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明天不封阳台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教学设想:

1、本文围绕究竟封不封阳台,作者诉说了一段心灵的历程,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观念。情感态度决定了阳台的封与不封,进而要上升为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

2、教学难点:把学生可能会过多停留的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你们家里的房子装修阳台封了没有?你喜欢封阳台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准下列生字词

沐(mù)浴 孵(fū)育 倏(shū)然 喧嚣(xiāo) 悖(bèi)论。

蚂蚱(mà zha) 咆哮(páo xiào) 恬(tián)淡 温馨(xīn) 龟(jūn)裂。

2、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课文是围绕着什么话题展开的?如何展开的?

明确:

课文围绕着阳台到底要不要封这个话题展开的。

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要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3、 楼房设计为什么要有阳台呢?

4、 如今有些家庭在装修时,首先要封阳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5、 文中的“我”既然决定明天要封阳台,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

4、“我”最后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为什么?

明确:

1、 楼房设计有阳台,主要是为了让居住在楼房中的人有室外活动的场所,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2、 为了增加住房的使用面积;阻隔住城市的喧闹;

3、 对封阳台的决定产生怀疑的原因是:一是出于对鸽子的同情、忧虑,出于让鸽子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的善良愿望;二是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明天是否封阳台的问题。

4、 “明天先不封阳台”,理由和目的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合作探究,实话实说

讨论:你认为房子装修时要不要封阳台?请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封不封阳台的争议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内容应该是对现代城市“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与应对。

五、联系现实,提高认识

近几年来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美了,同时我们城市的建设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觉得人类应注意哪些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布置作业,训练写作

小作文:

在你生活的环境周围,如有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你该如何劝止?请把你劝止的'话写在课外练笔上,不少于150字。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篇二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

沐(    )浴 倏(    )然  稚(    )嫩  脸颊(    )

蜷(    )缩 喧嚣(    )  温馨(    )  恬(    )淡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4分)

(1)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掺入泥土中的老酒……(    )

(2)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虚。(    )

(3)一群群绵羊在篮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    )

(4)人,只能与自然和偕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

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2)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罢?

(3)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语。(8分)

(1)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喧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蹒跚学步的儿子在这块草坪上练习过走路。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佛突然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瑰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校园绿化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拟一两条好的建议。(5分)

6.辨字组词(4分)

7.依照下面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与例句句式相同,上下文语意连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5分)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

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d.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9.在下面的情景或场合中,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4分)

(    )

a.建筑工地的标语:施工给您带来了不便,请绕行,谢谢合作。

b.饭店里的标语:请勿随地吐痰。

c.公共场所的标语:禁止吸烟,违者罚款。

d.患者病愈后,向医生表示感谢,送给医生一面锦旗,上写: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

10.下面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4分)

(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11.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儿子10岁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蹒跚学步的儿子在这块草坪上练习过走路;也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小虫和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施工队,机器隆隆响了两天后,草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1)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这说明了什么?

(2)“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鸽子倾吐着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3)“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文中加粗的三个“为了”有什么作用呢?

综合题

1.课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能够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特色的理解。

2.课文在记叙甚至在议论之中,兼有描写之笔,如对鸽子的描写,对内蒙古草原风光的描写等,请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呢?

3.课文叙说了“我”家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那么,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mù  shū  zhì  jiá  quán  xiāo  xīn  tián  2.(1)“掺”改为“渗”(2)“虚”改为“虑”(3)“篮”改为“蓝”(4)“偕”改为“谐”  3.(1)既有作者对新时期的礼赞,又有对旧日景象的某种怀念。(2)作者由冯至的诗句提出“情感”应有“归属”的问题,表明作者已不是从鸽子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3)表明我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正用心去贴近大自然,也突出了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4.(1)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2)声音杂乱,不清静。(3)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4)异常美丽。  5.根据学校的环境特定,提一、二条即可,语言表述要清楚。  6.辨认、辩论  倏然、性命攸关  汗流浃背、面颊并行不悖、蓬勃  7.示例:人生是一支画笔,七彩的图案绘出你昨天的付出与今天的丰收。  8.c(a“看到”与“欢呼声”不能搭配;b应去掉“否”;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虽然……但是……”。)9.a(b、c语气太强烈,带有命令的口吻,不易被别人接受;d“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表述不准确。)10.d(“无所不为”是贬义词,不能用来赞扬别人。)11.(1)说明孩童有着天然的亲近大自然的灵性,早期的人类就是从大自然中走来。(2)鸽子倾吐的是: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否则在剥削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会毁灭人类自己。也可理解为: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和平共处。(3)理由和目的是三个“为了”的内容;三个“为了”全面总结了上文,也全面总结了“不封阳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

综合题

1.综观全文,叙说在不断往前推进,议论也在不断推进,叙议并进,虚实交融。能答出要点,并联系课文内容,且表述清楚明白,等第是优;能答出要点,并联系课文内容,但表述不是很清楚,等第是良;能答出要点,但没有联系课文内容,表述较清楚,等第是中;没有答出要点,也没有联系课文内容,等第是下。

2.文章在记叙甚至在议论之中,兼有描写之笔,描写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虽简洁而传神。能从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句子,并分析其特点,语言流畅,表述准确,等第是优;能从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句子,但分析不够准确,等第是良;能从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句子,但没有分析其特点,等第是中;不能找出文中的具体的描写句子,且没有进行分析,等第是下。

3.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能联系现实生活,明白地表述自己的正确看法,等第是优;能联系现实生活,看法正确,但表述不够准确,等第是良;能联系现实生活,但看法不正确,等第是中;不能联系现实生活,看法也不正确,等第是下。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全文中心

2、文中的多处对比

教学难点:

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练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题(3)

“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化还要快”。乡下变化→城里变化→高楼大厦一幢幢,青山绿水一点点→鸟兽减少→如果我们生活在十二层的高楼上,突然家中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你会怎么办?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四课:《明天不封阳台》。

二、快速阅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6)

1、开始我一家决定封不封阳台?

2、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后,想法如何呢?

3、最后我们的决定封不封阳台?

三、扫清拦路虎(4)

1、注音

倏然( ) 蜷缩( ) 恬淡( )

翘望( ) 呐喊( ) 喧嚣( )

鳞次栉比( ) 龟裂( )

2、解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沐浴: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瑰丽:异常美丽

恬淡:恬静、安逸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四、理清文章思路(6)

复述、提问、回答、讨论、总结。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五、重点探究(系列问题,用卡片准备好,具体视情况而定提问)(20)

1、儿子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考虑是否相同?你认为课文中作出不封阳台的决定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对这只鸽子忧虑和喜爱。

“我”:不但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主要意思是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2、文章中写出明天要封阳台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决定不封阳台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A、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B、为了鸽子不受 扰,为了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那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3、城市的生活环境今昔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昔:荒芜、萋萋芳草、幽幽土路

今:对新的礼赞

昔:对旧的怀念

今:高楼、变幻莫测的霓虹灯

4、“我”家的环境又发生什么变化?

明确:昔:草坪、学走路、捉小虫和蚂蚱

今:滑梯、跳跳床、电子游艺室

5、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鸽子外貌的句子。

明确:P197 第3段、第4段 P198第8段

6、在刚才外貌描写中,有几处描写眼睛,试作出分析。(课后练习二)

明确:A、源于对人类的害怕,担心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蜷缩是因为一方面是孵蛋,一方面是惊恐。

B、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人们的关注、爱护。

7、学习本文后,你认为文章中有哪些语句用得好?(或议论精辟,或语句优美等)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视情况而定),如第1自然段、第10自然段、第12自然段。

8、为什么汽车进入茫茫草原时,我们会有游子终于回到故乡的感觉?

明确: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六、小结全文。(4)

1、中心:本文叙说“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

(1)、线索清晰:是否封阳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多处用对比的手法

七、布置作业(2)

1、抄写、仿写佳句(第10段)

2、谈谈你对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想法,及为此拟几条标语。

附: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写作特色:

1、线索清晰

2、叙议结合

3、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4、对比的手法

一(1-2):写明天要封阳台。

二(2-10):明天还封阳台吗?

三(11-13):写明天不封阳台。

问题探究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篇四

(苏教版)《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让他们提高意识。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拟体验。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

三、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 重点

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

(二) 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

(三) 教学突破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

四、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教学用的材料。

(二)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五、 教学步骤

(一)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 教师指导: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2)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3) 研习课文,把握主旨。 (4)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 (5) 联系生活,引发思索 。

2、 学生活动:

(1) 走进情境,引发兴趣。 (2) 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3) 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4) 边读边品,体会感情。 (5) 联系生活,倾吐真情。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 课件展示一组动物图片(麻雀、喜鹊、黄鹂、燕子、鸽子)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

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

3、虐待它,甚至吃了它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三、 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打开阳台,让鸽子自由来往;打开阳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板书)

四,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有很多生动传神的描写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1、 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课件:对鸽子的描写部分,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在对鸽子的描写中什么最令你怦然心动? “我”会怎么想?请大家发挥想象,与鸽子来一段心灵的交流好不好?同桌先模拟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2)好心的人啊,我已经有宝宝了,请你仁慈一点,放过我们吧。 „„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有感情的读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 (女生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 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 提示:旅游或星期天的经历感受。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人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充分享受了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欢乐,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教师画外音。

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课件: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这些文字。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齐读。

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播放课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表达这个意思吗?(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五、联系现实,真情呼唤: 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 1)我希望: 不再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青藏高原上,不再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藏羚羊 果子狸的病毒不再让国人惊恐万状

芦苇丛中不再听到丹顶鹤凄厉的叫声

„„ 2) 是大自然对人类痛苦的哭诉。

如:天空冒着浓烟,河水发黑变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土地日渐荒漠,沙尘暴不停肆虐,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

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动人画面吧!

播放课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画外音: 生命是如此可爱,它带给人类多少快乐。

自然是如此清新美丽,它使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情画意。 幸福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同学们,在下课之前,让让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 播放配乐课件: 生命是如此可爱

让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生灵 地球是如此的美丽

让我们珍惜这共有的家园 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的生活便永远快乐和温馨

播放课件。

祝同学们: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板书: 要封阳台

↓ 父子关爱受伤的鸽子 传神的描写 封阳台吗

↓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形象化的议论 不封阳台

教学目标:

1、 学会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2、 理解内容,感悟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 关心身边的现实,增强自我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感悟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课型:阅读课

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体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用一首歌《真实的故事》导入,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作者一开始为什么决定要封阳台?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呢?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封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后来作者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如果封了阳台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还为了这“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给我带来了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三、心灵对白

1、最终不封阳台的原因:为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文章中对鸽子的描写也很传神,请把它找出来。(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2、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与它来一次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你说什么?你又会对它说点什么呢?请设计一段心理对话。(讨论,设计)

四、品味探究

1、找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学生阅读、赏析、交流,引导学生赏析以下句段: 第9段:“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感情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大地母亲的心音。” 欣赏的理由是:“作者用自己亲近大自然的一次经历,抒发作者心中强烈的感情,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主题。

第11段:“儿子10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蹒跚学步的儿子在这块草坪上练习过走路,也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小虫和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 赏析理由是:“这段文字详细的记叙了先前楼前的草坪给儿子带来的温馨。表明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样会给人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同时也为后文写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的不可行和论述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了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破坏自然的行为的叹惜和愤怒。” 赏析句子是:“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 赏析理由是:“这两句话都用神态描写的方法,描绘出鸽子的眼神。前面鸽子的眼神惊恐是因为它刚被人用气枪打伤了翅膀,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后面鸽子的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表现出它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而防备‘我们’的心理。” „„

2、你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有什么启示呢? 明确:

A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应当尽自己的能力来保护动物。

B人类应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清醒的认识到:毁灭自然,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物、环境与人类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之中,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以及每一个动物,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作者的美好期盼: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五、 阅读视角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资料卡片:

(1)1928年3月,纽约繁忙的百老汇沃尔克大街上,一只名叫“小黑人”的母猫阻塞了交通,因为它有5只小猫需要救护。 警察詹姆斯·卡德莫尔拦住了过往的汽车和行人,让“小黑人”把5只小猫一一叼过了马路。当时没有一个人、一辆车因为这而诅咒。有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情景,题名为《为小猫让路》。

(2)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3)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从上面几则材料看,材料中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他们都能跟动物和谐共处;都很有爱心。

(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学生齐唱这首歌,营造爱的氛围,深化主题,形成一个小高潮。

六、创作天地

为保护动物写下一句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结束语:

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当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生命如此美丽,请善待和珍爱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

七、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哀鸣”为题,试给人类写一封信。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是第一次坐在舞台上听老师讲课吗? (学生齐回答:是)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谈当时的感受) 生:感觉很兴奋。

师:兴奋好啊!兴奋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灵感。 生:有点紧张。

师:其实没什么可紧张的,今天的舞台属于我们大家,这里就是我们的课堂。 生:我充满了好奇。(生笑)

师:好!有了好奇心,才会产生想像力,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天这个舞台上尽情的想像,让想像飞扬。

大家第一次坐在舞台上,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小舞台,就像自然界是万物生灵的一个大舞台一样,舞台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面对大自然,我们人类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做大自然的征服者,还是做大自然的朋友?

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述一个'人与自然'(板书)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因为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使本来就已经决定的事情却发生了改变,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大屏幕展示故事的前半部分,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背读课文的前半部分,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思维和阅读的兴趣)

师:假如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觉得:如果是我,我不会封阳台的。 师:那为什么呢?(教师带有期待的眼神)

生:因为我想让这只鸽子有一个自由安全的家,这样它就会自由的飞来飞去。 师:好!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老师!我认为还是把阳台封上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把阳台封上,这样鸽子就有了一个真正的家,而不至于飞出去被别人打伤。

师:你的想法很好,虽然刚才同学们的选择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希望这只鸽子有一个温馨的家,不管是'封'还是'不封'都体现大家对动物的爱。

师:那故事中的父子又会是什么样的选择呢?他们明天还封阳台吗?(板书)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199页,快速的把故事的后半部分读完,找出答案,同时用你手中的笔圈点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阅读)

师:故事大家都读完了,你找到答案了吗?父子俩的最终的决定是什么? 生:齐答'明天不封阳台' 师:明天不封阳台(板书)--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其实,这一家人从10年前搬到这里就一直没有封阳台,怎么10年后的今天又要封阳台呢?谁能把这个问题告诉大家?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相互讨论。)

生:大概是因为外面的空气不好,噪音很大,封起阳台可以隔住外面的喧嚣。 生:老师,我有补充。 师:好!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父子俩封阳台的原因--'封了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今满眼的高楼和变换的霓红灯已经挡住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封住阳台,我们就可以留一份清净的空间给自己,明天要封阳台(板书),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渴望。 师:可是,父子俩为什么最终又改变了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呢?根据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发表发表你的观点,大家可以自由讨论。

生: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师:说的太好了,这句话也正是作者改变决定,最终不封阳台的原因:为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文章中对鸽子的描写也很传神,咱们一块找出来,品位一下。 (学生阅读课文,举手发言)

生:'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师: 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这也是对鸽子的描写。

师:补充的很好,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的好?

生:我认为:'惊恐'用的好,因为从这里能看出鸽子对我们人类的害怕。 师:其他的同学还想说说吗?给那位同学一次展示的机会。 生:我觉得'蜷缩'用的好。 师:说说好的理由。

生:'蜷缩'一词,既写出了鸽子的害怕,又能看出它正在孵蛋。

师:理解的很细致,很全面。其实,只要我们大家去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就会发现很多的好词语,好句子,把它们积攒起来,变为自己的,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大收获。

师: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与它来一次心灵对话,你会对它说点什么?发挥一下我们的想像力。 (学生思考)

生:可爱的鸽子啊!不要因为你受到伤害,就改变了对我们人类的看法,我会代表人类向你道歉,让我们共享蓝天,共沐阳光。

师:听了你的话,鸽子一定会原谅我们人类的,还有想说的吗?

生:可爱的鸽子,你永远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同是大自然的孩子,愿我们和睦相处。 师: 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正是出于对动物的爱,文中的父子也最终决定明天不封阳台,想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同时也给自己一份和平与安宁。此时此刻,我们都会感觉到:人与自然相处的是何等的融洽。(师生齐答)

师:其实,在文中还有一处,写到作者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大家发现了吗?(学生阅读课文) 生:发现了。(学生朗读文段) 师:从这里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作者投入到大自然怀抱时的心情,他犹如回到了自己久别的故乡,犹如同大地母亲亲吻。的确,当我们跟大自然拥抱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其实我们人类就是从大自然中走出来的,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 生:同意。(齐答)

师: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吗?把它告诉大家。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内容,从一开始时的不封阳台,到想封阳台,再到最后的不封阳台。面对一只鸽子,父子所产生的变化,在封与不封之间所做出的选择,相信一定会留给大家深刻的思考,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我们人类要永远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生:我们不应该成为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要与它们和睦相处。

师:同学们的回答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人与自然就应该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板书)。(师生齐答)

师:同样鸽子的到来,也引发了作者无尽的思索和对人类的反思。 (师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段)

师: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漫画,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图片)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人们啊!我们应该善待动物。

生:保护动物,关爱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生:同在蓝天下,携手共发展。

(播放歌曲《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诉说》)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生存的世界,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假如我们生活的环境,只有污浊的空气和肮脏的垃圾;假如我们的身边,只有高楼和霓红灯„„那人类将多么孤独,这个世界将多么可怕。但愿这些假如不会成为现实,但愿我们身边美丽的风景不会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但愿藏羚羊的诉说不会如此凄婉。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同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附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明天要封阳台! 和睦相处 明天还封阳台吗? 人与自然

明天不封阳台! 共同发展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内容,感悟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2、 学会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3、 关心身边的现实,增强自我环保意识,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大家坐在舞台上听老师讲课,感觉怎么样?(学生谈感受)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小舞台,就像大自然是万物生灵的一个大舞台一样,其实舞台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面对大自然,我们人类又将扮演什么样角色呢?是做大自然的征服者,还是做大自然的朋友? 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人与自然'(板书)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二、整体感悟:

(大屏幕展示故事前半部分,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背读课文前半部分,留下悬念:'明天还封阳台吗?'(板书) 学生思维训练:

1、 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谈谈封与不封的理由。

2、 故事中父子俩又会做出何种决定呢? 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文剩余部分,明确: ①父子俩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②圈点出课文中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

三、质疑探讨:

1、 作者10多年来一直没有封阳台,为什么现在要封阳台?封阳台有什么好处吗?

2、 作者为什么又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

3、 找出文中作者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说出自己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四、情景训练:

面对这只受伤的鸽子,面对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来一次与鸽子的心灵对话,你会对他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学生感悟,拓展延伸:

1、 由文中父子两人对鸽子产生的变化,以及在封与不封之间所做出的选择,会对大家有什么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作者的美好期盼: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板书)。

2、 相信父子俩的亲身经历,会让我们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当今的现实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感触。(大屏幕展示漫画),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对于人类,对于大自然,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五、结束语

播放歌曲《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诉说》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假如我们生存的世界,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假如我们生活的环境,只有污浊的空气和肮脏的垃圾;假如我们的身边,只有高楼和霓红灯„„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但愿这些假如不会变为现实,但愿我们身边美丽的风景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但愿藏羚羊的诉说不会如此凄婉。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同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板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明天要封阳台! 和睦相处 明天还封阳台吗? 人与自然

明天不封阳台! 共同发展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自评与反思

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也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我选择了《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作为自己授课的内容。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宰者'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材内容,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让老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讲生听,真正实现了教师'导'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去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去用敏锐的心发现课文中美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教学中,我没有过分的去依赖教材,过分的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引导学生关心现实,多方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法,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要从自我做起,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共同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当一堂课结束的时候,诸多失误和不足也就显现出来,语文教学也正是在遗憾中不断的前进,我也在不断的反思、探索中成长。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2、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中心意思。

2、难点:夹叙夹议。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也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本文作者叙说了自己的一段心灵的历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学生

第一部分(1—2),写“明天要封阳台”。

第二部分(3—10),写“明天还封阳台吗?”

第三部分(11—13),写“明天先不封阳台。”

三、探究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共同解决。

㈠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与“我”决定不封阳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考虑?你认为全文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一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界共生共荣。

㈡读读下面两句写鸽子眼睛的话,讨论问题。

1、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怕,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可怖印象,它自身就是一只“惊弓之鸟”,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会以多种手段猎杀烹煮它们,对于自投罗网的它更不会放过,因而它无比惊恐。身子“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

2、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鸽子可能在想,我受了伤,又要孵蛋,太需要得到你们的保护了,让我能有一个自由进出的通道吧……

㈢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料,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资源,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的方法:

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

四、小结

1、中心意思:本文叙说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提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写作特点:夹叙夹议,不断推进,线索清晰。文章以是否封阳台为线索贯串全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作者邮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明天不封阳台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