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我们爱你啊,中国【优秀6篇】

发布时间

我们爱你啊,中国 篇一

教材简析

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不同的侧面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整首诗。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部分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帕米尔高原”、“布达拉宫”、“战国编钟”、“改革开放”。

2、理清诗歌的脉络,初步感知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2)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边听歌曲边想像。

(3)交流:你眼中的祖国是怎样的呢?

(4)学生自由交流。

二、初读诗歌,理清脉络

(一)初读感知

1、出示读书要求:(1)边读边画出生词,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上记号。(2)把你最有感触的段落读好。

2、学生带着要求自读。

3、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词读写情况

帕米尔高原银装素裹南疆洋溢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茅台酒醇美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天工巧夺傣族屋脊布达拉宫战国编钟改革开放硕果伟岸高洁博大恢宏气魄开拓

(1)自读生词,关注那些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

(2)请学生做小老师,重点带读那些容易出错的字,范写容易写错的字。

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则可做如下提示:

读准翘舌音:“妆”、“硕”;平舌音:“瓷”;容易读错的:“傣”、“脊”。“脊”字的上边不应先写中间的“人”,而是先写两边的点、提、撇、点,后写中间的“人”。“人”的两笔之间要宽大些,罩住下面的“月”字。

(3)学生在习字册上对这个字进行描红和临写。

(4)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设计说明:六年级字词教学已经不是重点,所以可以采取学生自学、互教,重难点教师点拨的形式进行。部分达成目标2)

检查生词理解情况

重点了解如下知识:

(1)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是自汉武帝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之必经之地。据《西河旧事》“其山高大,上生葱”而得名,地理上属亚洲中部,位于中国西端、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上。高原最高峰为中国境内的公格尔山(7719米)。帕米尔高原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五大山脉。

学生看一组帕米尔高原图,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布达拉宫: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之一,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集中了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化。布达拉"系舟岛,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学生看一组布达拉宫图,感受它壮观的气势及异域风情。

(3)战国编钟:指1978年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青铜乐钟。全套共64件,韵律准确,音色优美,迄今还可演奏出各种曲调。该钟设计精巧,工艺水平极高,是研究先秦音乐史与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学生看战国编钟图,感受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

(4)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生看一组改革开放前后社会面貌的对比图,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设计说明:这几个词涉及地理、历史和政治的领域,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故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理解、感知,不仅减轻了第二课时的负担,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其它词语可以随文理解。达成目标2)

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其他同学先评再读。也可以让一些没当众朗读的同学读一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熟读自然成诵,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读。部分达成目标1)

(二)整体感知全诗

1、整体感知诗歌结构

同学们,相信这首诗你们已经读了很多遍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的结构简单明了?

引导学生发现:

(1)“我们爱你啊,中国”这条主线贯穿全文,并且首尾都以这句话呼应。

(2)课文的第二至六节诗均以“我们爱你——”起句,用排比咏唱的方式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

引导学生概括:

全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小节)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2~6小节)从不同的侧面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第三部分(第7小节)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设计说明:整体的初读感知为后面的精读感悟做好了铺垫。部分达成目标1)

三、小结

这首诗结构简明,内容丰富,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让我们一起再次深情地朗读。齐读。

四、作业

1、收集并欣赏与诗中山河、物产等有关的名诗名篇或图片,。

2、思考:第二部分除了诗歌中描写的内容之外,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与热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随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3、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写作技巧。

2、能仿照诗歌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2、屏幕出示,集体评议。回顾上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精读感悟

过渡:诗中描写的内容有的是我们游览过的名胜古迹,有的是我们品尝过的美味佳肴,有的则是我们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相信每位同学读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再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画面,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驻足停留片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记录下来,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读书做批注。

汇报交流

以下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教师以引导点拨为主,学生说到位,教师则不必说;学生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教师再加以引导、点拨。

(一)教学第一部分(第1小节)

1、生:我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板书:幅员辽阔)学生谈感受。

2、教师点拨:边读边想,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哪几幅形象鲜明的美丽画卷?(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北国雪景、南国春色)教师相机板书。

这几幅图分别是祖国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景色,而且在时间和季节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1)相机出现四幅对比的图片。

(2)图文对照,理解部分词语:

银装素裹:形容雪景中,户外的东西象穿上了银白色的衣服或是被白色包起来了,一片白色的景象。

洋溢:充分流露。

盎然:春色很浓的样子。

(3)透过时空、季节的反差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幅员辽阔,我们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怎能不爱?读——出示:啊,我们爱你,中国!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带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自由地有感情地再读读这一节。指名读。

(4)在图片的引导下诵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2~6小节)

壮丽的山河(第2小节)重点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我感受到祖国的山河十分壮丽。(板书:山河壮丽)学生谈感受。

2、教师点拨:

(1)结合积累,丰富画面

什么是“清奇俊秀”?

出示《桂林山水》中的片段,这两段文字就是对“清奇俊秀”这个词语最好的解释。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你们在这两段文字中找到“清奇俊秀”了吗?指名读一读有关句子。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令人叫绝,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什么是“浓妆淡抹”?

古人赞美西湖的诗文多如繁星,指名读:

(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3)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西湖》宋欧阳修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杭州西湖,浓妆淡抹,秀丽无比,难怪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黄山、庐山云雾飘渺,”

欣赏一组黄山、庐山云雾图,感受黄山庐山的神秘莫测。安徽黄山,云雾飘渺,风光无限,让人不由得想起徐霞客说过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这些景物各有特点,而且表达方式也很有特色,(定语后置),这样的表达更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能将这些景物的特点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自由练读,指名读,诵读。

5、谁能总结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第二小节的。

引导总结学习方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4)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同学们拿出各自查找的资料各小组用这样的方法在组长的带领下,重点研读一个小节。教师巡回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各小组汇报,其他同学可补充。在汇报小组的带领下背诵。

丰富的物产(第3小节)

1、通过理解“清香”、“光洁绚丽”、“天工巧夺”等词语,体会作者是怎样热情赞美闻名世界的的祖国名产的。

2、祖国还有哪些名产?

多样的民族(第4小节)

1、“竹楼”是傣族人世代居住的居所,“布达拉宫”是藏族同胞集中的西藏,“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是新疆的物产,那里生活着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同胞,“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则是蒙古族的风情。

2、同学们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民族?

3、欣赏《爱我中华》,感受对祖国的热爱。

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第5、6小节)

1、通过对“古典”、“新歌”、“滚滚春潮”、“希望之火”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

2、通过“史册”、“硕果”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祖国悠久历史和对人类的的讴歌。

3、通过“伟岸”、“高洁”、“胸怀”、“气魄”等词语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高尚品格的赞美。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7小节)

(1)“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骄傲、自豪”什么?

(为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物产丰饶、丰富的民族特征、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

(2)“奋发、开拓”又说的是什么?

(永不满足、锐意进取,努力建设更加富饶美丽的国家。)

(3)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总结全课,说写深化

1、课文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赞美祖国的风光明媚可爱,山河雄伟壮观,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物产,着重体会生活在祖国大家族里兄弟民族的友爱之情,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热情赞颂。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背诵全诗。

2、除了诗歌中描写的内容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与热爱?

(1)学生自由发言。

(2)以“我们爱你啊”为题,以“我们爱你——”起句,学生自主挑选一小节内容根据原句进行仿写。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

五、作业

你的家乡一定也有着或短或长的历史,也一定有着各种物产,也一定有着先贤、名人,也一定有着美丽的风景,你能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吗?试试看。

六、课文链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你们在这两段文字中找到“清奇俊秀”了吗?指名读一读有关句子。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令人叫绝,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什么是“浓妆淡抹”?

古人赞美西湖的诗文多如繁星,指名读: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7)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西湖》宋欧阳修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我们爱你啊,中国 篇二

设计理念:《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可以由“解读祖国”入手,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学生在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吟诵诗句和收集整理一些关于祖国的春联、资料,激发并丰厚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和课外资料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句和知识点。教具准备:录音,投影(小黑板)课前先学:通过系列图画以及文字欣赏祖国江山,获得初步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游览过的名胜古迹,激发爱国之情。(同学们,你们都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能把你的所见所闻说给大家听听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板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四、指导写字:1、  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  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内作业: (1)  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 (2)  完成学习手册剩余题目。 (3)  抄写全诗一遍。拓展延伸: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黄山、庐山        ,长江、黄河        ,龙井茶          ,茅台酒         ,江南丝绸         ,景德镇陶瓷        。2、黄山的“四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桂林的“四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提到多处风景名胜,你能写出下列与之有关的诗句吗?桂林:__________________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庐山:__________________长江: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_____、____、____[1] [2]  下一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全诗。(2)齐读第一节,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4、学习第2~6节的写法。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四、朗读、背诵全诗1、学生采用各种方法练习背诵。2、背诵比赛。五、作业: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仿照课文第三节写法,介绍连云港山水或特产。我们爱你——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4、根据不同意思造句。骄傲: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b.自豪拓展延伸:1、以“我们爱你啊,连云港”为题目,你想从几方面来介绍她。请你简要的写下来。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板书设计: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教学后记:上一页  [1] [2]

我们爱你啊,中国 篇三

基础练习

一、在正确有答案下面画上横线。

盎然(àn àng)屋脊(jí jǐ  )傣家(dǎi  tài  )

粉(装 妆)玉砌  边(疆 缰)  戈(壁 璧 碧)

气(魂 魄)  (愤 奋)发   哈(密 蜜)瓜

二、加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天工巧夺  (1)技术高明 (2)恰好 (3)虚浮不实的  (  )

希望之火  (1)往 (2)的 (3)它          (  )

清奇俊秀  (1)清秀 (2)聪明 (3)特别优秀的    (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当(         )跳出(         ),(         )依然是(       );当北国还是(            ),南疆早已(           )。啊,(               )

2.这首诗从(           )、(           )、(           )、(           )、(           )几方面抒发了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发展练习

一、你知道下面的诗句中的山在什么地方吗?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你试一试。 “勤于收集资料”是帮助我们丰富知识,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祖国的悠久的历史,著名的特产,美丽的山水……你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收集相关的资料,或剪贴,或摘抄吗?

我们爱你啊,中国 篇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依照诗的第二至六节写一到两节。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假期你们都到过什么地方旅游了?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吗?

(安徽黄山、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山东泰山、苏州园林……)

每一个地方除了景色不同,还有不同的特产。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特产吗?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河北的大枣、苏州的丝绸、碧螺春、浙江的龙井茶……)

2.看来同学们不仅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知道祖国丰富的特产。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文化灿烂。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更应该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3.指导读好课题。 读出自豪、骄傲之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帕米尔高原   景德镇瓷器    屋脊   硕果   开拓  醇美   布达拉宫

指名读:开拓――读得要有气势

这个词语怎样读呢?“飘渺”,指名读――女生齐读

不同的词语要读出不同的美来,出示相关的词语,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银装素裹  波澜壮阔  希望之火  清奇俊秀  光洁绚丽  滚滚春潮

群星闪烁  浓妆淡抹  波澜壮阔  天工巧夺  民族之林  云雾飘渺

指名读 把词语读好,我们就能把句子读得更好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4)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师: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qing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学生分小节默读课文,思考填空,我们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的          。引导孩子们从诗作中概括出国土辽阔、大好河山、丰富物产、民族风情、历史悠久、巨大成就。

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仔细观察,诗歌的2--6小节都是以“我们爱你——”总起每小节内容的。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4.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第一小节具体描绘了祖国的幅员辽阔。自由读这一节,边读边把文中每句话想象成画面,看看你能欣赏到哪些美景,你的头脑中会出现哪些美的画面。

(学生读书,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想象)

2.感受着这些美好的画面,此刻,你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呢?你想怎样表达这种情感?

指导读好:啊,我们爱你,中国!

每首诗歌都有一个主题,一个歌唱的主题,这句话也是这首诗歌所歌唱的主题,它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品味一下,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时空、季节的反差)

师生交流:一夜相差得很大。

学生:季节的相差也很大,

季节差距大,说明经度和纬度差别大

4.指导朗读:这一小节的语言非常含蓄,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

师生交流: “灿烂、银装束裹”要重读,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幅员辽阔,各种各样的风光。

前几句要带着自豪的语气读出祖国的幅员辽阔,“啊,我们爱你,中国!”一句要读得深情、高昂。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板书:国土辽阔、大好河山、丰富物产、民族风情、历史悠久、巨大成就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这一小节描述了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你去过哪里旅游过?能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个景点吗?媒体展现美景。

这些壮丽的美景让游人陶醉,让人激qing,让人震撼。许多文人写下了大量的诗句来赞美这些美景,你知道有哪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节。

“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两句读得轻柔点,“黄河、庐山”读得神秘点。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1.边读边理解各小节的内容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知道我们的改革开放谱写了哪些新歌?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2.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四、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骄傲、自豪”什么?

(为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物产丰饶、丰富的民族特征、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和自豪)

2.“奋发、开拓”又说的是什么?

(永不满足、锐意进取,努力建设更加富饶美丽的国家)

3.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4.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五、朗读、背诵全诗,总结课文。

爱国是一个语言,爱国也是一种平凡的小事,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让祖国燃起熊熊的希望之火,我们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从哪些小事做起呢?

难怪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

六、布置作业

以“我们爱你啊”为题,以“我们爱你——”起句,让学生自主挑选一小节内容,根据原句进行仿写。

附:

我们爱你——

北京故宫的富丽堂皇,

苏州园林的精雕细琢。

张家界、九寨沟的如画风景,

鄱阳湖、洞庭湖的浩渺烟波。

我们爱你——

云锦的绚丽,

苏绣的精美,

惠山泥人的笑容可掬,

宜兴紫砂的古典质朴。

我们爱你——

藏民手中洁白的哈达,

蒙古包里飘香的马奶,

天山的雪莲,长白的参,

华南的老虎,扬子江的鳄。

板书设计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1.我们爱你啊,中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我们爱你啊,中国 篇五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主备:蒋爱华                                                                                      复备:殷明星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创作一首诗。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学情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的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本文是诗歌,教学时切忌横讲解竖分析,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孩子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第一课时课前准备:看雄伟的图片,听《大中国》。  (课前通过音乐、图片创设良好的情景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景。)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激情演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2、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二、配乐范读  1、每当打开课本,看到这激扬的文字,老师都想大声朗诵,想听吗?  2、教师配乐(我爱你,中国)朗诵。  三、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一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一段,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由读这小节,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以及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演示文中的画面,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4、试背第一小节。  五、学习第二小节  1、引读课文  2、读了这一小结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全班交流。  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4、你还了解哪些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全班交流。  5、仿照第二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全班交流。  六、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  2、交流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多媒体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  4、说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哪些物产?  5、仿照第三小节写法,创作一段小诗,然后交流。  七、学习四——六小节  1、自由读诗。  2、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3、多媒体演示诗中的画面。  4、仿照课文,创作小诗。  5、全班交流。  八、学习第六小节  1、齐读。  2、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齐背。  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  九、学习第七小节。  1、我们自豪地、骄傲地齐读课文。  2、读了这小节,谈谈你的体会。  十、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  1、听歌曲。  2、读歌词。  十一、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自己课上创作的诗歌。  3、我们家乡也有着百年的历史,也有着各种物产,也有着先贤、名人,也有着美丽的风景,你能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吗?试试看。体的演示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以及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让在调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最后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爱第二课时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我们爱你啊中国》作业设计一、听写词语。帕米尔  浓妆淡抹   陶瓷   屋脊   硕果   开拓二、填空。课文赞美了祖国           、         、           、         、          ,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三、背诵课文。四、仿照这首诗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                           欣赏《我爱你,中国》,你听这首歌时心里是什么感受?谁来说说看?     多叫几个同学读        看书中的图片感受。齐诵最后一句:啊,我们爱你,中国!    安排在第二课时                                                        在这一环节后加入仿写诗句。

我们爱你啊,中国 篇六

班级六(4)学科语文教时第二课时时间2004.2、12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教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考、添改一。复习1.组织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全诗,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3.从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二。学习第一段1.齐读。2.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或还存在问题的地方。3.思考并讨论: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2节(1)指名朗读。(2)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及为什么欣赏的原因。    (3)提问: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听写词语。2.听同学朗读全诗,并说说自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发言。3.讨论全诗可分几个部分。 1、齐读全诗。2、理解欣赏“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等词语。3.讨论理解第一段诗从时差、温差两方面写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听同学朗读第2节。2.理解欣赏“清奇俊秀”“浓妆淡抹”“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    3.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上述词语的理解,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读出了什么)。      (4)引导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5)组织讨论: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7)小结学法。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组织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小结,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给学生提供“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的图或录像;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战国编钟”;引导学生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具有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的伟大精神。4、组织朗读第2~6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四、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7节,引导理解“骄傲、自豪、奋发、开拓”。2.引导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3、指导齐读。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4、练习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5.全班展开讨论,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祖国的美丽风景。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练习背诵。7.参与教师的小结,对刚才学习第二小结的方法进行概括,掌握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小结,学习中有问题可向同桌或老师请教。第3节:着重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第4节:理解“巍峨”,了解“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等。第5节:理解“新歌”“滚滚春潮”“希望之火”。第6节: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2.在教师组织下展开讨论,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发言。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1.朗读第7节,理解“骄傲、自豪、奋发、开拓”分别是针对什么说的。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的作用。3.齐读全诗,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板书: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物产闻名世界

“我们爱你,中国”  民族风物迷人  “我们爱你,中国”

(幅员辽阔)      文化古老灿烂     (奋发开拓)

民族精神伟大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我们爱你啊,中国》,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