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三年级科学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二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学生有兴致的猜谜语。

学生猜测交流。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兴趣,

二、大胆猜想,实施探究

实验导入:

活动一:寻找空气

1、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师:空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它在哪里?我们怎样找到它?

2、、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3、。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你们的收获吧。

3、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4、用多种方法寻找一种物体中的空气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对学生寻找空气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活动二:空气有重量吗?

1、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

2、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

3、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

4、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

学生交流。

5、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

活动三:能力拓展,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1、教师提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吗?”

2、教师实验,让学生观察,激起学生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

3、鼓励学生课后实验,将实验兴趣的激发延伸到学生课外之中。

4、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哪个发现最满意?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想法最有创意?。

1、学生先自我猜想,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制定方案。

2、。实验验证,探求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各小组按照讨论的实验方案,检查实验记录单,打开实验材料(一),开始有序实验。

3、。各小组派代表带着实验单到前面交流。

4、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塑料瓶中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二)

5、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1、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

3、小组内实施探究。

4、分小组展示交流。

1、学生猜想。

2、学生观察。

3、课后动手实践。

4、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与巧妙设计,从而寻找更多的研究方法,并动手进行操作,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这一活动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空气是否有重量。活动中指导学生把实验方案设计周密。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引导学生探究是无止境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课外。

引领学生在谈话中总结本节课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进步,评价自己和同伴最得意之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回顾、分享、愉悦、鼓励的交流机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知道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4、知道像狗那样,胎生、身上长毛、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物和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特征。

难点: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狗的一生”视频、“动物特殊行为”视频、“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图片。)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预设: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

2、讲解: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根据身体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3、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其他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或介绍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励学生踊跃表达。)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几种动物的一生。(板书:动物的一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结合生活中发现的现象和真实事例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对其他动物的一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鸡的一生

1、过渡:出示蚕和鸡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2、提问:鸡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预设:相同之处是鸡和蚕都是从卵开始它们的生命历程的',不同之处是鸡要孵卵,鸡不经历蛹的阶段,没有变态的过程,而且鸡的寿命比较长。)

3、讲解:母鸡孵蛋时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用自己的体温保持鸡蛋温度相对恒定。21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鸡身上长满绒毛,1个月左右绒毛褪去,换上羽毛。6个月左右,小鸡长成成年鸡,母鸡开始产卵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鸟类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卵生,身上都长有羽毛和翅膀。)

5、小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一生会经历“卵(蛋)→幼年(雏鸟)→成年(成鸟)”三个主要阶段,幼年期生长较快,成年期开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动:播放“狗的一生”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和鸡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预设:小狗是胎生的;刚生出的小狗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小狗需要吃狗妈妈的奶长大;狗活的时间比较长;……)

3、讲解:狗是胎生动物,母狗怀胎2个月左右会生出小狗。刚出生的小狗闭着眼睛,耳朵听不到声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睁开,靠吃妈妈的奶获取营养;6个月左右,小狗长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个月,小狗发育成熟,开始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动物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长毛,都是吃妈妈乳汁长大的。)

5、小结: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出生后都会经历“幼仔→成年”的生命过程。

探索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过渡:我们了解了鸡和狗的一生,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不同年龄的人的图片。)

2、活动:指导学生整理这些图片,并按照年龄排序,然后说明理由。

3、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出生后我们会经历“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几个主要阶段。人从出生到年老,除了身体长高长大,外部形态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化。

4、提问:如果人生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你们会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说些什么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探索四:对动物做出判断

1、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作生物。你们认为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2、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达成一致后将结论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3、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鸡的一生,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鸟类的共同特点;通过了解狗的一生,引导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开展资料整理活动,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会经历的几个阶段,感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巩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这个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讨汇报

羽毛: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体均被羽,恒温,卵生,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拓展与小结

1、拓展: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动物身体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如变色龙;有的动物行为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教学提示:播放“动物特殊行为”视频。)

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了解更多动物,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了解更多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从这个角度出发,做一个主题明确、内容丰满的科学小报,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由“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引出“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的问题,这是由对个别事物的研究推广到对普遍现象的关注,是提出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根据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种类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课依然以蚕为切入点,与前几节课相呼应,引导学生回顾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搜集证据和交流的方式总结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最后把研究的对象转为人类的生命历程,又大大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相统一”观点的建构。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六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的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的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的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的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2、学生能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学生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课后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级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2、科学知识:知道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对某些不对的结论可以大胆怀疑,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提出适当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密封罐养好的小草、纸飞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引入。

(1)吹塑纸摩擦后帖在黑板上;

(2)两个同学拨河比赛(一个较大,一个较小),猜一猜谁会赢,第一局大个子赢,第二局小个子赢----增加阻力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记录划“正”,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3、“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揭示课题,读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

1、请同学们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发现问题的?---通过观察(板书:观察)

2、说一说你平时在什么场合发现过哪些问题。

3、组织科技小制作---玩纸飞机,在小制作中同学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下面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

(2)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放飞机比赛。

(3)小组长做好记录,把同学们在玩纸飞机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4)组长汇报同学提的问题,评一评谁提的问题最有意义。

4、统计班级提的问题,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发给“小科学家”荣誉。

5、小结刚才是怎么提问题----问题来自哪里

三、总结。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游戏、科技小制作中,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就是科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三年级科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