较为准确的数据,汇报给老师。

生:(认真估测、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信息。

五、巩固练习:

1、师:咱们先看一看这个表格,哪位同学愿意来填一填?(师出示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一题课件)

学生纷纷举手抢答。师给予评议。

2、师:(出示课件“练一练”第二题。)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吗?它是世界上飞的最快的鸟?叫军舰鸟。大家认真读题后,自己独立完成有关军舰鸟的数学信息。

六、总结:这节课咱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换算的方法,其他的数量单位也是可以换算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单位换算,你可以与同学一起去找一找。

七、作业:教材第5页第4题。

八、板书设计:

36厘米=0.36米

12克=0.012千克

500克=0.5千克

九、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会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为高级单位的数,会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在单位换算方面,特别是在小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单位换算,相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只是要求孩子们重在理解,掌握方法。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由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的接触不是很多,小数的意义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怎样在教学中找出孩子们生活与这一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他们能自然地融入到学习中去,作了详细地分析。由于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我对问题的设置与教材略有变化。我认为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顺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比的意义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