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麻醉学教案【最新3篇】

发布时间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 篇一

【关键词】循证医学;外科临床;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伴随着近几年中禽流感的爆发、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更进一步推动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在金融危机时代,奥巴马为推行新的医疗体系改革在美国各地游说,在美国掀起医疗改革的浪潮,要求为民众提供更加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需要最佳的医疗决策,而医疗决策依据于最佳的证据。对此,我们要重视以循证医学的思想去解决医疗服务及医学教学的一些问题。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寻求最佳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思想的阐述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由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ArchieCochrane提出,循证医学一词首见于1992年JAMA上发表的文章。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循证医学先驱、Cochrane协作网首任主席DavidSackett教授于2000年将循证医学在1992年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来确定病人的治疗措施)修订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1]。

2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

循证外科(evidence-basedsurgery,EBS)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循证外科(实践)要求依据病人的个体情况,以RCT与Meta分析获取的研究证据为基础,这些证据的取得要遵循统计学要求,即随机、对照、盲法三项基本原则。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经科学、真实、可靠的综合评价后作出临床决策,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2]。

2.1循证外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循证外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使得乳腺癌手术方案的改革成为EBM应用的经典。乳腺癌手术术式的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8世纪英国Benjimen采用全乳切除,1852年Paneoast提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894年Halsted和Meyer设计使用根治术,Patey和Auchincloss提倡改良根治术,直至1983年Fisher提出保乳手术的理念。同时各种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相继应用于临床[3]。

现在常用的乳腺癌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切除术及保留的乳腺癌切除术。Halsted制订的的乳腺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整个、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和锁骨下的淋巴、脂肪组织。Halsted术已近百年,被奉为经典手术。但在1984年,美国公布NSABPB-041700例随访15年的前瞻性RCT结果,比较Halsted术、全乳切除术和全乳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放疗三组的远期效果,发现其生存率并无差异。统计分析显示:1984年前,美国统计乳癌手术中Halsted术占45%,而1984年统计仅占0.4%。说明RCT结果迅速为大众所接受并改变术式。1992年,参加临床试验医师协会NIH公布RCTs综合分析,对1、2期乳腺癌行局部切除术与全乳切除术做出比较,并对腋淋巴结转移是否需要化疗做出总结,病例总数多达75000例。结果确定保留加放疗与全乳切除术效果相同,术后辅助化疗显著提高10年生存率。这就是循证外科,是运用RCTs综合分析求得明证而推动治疗变革和进步的范例[4]。在瑞士St.Gallen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乳腺癌会议,是欧洲关于乳腺癌早期临床综合治疗的高级别的会议,被称为St.Gallen共识。该指南强调对有不同转归趋向的乳腺癌患者实行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法。St.Gallen共识与美国《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成为当今乳腺癌标准化治疗的基石,为世界乳腺癌手术的规范治疗、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2.2循证医学对合理配置、医疗手段提供了临床数据支持循证医学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医疗手段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数据支持,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已完成的器官移植中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卫生技术评估,普外科医生已完成的胃癌术后化疗方案的评估,神经外科医生正在进行的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评价等,这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为卫生主管部门、临床外科医生制定合理方案提供最佳的决策依据[2]。

3循证医学与外科临床教学

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已经把临床流行病学这一循证医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纳入到基本课程之中。因此我们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运用“病案式”教学,在实际的临床病例中贴切的、以亲身经历学习,这样会更加记忆深刻。

3.1循证医学与其他医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发展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由此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尽管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5]。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以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的方法去解决,循证实践是以EBM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拓展开来的,包括三个要素:搜寻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选择权利。其包含5个步骤:①将临床医疗实践中的信息需求转变为需要研究的临床课题;②有效地检索、搜寻回答有关问题的最科学、可靠的证据;③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真实性和临床实用性的严格评价;④将评价结果与医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病例结合,并加以应用;⑤对应用的效果进行后效评价。EBM把获得的现有证据进行强度分级,共Ⅵ级[1(]见表1)。

现代医学生要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搜寻最佳的证据,利用便捷的网络搜索、追踪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在外科学领域中各专业都缺乏充足、高质量证据的情况下,更要学会应用medline、PubMed、Cochrane协作网以及Cochranelibrary等相关工具,独立地搜集分析相关文献,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指导临床决策,由被动的接受转变成积极的汲取,这样才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新晨

3.2运用循证医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体实施内容为:①医生将最新的针对病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让病人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②同时提高院方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是有效缓解医患紧张的重要的方法;③医疗费用一直在医患关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些贫困的家庭收入低微,如果病人的治疗效果没有达到理想性的要求,那么势必会造成医患间紧张的局面。因此,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依据循证证据选择适合每个病人的个体化诊治方案,对病情认真地分析,减少误、漏诊率,针对特殊的病人选择符合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会在医患关系中达到共识,在医疗实践中真正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SakettDL,RichardsonWS,RosenburgW,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secondedition).Edinburgh:ChurchillLiving-stone,2000,385

2李幼平,熊鹰。循证外科学探索[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2~3

3杨春明。乳腺癌治疗的现代概念[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467~470

4张应天。循证外科[J].临床外科杂志,2000,8:173~174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确定湘南学院2012-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3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循证医学了解程度、学习目的、循证医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应用循证医学的主要障碍等5个方面内容。问卷调查表采用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15份,回收315份,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男生164人(52.1%),女生151人(47.9%)。2012级103人(32.7%),2013级110人(34.9%),2014级102人(32.4%)。

2.2循证医学的了解程度、学习目的

被调查的315名学生中,12级学生因为必修循证医学这门课程,对EBM知识及相关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83名(80.6%)学习过相关知识;13级中56名(50.9%)接触过循证医学知识;14级中仅有36名(11.4%)主动学习过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关于学习循证医学目的设计五个选项:指导临床实践,指导科研、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不知道。数据结果显示: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指导科研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所认同并接受。

2.3学习循证医学知识的途径

2014级医学生主要通过期刊、杂志、上网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3级医学生主要通过学术讲座、期刊、杂志等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2012级医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和学术讲座来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同年级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途径不同。调查中了解到湘南学院临床医学生于大三期间必修循证医学课程,所以2013-2014级学生还未系统学习过该门课程,只是依靠期刊、杂志、网络和学术讲座等途径获取零星知识。

2.4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障碍

开展EBM实践教学的主要障碍有:对循证医学缺乏认识、检索和评价证据能力不够、缺乏循证治病有效或有参考价值的病例及查到有效证据难以应用于临床实际问题,同时外文文献阅读困难也不容忽视。

3.讨论

麻醉医生 简介 麻醉学教案 篇三

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许多人认为一个麻醉医生的工作,不就是给病人打个针,让病人不疼了,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麻醉科医生是手术室中的内科医生”——这说明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更应该具备强大的内科知识的修养,手术间如战场,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往往纵观全局,游刃有余、谈笑风声于各种突发情况,甚至扼杀危急情况于萌芽之中,尽显大家风范。“麻醉医生是手术病人生命的守护神”,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过分。在手术过程中是谁先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是麻醉医生;是谁处理术中的突发情况,是麻醉医生;是谁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是麻醉医生。

对于这样的评价,许多人似乎是难以理解的。绝大部分病人以及家属只知道手术前应该跟主刀的外科大夫搞好关系,必要时还要托个关系送个礼以求心安,那些手术过程中呆在一旁的“小小”麻醉医生实在应该忽略不计才是。

事实上,麻醉科是医院内部跟外科、内科同级的临床学科,麻醉医生也是临床医生,同样纳入层层医生职称的考核体系当中,而且他们必须同时具有医生资格和麻醉医师上岗证,比普通医生掌握更多知识,绝非人们通常理解中的“技术工人”。

麻醉医生是手术病人的“安全卫士”

日常生活中,“安全卫士”多用来称呼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警察、特工等公务人员。把麻醉医生与“安全卫士”相提并论,很多人不以为然,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对麻醉医师这门职业了解甚少。手术成功后,病人只对外科医生感谢救命之恩,对麻醉医师来说,有失公允。临床医疗中,麻醉医生承担着日常、日间、急诊手术的麻醉,以及危重病人会诊、抢救等任务。

众所周知,手术存在一定风险,病人、家属十分关心和害怕。但麻醉有无风险,病人和家属往往一无所知。其实,在某些情况下,麻醉比手术风险更大,麻醉手术进程中病人可能发生缺氧、窒息、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等。病人能否安全渡过手术关,甚至能否起死回生,与麻醉医生有重大关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麻醉医生把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作为首要职责。

由于日常工作场所多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病人、家属打交道机会甚少,也很少被社会了解,是地地道道的幕后工作者。但只要病人确定手术治疗后,麻醉医生就会进行术前访视,正确评估病人麻醉手术耐受力;并进行心理治疗,以减轻病人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危重、疑难手术病人,麻醉科会组织专家在每日晨会上进行公开讨论,以选择最佳麻醉时机和麻醉方法,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一台手机如若未经过麻醉医生的允许是无法进行的。

麻醉手术中,多数病人因全身麻醉而处于意识消失状态,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了麻醉医生。正因为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心,以及精湛的麻醉技术,病人才能安全、放心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手术后,在麻醉医生的护送下,病人安全返回到普通或ICU病房。为了免受伤口疼痛之苦,麻醉医生经常为病人提供术后镇痛治疗;并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随访,及时处理麻醉相关并发症,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迅速康复。

这就是麻醉医生,以默默无闻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病人生命安全。把麻醉医生称为值得手术病人信赖的安全卫士,有过之而无不及。

麻醉医生是手术病人的“定心丸”

先来看一篇文章:(转载)

医患日记:一位温柔的麻醉医师

躺在手术台上,恐惧感铺天盖地向我袭来,可我不能逃走,我必须快些生下孩子。在我怀孕8个月的时候,孩子的父亲有了外遇,作为一个大肚子孕妇,我没有能力和魅力要求那个男人必须爱我,但我有能力做出决定———生下孩子就离开。为此苦熬了几个月,终于可以分娩了。然而,胎儿在我的肚子里超过了预产期一个星期,迟迟不肯出来,我选择了剖腹产。

我悲哀地看着天花板,手术结束后骨肉分离的痛苦已经提前预演。要离婚,就不能带走孩子,这是男方家里坚持的条件。在这个家,我不曾得到孕妇应该得到的任何心灵慰藉,即使在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也没有任何亲人的鼓励和护送,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都没有。

躺在手术台上,我默默地流着泪。医生护士陆续进来,没有人看一眼手术台上的我,他们熟练而机械地在做准备,我不知道谁是主刀的大夫,也没有问。忽然,一张微笑的脸庞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张中年妇女的面孔,她戴着淡蓝色的帽子,眼睛很亮,她没有戴口罩,不算漂亮,但微笑很美。她俯视着我,温柔地说:“不要怕,现在我要给你打麻药了,会有一点疼,但很快就会好的。”她是麻醉医师。

女麻醉医师温柔的语气、和善的态度让我心里充满了感激。我听话地任她摆布,侧卧身体,尔后后腰感觉有一根很粗的管子插进,很疼,为了报答她的和善,我只是轻轻地呻吟了一下。

“有点疼是吧,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她一边忙碌一边安慰。我忍了几分钟,终于可以放平身体,等待麻药起作用。麻醉医师用针头在我的肚皮上按着,一边按一边问我疼不疼,我说疼,她就放下针头,握着我的手说:“好,我们再等一会。”几分钟后,她又拿起针头按我肚子,直到我说不疼,手术开始了。

手术中,麻醉医师拉了个凳子,坐在我的枕旁。金属器械碰撞的声音很刺耳,几个实习生进来了,其中有男生,他们是来观摩的。此时的我已经顾不得难为情了,我的胸前撑起一块白布,虽然看不到自己的肚子,但是我能感觉到肚皮被划开的动作。

手术室很大,我感觉有点寒冷,麻醉医师握起我的手。她的手非常温暖,我的眼睛又湿润了。

“疼吗?”她问。“不疼。”我答。

“手术半个小时就完了。别紧张,很快就要看到孩子了,高兴一点。”她轻轻地说。我勉强笑了笑。

就这样,麻醉医师守候着我,适时地和我聊天,让我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她一直握着我的手。手术结束,我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几乎是有点舍不得了。也许麻醉医师对我的态度只是出于职业素养乃至职业习惯,可是,这对我这样一个情感受伤的绝望产妇来说,非常重要。以至回忆起整个剖腹产的经历,我铭记的不是紧张和恐惧,不是看到孩子那一刻的复杂心情,而是麻醉医师的微笑,和她温暖的手掌,那手掌的温暖一直传递到我脆弱的心底深处。(转自《环球时报》)

患者都是怀着巨大的恐惧和紧张进入手术间的,从此文患者的感受可以看出,麻醉医生的心理安慰对患者有多大的作用!心理抚慰是我们麻醉医生的伦理职责,是我们临床中应该重视的课题。

麻醉,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每一台手术我们麻醉医生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个失误也可能让生命消逝。医者之道:“救死扶伤”,我们肩扛每个病人的生命之重托,为患者保驾护航,我们永远都是生命的保护神!有人形容我们麻醉医生是舞台上的灯光师,很恰当,因为这灯光让你我的生命更灿烂!看看一台全麻手术麻醉医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做的事情吧:

清晨,在紧张的手术台前,我忙碌在手术刀的边缘~

夜晚,在报警的监护仪边,我与死神默默地作着计算~

虽然手中没有刀,但是我很危险,你的生命就在转瞬之间~

虽然停止了呼吸,但是你很安全,你的心脏仍在跳动,你的血液还还在流转,你的的胸膛起伏依然~

在你清醒的一刻,因为病魔的远去而安逸怡然~

看着你缓缓地离去,我结束了又一次的忐忑不安~

随着一阵急促地呼喊,我又转身奔向手术间,奔向与死神作战的第一线~~~

外表冷漠,内心狂热------这就是我,一个麻醉医师的一天~

麻醉不只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同样是阑尾炎,医生开刀方式几无二致,但病人的全身状况可能完全不同,麻醉方式和处理将有天壤之别。当一名年过九旬的糖尿病、冠心病老人,因急性阑尾炎而走上手术台时,麻醉医生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恰好印证了麻醉医生一句嘴边话——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在医疗相对先进的美国,近些年医务人员的收入稳居首位,其中麻醉医生的收入更是超过外科医生,位于首位,可见麻醉医生的重要性。而在医疗水平相对比较滞后的中国,麻醉医生被大多数人称为麻醉师、麻师,其中不乏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很悲哀。

麻醉医生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手术室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的保护伞,奋斗在与死神作战的第一线的幕后强大全能英雄!

对于国人的不解和误区,我毅然从容面对,信念存心中,不求照亮整个世界,但求照亮病人。愿病人早日康复,人们健健康康。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麻醉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3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