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1周年,同学们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学生:红军长征要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红军战士缺衣少粮,长时间的行军,疲惫不堪,许多人被冻死饿死。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3、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答案是: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4、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

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提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

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全明白了什么?

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

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陈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谁把描写小红军的句子读一读。

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读,老师填。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教师:请你再读读填上去的这些词语,从这些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红军的年龄,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他穿得不好。

教师: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小红军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小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长得挺精神,他很能吃苦。

教师:读投影上的话,注意有感情。

教师:陈赓是怎样做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先看看他们对了几次话,分别有什么表现?

学生:第一次陈赓让小鬼骑马,小鬼觉得自己体力很强;第二次陈赓命令他骑马,小鬼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第三次陈赓让小红军和他一块走,小红军说:“让陈赓先走,自己还要等同伴呢”;第四次陈赓要给小鬼青稞面,小鬼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教师板书:

先 让他骑马 体力很强

再 令他骑马 准备赛跑

接着 要他同走 要等同伴

最后 给他青稞 粮袋鼓鼓

教师: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板书内容连成话来说。

学生:(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说。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却。)

教师:请大家用上顺接连词,把刚才说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先……再……接着……最后)

教师:通过这些句子的练习,我们知道了陈赓想方设法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陈赓在帮助小红军时的所做所为你用什么词来概括?

学生:多次、几次、尽最大努力。

教师:陈赓这样帮助小 https://m.baihuawen.cn/ 红军,小红军又是这样地拒绝帮助;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学生: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段意)那陈赓一次次地帮,小红军一次又一次拒绝,看出了什么?

学生:小红军是倔强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

教师:这位小红军走出草地了吗?(读书)

学生:他停止了呼吸,牺牲在草地上。

教师:小红军倒在草地上时,陈赓是怎样做的?陈赓为什么不往前走,而要调过头来?

教师:回到第2段,找出哪几句说明小红军在骗陈赓;陈赓受骗了。

学生:小红军处境艰难,他遇到陈赓时是微微一笑,这个笑是勉强的,是在假笑,他不想拖累陈赓同志……

教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感情来。

投影:对比句子。

(1)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

(2)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教师:他为什么轻轻地拍?说明什么?

学生:他这个干粮袋是空的,使劲拍就让人看出来了,说明他在骗陈赓。

教师:小鬼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目的是什么?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

学生:小鬼不愿意拖累别人,他很倔强,小鬼一心为别人着想。

教师:倔强是小红军的外在表现,他的目的是不想连累陈赓。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了小红军,产生了什么感情?

学生:我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教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陈赓找到小红军,小红军已倒在草地上,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明白以后搂的是谁?打的是谁?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搂的是小红军,狠狠地打的是自己。表现了他爱小红军,对自己严厉责备的感情,他在深深地自责、悔恨。

教师:就是这个小红军,在多年以后还让人忘不了。读第一段。

教师:谁把这篇课文的段意说一说。

学生:第一段讲陈赓同志说起一件往事。

第二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第三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老师总结板书内容,交代下节课任务。(下节课要精读课文,连段意,学习生字和词语。)

第三课时

一、分段读,说段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概括了每一段的段意:我找六个人互相配合,读一段书,说一说段意。

二、精读文,连段意

教师:找两个人朗读小红军和陈赓的对话,注意语气。

教师:自己练习把段意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联系各段段意,也就是用段意串连法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大家要注意,要把语句说通顺,有时需要加一些词,也有时要去掉一些词。

学生说好后,老师用投影打出主要内容。

投影: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长征过草地时,陈赓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反而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三、自学生字和词语

1、自己读一读生字、词语。

2、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指导两个易错的生字。

倔:什么结构?

最后一笔是什么?

“倔强”是什么意思?

忍:第四笔是什么?

顺口溜:心头上的一把刀就念忍。

4、读词语:

倔强疲惫小鬼一副口吻忍饥挨饿

浮现青稞硬梆梆络腮胡子满不在乎

5、在生字本上、写词本上抄字头。

四、指导造句

1、先读书上有这个词的句子。

2、理解词意:

①浮现:过去经历的事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呈现。

浮现——发展会上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浮现——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②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满不在乎——爸爸病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满不在乎。

满不在乎——小军的学习成绩很差,他却满不在乎,真不应该。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生字本、写词本上的作业,把两个造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并体验歌曲中的革命情感。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练声练习《山谷回音真好听》、《大雨和小雨》、《精彩夏天》。

律动练习《挤奶》、《织布》、《春天在哪里》。

二、通过谈话,激发幼儿欣赏歌曲的兴趣。

1、教师播放教学磁带,引导幼儿倾听歌曲。

教师:我们江西是革命老区,在这里有很多关于人民群众和红军之间深厚情谊的歌曲。下面这首歌曲,就是其中一首,我们一起仔细听听。

2、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小结:原来这一首歌曲是写得关于送红军的故事。

三、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幼儿一边欣赏挂图一边倾听歌曲,进一步理解

歌曲的内容。

1、教师:请你仔细再听一遍歌曲,一边听一边观察书上的画面,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你从什么地方感觉出来的?(鼓励幼儿说出歌曲中涉及到各种景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如山上野鹿声声哀叫等)

3、教师:为什么大家会舍不得红军呢?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红军是什么样的人?

教师小结:在那个时候有坏人来破坏我们的生活,想要占领我们的家园,所以有许多人想要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保卫我们的祖国,就组织了红军这个军队去赶走坏人,当红军很辛苦也很危险,但是他们特别的勇敢的与坏人作斗争。所以剩下来没有去当红军的小孩、老人等等,都对红军特别好,很关心他们,他们很伟大。

4、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浓郁的江西地方特色。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中又许多“里格”、“介支个”的词语,这些词语我们把它称为“衬词”,这些词语一听就知道这是我们江西特色的歌曲。

四、结束部分。

复习《工农兵联合起来》,结束本活动。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篇三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3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2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