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课时量:4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

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

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四、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镜头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镜头二、孩子追赶猴子走向横木摇摇晃晃;镜头三、船长举枪要射击情景;镜头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醢宓那榫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五)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六)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七)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八)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业:

布置作业: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二、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 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