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柳叶儿》【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所以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苦”与“乐”的品读,来体会艰辛岁月里人们的不易,来感受以乐写苦手法的艺术效果。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柳叶儿》》,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柳叶儿》 篇一

教学目标:

1、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从衣食住行角度来谈)

2、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 学生具体描绘: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

3、就是这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柳叶儿,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出写柳的诗句。 回顾积累,再现,增强知识储备。

二、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那作者在成年之后对小小的柳叶怀有怎样的感情? 抓住文本进行。

2、为什么呢?你能否简单复述一下文中所讲的故事。 四人一组讲述故事。

3、 中找出些语句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写法。

三、 拓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们现在的生活怎样? 结合自身来讲。

2、那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怎样? 培养学生感念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请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的人进行劝说。 发挥学生主动性进行探究合作。

教学板书

柳叶儿 苦、涩

珍爱生活

宋学孟 乐

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叶儿》 篇二

柳叶儿》课堂练习

江苏 黄卫东

《柳叶儿》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但现在回忆起来又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的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那就请大家先认真阅读课文再完成下面的练习题,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扫除字词障碍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 )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chěng( )能。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 )着了树干,凉sōu sōu( )( )的。

二、结合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2、文中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既可以看出饥荒的严重,又可见柳叶儿的 作用。

3、“得意洋洋”地从树上溜下来、挨了打“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从这里可以体会出“我”当时什么心理?

4、在具体写去抢柳叶儿的情景时(课文9—11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6、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在童年之所以感到“乐”,主要反映在哪几件事情上?

三、认真阅读句子,体会感情,拓展思维

7、研读句子,讨论问题。

①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这样写的,还是真的这样看的?联系作者当时的实际情况说说为什么?

②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

③ 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体会句子中“罩”的用法,可以把它换成“照”吗?为什么

四、阅读语段,提升能力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题

柳叶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① 柳叶儿弄回家之后是如何加工的?请找出有关动词来回答。

② “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这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③ 概括三段文字叙述的内容。

五、课余练笔,展示才华

9、关于“柳”的诗句我们学过不少,选取两个写在下面。

10、以“我们今天饭桌上的佳肴”为话题,对照课文,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感。(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jiáo 逞 cèng 飕飕

2、救命

3、可以体会出“我”显示了上树爬高的本领以后的乐趣。

4、景色描写、动作描写

5、对比

6、爬高上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7、① 比喻、 “我”是真的这样看的。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好吃啊!

②从中可以体会到“我”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这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的担心可以看出。

③不能换。罩,有遮盖之意;照,则是照射的意思。

8、①“煮”、“捞”、“泡”、“攥”等动词可以看出要去掉柳叶儿的苦味是很复杂的。

②从侧面说明了饥荒之严重: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饱。

③写吃柳叶儿的乐趣以及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

9、比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0、略

邮编:224172

地址: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二中(金墩街) 黄卫东

电话:0515—3997413 (小灵通)

苏教版)《柳叶儿》 篇三

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这堂课上完了,我只觉得自己实在还需要太多努力。范伟说:“回头看看自己演的小品,发现表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我觉得,语文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摘柳叶儿吃的情景。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抢柳叶儿吃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流程朝着我预设的完美目标一路小跑,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的抓住清晨抢柳叶儿这个细节带着学生去品读书、去深入体会,去理解。这段景物描写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作者的感情更是非常复杂的。

在早春清晨的湿润、清凉中,在林中宁静而朦胧是环境里,哗啦哗啦的水声响在八岁的“我”心里,响在回顾往昔的作者心里,响在逐渐走进作品的读者心里,其中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而复杂。八岁的“我”踏着这份清凉跟着三叔去抢柳叶儿,应该说一个幼年的孩子是体会不到当时的艰难的,八岁的心灵看到的是早春清晨现时的美,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回顾往昔的作者再来看当年,和当年的苦难,再来咀嚼当年柳叶儿救命于危难,是沉沉的苦中带涩;而现时的作者看曾经的自己,尤其是曾经一个懵懂不识苦难的自己,一个八岁幼童就不得不跟着大人承担生活的自己,我相信那份苦中带涩就更觉涩了。当作者把这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和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苦涩放在一个时空里一并交付给读者去体会时,读者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是美丽与苦涩交织的沉重慨叹。

应该说这段美景决不仅是因景而美,而是因丰富而美,因深刻而美。而当时,课上的我却潦草了。美留给我的是遗憾。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我也没有处理好,比如:对尝柳叶儿这个环节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对学生的品读鉴赏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组内推荐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朗读感悟……

这些遗憾让我想起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需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也许每节课都是有得有失的,好在我们总是收获了得到了的同时,也在遗憾中预约了下次的收获。

苏教版)《柳叶儿》 篇四

创意说明:

本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践的结论,有目的地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周围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向他们了解当年他们的乐趣是什么,以及是怎样度过艰难岁月的,做好记录。

二、课堂交流:

1、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所表达的主题。

2、分组交流自己课前采访的内容。

3、每组指派一名代表发言。

4、引发学生思考:

(1)当年,老一辈生活艰苦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今天的生活乐趣与他们当年的有什么不同?

(3)我们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课后作业: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资料整合平台】

1、张洁的《挖荠菜》。

2、刘绍棠的《榆钱饭》。

使用建设:

引导学生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老一辈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启发学生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清新纯朴、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风格。

【口语交际】

1、了解“劝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劝告的方法和技巧。

3、课堂活动:

(1)创设情境

(2)分组练习

(3)班级交流

(4)教师总结

《柳叶儿》 篇五

九柳叶儿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3·感悟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生动细致描写的方法和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先熟悉课文内容,进人情境,明确文中所写的事,品味课文中生动描写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初春,折一枝垂柳,让学生观察,然后口头描述一下。(符合实际即应给予表扬。)那么谁吃过柳叶呢?下边每人采一小片,尝一下它的滋味。看和宋学孟写的《柳叶儿》中人物的感受是否一致。(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l。)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默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4.“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

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

5.文中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有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捋噌噌逞能兀地攥飕剁咯嘣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

明确:(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l盘的处境。总觉得上树爬高能显示自己的本领。)

要求:符合题意即可。

3.“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    t

明确:(从中还可以体会到“我”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这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的担心可以看出。)

4.文中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有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如果没有去抢柳叶儿这个背景,我们会感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太早了,万物还都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这一段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我”作为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里的景物描写对“我”来说一点没有渗进苦涩的味道。)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文中第10一11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文中具体写了上树的情况,感受如何?

②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一句中,“我”把太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想打个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的?为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仰头看看”,突出树高;硬地上“冰凉”,足见其早;牙齿都“咯嘣嘣响”,可见其冷;“飕飕”地爬上去,可见其爬树技术之高;肚皮“凉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滋味并不好受。

②“我”是真的这样看的。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     .

《新课标作业 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对柳叶的感情。

回忆抢柳叶和吃柳叶的往事。

抒发对柳叶的感情。(倒叙)

《柳叶儿》 篇六

《柳叶儿》课堂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咱同学们带来了一样特殊的礼物,可能大家都没有吃过,老师也没有吃过,大家想尝一尝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就把它送给同学们,谁来帮一帮老师?(学生分发柳叶)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柳叶儿,老师专门用开水煮了好几遍,泡了一整天,希望同学们都能亲口来尝一尝,品味一下这经过加工后的柳叶儿到底是什么味?(学生品尝柳叶)

生:苦,不好吃。

生:涩……

师:虽然柳叶经过了加工,但我们感觉仍然很苦涩,不好吃。那假如有一天,让你拿柳叶来当饭吃 ,又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宋学孟写的《柳叶儿》,请同学们打到课本的62页。(板书课题)

师:首先让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个有关吃柳叶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就曾经发生在你的爷爷、奶奶,甚至你的爸爸、身上。

(《二泉迎月》的旋律响起,教师选取文中作者回忆的部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

师:好!故事老师就给大家讲完了,下面给同学们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你再次去朗读这个故事,再次去感受作者当年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找出来,待会儿我们一块来解决!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师:故事大家都读完了,那这个故事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有疑惑√差异网★www.chayi5.com√的地方是哪里?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我非常喜欢这个句子。

师:能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生:因为从这里能够看出作者当时非常的饥饿,把“太阳”都看成了“大樱桃”,还“全是肉做的”。

师:大家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

生:同意。

师: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读的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很美(教师板书——“美”),那你能看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

生: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

师:对!就是在作者抢柳叶,摘柳叶的时候,太阳出来了,但他并没有留意这一幅美丽的“日出东方图”,而他首先是想到的什么?

生:大红樱桃。

师:并且还是“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你能想到这是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联想吗?

生:在饥饿,无食物可吃的情况下。

师:很好!的确,作者非常的饥饿,不管看到什么,他都想到吃的,那这个时候,他如果看到弯弯的月亮,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香蕉。

生:橘子。(众生笑)

师:是橘子瓣,对吧!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饥寒交迫、食不裹腹,对作者来说,这时满脑子都是吃的。

师:作者的这一联想充满了天真的想像,但同时也引人深思。

今天,咱们也来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我们的想像力,看大屏幕上的图形,你会想到些什么?(屏幕展示)

生:鸡蛋。

生:西瓜。

生:皮球。

生:盘子。

生:月饼,还有——苹果。

师:再给一位同学一次机会。

生:像眼镜。(生笑)

师:带有圆形镜片的眼镜,是吧?(是),同学们的想像非常的丰富,老师也希望大家永远都有一双善于想像的翅膀,永远翱翔在想像的天空里。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老师写到黑板上一个字——“美”(师生齐说出)。其实在本文中景色美的句子不只是这一处,还有一处,把它找出来,告诉大家。

生:“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师:看一看前边的那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景色描写啊?

生:是。

师:这一段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清晨的美丽画卷,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段文字,领略一下这美丽的景色描写。

(学生朗读)

师:大家感觉是不是非常的“美”(是),的确,这段景色描写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你能看出这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看到的吗?

(教师提示:作者是在去干什么的路上看到的?)

生:去摘柳叶的路上。

师:作者这时摘柳叶的感觉怎么样?

生:也很“美”。

生:不怎么舒服。

师:咱们继续往后看,看看作者作者到底摘柳叶时的感受怎么样?(学生阅读课文)

生:作者摘柳叶时,好像非常的痛苦。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是从“我走过去样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师:能不能找几个关键性的词?

生:凉飕飕。

师:作者摘柳叶时的季节,大概就是现在这个时候,虽然已是春天,但天气还是有些冷,春暖乍寒。还有其它的词吗?

生:我想说两句话(生笑),我觉得这里景色描绘的很美,大概作者在抢柳叶的路上,还希望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师:说的非常好,是啊!作者也非常的希望能够过上像我们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

其实,在这一部分中,有很多的词都能看出作者当时摘柳叶时的感受,像:“牙齿咯嘣嘣响”——可见天气何其冷;“冰凉的硬地上”——可见地面何其凉;“肚皮蹭着了树干”——可见作者身上穿的何其薄。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我想: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也一定掺进了作者太多太多的苦涩。(教师板书——“苦涩”)

师:同学们还有其它的疑问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生:“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里面的肠子回淌出来。”为什么当时人们的肚皮都会那么薄?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来帮她解答一下?

生:因为那个时候人们非常的饥饿,填不饱肚子,所以肚皮都非常的薄。

师: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的肚皮很薄,找出来了吗?

生:“于是我拼了命直吃的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师:找得非常好,咱们来齐读这句话。(师生齐读)

从这一句话中,你都了解些什么?

生:作者身体非常的瘦。

生:当时人们饥荒的程度很严重。

生: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拼了命的吃?

生:因为柳叶包子很好吃。

师:可能咱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好吃的东西,往往要拼了命的吃。可见,“柳叶包子”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一个字——“香”。(师生齐答,教师板书——“香”)

师:由此可以看出在那年月,人们的生活水平是非常的低,连“柳叶包子”都是无上的美味,那还有什么不能吃呢?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生:那时没有吃的,为什么还有葱花和盐呢?

生:当时是生产队供应的。

师:听谁说的?

生:听爸爸妈妈说的。

生:因为葱花和盐只是调料,并不是主食。

师:老师谢谢你,帮助我们大家解决了一个问题。

师:还有疑问吗?

生:“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为什么作者对自己童年爬树的情景记得那么清晰?

生:因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主要是为了逞能。

师:,与我们刚才讲的作者摘柳叶时的感受相比,这里作者上树摘柳叶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乐。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用一个字来表示作者的心情——“乐”。(教师板书——“乐”)你是从哪几个词中看出作者很“乐”的?

生:“得意洋洋”。

师:有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美滋滋的”。

师:的确,上树可以逞能,作者当然很高兴。那假如就在此时此刻,他的父母就在树下,当他们看到此情此景,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生:我的孩子连柳叶都吃的这么香,那给他好东西吃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呢?什么时候能让我的孩子好生活呢?

师:很好,体现了做父母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谁还有其他的想法?

生:在这个饥饿的年代,真是委屈了孩子。

生:唉!为了这一点柳叶,就要爬到那么高的树上,什么时候就不至于冒那么大的危险,就能过上好日子呢?

师:虽然作者当时心里非常的高兴,但是做父母的心里却是一阵阵的酸楚。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时全家最乐的是我?

师:这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帮她解答?

生:因为可以上树爬高来逞能。

生:抢柳叶的时候,景色很美。

生:柳叶包子很香。

师:通过三位同学的回答,你明白了吗?(明白了)

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的确“柳叶”带给了他无穷的欢乐,也许对于一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他还无法感受到当时父母的辛酸,体会不到家庭所面临的处境,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我想:多年之后,作者在回忆这段不平常的经历时,他一定会体会到这“乐”中包含了多少的苦涩。但不管怎么样,作者还是要感谢柳叶,为什么?

生:因为柳叶救过作者的命。(众生回答)

师:是啊!在那年月,柳叶救过很多人的命,因此作者对柳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的两段。(师生齐读)

师:如果作者今天再去摘柳叶来咀嚼的时候,他一定是嚼在嘴里,苦在心头。

好!这个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文章也赏析到这里。我们把思绪拉回到现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今天的同龄人说点什么?

生: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每当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要爱惜每一颗粮食。

生:极普通、极平凡的东西,往往也是最不平凡的。

师:说的很好,很具有哲理性。

生:用自己的长处,给大家做点贡献吧!

生: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师:是啊!与作者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师板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其实,发生在那年、那月,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屏幕展示)请大家看屏幕,这是张洁写的《挖荠菜》中一个精彩片段,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找出与《柳叶儿》中“乐”、“美”、“香”表达相同的句子。(学生朗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谁来把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答一下?

生:“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这是与“香”有关的句子。

生:“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 这里写出了景色的美。

师:哪位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认为:“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也是描绘美丽景色的句子。

师:找的非常准确,那与“乐”有关的句子呢?

生:“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挖荠菜时的喜悦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的好。也许在那样的年月,只有冬去春来,田野里长出荠菜,作者去挖荠菜时,才会感到生的自由和欢乐。也许,在那时只有荠菜才真正的属于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但不管是“荠菜”,还是“柳叶”,拿它们当饭吃的日子,毕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我们都在吃着美味加营养的饭菜,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多听一听当年人们“吃柳叶,吃荠菜”的故事。

(《二泉映月》的旋律响起)

师:当我们要结束这节课的时候,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一组画面: (屏幕展示)

展示图片一。(教师旁白:他们衣衫褴褛,站在前面的孩子有的全身不着衣物,并且骨瘦如柴,因而显得头特别的大;每一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堆树叶,本来天真烂漫的童年,在他们的身上却找不到一丝痕迹。)

展示图片二。(教师旁白:这是一位老奶奶,忧郁的表情和充满期待的眼神,让人看了辛酸。)

展示图片三。(教师旁白:这是一群饿死的孩子的尸体。)

展示图片四。(教师旁白:这是与本文有关的一幅图片,一个孩子提着竹篮,爬到一棵枯树上去摘树叶充饥的情形,树上的叶子几乎已被捋光了,但是仅有的几片树叶,还是让孩子看到了对生的希望。)

(众师生都被此情此景深深的打动)

师:画面中的人物并非是远在天边的非洲饥民,而是我们的同胞,这就是发生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看了这些图片叫人难过,但这也同时提醒着我们今日生活的富足充盈,教育着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结束语:童年的生活都是难忘的,不管它是与苦难交织,还是同欢乐相伴,它毕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和作者一样,我们也都曾经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童年,那就请同学们课后拿起笔,回忆、记录自己的童年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设计:

柳 叶 儿

宋学孟

美   苦涩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苏教版)《柳叶儿》 篇七

创意说明: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10~14小节,了解这部分内容所写的两件事情。

三、用视频展台、投影仪将张洁的《挖荠菜》的第10~13小节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考虑:

(1)这部分内容与课文的10~14小节的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写到了采摘的过程和吃的过程)

(2)这两部分内容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柳叶儿》主要告诉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挖荠菜》告诉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还提出了子女教育的问题)

(3)体会两段文字中景色描写的作用。

(《柳叶儿》写出了乡间景色的优美,当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而读者却体会到“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挖荠菜》写出了“我”自由快乐的心情)

四、讨论总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苏教版)《柳叶儿》 篇八

创意说明: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这篇叙事散文同样回忆了怎样的童年趣事。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的深刻主题,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配乐朗读,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分段朗读,课文赏析。

1、朗读文章的第1、2两小节,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明确本文的线索:“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2、阅读文章第3~14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几件事情?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2)文章第8小节写“我”童年时代的淘气,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爬高摘柳叶儿作铺垫)

(3)说说文章第10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诗情画意)

(4)“我”把太阳看成一个鲜红鲜红的大樱桃,这样的联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我”非常饥饿)

(5)“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吃柳叶儿是“我”童年的乐趣;“我”吃得很多;“我”非常饥饿、瘦削)

3、阅读课文第15小节,解决下列问题:

(1)这一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

(2)这一节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与文章开头相呼应;再次抒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三、仿照课文第10小节,写一段话,描写家乡清晨的美景。

苏教版)《柳叶儿》 篇九

《柳叶儿》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回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严重,人们借柳叶儿生存的情景。比起八岁的“我”过着无油无豆饥饿难耐、每天一大早在寒凉的天气里抢摘柳叶儿,偶尔吃饱都不敢乱跑怕跌倒了,把纸一般的肚皮摔破的日子,现在的孩子过的不啻为“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这篇文章尤其具有“审苦”价值。作者在写的时候,偏偏又不全以“苦涩”之笔渲染,反而不停地强调“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这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孩童说出来的“乐”反让读者更深地体会到了辛酸,这种笔法之妙也是值得品味的。

所以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苦”与“乐”的品读,来体会艰辛岁月里人们的不易,来感受以乐写苦手法的艺术效果。

我在两个班上时分别采用了这样的流程:

(一)

1、快速导入:见过柳叶儿吗?(见过!)吃过柳叶儿吗?(没有!)今天我们在杨柳依依的日子里,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

2、以“儿”带情:“柳叶“和”柳叶儿“读起来有何不同?(作者把柳叶称为柳叶儿,让人感觉比较亲切,且含着某种感情。)是哪种感情呢?抑扬顿挫地读文章,把最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感情的词句进行圈点勾画。(学生会找到“乐”、“苦涩”等词,但这不是对柳叶儿的感情,引导学生继续找。)(顺势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表现关注之情的“又是”,表现情感深厚的“每当,我总忍不住”、表达感激之情的“多亏”等。从而体会明明苦中带涩,作者却总要细细咀嚼,他人只见柳之美态,我却见其救命功能的特殊情愫。)

3、概括事件:作者围绕柳叶儿这条线索写了哪几件事?(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抢”字学生很容易忽略之,会概括为“摘柳叶儿”,引导。)

4、苦乐思辨:读这篇文章,你感觉到了什么滋味?是苦多一点,还是乐多一点?(令人意外的是,学生统统说是“乐”多)于是我说:“我却觉得是苦更多,比如三个‘吃光了’,这几样东西一个比一个难吃,居然都吃光了,最后只有靠吃柳叶儿求生,而且还要用‘抢’的,想想这是怎样的生活啊?(学生说是饥荒极其严重,民不聊生。)接着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苦涩”的词句,找找、圈圈、品品、读读,感受到了抢摘柳叶儿的时间之早,天气之凉,腹中之饿,奶奶加工柳叶儿的程序之繁,黑豆、油、肉的极端可贵,我的瘦削至极……然后再来看爬树逞能之乐,放开了肚子吃的快乐,并讨论:为什么这么苦的日子我却感到快乐。(少年不识愁滋味,备受呵护不知愁)探讨这种快乐是不是真的快乐,这种写法让我们读者有何感受。主要引导体悟:前面因为爬高逞能而挨打的我,却成了抢摘柳叶儿的全家的“功臣”,之前爸妈的担心去哪了?(以乐写苦更显苦涩,儿童视角倍觉辛酸。)

5、了解历史说感悟:你了解那段日子吗?(有学生答:三年自然灾害。)教师补充了一些资料,如因饥饿死去了三千万人,没有树叶的日子,人们吃观音土,很多都是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学生谈感悟,有从珍惜今日来谈的,认识到我们浪费的一粒米是当年人们的奢侈品;有从苦难中人们的坚韧和呵护孩子这方面来谈的。)所以,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每当看到柳叶儿,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细细咀嚼一番,因为那样的岁月,怎能轻易忘怀,怎样不让我深深感念柳叶儿!

6、推荐相关文章和书籍:还有很多人写了同样题材的生命体验,有一篇文章叫《榆钱树》,有一篇叫《挖荠菜》,任大星写过《小小男子汉》和《三个铜板豆腐》,还有一本小说,是余华写的,叫《活着》,建议大家课后都找来看一看。(尤其是《三个铜板豆腐》,也是以儿童视角写,也是以乐写苦惹人落泪。)

(二)

另一个班在1-3步基本相同,第4步问到学生苦与乐时候,仍旧是全班同学都举起了“认为乐更多”的小手。我就让他们先找乐,结果在分析“乐”上用时显多,在“苦涩”上感悟不够充分,词句的品读上与写作技法的总结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板书的归纳上抛弃了之前的疏朗,显得过于精细,从而消解了共鸣与感动的力量!以至于最后的背景补充和书籍推荐环节没有完成。

反思:有时候也不能一味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还是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在环节的设计方面,可以追求更简洁,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勿求面面俱到,要作重锤深凿。要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自我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彼此之间思维碰撞,而不是老师凭一己之力不断引导,即使游刃有余也不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于是,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假如我抛去前面的1-3步统统不做,又会怎样?

比如,我在上课伊始就提出:《柳叶儿》这篇文章中有不少“矛盾”,你能找出几处吗?(如有“苦中带涩”却“总忍不住细细咀嚼”;比如爬高逞能,明明回家被打得“嘴上哇哇大哭”,心里却“美滋滋”的;如“苦中带涩的滋味儿”和“全家最乐的是我”……)然后就让大家来思、辩:我的童年生活究竟是“苦”还是“乐”。进行充分的自读,圈点,然后对这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辩论、品读、比较、探讨和感悟,会不会更能把握字词句情的意蕴呢?

继而又想到还有几篇记叙文,可以借助“主问题”的设计,牵一发动全身。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到“三味书屋”一段,可以问:三味书屋的生活快乐吗?在学生探讨“快乐”与“不快乐”,两军对垒时,把事件的归纳、老师形象的分析、师生读书场面不同的探讨,统统解决。如《我们家的男子汉》,抓住一句“他是一个男孩子,他是一个男人”,提问:他的男人气质表现在哪些事件、细节和词句上?请圈点勾画。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顺势把相关小标题内的事件归纳、人物描写全搞定。《三颗枸杞豆》可以分成三块,分别提三个小的“主问题”:

1、遇见三叔之前,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而把作者对“乐园”和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对“我”人物描写进行品味。

2、初遇三叔,他是个怎样的人?

3、三叔的好几个“谜语”,你都能解答吗?

不讲已知讲未知,不讲学生已发现的表面化的东西,不提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得出答案的问题,不追求课堂的一提问就小手纷纷。要追求培养学生沉浸文字、全面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才会让师生共同享受在语文学习的迷人境界中。

《柳叶儿》 篇十

第九课时:  《柳叶儿》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生活的幸福。

2、品读文中的精彩句子,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学习:1、读准字音,弄清字意。

2、熟练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3、阅读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李治修的《挂在墙上的童年》。

4、积累绘柳的古典诗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谚语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柳是春的使者。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绘柳的绝句。(学生交流)作为文人笔下的爱物,宋学孟在苦难的岁月里,也与柳叶儿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二、 速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2、为什么在柳叶儿抽芽的时候,全家最乐的人是我?为什么我会感到“乐”?

3、除了“乐”之外,作者还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回忆往事的?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苦中带涩。

三、通过自己的了解,谈谈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还以什么来充饥?

四、比较阅读。介绍张洁的《挖荠菜》、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两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谈谈在结构、感情、语言、对苦与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点。

二、课堂讨论:

你吃过野菜吗?如有,与课文所写的感受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课后学习:

询问一下自己长辈年少时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谈谈感想,提升人生感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柳叶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3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