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安全教育论文【最新6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安全教育论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一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该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治观念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多个方面。当前很多高校都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为学校公共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较为规范、系统的教学。尽管如此,部分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设置及具体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门课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非常重要,虽然很多高校已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很多高校只在一、二年级学生群体中开设,到了高年级就不再开设。部分学校管理者认为高年级学生已熟悉了学校及周边的环境并且掌握了学校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不大。其实,高年级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更大,学生活动空间范围也更为广阔,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也更高。因此,高年级学生更需要深入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一课程,以调适心理,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这一课程,也是落实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的重要要求,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种自我调适。另外,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课时较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许多知识点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有些学生认为收效甚微。有些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往往只注重内容的灌输,但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学生无法从实践中掌握一些关键问题。事实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1.2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部分教师往往重视讲授某一个方面,缺乏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只有从整体上关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从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安全教育,才能使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能够更加从容面对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狭窄、教学手段的落后以及不能从整体上关注这一课程内容,会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出来。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在每个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内容的教育,而不是零散的、顾此失彼性的教育。

1.3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

当前许多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配备了专、兼职任课教师,但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单一、呆板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特点,没有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受学校重视程度、教师素质、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安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教师只是简单地讲授或者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仅仅通过课堂学习,还不能满足他们对安全教育有关知识的了解,希望通过多种途径与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一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真正发挥效用。

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要想增进此课程的实效性,达到预防为先,教育为主的目的,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规范

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仔细研究“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真正内涵,使课程设置更加系统、明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让该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此课程的课时量,而不能让这门课沦为形式,出现“虽入课表,课时不足”的现象。学生课时不够,自然不能系统学完教材的相应内容,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教务处在安排课程时,应该协调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具有足够的课时,在这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与现实针对性。

2.2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全面

安全教育课内容广泛,针对性强,但是只重视某一个板块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梳理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来讲授不同内容。例如,刚入校的新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还有一个过程,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需要培养、塑造,课程内容应偏向于养成教育、财产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教育等;大二年级时,随着学生交流空间的扩大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课程内容应偏向于网络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网络、交通、消防等问题的重要性;大学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对学习生活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明确,这一时期的课程内容应偏向于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预防犯罪教育等,这一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避免一些恶性的事件的发生;大四年级时,学生面临求职、就业等新问题,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增大,课程内容则应偏向于心理安全教育以及生命教育。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具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综上所述,在实践教学中,只有使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也才能将安全教育课真正落到实处。

2.3教学方法应该更加丰富

好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在网络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就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新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实践性教学法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学生只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融入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才能达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设计要和教材的内容保持一致,要和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保持一致。例如,在讲授“消防安全”时,可以通过集中讲述、观看视频等教育方式来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更应该增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安全消防知识竞赛”、“消防安全征文比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在安全教育的具体活动中体会消防安全的重要意义,了解在火灾中正确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2.3.2案例教学法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学把案例分析引入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与单纯讲授理论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原来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运用案例教学便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在知识要点讲授的环节中适当地展示案例,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想上不断交流、碰撞,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此外,恰当的案例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在法制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法制教育中涉及到的法律术语、专用名词非常多,许多知识要点比较枯燥,如果不引入合适的案例,学生在理解上就有一定困难。如果将相关案例引入进去,许多抽象而枯燥的问题就变得比较轻松,而且容易理解,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法制教育的目的,有效预防犯罪,并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具体操作上,搞好案例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合理分组、案例的选取等问题,如果这些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2.3.3新媒体教学法

“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其创建了一种全新传播环境,即“泛化”传播。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传播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采用新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微电影这一新媒体在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运用。微电影是纯粹的视觉欣赏艺术,是带有时代性和时尚感,并适合时下网络快节奏观看的新生代艺术品。微电影的拍摄不需要专门的工具,像素高的手机、相机均可以使用。微电影也不需要复杂的故事情节,学生生活的某一场景,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某一片段都可。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构思、编剧、拍摄、分享关于安全教育的微电影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财务安全、网络安全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可以组建团队,通过编写剧本、拍摄、剪辑、配音等方式完成微电影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生活中的骗局及防范措施,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因此,微电影既是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第二课堂提高综合素质的新型载体。

三、结语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这告诉我们,在大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志趣,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这一教学目的的转变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新的途径来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改变传统的“以考代评”的教学评价模式,不能单一注重学生考试成绩,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让学生了解安全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也要重视学生的行,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还不能将单一的卷面考核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现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学校的安全稳定影响学校的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尤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中探索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二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滞后;个性趋向定性,但可塑性大;智能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社交愿望强烈,但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自我防御能力较弱等。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目前,独生子女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和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的,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校园中大多数案件的发生与损失是由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所致。由于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学生日益增多,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完善自身生理、心理发展,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当前应重点抓好“三项教育”,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二是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联系中国近代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针对上述情况,目前网络安全教育要重点抓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二是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上风气,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三是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要求大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低级的网页,不下载、传播具有反动及煽动性的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的言论。实践证明,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校园网上的有害信息,是防止校园网络遭受非法侵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3、消防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采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运动会、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介绍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等方式进行模拟消防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

4、防盗窃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二是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针对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突出的严峻现实,通过看录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窃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盗观念,自觉落实各项防盗措施,堵塞防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治安通报栏”或“治安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四是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不存放大额现金,不擅自留宿外客。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更应提高警惕。

5、交通安全教育。

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如何有效地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在交通活动中,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和应变力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行车、走路集中精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6、心理安全教育。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已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一是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教育真正发挥震撼心灵的力量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7、自我保护教育。

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而当面临侵害威胁时,又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显得很懦弱。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一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自我保护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并指导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胁时,应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警,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在遇到抢劫、行凶、杀人等不法侵害时,应大胆采取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和他人。二是要教育学生树立邪不压正的思想意识。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不惊慌失措,从气势上压倒他,迫使不法入侵者停止侵害行为,进而将其抓获。如果不能抓获时,应记住不法入侵者的体型特征,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要引导他们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能“硬拼”,一定要沉着机智,善于动脑,巧于周旋,学会“智斗”,用自己的智慧来赢得呼救及报案机会。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措施:

1、全员、全面、全过程进行安全教育。

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安全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教育。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要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地学习、掌握安全知识,只有教职工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否则,难以向学生普及安全常识。在教学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在计算机课程中讲授有关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在信息工程课程中讲授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等内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种服务工作中,都必须结合安全方面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识和公众舆论,以利于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课外实践以及管理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安全教育得到广泛而充分的重视。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注意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的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

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

第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m.baihuawen.cn 。

第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艳婷。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重要性与有效途径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xx,8.

[2]包迎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xx,6.

[3]王文湛。全国高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

[4]张丹虹。高校治安形势原因及对策[M]。 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

[5]王丽坤。大学生安全教育[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三

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需呀,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的要去。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冲击,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是社会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这一时期不仅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们洗礼转型的重要时期;不仅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治安案件高发的时期。各种新的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增多,各类不安全隐患也不断出现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我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那么,我们大学生如今的安全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2、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案。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很少是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传授的

5、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

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作为大学生我们该树立怎样的安全意识呢?

1、遵纪守法和文明修身的意识。大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念,首先是加强自身修养

和提高法律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其次是强化文明修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避免因自身的素质问题陷入冲突之中,使自身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威胁。

2、对安全形势认知的意识。安全隐患早知道,就是要对社会安全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虽然当前社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校园安全状况要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大学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面临的安全形势应引起重视,学生自身更应树立对安全形势有正确认知的意识。

3、自我防范意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

就要求大学生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对安全隐患要早有心理准备,做好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对自身的伤害。

4、面对突发事件应变的意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是没有预兆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

面对突发事件应变的意识,这方面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帮助自己和别人脱离危险,而不是因害怕,应变能力不够丧失了逃生和减少损失的机会。

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必然性是如何呢?

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对社会安全问题认识不透彻;从大学生自身能力来看,我们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社会阅历浅,承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如果我们不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就很可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重重的苦难,从而最终导致遭受挫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遗憾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高校大学生私欲过度膨胀,甚至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这些不仅使自己处于不安因素的笼罩中,随时会陷入欲望的陷阱无法自拔,而且会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这增加了社会不安因素爆发的几率。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于各类媒体,且犯罪案件及人数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逐步走向多样化和智能化。一些被人们视为视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因触犯刑律儿锒铛入狱,不仅是父母,师长蒙羞,还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安全知识,对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对不安全因斯的防范意识差,这些都给犯罪分子对大学生实施犯罪以可乘之机。

大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安全知识呢?

1、国家安全知识和校园稳定知识,包括保持政治敏锐性,提高警惕性,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防破坏,渗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具体知识

2、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主要包括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防伤害,放食物中毒,警惕传销诈骗,治安防范等。

3、交通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外出骑车,乘坐交通工具安全知识,旅行交通安全知识,安全驾驶等。

4、消防安全知识,主要包括用电,用火安全知识,以及火灾发生时报警,灭火器使用,保护自身安全,自救和逃生知识。

5、公共安全和防范自然灾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预防雷电,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雪,洪水,高温天气的知识等

6、科学利用网络安全知识,主要包括预防网络不良信息,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交友陷阱以及信息安全等知识

7、生命教育和心理调节知识,主要包括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心理调节能了,防自杀,自残,吸毒等。

8、学习实践实验就业环节中的安全知识,主要包括文体活动安全,实验操作安全,防有毒物质接触,户外写生安全,防就业陷阱,外出打工维权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成型,尚未适应社会生活,这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所以,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也在加快进行。浩繁的法律条文,正在无声却有力的调整着我们的生产生活。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对于大学生防范各种危险来说,仅具有安全意识仍显不足。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突发状态下,具备应急、应变能力、安全防范、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育者可采用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不同“危险状况”下,如何进行正确操作,采取及时措施,防范危险。此外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四

一、从风险防控的视角看上海外滩拥挤踩踏的事件

现代社会,在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领域,各种影响安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类似上海外滩拥挤踩踏的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安全风险如影随形,这一事实给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带来巨大挑战,防控风险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新常态。风险是客观现实,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应对,以形成主客观之间良性互动,从而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转化为实际的危险。良性互动的形成需要人们对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具备良好的风险防控能力。

风险防控能力包含三个层面: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认知风险的自觉性及对风险保持的警惕性;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防范风险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化解风险的积极性;在危险规避中,表现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的应对技能及协同配合、规范秩序的整体性。纵观上海外滩拥挤踩踏的事件,风险防控能力的缺乏是事件发生并酿成惨痛后果的重要因素。

第一,风险认知上的集体无意识。据媒体披露上海外滩踩踏的事件一个细节:警察一直在维持秩序,要大家不要再挤了,可是没有任何效果,人群还是继续向前。假如大家能够充分地认知风险,听从警察指挥,不出现人多势众的“集体无意识”,也许悲剧不会发生。

第二,行为上的集体无规则。调查证实: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北侧人行通道阶梯处的单向通行警戒线被冲破以后,现场执勤民警竭力维持秩序,仍有大量人员逆行涌向观景台,上下人流不断对冲后在阶梯中间形成僵持,继而形成“浪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事件发生。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看作为一个风险控制因素,主动恪守公共规则,就可以降低风险,甚至避免事件发生。

第三,危险规避中的集体无秩序。上海外滩拥挤踩踏的事件现场混乱不堪,拥挤失序,人群焦虑,手足无措。倘若身处危机中有更多的人能够冷静处置,有效组织疏导施救,也许是另一种结果。

二、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风险认知教育有待加强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需要大学生树立具有社会全局视野的个人安全与社会安全有机统一的安全观。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还不能适应现实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内容偏向于涉及大学生自身安全知识传授。据对北京、上海等8个地区的16所高校近800名大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分别有79.3%、72.4%和53.8%的大学生认为教育主要集中自我防范意识、人身安全、防灾知识,以及心理安全、购物安全、网路安全、就业安全等方面,虽然内容繁多,但知识结构零散,呈碎片化特征,缺乏系统性。

第二,教育目标侧重于唤起大学生维护自身安全意识,62.4%和52.4%学生认为看到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等危机事件信息,学校会提醒和通报,警示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教育着眼点在于对大学生个体保护,缺乏公共性。

第三,教育时间集中于低年级大学生,且随着年级增加而减少。调查显示,认为安全教育安排在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比例分别是87.3%,58.4%,45.4%,14.9%,有72.1%的学生认为学校强调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教育阶段性、应急性特征明显,缺乏长期性。高校安全教育囿于大学生自身安全,缺少对社会整体安全目标价值引导。

大学生虽能感知到安全风险,但没有完全形成对安全风险的理性认知,对个体行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个人因素对大环境安全的影响乃至如何自觉纠正行为偏差,保持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还缺乏认识,表现为对安全的焦虑和对风险的漠视并存。

(二)大学生安全责任教育仍显薄弱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需要大学生具有安全风险共担的责任意识,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尚不能完全促成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养成。

一是安全教育方式趋于管理化模式。高校安全教育实施过程,常常是学校按照上级要求提出工作任务,职能部门布置工作方案,辅导员及具体执行人员负责落实,安全教育散落在职能部门常态化管理和辅导员常规性工作中,教育的管理特征明显,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性和潜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是教育实施主体倾向于单一化。高校安全教育,一方面是保卫处采取邀请校内外专家集中作报告的方式来讲授安全知识,另一方面由辅导员承担日常安全教育任务。

据调查,有75.9%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承担着安全教育管理的任务。教育实施主体单一,大学生参与度不高,突出大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教育和实践教育缺乏,教育功能难以发挥。据调查,83.65%的大学生认为安全应由学校负责,91%大学生认为在学校或社会上出了安全问题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大学生对安全责任共担没有产生共鸣,一方面对安全有着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在自身需求与公共安全规则相抵触时又表现出对规则的无视、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的心态。

(三)大学生逃生技能培训实效不足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需要大学生具有应对危险的逃生技能,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危机逃生演练还不能达到实际要求,亦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高校开展危机逃生演练基本是依照上级提出的相关要求组织实施,尚未形成制度化的体制和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安全教育重知识,轻实践,据调查显示,有些高校安全教育中模拟训练仅占教育比重的12%;二是实践演练项目单一,主要是以消防演练为主;三是阶段性开展,集中演练时间多安排在大学生军训、“119”消防日期间及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检查阶段;四是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不高。

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现场指导,40.90%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师资力量欠缺。危机逃生演练专业性和针对性要求更高,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上,学校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演练停留在“组织逃生”环节,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现实中往往一个异动或偶发事件就能引起学生群体失稳、造成混乱。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千名大学生进行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7.5%的学生赞成开设自救课程,82.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演练,79.3%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安全教育活动。

三、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改进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风险思维

大学生面对公共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掌握安全知识固然重要,培养风险思维更为关键。公共安全风险成因存在人为因素,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依靠人的认知和行为,思维和观念决定着人的知行。风险思维是一种专门用来处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思维方式,是将规避风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为价值目标的。因此,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中,风险思维强调人对安全问题应持有前瞻性、全局性、关联性、警惕性认识,这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对安全风险事先预判、对安全形势全局把握、对安全因素关联思考、对安全隐患预防为先的覆盖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安全观念。高校应以培育风险思维为目标,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一是要拓展教育内容,不拘泥于各种知识点的学习,而应从安全风险防控视角,引导大学生养成预判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公共安全风险的习惯,特别是在涉及公共领域的活动之前,对所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的概率和后果进行预测,并且做好应对准备,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预判意识。二是要拓宽学生视野,教育着眼点不限于学生个体安全,应延伸至社会整体安全,帮助大学生辨析个体安全与整体安全之间的有机联系,认识到“风险是每个人和风险因素的结合体”,它与每个人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三是要提升认识高度,在安全防范意识上,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安全风险面前人不仅是处于防卫状态,而是可以影响公共安全风险的发生、发展及走向,可以化解、降低风险,避免其转化成实际危险。在公共活动中,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四是养成行为自觉,大学生由对安全风险的感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还要将正视和规避风险、追求安全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保持维护社会整体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二)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乌尔里希贝克在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论述中说:“一场风险或灾难的来临,在其影响范围内个人和群体都难以逃避,因此,风险社会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风险文化,也呼唤着一种责任共担的风险价值”。的确,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平安的社会环境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全社会责任共担的共同意识。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高校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吸纳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提倡学生开展自我安全教育。教育家叶圣陶主张“自能教育”,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是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教育载体,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将安全内容引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三是倡导学生以社会实践方式参与学校安全管理。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方式,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与之密切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大学生遵守安全规则意识和维护公共安全秩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逃生技能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阐述风险社会理论时说:“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抵御风险的保障,也需要具有面对风险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对待风险的能力。”大学生应对安全风险,既要具备积极的心态,也要掌握应对的本领和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000名师生用1分36秒全部逃离教学楼,创造零伤亡的奇迹,令人印象深刻。奇迹的创造与平日制度化、规范化逃生训练分不开,也让我们看到了危机应对演练在风险规避中的至关重要性。

风险规避中的逃生技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需要具备处惊不乱的心理素质、协同配合的整体意识、科学规范的逃生技巧、自救互救的专业知识,对人的安全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仅靠“纸上谈兵”难以取得实效,需要通过实际演练获得切身体验,在实践中养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克服客观条件制约,联合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争取专业指导,建立常态机制。一是要社会化。高校应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利用防灾训练基地等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大学生开展危机情景模拟演练。二是要专业化。高校要与社会相关专业机构部门开展合作,争取专业技术支持,请专业人员现场进行逃生技能、自救互救技术指导,强化对大学生的专业规范训练,力求实效性。三是常态化。高校应协调校内外各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协同合作、相互配合的体制和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危机应对演练,提高大学生安全逃生技能。

(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育校园安全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风险逐渐让位于人为风险,人类面临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某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规避风险的安全文化可以使人产生抵御风险的内驱力,正如风险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所说:“风险文化体现了人类对风险社会的反思与自省。风险文化是依存于非制度性的社会状态之中,它的传播不是依靠程序性的规则和规范,而是依靠其实质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因此,风险文化倡导对社会成员的管理方式不是依靠法规和条例,而是依靠带有象征意义的理念和思想。风险文化理论强调从人的角度管控风险,特别是人为风险,强调人的认知性作用,强调文化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规避风险的理念,如“天人感应”的思想,它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风险文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内容,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规避风险的安全文化思想理念植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树立“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安全价值观念;在思想上重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警示,对微小异常现象正确加以判断处理,不掉以轻心,视若无睹,遗留隐患;在行动上追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目标,体会美好生活取决于安全意识是否根植于自身头脑,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安全教育论文 篇五

摘 要:安全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工作应以《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为指导,切实把安全工作放在压倒一切工作的首位。本文从安全意识养成体系的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管理体系的建立等层面,进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校本研究,以期建立系统性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关键词:安全意识养成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管理体系

1996年,原国家教委联合发出《关于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的通知》,规定每年3 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安全教育日。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中小学安全工作写进了法律,同年教育部等十部委以部长令形式签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从国家法律政策层面强烈关注和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学校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给教育敲响了警钟。我国安全教育从政策层面尽快转向学校教育实践层面已刻不容缓,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当今学校管理的一个主课题。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本着“本色+特色,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倡导幸福教育,作为幸福教育的保障基础,学校进行了安全教育管理的校本研究,建立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体系,打造平安校园。

一、建立安全意识养成体系,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1)学校各方从不同角度诠释安全的意义。学校始终把“孩子平安大于天”的安全意识融入平时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学校安全工作大会讲、小会讲、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学校送给孩子们的安全座右铭是“生命第一,学习第二”。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全面把握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政教处利用各项安全文明评比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利用每周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教育,借助展示栏、宣传栏和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法制、交通、食品等安全教育内容,开展“我说、我写、我画、我练”等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让师生充分体会到安全教育的氛围。

(2)学校尽可能地改善安全条件,为师生安全提供物质保障。作为2000人的大学校,学校尽可能从有限的资金中挤钱改善学校安全条件,校长通过各种渠道向各级政府争取,向社会和有教育情结的企业筹集。目前,学校各项物化安全指标均达标,各项安全警示牌明白清楚,4栋教学楼楼梯间醒目的上行下行标志、学校运动区、游戏区、实验室醒目的标志让学生自觉规范了行为。

二、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能力

(1)召开教职员工大会,采取专题学习或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以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教育;观看安全教育案例视频,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

(2)通过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学校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如学校组织进行灭火器知识的讲座,组织学生学习灭火器的使用;组织地震、火警等消防知识演练,讲解最基本的消防预防措施,训练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3)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会。请学校驻地附近的铁路公安处、与学校共建单位的珠晖区苗圃街道派出所领导及干警,以及工商、检验检疫有关部门的同志为师生们进行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讲座,这些来自社会生活前沿的相关案例给师生们带来震撼,进而有效增强师生们的法制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的意识。

(4)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培养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

(5)学校编写了生命与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组织相关研究人员编写系统的安教育课程标准及教材,使安全教育系统化,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接受与身心发展一致的安全教育。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列入教学计划,保证一定的授课时间,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和基本素质,懂得并运用安全知识来保障并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三、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给师生安全提供稳定的保障

(1)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安全教育责任追究制,即每一层管理部门签订安全教育“目标责任状”,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制定详细明确的安全教育考核指标,定期检查考核,从而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建立规范合理的师生安全教育的制度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制度规范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落实到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从而达到及时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目的。

(2)校园日常安全管理。学校实行封闭管理,3名门卫、采取24小时值班制,一名蹲点派出所值班民警,协助维护校园安全,学校大门一名值班校领导,一名政教室主任、学生会安全文明岗每天提前半小时值班,欢迎老师同学到校,同时维护各项秩序,检查学生精神面貌。学校早操、课间操学生上下行楼梯有固定的路线,每个楼道设安全值班人员,下课时间每个活动区域都有安全人员负责管理,学校行管领导分楼栋巡视,体育课体育老师签署安全责任状,学校食堂有5名行管领导值班,并负责全校学生中午时段安全纪律,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托管安全,各班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组织路队打队旗放学,在指定地点等候家长,学校对每项行为进行评分,进行文明班级评比。

(3)安全教育活动管理。“以取消活动保安全,降低标准求安全,限制范围为安全”是当今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方式。这种过犹不及的安全保护和对可能性危险的逃避,曲解了安全教育的本质,不仅无法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素质,而且扼制了学生的发展。我校每年为学生安排有益身心的不同学段综合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参观了南岳忠烈寺、罗荣桓故居,进行了酷贝拉社会体验,参观了湖南省科技馆、空军部队与蔡伦纸博物馆,为学生创设多元体验的平台,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受力,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学生的安全出行,学校各方对每一次活动都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究与准备,每一次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都通过反复商讨与斟酌,保证了学校每一次外出行动安全无隐患。

(4)安全档案管理。安全档案建设作为一件常规性的工作,学校所有资料如责任书、隐患排解记载、事故调查材料等必要资料都安排专人收集整理、归档存放、妥善保管,发挥其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为自身工作提供借鉴、为事故处置提供证明的多种作用。

安全教育不是临时堵漏洞,不是发生事故后,再去举一反三,而是从长计议、未雨绸缪、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为他们的明天着想。安全教育最大的实效在于:在学生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他们能受益终身。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中,都能把天灾人祸对人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罗国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及策略[J]。贵州教育,2012(5)。

[2]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教育与管理,2010(26)。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 篇六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他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型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2、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案。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很少是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传授的。

5、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

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以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论坛等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应通过各种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知识教育,应与公检法执法机关建立共建关系,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校纪校规教育

校纪校规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教育,但对大学生来说,目前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有的学校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没有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校规校纪及法律知识的学习,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对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成长乃至走向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法律和道德规范具体化。新生一进校,就要认真开展以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熟悉校纪校规,特别是涉及日常行为安全的规范。平时,也应随时随地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并对少数严重违反校纪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以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3、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量的研究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表现形式为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各校党办、学生处、保卫部门负责,团委、教务处、公寓管理部门、网络及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

校级安全教育课领导机构要由各高校主管安全工作的书记、校长担任主要领导,保卫、教务、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工作。高校要将这一课程的实施纳入教学评估中去,及时督促检查安全教育课的落实情况,经常性地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的科研成果推广开来,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要明确责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计划,统一教育内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3、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第四是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实。

4、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等。

五、结语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提高对大学生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安全教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5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