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优秀4篇)

发布时间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记叙了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作者的语言虽不华丽,却真实可感。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

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

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

⑴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⑵ 教师:

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

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外洞有什么特点?

⑴ 学生汇报。(板书:宽敞)

投影: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

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⑵ 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

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

2、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

⑴ 学生汇报谈体会。(板书:漆黑、宽广、奇异)

⑵ 投影文字、图片,学生谈感受。

投影:

黄龙、青龙、神仙、动物、宫室、器用、名目四十多。

教师: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也可以使表达清楚、明白。

⑶ 自由朗读指名读。

小结学法:

写什么有什么特征怎样写具体。

四、精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

内外洞之间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形成了一个特别的通道孔隙。这是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堪称游览方式的一绝,有水石奇观之美誉。

1、自学第五自然段,概括孔隙的特点:

(板书:低矮、窄小、昏暗)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投影:

⑴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⑵ 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擦破额角,擦伤鼻子。

3、朗读体会:

教师:

这样小的小船,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写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觉都是为了把孔隙底矮、窄小和昏暗的特点介绍清楚。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数字说明、举例子和借助对其他事物的描述体现本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写作练习:

⑴ 出示话题。

⑵ 口头表达。

⑶ 出示范文。

⑷ 动笔练习。

⑸ 交流指导。

五、总结所学

1、抓住事物特点,把一事物写具体。

2、教师画图,引导再读书。

六、布置作业

修改短文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低矮 奇异

宽敞 窄小 宽广

昏暗 漆黑

金华→罗甸→山路→外洞→孔隙→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针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其中第二学段应落实“段”的训练。所以本课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再看看老师家乡的一处美景(课件出示江西庐山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想起怎样的诗句呢?

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3、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浙江臀部

稍微额角蜿蜒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7自然段)

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5、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六、板书设计

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外洞

见闻孔隙:窄小

感受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记金华的双龙洞语文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

复习词语卡

板书: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 美

走进深处溪流野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