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学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

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身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果,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2、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3、大家谈谈自身调查后的感想,憧憬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身小组的研究课题。

3、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起学生。

4、教师向学生介绍自身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学生谈谈自身的家长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一、教学任务分析

《好汉查理》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章。写的是一位名叫查理的孩子调皮、爱搞恶作剧、没有人喜欢,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立志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汉。故事温馨,语言真切,很有感染力。

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查理调皮善良,喜欢帮助别人,言行举止很有“好汉”的做派。他非常珍视别人对他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杰西虽然是残疾人,但心态健康,对查理真诚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

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在对话、行为中感受查理和杰西的思想感情,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进而体会理解与信任也是一种爱,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学情分析

略读课文,学生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加上本册教材前七个单元都曾学习过,估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但肯定不扎实。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要巧妙地发挥“导”的作用。另外,这是本册最后一篇课文,学生也许还没学习第八单元的其它课文,对单元主题“献出我们的爱”缺乏感性的积累和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抓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悟查理与杰西之间的温馨与快乐,进一步挖掘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学习目标

1、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表现,丰富“爱”的含义,受到“爱”的感染与熏陶。

四、设计理念

1、凸显略读课文特点。

(1)实现与精读课文的整合。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

(2)在方法上,提倡自读自悟,提高阅读能力。导语提示语,抓住主要问题阅读课文,组织学生读书、感悟、交流,明白查理前后行为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从中悟出友好、尊重、理解、鼓励等美好的品质带给人的精神力量,充分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人文关怀。拓展相关阅读,加强积累,内化认识,强化情感提升。

(3)在要求上,不求字斟句酌,突出阅读重点。充分初读之后,学生最大

大范围参与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碰撞,提升主题。朗读的重点则放在几处人物的语言上。

2、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文本是师生活动的载体,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导语导读,插图辅助理解,借助人物语言感悟,既快捷方便,又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对农村学校实际困难的考虑。

五、教学准备:相关

谚语、词卡、课文插图投影片等

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朋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表现。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理解查理变化的原因。

难点:从杰西的话中体会杰西对查理的尊重和信任。

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揭题读题 明确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做端正,睁大眼睛看老师写 师板(好汉)齐读一次,提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好汉?(行侠仗义 爱帮助的人)

(2)从古自今,人们对好汉的理解各不相同。我们来读读吧,学生自由读,齐读(课件出示)

谚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通过《我们的教室》和《三味书屋》的教学,学生对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本课中类似的段落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本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第2、3、4自然段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内容来介绍北京的特色。第2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第3自然段介绍了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第4自然段简单介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第5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抄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课文第2自然段按方位东、西、南、北、中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2.第3自然段的理解及指导背诵。

教学难点:1.本课中有些词语要借助课文插图进行理解。

2.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要注意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天安门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课文插图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并能按方位顺序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打出北京天安门的投影。

(2)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吗?

(3)指名说,你还知道北京有那些美丽的景观?

(4)我国的首都北京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观,我们今天要学习24课,(揭题)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北京城。

2.听课文录音,学生划生字新词,并标好自然段序号。

3.学生自学。

读课文,记字形,想词义,主要内容。

4.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垂、颖。

(3)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语。如:汉白玉、华表、立交桥……

(4)指名分段朗读,指导长句中的停顿。(长句中的停顿打“/”)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准多音字“都”。

(2)理解“首都”。(中央、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6.学习第2自然段。

(1)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①划出方位词,看看写了那几个方位。②看看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方位词。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3)理清本段内容。

①尝试作业。(板书出现,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反馈。

②看投影说说广场周围有哪些建筑物。

(4)读课文看图(或投影)欣赏各建筑物。

①读1一5句。

a.从插图上指出:天安门城楼、金水河、汉白玉石桥、汉白玉华表。

b.你能看插图有顺序他说说天安门城楼吗?

c.打出“天安门城楼”的投影,体会它的庄严和美丽。

d.齐读写天安门城楼的句子,体会庄严和美丽。

②读6、7句,打出“人民大会堂”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觉。

③读8、9句,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投影,教师简要介绍。

④打出投影,指名比较具体地说说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5)齐读第二自然段,:本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7.作业。

(1)抄写词语。

(2)划出方位词,(《作业本》第5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2.摘录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抽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指导长句中的停顿。

(2)质疑。(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

(3)利用投影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①读第1句。理解:这一句讲了北京的什么?“许多”一词说明北京什么很多?你能把这一句话改成用两句话来说吗,(“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大街”和“北京有许多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再读这一句进行体会理解。

②打出北京市大街的投影片。说说大街是怎样的?(引导: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③打出立交桥的投影片。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什么。(立交桥四周有……,立交桥上……)b.谁还能说说立交桥有什么作用?(对便利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齐读课文4、5句。

(4)小黑板出示课堂作业。(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课文第1句总的介绍了北京的()和(),第2句具体写了(),第3、4句具体写了()。

(5)背诵指导。

①看投影读句子,记住第1句讲什么,第2句讲什么,第3、4句讲什么。

②看投影,背诵有关句子。

③看投影试背。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齐读课文,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2句和第1句间是什么关系?(第2句是对第1句的补充说明或举例说明。)

(3)课文说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公园”,那么第2句中哪些是“名胜古迹”?哪些是“公园”?

(4)借助投影或有关图片,简单介绍“名胜古迹”和“公园”。激发学生想去北京看看的欲望。

(5)再读这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说说顿号的用法。(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摘录句子。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北京什么地方很美?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心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也可配音乐增强感染力。)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4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1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