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数学教学随笔(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数学教学随笔》,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数学教学随笔 篇一

时间又过去了一学年,在同学们开心的准备迎接假期的时候,我却不禁开始忧心起来。我已经在__中学任教数学这门课程有x年的时间了。在我的教学经验看俩,尽管从这个期末的成绩看来,我们班上同学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少的提升,但是仔细的分析了试卷之后我们都明白,成绩的提升只是相对的,试卷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许多的问题存在。

而且,随着这学年的结束,我们临近最后的毕业考试再次逼近了一步,如果不能及时的改进这些问题,那么在我数学教学计划上就会出现大麻烦!为此,我总结了这一学年来的经验和情况,希望能为下一年的计划做好准备。以下是我的个人总结:

一、思想上

在工作中,我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教书育人的信念,并不断的通过学习和反省,让自己的思想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前进。在日常里,我就一直在坚持思想上的学习,尤其是每天都在坚持关注国家的时事。

并且,我非常注重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总是会在工作后反思近期自己的工作情况,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和反省。此外,我还积极的去寻求学生们和同仁们的意见,不断的自省,稳固自己的师德。

此外,我还坚持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在发生问题时不会第一时间批评学生,而是积极的利用引导去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继续前行。

二、教学工作方面

数学是个复杂且多变的课程,但即使再多的变化,也终究离不开基础的几个公式。于是在这一学年的教学中,为了带动班上成绩中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会在教学中分析基础,详细的解析题目,让成绩较差或者是之前没能听懂的学生也有机会重新了解这些只是,并且在备课的时候我也严格的控制了自己的时间,防止因为解析题目而造成学习进度下降太多的情况。

回顾这一年的情况,在这样详细的解析下,不少对数学没有信心的同学都在此燃起了对数学的兴趣,我在此刻趁热打铁,也带动了不少同学的热情。但仔细的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之后,我发现因为解析的太过详细,反而导致一些已经明白同学的疲倦。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多改进自己的教学节奏,让同学们能在听明白的情况下,顺利的学习新的知识。

三、结束语

一年的教学下来,不仅仅是学生,连我自己都收获了不少,并且通过对工作方式新的改变,我也更有兴趣去深入钻研教学方式!相信在下个学期,我们__班一定会变的更加出色!

数学老师课堂随笔 篇二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才能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如何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

要做好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数学教学随笔 篇三

20__年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大方县小学数学工作室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心里很高兴,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获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些收获、心得简单总结如下:

通过听了陈阳老师的公开课,我感触颇深,陈阳老师上课很有特色,首先,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且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流利,教学过程中不说废话,而且课程安排很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且衔接巧妙。教学中,她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她的课件制作得很好,板书工整简洁,一目了然,值得我们学习。

大方二小曾影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也非常有特色,除了和陈阳老师一样,有标准的普通话,精练的语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影老师的教态非常自然,非常和谐,说话具有吸引力\有磁性。提问也恰当,有艺术性。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没有疲惫感。

大方一小张青老师上得也不错,她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一针见血,突破知识点,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次,她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到了极点,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下午的学习中,大方一小的刘刚老师给我们讲了微课的制作。刘老师上课很有趣,说话诙谐幽默,下面听课的老师积极性很高,他善于抓住老师们的心思,放了很多有趣的视频给听课的人听,但遗憾的是,在讲到微课制作得关键步骤时,却因为电脑的原因、或许是准备不足吧而出现了一些故障,致使讲授的课程无法继续下去,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接着我们听了大方教育室杨明江老师的“小学数学课程听课技巧”。杨老师说话流利,用词准确,一针见血,直击重点,没有过多的废话,听了他的课后,我才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不足,原来听课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原来的我听课就只是把授课老师的授课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听课的目的也多半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但通过这次培训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听课具有如此大的意义,有如此多的学问、技巧。在以后的听课中,我一定要认真地听,把学到的听课技巧运用进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真正有实力的老师。

以上就是本次培训的一些简单收获和体会,收获不小,以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多参加培训,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数学教学随笔 篇四

20xx年的暑假,我有幸再次观看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一课,看后使我受益匪浅。吴正宪老师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地无限空间,由此我得出了以下体会:

一、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学生可能会想,自己能想出一个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会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

二、幽默而富有童趣的命名

“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近估”、“凑估”、“精算”。一个个灰谐幽默而又富有童趣的名字,同学们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几乎由学生独立完成命名的,虽然是非专业的命名,却透着各自的估算方法特点,鲜活可爱,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当最后吴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时,同学们如数家珍,非常流畅说出这些名字,即各种各样的估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使严肃神圣的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使同学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科学规范的命名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反观我们的“估算”课堂常常是为了估算而估算,为了算法的多样化而多样化,将估算看做一种具体技能来教,学生体验不到估算的必要性,认为“估算只在课堂上有用”。对于估算教学的另一核心“如何处理算法多样性”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我们虽然也会先让学生自己估一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估算方法,但我们强调的仅仅是不同的估算方法,把估算方法当作一种技能教给学生,其教学价值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对比吴老师的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缺少的是大教育价值观。要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大气”就是要在多思考教学行为的大教育观,而非简单的技能、技巧的运用上。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数学教学随笔》,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3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