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诗歌《未选择的路》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诗歌《未选择的路》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篇一

一、导入课文,解读诗歌

1、导入。我们还记得上期学过的散步吗?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大路怎么样?小路又是什么样子?最后怎么做出的决定?我们看,这一家人为了走那条路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们最后都满意吗?

2、弄清可供选择的两条路。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也向我们展示了两条路,我们来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

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一条大路(未选择的路),一条小路(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

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

3、理解选择的痛苦。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这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选择的艰难。

诗人选择了哪条?他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艰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久久伫立”、“极目望去”。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4、体会选择后的惆怅。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按理,他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满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

诗人的心是惆怅的。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向往和对放弃的不舍。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选择,为什么还会惆怅呢?

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山望见那山高。

5、体会诗人写作的目的。写这首诗,难道诗人就是号召人们在选择后就后悔,然后“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要人们“这山望见那山高”吗?诗人真实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呢?

小组讨论。

诗人通过选择的艰难,尤其是选择后的惆怅,告诉人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经决定,就没有办法反悔,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旦决定就无法反悔呢?“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无法返回,选择之时的慎重就更显重要。

那么,我们知道了诗人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而题目却要用“未选择的路”了吧?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一条未走的路”为题

在诗中,诗人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6、激情朗读诗歌,多种形式读,读后评议。

二、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歌异同。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劝慰的口气,亲切熨帖,而《未选择的路》则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含蓄耐人寻味。

三、学习象征手法

1、弄清什么是象征手法。在这首诗中,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这样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它叫作什么?

《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行道树》、《荷叶 母亲》,叫作“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说说下列这些词的象征意义:梅花、宝剑、火炬、长城。

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那么,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先做过游戏,把这首诗中的“路”全都改成“人生选择”,把“荒凉”“萋萋”改成“人生路上的艰难”、“挫折”,再读读诗歌,谈谈感受行吗?

学生改,改后自己读。读后感受如何?

学生谈感受:太噜嗦,像讲道理,不像诗歌,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2、练习运用象征的手法。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学生用5—8分钟来写,写后交流。

示例1:我走小路,越走越艰难,小路上满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来,但我决不后悔最初的选择。

示例2: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灾难,我精疲力竭却不能回头,人们啊,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别像我那样,遭遇痛苦。

示例3: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风和和暖暖,但我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

示例4:大路一望无限,前途平步青云,我庆幸我的选择,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示例5:我认为“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人生有作为,崎岖小路搏一回。”

四、课堂小结:

虽然李白高歌“行路难,行路难”,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同学们充满勇气走下去,天堑都会变通途。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二

1.过渡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的风雨,普希金告诉我们要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弗罗斯特将引你深思。

2.朗读课文。

多媒体播放《未选择的路》的配乐及情景画面,教师朗诵。

自由朗读。观画面、字幕,听配乐朗诵录音。

3.探究:

“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作者明明写了人生道路的选择,明明花了较多的笔墨写了自己选择的那一条路,却为何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作者简介:弗罗斯特与他的未选择的路。

四、听两首诗的朗诵。明白“诗不可译”之理,要想真正亲近大师们的文学作品,那要看我们的同学有没有勇气选择目前人迹更少的那一条路——文学之路。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教学生学法,一直被认为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学途径。有些学法是需要自己摸索归纳的,而学生接触较少的年代又比较久远的作品的学习,老师先传授学法,让学生依法实践,该是一条省力省时的捷径吧。

教学步骤:

一、自己朗读课文,谈读后感受。

二、传授学法,学法实践。

对于年代比较久远的或我们较陌生的作品,如古文、译著类,学习中可使用“勾连学习法”,即把作品和与之相关的资料联系起来阅读,这样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体验作者情感。一般来说,勾连的资料应包括:作者方面的,如生平、经历、行文风格、代表作品等;作品方面的,如写作时间、当时社会背景、作者同时代的作品及其倾向等;时代方面的,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学流派、流行创作形式甚至流行语等。

请同学们在网上、图书馆、书店查寻相关资料。

三、把资料与课文勾连起来再读课文,你从诗中又体会到了些什么?

自由发言,要能做到资源共享,发言有理有据,力争有创造性。

四、课堂吟诵两位诗人的著名诗章。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两首诗都是译诗,诗意直白,诗蕴也无动人处,学习的目的无外乎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花在课文中的时间应短,花在外国诗歌荐读方面的精力要更多一些,应争取在短时间里激发学生阅读外国诗歌的兴趣。

教学步骤:

课前先布置预习:

1?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2?每位同学准备一首喜爱的外国诗歌,课堂推荐给同学们。

课中先欣赏名家荐读,再让学生课堂荐读。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致恰达耶夫/普希金(见《普希金诗选》)

(这是普希金的一首著名赠诗,此诗极鲜明地表达了俄国贵族革命家追求自由的热切希望、炽热的爱国激情和对神圣自由的必胜信念,被赞为“青年诗人对祖国、对革命的第一次爱的表白”。此诗热情洋溢,与课文的冷调哲理诗风格迥异,课堂使用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体现普希金的诗体特征。)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回顾写“路”的句子或文导入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教师明确要点

三、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讨论: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

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3、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 立 — 决 定 — 怅惘 —回顾、叹息

(思索) (选择)(选择之后)(多年后)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差异网●www.chayi5.com(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回顾写“路”的句子或文导入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教师明确要点

三、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讨论: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

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3、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 立 ― 决 定 ― 怅惘 ―回顾、叹息

(思索) (选择)(选择之后)(多年后)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五

[学生分析]

《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在教学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教学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初步了解哲理诗的阅读方法,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方法学习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作为自读课文,可以几个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学中可以按“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促进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以促进学生联系实际,以所学来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今天我们学习《诗两首》,看诗人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怎样思考的。

二、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整体感知

教师:我们先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现在请大家自己浏览本诗。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学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教师:不错,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诗中的“假如”,对当时的普希金来讲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实的压迫和束缚,沙皇打击他,束缚他,压制他。但他并没有屈服。这首诗正是他当时的真实感受的写照。这也是此诗为广大读者所深爱,广为传诵,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座右铭的重要原因。你们读了这首诗,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请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我感受到诗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既是在劝告自己,也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学生:“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能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的从容平静。

学生:我能从“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中,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2.理清思路,细节感悟

教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读诗,除在诵读中把握它的大意,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外,还应该进一步理解这些诗句本身的含义,理解诗句之间的关系,理解诗人的思路。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考虑这些诗句之间的关系,再全班交流。

学生:(默读)

学生:我觉得开头是在劝告人们,也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骗”了,受了打击,陷入人生的低谷,确实是悲伤、忧郁、心急的。这是我们正常的反应,但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这样,不要长久地陷入这种情绪之中。诗人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学生:下面的诗句可以看作诗人在申诉自己的理由。诗人不能只是劝告:不能这样,应该那样。恐怕还应该讲出劝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诗歌的形式,这样更能让人信服。

教师:不错,我们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这首诗才这样感人和激励人。那我们看一看诗人讲了哪些理由。

学生:一个理由是说生活不会永远这样,这是讲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坚信沙皇的专制统治不会太久。

学生: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环境如何,是永远不会被现实的困难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恶劣的外界环境所无法左右的。

学生:还讲了一个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教师:这句诗与前边的哪句诗是彼此呼应的?

学生:与前边的“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是彼此呼应的,但这句意思更明确,“将会”毕竟在时间上说得比较遥远,而“瞬息”说得更加迅速。“瞬息”用夸张的手法,说明现实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将会过去。

教师:对,“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且诗人乐观地看到“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将会成为我们未来一份珍贵的记忆。怎么理解这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生:这两句诗说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学生: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

学生: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教师:你们的这些理解非常好。现在的挫折、困难、不顺都会丰富我们的人生,会给我们将来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3.拓展感悟,结合实际

教师:现在请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来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会更好。

4.诵读背诵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个性体验,自由诵读,背诵本诗。

未选择的路

1.导入课文,感知文意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知道应该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它会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请大家齐读本诗,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读书)

教师:“选择”是人生自始至终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你们是初中学生,但是你们已经有过人生的选择了。比如选择学校,选择业余爱好,选择朋友,选择志向……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面临选择的问题,当然有些选择是被迫的,但有些选择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诗人把这种人生体验浓缩在诗中。诗人写了两条路,是哪两条?

学生:一条是已经走过的路,一条是选择时放弃了的路。

教师:请你们迅速浏览全诗,思考诗人对“选择”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浏览、思考)

学生:诗人在选择时,非常矛盾。因为他在诗中写到“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他是两条路都想走,但事实上不可能。这种矛盾心情在整首诗中时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觉得“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唤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价值。

2.深入领会

教师:理解得很好。请考虑一下,诗人是不是对他的选择感到后悔,是不是觉得自己选择了一条不该选择的路?

学生:不是,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原诗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诗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两个“更”字,实际上反应了诗人选择时的思考过程,也是他做出选择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说是缺点,因为“两条路都未经脚印的污染”。而且诗的最后一句“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种不后悔的语气。

教师:的确,他对选择并不后悔,那你们看一下,作者写作的重点是选择的那条路,还是未选择的那条路?

学生:重点是在“未选择的路”上。

教师:既然作者不后悔,为什么他写作的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而且诗的题目也叫着“未选择的路”?

学生:因为人生的道路有许多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但那些未曾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时走两条路。

学生:这种感情在诗中,也有表现,他“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就是想走那条未曾选择的路。他走在已经选择的路上时,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选择的路,但他知道“难以再返回”,也永远不可能返回。

学生:事实上,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念,诗中多少年后,诗人还为这次选择而“轻声叹息”正是如此,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

3.联系实际

教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可不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们的想法呢?

启示:例如,你选择现在就读的学校,你就放弃了其他的学校;你选择现在的朋友就无形中疏远了其他的朋友;你选择了勤奋就不能偷懒;你选择了刻苦就会减少玩耍的时间等。

学生:(交流)

教师: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应慎重地对待生活中的选择,请你们说说,如果你面对某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给以一定的指导;如要慎重,因为时光毕竟不能倒流;应有独立的标准,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选择后,应该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4.两诗比较评价

教师:今天学的这两首诗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和欣赏哪一首呢?请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成长的道路充满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满选择。前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启发,就像普希金和弗罗斯特一样,我们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经历,我们就会得到很多教益,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好。

三、教学反馈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测验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2)学了这两首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检测建议

作为诗歌,应给充分的时间熟读,必要的背诵积累要落实。同时,我们学习诗歌,特别是哲理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收获,能用学诗的收获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检测的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四、教学反思

这是两首外国诗,两首都富于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属劝戒诗。面对被生活所欺骗的状况,诗人摒弃了消极和失望,而是以积极和达观的态度去处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会变成一种财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理解起来要更难一些,但同时想象的空间也要更大一些。诗人眷恋曾经没有选择的路,正表明他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的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也许,选择的遗憾是永存的;因为有了遗憾,选择才更有价值。这正是“未选择的路”所要告诉我们的。

因为这两首诗是诗人经过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写就的,所以对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有限的七年级学生,作过多过深的要求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过多的纠缠于诗歌的写作背景,则又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和诗作本身的指导意义。故指导学生学习这两首诗,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领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划一和相同了。学生能在朗诵中体味诗中所蕴涵的感情,开始能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案例推荐]

《中学第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北京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次)

《优秀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南方出版社XX年12月第1版次)

《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

[练习题库]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忧郁涉足伫立荒草萋萋

2.解释词语

幽寂:涉足:

萋萋:伫立:

3.填空

心儿永远;现在却常是忧郁。,;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著名诗人。

4.请写一段话,试着用上“瞬息、幽寂、延绵、萋萋”四个词语。

5.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二、阅读鉴赏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答: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答:

3.诗人在本诗中阐明了怎样一种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写作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重点是写那条选择的路,还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安排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

在西伯利亚矿山的深处,

请你们保持坚韧的精神,

你们辛劳的汗水不会白流,

也不会空怀崇高的进取之心。

“灾难”的忠实姐妹──

“希望”就是在明暗的矿山底层,

也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

那渴望已久的时刻终将来临。

爱情和友谊将会冲破,

幽暗的牢门来到你们身旁,

就像我自由的歌声,

会飞进你们苦役犯的牢房。

沉重的枷锁将会打碎,

牢狱将变成废墟一片,

自由将热烈地迎接你们,

兄弟们会给你们送上利剑。

(1827)

1.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

答:

2.“枷锁”“牢狱”如何理解?

答:

3.“矿山深处”的含义是什么?

答:

4.这首诗与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

参考答案

一、1.yùshèzhùqī2.幽寂:幽静、寂寞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伫立:长时间地站立。3.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俄普希金4.(略)5.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的诗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的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去吧”。

二、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2.只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了,人生的各种体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将来回想的时候,它将是一种更耐人寻味的美。3.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个人感受略,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具体说明)4.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5.重点是写那条未选择的路,因为人生的道路虽有许多条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是人生真实的写照。6.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大选择时的矛盾,说明了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三、1.革命终将成功。2.沙皇俄国的高压统治。3.一是指在矿山深处,二是指那种黑暗的残酷的苦役。4.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乐观的情绪。

[资料链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对沙皇专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党人丹特士决斗中被阴谋杀害。普希金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上尉的女儿》是其代表作品。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本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一生荣获四次普利策优秀诗歌奖,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在美国拥有众多读者。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诗中充满乡土气息,同时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内涵复杂,情调微妙,深为人们喜爱,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反复诵读,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朗读《未选择的路》导入,或可从多媒体场景——路导入。

(二)全班同学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全体同学试背。

(三)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四)请同学举手发言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路”的诗句、格言警句。

(五)研读课文:

1.你是怎样理解《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主题的?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迹”象征着什么呢?

3.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 。

4.体会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5.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六)作业:

1.当堂背诵、默写《未选择的路》。

2.以“路”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未选择的路读后感 篇七

读完这首诗,引发了我的思考。

人生中有很多的选择。大大小小,小的小到,中午走出校园选择吃什么;打开笔盒选哪一支笔写作业大的大到,选择哪一所小学或哪所初中

记得以前听过一次演讲,演讲的内容已是模糊不清了,但演讲的题目却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做好每一次选择,你将会很优秀!》。

做好每一次选择,你才会很优秀。当你回到家,是选择首先打开书包,认认真真的写好每一项作业,每一道习题,每一个汉字?还是选择首先拿出手机,玩一局游戏,聊一会儿QQ,看一章漫画?当上课铃打响后,你是选择和同桌讲讲小话,和前后桌传传纸条,看似风风光光”的混过那神圣的四十五分钟?还是选择好好听讲,认真做笔记,抓紧每分每秒?

每个选择看似很小,但日积月累下来,成就的,也许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霸或是一个考试靠拜佛的。

我想每次,当上课铃打响后,选择好好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同学;每次回到家选择认真写作业,用心看书的同学,一次两次,也许看不出变化,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就是越学越轻松的大学霸了。

所以,做好每次选择吧,不管大小,这样,你将会很优秀!

未选择的路 篇八

未选择的路 -资料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资料

《未选择的`路》()。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九

地区: 河南省 - 濮阳市 - 南乐县

学校:南乐县寺庄乡初级中学

共1课时

未选择的路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 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诗歌知识,能够大体理解诗歌的大意,只是诗中的意象需要进一步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难点: 对于象征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一。导入新课:

聆听歌曲《天路》。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

“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

师归纳小结。

三。 读诗

1、听课文录音,查找生字词。

注意下列字形

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

2、生配乐朗读诗文

四。 品诗

首先整体把握

(1)。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什么?

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

(2)。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3)。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4)。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五.悟诗

(1)。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 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六.课堂练习

1、想一想

选出下列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

2.说一说 下列事物各象征什么?

长城;蜡烛;梅花;2008年奥运会会徽。

七、拓展阅读 《选择》

你的路/已经走了很长很长/走了很长/可还是看不到风光/看不到风光/你的心很苦/ 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船/不比死了强/没有罗盘的风帆/只能四处去流浪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 /不要迷恋海洋

八、送你一首诗 《无悔人生的选择》

前方征途漫长修远/星辰之海一望无垠/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追求中/为了虚幻不定的人生

奋斗/永不放弃/无悔人生的选择

九、再读美文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人寻味。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选择前的沉思→选择更幽、更美的一条路→踏上自己的路→感叹“未选择的路”

象征

自然之路——————————→人生之路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诗歌《未选择的路》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2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