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6篇

发布时间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6篇《物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物理教学反思 篇一

一、静态变动态,提高学习兴趣

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是静止的,若用动态投影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杠杆的力臂概念时,老师在黑板上怎么画都是静止的,学生印象不深。用可动的投影片,力臂会随力的作用方向改变而改变,学生看起来十分鲜明,兴趣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利用投影进行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投影片上题目的展示下,教师让学生轮流在投影仪上将答案打出来,答对了的学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有误区时便于及时点拨。知识传输畅通,反馈及时.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学生在消化知识时,只有不断地向大脑中传输信息才能引起记忆和理解的连续发展,利用投仪教学,贮存信息多、传输信息快、直观连续,使学生得到不断练习、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做练习时采用手写题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过7~8道,用投影展示可达10~20道,教学效率提高明显.

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物理教学反思 篇二

对摩擦现象, 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物理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仍有很多流于形式,有效性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小组长成为小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个别学生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他或者洗耳恭听、或者似听非听,无所事事。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成了演讲者,一到合作学习的时候,他既要当好小组长组织大家开展活动,又要带头发言,还要作好记录,最后代表小组上台汇报“合作交流的成果”。而其他的学生就只是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完全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的复制品。“学优生讲,学困生听”这种不平等的、缺乏真正交流的合作形式,严重打击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主动性。我对八年级学生做了一项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

一般情况下,在合作学习中你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A)每次都会26.2%;(B)有时会38.1%;(C)从来没有45.7%。

可见,以上所描述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形成“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也很难达到“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学优生”由于自己的观点总支配着小组的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长此以往,他们的认识也会变得狭隘。

2、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部分学生和一些教师的“课间休息”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我们也逐渐将课堂还给学生,想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下面的情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任凭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探究,教师不敢干预太多,只好暂时从课堂中游离出来。在热热闹闹的小组学习中,由于少了教师的监控与规范,有些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无所事事,说说闲话,甚至会故意调皮捣蛋,制造事端来干扰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些学生在集体学习或个别学习时,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很容易暴露出来,但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反而比较“安全”。因此,有些学生会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逃避学习。

物理教学反思 篇四

过村中学 刘涛

为了推进本学期的新课程改革,努力构建我校“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计划,我校于20xx年3月份举行了“立标、达标”的高效课堂观摩课活动,“立标课”老师淋漓尽致的表演让我学到了很多。每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他们都能熟练驾驭、掌控课堂每一个环节,使他们的课堂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闪光点。

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我对此的理解是:高效课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那么要使课堂能够高效,教学时,教师就必须协调好老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行才能使之和谐。和谐才能高效,这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优化过程。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上好一堂好课应该注意:

一、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学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

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交流一会,也应考虑在其中。

二、课上需要严谨的结构和轻松的氛围

1、良好的教学导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头三分钟,你就得抓住学生的心。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2、精彩的学习过程就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与自己交流。师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了解学生的心理,

知道学生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并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让动态成为常态,让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这要求教师有超强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3、细节的准确处理就是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教师要懂得微笑。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上课时,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教师要善于鼓励。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这样做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注重差异。高效课堂的教学要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应当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三、课后需要认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挑战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断地写教学反思,本身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外在表现。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教师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参授课,会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物理教学反思 篇五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知识、这个问题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有的做不对。其实这涉及到一个“教过”和“教会”的矛盾。

教学过程中必有教师“讲”的环节,“教过”是指教师已完成这个环节,如果教师已向学生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我们就说这知识是“教过”的。“教会”是指教师不仅讲解、分析过有关知识。而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知识。有一种说法,有没有教过是教师的责任,学不学得会是学生的责任。这种说法显然是曲解了教师的责任。教学活动的结果要引起学生的行为改变,如果只教,而不负责会不会,学生的行为并没有真正改变,就谈不上教学的效能。“会”才是教学的有效成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评价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指教师讲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必须在“会”字上做文章。

为了使学生“会”,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让其知道学习的重要,学科的重要性;其次应该从心理上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第三,应该抓两个环节:一个是练习,一个是检查。只有练习才能巩固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运用知识的方法。课内有讲有练,并且注意练习题的设计,以达到好的训练思维的效果,课外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以达到“会”的境界。检查则是落实“会”的重要手段,作业是检查的一种形式,认真逐条地批改作业,并且进行讲评是很有必要的。考试是检查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考试所获得了反馈信息后,一定要设法讲评并给以矫正。

相信通过多方努力,让老师的“教过”变为“教会”,让学生的“学过”变为“学会”。

物理教学反思 篇六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从中不难看出教学反思的意义,然而很多教师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这里,我结合“欧姆定律”(人教版版八年级第六章第四节)一节的教学,谈谈物理教学反思的五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突出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对于该节的教学目标,是传承以往的“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还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呢?很显然,前者凸现了“重结论、轻过程,重接受、轻动手,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的陈旧教学理念,而后者则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都得到培养。反思教学理念,就要彻底抛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从片面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转向全面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制定出切合我班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突破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优化教学方法。“教然后知不足”,说的就是课后反思。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会有遗憾和感慨。所以,每上一节课后,就及时地从导语、学生思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出深刻的反思,把这些反思记在自己的教案后面,调整下一堂课的方案或者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在讲授“欧姆定律”一节时,课前我通过反思新旧课本,认为新教科书只是让学生通过定值电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通过分析数据找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而不是像旧课本那样“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这样更符合新课标对欧姆定律要求降低的需要,从而放弃了一开始准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念头。课后反思发现,这样处理,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并且不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反思学习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变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简单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什么能力。反思这一节课,学生在教师提出的“电压形成电流,那么,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电阻阻碍电流,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它们之间有没有某种定量关系呢?”的问题激发下,通过讨论、猜想和假设、实验验证,自己探究并发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进一步认识和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他们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四、反思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授课方式上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感悟,启迪智慧,挖掘潜能。这种方法使学生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谈不上创新。通过深刻反思和学习新课标,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彻底抛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提出问题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要注意用到“控制变量法”,即对某一定值电阻进行探究;在确定实验器材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用到滑动变阻器,而是提出“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得出“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压”;进行完一组实验后,我又让学生更换另一个电阻进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物理规律的客

观性、普遍性、科学性,也便于他们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得出结论后,我又恰当地补充了练习:“[判断]由R=U/I可知: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通过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五、反思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然而实验方法的单一或陈旧,减弱了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和兴趣。一些原本应由实验所体现的问题却被理想化的数字计算所代替,很难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实验带来的乐趣。例如本节内容,如果不顾课标要求,要么不做实验,而是直接设计几组数据让学生分析;要么唱独角戏,一个人在台上演示,学生当观众势会带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涨。反思我这一节的处理,按新课标的要求,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由“静”变为“动”,由独立变为合作,由观察者变为实验者,由动脑变为手脑并用。另外,还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实验的安排上,可以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融合,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等等。通过实验的反思和实验方法的调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教学反思的实践,我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善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水平。因此,作为教师的我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这样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才能才能探索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物理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9 10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