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音乐课教学反思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音乐课教学反思》,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一

很感谢市教育局组织了这次高中音乐优质课竞赛大型教学活动,让我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课程理念得以进一步革新,教育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回顾备课、上课,尤其是对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处理,我觉得《中国通俗音乐》这节高一年级新授课总体上是成功的。本课中特别是如下几点做法,科学、合理、有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值得我去坚持和发展。具体如下:

1、本课中,能根据高中音乐课标要求,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在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下,准确确立了本课“三标”,确立了合适的教学容量,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经典通俗歌曲、感受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一做法符合课程标准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求,符合高中音乐鉴赏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今后要坚持的。

2、摆正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凸显了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体验”这一教学方式的主体地位。这也就决定了老师不是“红花”,学生才是“红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本课中,老师通过精选通俗歌曲、提供相关作品的背景材料、PowerPoint展示、辅助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等等给予适度的引导;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则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脑去思考,形成对通俗音乐的感受、感悟。一节课下来,学生从不肯说到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讨论、发表见解,从不唱到轻声唱,直到最后上台进行“我歌我show”,充分说明了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对本课内容的直接审美感受和体验。这也启示我们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以教师一言堂,感觉从头至尾讲得很精彩,忘了学生;更不可以将课堂演变成教师本人才艺展示的舞台,“全抢了镜头”。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3、本课积极迎合了新课程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以“问题”贯穿教学各环节,听、析相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授其“鱼”,又授其“渔”。课堂上学生们对“周杰伦及周杰伦的`歌”的精彩评价,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些语言是如此地发自内心,是那样地充满真诚,既有学生对通俗歌曲的感悟,又显示出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价值取向。与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益相比,那种教师试图诠释音乐、以教师的体验取代学生体验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是远不可及的。我想,搭建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课堂全过程,表达个人的情智,是体现高中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4、通俗音乐是我国当今社会音乐百花园中一个最具群众性的品种,更受到我们广大高中学生的喜爱。但通俗音乐同时也表现出了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特点。这就给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高中生正确鉴赏中国通俗音乐?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学生的个体行为。本课中我既没有回避学生的思想,也没有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学生,而是在课行将结束之时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口头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同时,我也作为一份子,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循循善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撑。这一做法,已跳出“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禁锢,允许学生求异思维的存在,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是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的重大革新。

一堂《中国通俗音乐》鉴赏课,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例如,如何解决好必要的音乐鉴赏探究与有限课堂时间的矛盾;如何提高大型公开课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们较短时间内适应环境,迅速进入正常学习状态……这都成了我的新课题。

这次活动留给我的是美的回忆,也更激励我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探索,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有贡献的高中音乐专职教师。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1、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师生之间互不相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必须的兴趣。本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用心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潜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群众主义精神。

三、教材特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资料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3、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这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潜力。

2、要用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探索、努力钻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各方面要求:

(一)、发声基本要求:

1、培养练声的兴趣。

2、歌唱姿势要正确。

3、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唱歌。

4、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唱歌。

5、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u韵母。

(二)、读谱知识:

1、明白音有高低。

2、明白音有长短。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状,明白各唱几拍。

3、明白音有强弱。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换气记号。

(三)、视唱:

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2、能打出x、x――、x―、x等节奏。

(四)、练耳:

1、听辨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统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2、听辨音的长短,比较全音符与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长短。

3、听辨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比较ff与pp、f与p的强弱差别。

(五)、欣赏:

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2、发展音乐听觉潜力、记忆潜力和想象力。

3、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潜力。

(六)、唱游: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三

《劳动歌》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插曲,歌曲演唱的是7个小矮人劳动时的情景。在聆听歌曲之前,我先请学生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接下来就开始聆听乐曲,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听全曲,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完乐曲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听到锤子敲打的声音,有的说听到钻石发光的声音,有的说听到小矮人劳动时发出的“嘿嘿”的声音。

2、播放动画片片段,复听全曲

在观看影片时提醒学生关注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学生就能更理解音乐。

3、第三次聆听,结合自己的理解,表演小矮人劳动时的情景

通过前两次的聆听感受,学生已经能初步体验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劳动情景,在这一次的表演中,学生把小矮人劳动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想趁着学生激情还高,引入下一个学唱歌曲的环节。不料学生还没等音乐完全结束就嚷着再来一次。学生是因为好玩,还是因为别的呢?在这个时候我是应该给学生再听一次,还是按照我的设计学唱歌曲了呢?我在今天这节课中选择了学唱歌曲,但学生的情绪并不是很高,这样对我的教学就有了影响。在下节平行班的课中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期待着。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四

这两节同课异构的音乐课的展示让我感触很深。两位老师的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黄友昌老师的沉稳老练,周以晴老师的个人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收获特别多。

我对这两节课最突出的感受是:

1、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上两节课都非常严谨,一环节紧扣一环节,层层递进,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时代感。如:周老师的导入以无声的`日本舞蹈律动配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渗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注意纠正学生唱歌时的坐姿,引导学生把握歌唱的力度与控制气息运用等都有所注意。

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花里花哨、热闹非凡的音乐课曾经充斥课堂,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这次活动中,感觉到两位老师的课都上得比较真实、扎实,却又不缺乏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愿意去接受,去参与。而不是一味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问题:

1、提出问题的都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学生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也体现得不够。听了两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觉以往我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

2、教师往往一味按照课的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对课的灵活性把握不够,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过于忽略,没有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讨;在教师提问设计上有一些值得斟酌,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反应不佳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将问题换一个问法或适时进行引导都是必要和必须的,这一点值得教师在以后的课中注意;再有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但课堂上还是需要必要的语言激励的。

总之,通过本次音乐研讨活动,我从执教老师和大家的共同研讨中学到很多,我将把其中的精华运用在自身的音乐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特点,更好的掌握课堂,展现自身的风采。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五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下面就我对中班幼儿音乐

欣赏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如:在音乐欣赏《荷包蛋》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煎荷包蛋的过程及荷包蛋煎好后请大家尝一尝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煎蛋的动作。此时教师适当用图谱诱导,

加上一些自由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岛》的

教学。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去卡普里岛旅行的情境中。“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开船去卡普里岛旅行啦!”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卡普里岛有什么情景。听完音乐让幼儿说谎产卡普里岛可能是一个什么地方,再让幼儿看图谱,游览美丽的卡普里岛。这样音乐欣赏《卡普里岛》就编排完成了。

(二)让幼儿创造的模仿来表现音乐

幼儿的创造开始于模仿,脱离了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等这些“创造工具”,创造性发展就等于一纸空谈。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然后由教师直接根据主题引出基本动作,并引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最后再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探索的形式,创造出各种新的动作。

比如我在进行音乐欣赏“化蝶”的音乐欣赏活动时,我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自由的创编,孩子们有的侧飞、有的向上飞、有的向前飞、还有的往后退着飞,一幅姿态各异、可爱的蝴蝶画面刹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相同,去卩只局限于单独动作,此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蝴蝶一个人飞多寂寞呀,这可怎么办?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六

《编花篮》是首有名的河南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豫剧风格。戏曲对于学生们来说总显得较为陌生,它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这样一首带有豫剧风格的歌曲,学生能唱好吗?上课一开始,我就我国的戏曲向同学们稍稍做了铺垫,从戏曲的种类、起源地以及服装、唱腔等特点展开,没想到学生听了出乎意料地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些剧种还挺了解的,比如有的学生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国粹京剧。他提到了京剧的脸谱,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就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瞧这些鬼灵精,还真别小看了他们。这么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孩子们对于戏曲并不排斥,相反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我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歌曲《编花篮》,在初听歌曲时,孩子们就被其欢快的旋律吸引住了,很多孩子在听的时候就在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作品背景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豫剧的风格以及唱腔特点。学唱的过程中,还是感觉有难度的,毕竟带有了戏曲元素,更何况这首民歌的旋律迂回辗转,起伏较大,不是十分容易上口。见此状况,我首先把歌曲中出现的所有装饰音一律去除以降低难度,在唱熟以后再逐句加入。戏曲元素的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装饰音的把握,在教唱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示范,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模仿,不断纠正。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演唱。最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联欢会上小演员表演的《编花篮》,让孩子们不光做到声似,并尽可能地做到形似。

小小的一首《编花篮》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由衷地希望他们能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篇七

音的强弱是国家课改教材音乐第二册的内容,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得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探究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八

一、教师教学方面

我这节课在导人方面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朝鲜族语言演唱了《桔梗谣》并表演了朝鲜族舞蹈的基本步伐,让学生仔细的观察舞步的规律,引出三拍子的特点,并教授学生三拍子的指挥手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三拍子的韵律特点。由于我课堂上的语言表达非常切合孩子们的话语,让学生感觉老师很有亲和力,在教授过程中走到学生当中,缩短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这也是新教师所占有的优势,学生觉得很新鲜,注意力也相对要集中些。当然,在听取了教研员的反馈后更是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与不足。学生随音乐律动进入教室时的音乐选择、学生动作方面都有所欠缺,应选择时间很充分的音乐伴奏,否则学生没等做完动作就已经停止了音乐,使课堂缺乏完整性。教师进行发声练习时的过度语言要巧妙的连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不要求很死板的进行一项一项的教学环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也应该选择很柔和的音乐作为一种动令音乐,绝对不能影响课堂的气氛。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如果能有效地运用三拍子的强弱关系进行处理,会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歌曲意境。

二、学生参与性

导课时穿插了一句韩国话“加油”,让学生觉得很新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们稍有不集中时,用语言和动作马上就能使学生精神起来。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的时候,需要同学们给老师指挥,这就使学生们起了劲。在歌曲编创动作时,大胆的进行的编创,使学生在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下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并以此激发全班学生的创作欲望,使音乐课堂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天堂。所以,在这节课上同学们都参与到了课堂中,配合很默契,课堂气氛非常的好。

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灌输任何思想,而是在歌曲的意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畅游在夜空中的快感,鼓励学生们要好好的学习,长大了去圆自己的旅游梦。这节课我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学生们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走进朝鲜,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

不足之处在于提出问题的都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学生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也体现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实践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篇十

根据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当然包括音乐)的多元性,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根据3—6年级学段目标,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一、让学生听故事后学唱歌曲《小小少年》,对学生理解歌词有着充分的帮助,充分利用多媒体中视频的听觉与视觉效果,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小小少年》是人音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少年的歌》中的一个内容。这一课时,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及其它丰富的网络相关音响资料,让学生听故事:少年海因切自幼丧母,与父亲卡尔相濡以沫,但海因切的外公贝特霍德由于与卡尔不和而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卡尔遭银行行长儿子陷害被捕入狱,海因切在律师艾伦的帮助下,寄养在外公家中。贝特霍德渐渐喜欢上了聪明的海因切,也使他在女儿和外甥间找到了重合的焦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海因切得知父亲被捕入狱的真相,在艾伦和警察帮助下,追拿到罪犯,真相大白。片中的少年海因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电影里的插曲《小小少年》传遍整个世界。让学生初步了解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主人公在成长中的烦恼及他的诚实和善良,学习主人公海因策机智勇敢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然后学唱歌曲

《小小少年》,对学生理解歌词,最终达到感受少年时代是人生的花季,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单元总目标。

二、课件生动,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歌曲《小机灵的歌》,这是日本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我选用了生动的动画效果,深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为进一步欣赏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充分的对比音乐情绪,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我将两首欣赏曲《小机灵的歌》、《牧羊姑娘》进行了对比,与对于这类音乐,除了“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充分的对比情绪,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音乐的某些规律性知识需要教给学生,但音乐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去再创造,靠参与音乐活动去表现。在充分发挥小班化音乐课堂主渠道的同时要利用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他们的研究、创造的精神。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中的音乐积极分子,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兴趣小组、社区、家庭等音乐活动,创造性的延伸课堂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音乐创造力,使他们的音乐特长得到发展和提高,创造力与研究精神在音乐活动中得以发挥。

四、运用由潜入深的方法学习乐理知识。通过节奏游戏练习:请你跟我这样拍, 由简到难,逐步加入附点节奏,并让学生在《幸福拍手歌》中感受、学习附点节奏,为学歌曲《小小少年》打好基础。但我感觉这个环节还可以再精简一些。

五、教师运用口琴、笛子等乐器演奏欣赏曲目。让学生感受口琴、笛子的音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的情绪。使学生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想: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音乐课真正活跃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音乐课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9 4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