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挑山工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4篇《挑山工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挑山工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有条件的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三、学时安排

三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挑山工登山的执着、艰辛;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及作者观察生活和写文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货、奏、衡、诵、杖、超、肌、拘、耽、误哲”的读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3、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4、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5、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6、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三学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重点是“思考-练习”2——(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案 篇二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组第5课

二、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大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准备

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阅读卡片

六、教学流程

(一)结尾导入、设置疑问

1、利用谈话导入,展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总结出挑山工的定义。

2、告诉学生这幅画就是作家冯骥才从泰山回来画的一幅画。引导学生用心读最后一段。

3、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引导学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设置疑问,预留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板书:三:(7)归来作画

1 (二)求疑阅读,探究文章

1、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 (折尺形路线)

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挑山工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

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

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板书:一:(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

(三)再次探究,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与同一位挑山工有几次见面?在哪里见的?看见挑山工正在干什么?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回答。

2、通过合作填写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谜。

(四)合作探究,抓住重点

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儿。

2、引导学生理解你们与我们的走法

你们(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我们(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4、教师总结

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板书:二(3、4、5、6)山中相遇,交谈解谜。

(五)重现问题,领悟哲理

1、指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学生领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这种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并写在阅读卡片上。

2 (七)感情升华,赠送话语

教师赠送学生一段励志的话。

(八)作业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实际写一篇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

教授《挑山工》后,我被挑山工们的精神感动了。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内涵对我也启发很大,让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明白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还不能让别人误认为这是一节品德课,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挑山工 篇三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了解挑山工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从事着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总是在陡峭的山上挑着很重的物品,艰难而执着地行进,为山上的人们送去生活用品。这些人就是挑山工。我们这篇课文中指的就是在泰山上以给人们挑货物、行李上山为主要工作的山民。作者在登泰山时,从登山的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先从生字开始,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

(二)学习生字。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的字音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应重点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几个字。

“凿”读“z2o”,不读“zu^”。

“耽误”的“耽”读“d1n”,不读“d1ng”。

“哲”应读“zh6”,不能读“z8”。

“黝”应读“y%u”,不能读“y^u”。

“甸”应读“di4n”,不能读“di1n”。

“膝盖”的“膝”应读“x9”,不能读“q9”。

“拘束”的“束”应读“sh)”,不能读“s)”。

“转身”的“转”应读“zhu3n”,不能读“zhu4n”。

2.用多音字组词,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3.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指出易错的字。“泰”和“奏”都是上下结构,不同之处是“泰”字下部分是“ ”,但不能写成“水”;“奏”字下部分”夭”,但不能写成“禾”。

“褂”字的偏旁是“衤”,不是“礻”。

“腾”不能加上“艹”,也不能写成“藤”。

“素”字的下部分是“糸”,而不是“系”。

“哲”字右上角是“斤”,不能多一点“斥”。

4.辨字组词,加深记忆。

奏(演奏)      诚(诚实)

泰(泰山)      城(城市)

甩(甩动)      朴(朴素)

用(作用)      扑(扑灭)

耽(耽误)      折(曲折)

枕(枕头)      拆(拆迁)

(三)解释词语,理解词义。

1.查字典解释词语。

饱览:饱,充分;览,观看。看个够的意思。

题句: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

流连:玩乐时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拘束:拘,约束、限制;束,控制。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包蕴:包含。

诵读:念(诗文)。

惊异:感到意外、惊奇。

黑黝黝:黝,黑色。同黑油油,黑得发亮。或指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憨厚:憨,朴实。厚,老实、厚道。憨厚,朴实厚道。

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悦,愉快。诚,真心。

意味深长:意思和情趣值得细细体会。

体味:仔细体会。

攀谈:拉扯闲谈。

腾云驾雾: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挑山工”,在泰山上给人挑货物、行李上山为主要工作的山民。

“题句”一词的“题”是写上的意思。课文中指的是古人为留念而凿刻在石壁上的诗句。

“哲理”一词比较深奥,实际上是人生的根本原理,课文中指的是挑山工的话语简明却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晃悠”原义是晃荡,摇摆不定。在课文中特指挑山工挑着重物,身子不稳,走路像要跌倒的样子。

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  体味(体会)

包蕴(包含、蕴含)  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  沉甸甸(轻飘飘)

憨厚(狡诈)  朴素(华丽)

(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哪几个自然段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成为意义段;或哪个自然段意义比较具体,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意义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4、5、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是合并几段段意。也就是认真阅读课文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把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能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了。因此,综合各段段意,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五)学习第一段

1.导入新课: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这是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可是“挑山工”具体什么样,都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朗读第一段,画出重点词语,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挑山工登山时,肩膀上有重担,他们走起路来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的,路线是折尺形,这样走虽然比游人走的路线长,却不比游人慢。)

请问: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走直线不是更近吗?

(因为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的路线一是可以“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二是“可以省些力气”。)

可是挑山工行走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这个问题在作者心中打了一个问号,我想同学们也会觉得很奇怪,课文的第二段,作者就解开了这个谜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挑山工绝不会“腾云驾雾”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学习我们对挑山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说一说挑山工主要有什么特点呢?

(肩挑重物,曲折向上,所走路程比游人多一倍。)

师: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程,可实际却不比游人的速度慢,这就使作者由此产生了疑问。

板书:生疑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把作者的疑问完整地叙述一遍。

(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并不慢?)

板书:挑山工并不慢

作者由观察而生疑,同时也抓住了读者,引人入胜。

(二)学习第二段。

“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是个疑问,是个谜,怎样才能解开这个谜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1.作者在哪些地方遇到挑山工,每次相遇挑山工在干什么?说明什么?

2.重点写哪一次相遇,你怎么看出来的?

3.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书上是怎样写的?挑山工的话包蕴着什么道理?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课文,反复读书、讨论,回答时可以互相补充。

(作者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和极顶遇到了挑山工。

在山下时,挑山工正挑担上山;

到回马岭,挑山工在草地休息;

到五松亭,挑山工正在整理挑儿:

在极顶,挑山工正在交货。

说明挑山工速度快。)

板书:

(作者重点写了五松亭相遇,因为这一次有详细的人物描写和对话。

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谜就是通过和这位挑山工的攀谈解开的。)

师:同学们讲得很准确,我们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作者与挑山工的四次相遇,请同学们体会挑山工速度快的原因。

朗读时只读“相遇”的句子,不读“攀谈”的句子。

师:作者重点写五松亭相遇,因为这次相遇使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请一位同学把这次相遇朗读一遍,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部分内容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的话。

师:的确,正是挑山工的话使得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

板书:解疑

师:那么,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他的话包蕴着什么道理呢?请同学再读挑山工的话。

(挑山工是这样说的,“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挑山工的这番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一个劲儿朝前走

师:请同学们把上面富有哲理的话画下来,以此不断鼓励自己好好学习。

(三)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作者与挑山工四次相遇,四次中重点写了在五松亭相遇攀谈的情况,使作者从挑山工朴素的话语和挑山工一直向前的形象里解开了心中之谜,并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很佩服这位挑山工,哪个词语能说明这一点呢?

(心悦诚服。)

师: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作者从挑山工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请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在学习这一段之前,请同学在第二段画出作者描写挑山工的词语,然后读一读,想一想挑山工的样子。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从这些描写中,我感觉这个挑山工很健康、朴实。红色的背心很醒目。)

作者的感受更深刻,他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激励自己。请同学们读第三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画画?

(作者画了一幅挑山工负重物上山的背影图,因为作者很佩服这位挑山工,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励自己,所以作者画了一幅这样的画。)

板书:

自励

挑山工的精神

课文用画画自励作为结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用这张画来自励,表现了他敬佩和赞扬挑山工的精神,这样的结尾点明了中心,与开头照应。)

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永远向前,才能达到目的的信心。)

(五)总结全文(指板书)

作者在文章开始提出了疑问→挑山工并不慢。然后与挑山工在泰山上四处相遇,并从挑山工的话中解开了心中之谜,因为挑山工“一个劲儿地朝前走。”作者非常敬佩和赞扬挑山工的精神,因此画画自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同学们,登山如此,走路如此,我们的学习同样如此,必须具有挑山工的这种“一个劲儿朝前走”的精神。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挑山工这幅画挂在心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最后我们用“耽误”和“朴素”造句,学过的词语要在生活中会用。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或留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小资料】

泰山  位于山东省中部。古时称东岳,又称岱宗、岱山、岱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泰山长约200公里,海拔1524米的主峰在泰安市城北,名为玉皇顶,它高接云天,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唐代诗人杜甫登临泰山山顶后写下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 之句。泰山还是我国古代“封禅”的圣地,历代有七十二个帝王临过泰山。

冯骥才  当代作家。浙江慈溪人,生于天津。做过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7年后在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挑山工》最初刊登在《散文》1980年第2期上。

回马岭  古称“名关”,在泰山壶天阁北边,建有石坊,上书“回马岭”三字。据说宋真宗登临泰山,乘马来到这里时,因山崖陡峭,盘道曲折,马不能行,只得折回,由此而得名。

《挑山工》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了解挑山工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从事着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总是在陡峭的山上挑着很重的物品,艰难而执着地行进,为山上的人们送去生活用品。这些人就是挑山工。我们这篇课文中指的就是在泰山上以给人们挑货物、行李上山为主要工作的山民。作者在登泰山时,从登山的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先从生字开始,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

(二)学习生字。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的字音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应重点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几个字。

“凿”读“z2o”,不读“zu^”。

“耽误”的“耽”读“d1n”,不读“d1ng”。

“哲”应读“zh6”,不能读“z8”。

“黝”应读“y%u”,不能读“y^u”。

“甸”应读“di4n”,不能读“di1n”。

“膝盖”的“膝”应读“x9”,不能读“q9”。

“拘束”的“束”应读“sh)”,不能读“s)”。

“转身”的“转”应读“zhu3n”,不能读“zhu4n”。

2.用多音字组词,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3.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指出易错的字。“泰”和“奏”都是上下结构,不同之处是“泰”字下部分是“ ”,但不能写成“水”;“奏”字下部分”夭”,但不能写成“禾”。

“褂”字的偏旁是“衤”,不是“礻”。

“腾”不能加上“艹”,也不能写成“藤”。

“素”字的下部分是“糸”,而不是“系”。

“哲”字右上角是“斤”,不能多一点“斥”。

4.辨字组词,加深记忆。

奏(演奏)诚(诚实)

泰(泰山)城(城市)

甩(甩动)朴(朴素)

用(作用)扑(扑灭)

耽(耽误)折(曲折)

枕(枕头)拆(拆迁)

(三)解释词语,理解词义。

1.查字典解释词语。

饱览:饱,充分;览,观看。看个够的意思。

题句: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

流连:玩乐时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拘束:拘,约束、限制;束,控制。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包蕴:包含。

诵读:念(诗文)。

惊异:感到意外、惊奇。

黑黝黝:黝,黑色。同黑油油,黑得发亮。或指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憨厚:憨,朴实。厚,老实、厚道。憨厚,朴实厚道。

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悦,愉快。诚,真心。

意味深长:意思和情趣值得细细体会。

体味:仔细体会。

攀谈:拉扯闲谈。

腾云驾雾: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挑山工”,在泰山上给人挑货物、行李上山为主要工作的山民。

“题句”一词的“题”是写上的意思。课文中指的是古人为留念而凿刻在石壁上的诗句。

“哲理”一词比较深奥,实际上是人生的根本原理,课文中指的是挑山工的话语简明却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晃悠”原义是晃荡,摇摆不定。在课文中特指挑山工挑着重物,身子不稳,走路像要跌倒的样子。

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体味(体会)

包蕴(包含、蕴含)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沉甸甸(轻飘飘)

憨厚(狡诈)朴素(华丽)

(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哪几个自然段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成为意义段;或哪个自然段意义比较具体,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意义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4、5、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www.chayi5.com≯

《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是合并几段段意。也就是认真阅读课文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把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能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了。因此,综合各段段意,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五)学习第一段

1.导入新课: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这是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可是“挑山工”具体什么样,都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朗读第一段,画出重点词语,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挑山工登山时,肩膀上有重担,他们走起路来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的,路线是折尺形,这样走虽然比游人走的路线长,却不比游人慢。)

请问: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走直线不是更近吗?

(因为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的路线一是可以“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二是“可以省些力气”。)

可是挑山工行走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这个问题在作者心中打了一个问号,我想同学们也会觉得很奇怪,课文的第二段,作者就解开了这个谜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挑山工绝不会“腾云驾雾”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学习我们对挑山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说一说挑山工主要有什么特点呢?

(肩挑重物,曲折向上,所走路程比游人多一倍。)

师: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程,可实际却不比游人的速度慢,这就使作者由此产生了疑问。

板书:生疑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把作者的疑问完整地叙述一遍。

(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并不慢?)

板书:挑山工并不慢

作者由观察而生疑,同时也抓住了读者,引人入胜。

(二)学习第二段。

“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是个疑问,是个谜,怎样才能解开这个谜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1.作者在哪些地方遇到挑山工,每次相遇挑山工在干什么?说明什么?

2.重点写哪一次相遇,你怎么看出来的?

3.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书上是怎样写的?挑山工的话包蕴着什么道理?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课文,反复读书、讨论,回答时可以互相补充。

(作者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和极顶遇到了挑山工。

在山下时,挑山工正挑担上山;

到回马岭,挑山工在草地休息;

到五松亭,挑山工正在整理挑儿:

在极顶,挑山工正在交货。

说明挑山工速度快。)

板书:

(作者重点写了五松亭相遇,因为这一次有详细的人物描写和对话。

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谜就是通过和这位挑山工的攀谈解开的。)

师:同学们讲得很准确,我们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作者与挑山工的四次相遇,请同学们体会挑山工速度快的原因。

朗读时只读“相遇”的句子,不读“攀谈”的句子。

师:作者重点写五松亭相遇,因为这次相遇使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请一位同学把这次相遇朗读一遍,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部分内容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的话。

师:的确,正是挑山工的话使得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

板书:解疑

师:那么,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他的话包蕴着什么道理呢?请同学再读挑山工的话。

(挑山工是这样说的,“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

(挑山工的这番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一个劲儿朝前走

师:请同学们把上面富有哲理的话画下来,以此不断鼓励自己好好学习。

(三)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作者与挑山工四次相遇,四次中重点写了在五松亭相遇攀谈的情况,使作者从挑山工朴素的话语和挑山工一直向前的形象里解开了心中之谜,并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很佩服这位挑山工,哪个词语能说明这一点呢?

(心悦诚服。)

师: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作者从挑山工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请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在学习这一段之前,请同学在第二段画出作者描写挑山工的词语,然后读一读,想一想挑山工的样子。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从这些描写中,我感觉这个挑山工很健康、朴实。红色的背心很醒目。)

作者的感受更深刻,他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激励自己。请同学们读第三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画画?

(作者画了一幅挑山工负重物上山的背影图,因为作者很佩服这位挑山工,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励自己,所以作者画了一幅这样的画。)

板书:

自励

挑山工的精神

课文用画画自励作为结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用这张画来自励,表现了他敬佩和赞扬挑山工的精神,这样的结尾点明了中心,与开头照应。)

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永远向前,才能达到目的的信心。)

(五)总结全文(指板书)

作者在文章开始提出了疑问→挑山工并不慢。然后与挑山工在泰山上四处相遇,并从挑山工的话中解开了心中之谜,因为挑山工“一个劲儿地朝前走。”作者非常敬佩和赞扬挑山工的精神,因此画画自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同学们,登山如此,走路如此,我们的学习同样如此,必须具有挑山工的这种“一个劲儿朝前走”的精神。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挑山工这幅画挂在心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最后我们用“耽误”和“朴素”造句,学过的词语要在生活中会用。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或留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挑山工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2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