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

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7--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复习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7×37×57×67×47×77×2

7×13×75×72×76×46×5

4×76×75×21×76×6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214228

7×57×65×74×73×77×4

6个75个76×77个3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7×5+7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二七()四()二十八三七()

()三十五六七()()七四十九

三五()()七得七三四()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7×37×66×45×2

7×27×47×76×56×2

5×76×63×75×5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212816351442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号;第二个星期日是()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号;第四个星期日是()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第四个星期日是()=()+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

3、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5×2

4、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5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

(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2的7倍是多少?

(2)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

(3)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7.42.36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单元教学难点: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 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动物学校的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那儿购物。今天,小熊哥俩正在商店里购物呢!你想看看吗?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 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

(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画竖杠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记录。

3、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能独立完成统计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制定依据:

内容分析

《统计表初步》属于“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板块,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知识是计数和分一分,通过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后继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二)、折线统计图等与统计表内容相匹配的,更为形象呈现数据的“数据描述”部分的教学内容。此外,《统计表初步》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学载体,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过程中体验数学化繁为简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并提升统计分析能力。

2、学生实际

学生虽然第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接触统计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统计的感知,这节课上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新发现,同时为下节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创设情境

1、情境:这是青青草场的15只小动物,这是慢羊羊村长,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慢羊羊村长说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喜欢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种水果,慢羊羊村长应该准备多少呢?请拿出课堂学习单,在1号表格上来记一记。

(2)投影反馈,进行比较

2、再次体验

(1)尝试记录

刚刚记录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记录得比较凌乱,那么接下来请在2号表格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来记录一下。

(课件播放)

(2)投影反馈,全班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记录,可以用数字来记录,还可以画“正”字。

集体观看

交流记录方法:

用符号记录:划小竖杠、打勾、画☆、画爱心

集体记录

个别交流

预设:

画“√”的记录

画圈来记录

画杠法来记

写数

划“正”字等等。

创设动画情景,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统计的用处。

18分钟

探究新知

(一)数据收集、记录

1、学习统计方法

(1)划“正”字法

接下来,小巧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记录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与某某小朋友一样,小巧也要向我们展示“正”字记录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们来书空一下这个“正”字。谁来帮她介绍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2)画竖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们介绍一种方法,叫做“竖杠”法。

= 1 x GB3①谁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PPT呈现题目)

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画竖杠和画正字的方法收集记录数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统计。

3、再次体验

请把课堂学习单拿出来,看3号表格,我们大家选择画正字或画竖杠的方法,再次为慢羊羊做记录,这次为了使我们的记录比较顺利,你们可以不要抬头看,只用耳朵听,小手记,准备好了吗?

(课件播放)

(1)集体校对

(2)有15个小动物,你看看你统计得对吗?有没有多数或漏数?

(3)小结: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用划正字和画竖杠的方法进行记录,不但方便,而且我们算起来会更快更准确。

(二)数据整理

1、认识统计表

刚才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收集记录好了,那我们怎么样清晰地把这些数据呈现给慢羊羊村长呢?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统计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小动物最喜欢的水果情况

种类

香蕉

苹果

草莓

只数(只)

7

3

5

这是统计表的标题

这一行是它的种类

这一行是它的数据

像这样就成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你们发现把它做成一张统计表之后,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里统计的对吗?有没有多或漏?

2、再次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小朋友啊,先确定了一下水果的种类,然后在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进行了记录和整理,最后形成了这样的一张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和统计有关的知识,来读一下课题——统计表初步。(齐读课题)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个别回答

集体判断

集体记录

集体校对

通过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绍,集体学习“正”字法和画竖杠图法,让小朋友学会正确的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方法。

再次通过动画情景,让小朋友用所学的新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加深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通过动手做并交流使学生体验用“正”字、画竖杠统计的方法。

介绍统计表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标题、项目、人数)

此活动让小朋友感受到数据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会用总数建议记录的正确性与否。

10分钟

巩固新知

1、填写统计表

打开数学书,翻到第40页,完成第二大题练习。

2、数据收集,完成统计表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统计中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育陈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统计一下,这四项运动(拍皮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中,体育课上我们应该开展哪项运动呢?请小朋友们先收集记录数据,再完成统计表。

独立完成

说一说

通过两道练习,巩固对统计表的认识,能将记录方式与统计表的数量对应起来。

通过让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经历数据收集、记录,与整理的过程,知道在生活中应用统计表。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统计表初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