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反思

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优秀4篇】

发布时间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一

教材简说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运用到习作中。

4.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做事勤奋、刻苦、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

师:大家预习过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了吧?(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通过你读的语气,听出你的理解,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生1:(读课题)因为这是整件事的结果,课题是在讲述这件事的结果,所以我读得比较平静、平缓。

生2:(读课题)我认为应该惊喜地读,毕竟这是作者的重大发现。

生3:第一次读,可以用惊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本身就给人惊讶感。

生4:还可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表示作者对青年的称赞。(生读课题)

师:真好。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回想一下,当你刚刚看到题目时,你一定感到惊讶,做了不少猜测。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作为题目,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还记得当初的猜想么?

生1:我还以为是童话故事。

生2:我以为是写魔术表演。

生3:我以为是写作者看到的一个奇怪的景象。

师:是啊,不管是谁,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好题,能起到吸引大家阅读的作用。

二、切文脉,把握全文大意

师:再看看题目中的这句话,来自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它要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呢?

生:在课文第6和第13自然段,说的是青年画鱼很传神,鱼好像游在他的纸面上。

师:这是青年画鱼的成就,也是作者经历这件事所看到的完美结局。(板书:结局)作者在玉泉边看鱼,看青年画鱼,他能看到如此的结果其中必定有原因,有过程。就“鱼游到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大家追根溯源,找找哪些句子说的是“原因”(板书:原因),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经过”(板书:经过)请默读全文,分别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批注。

生1:我认为第4自然段中写他“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从来不说一句话”这是“原因”,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执着地看鱼才能画得这样传神。

师:板书:认真观察(此板书位于“原因”之下)

生2:我找到第7自然段,整段话写的是青年画鱼的经过。

生3:第8、9、10自然段都是说青年认真作画,不被旁人打扰。

师:板书:沉迷作画(此板书位于“经过”之下)那么,剩余的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呢?

生:还有的段落介绍玉泉,玉泉的鱼,观鱼的大众。

师:第11、12、13、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

生:作者和青年对话,得知他的身份以及画鱼传神的原因。

师:好的,相信经过这一轮读书大家都能将全文的脉络弄清楚,应该能大致说说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吧?

生:作者到玉泉观鱼,认识一个聋哑青年,发现他总是在专心地画鱼。他画得很传神,让鱼游到了纸上。他自己说:鱼先游到心里,之后再游到纸上。

三、品语句,体悟文章内涵

(1)直奔核心,品读“经过”

师:我们重点看看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吧。请关注重点写青年画鱼的第7自然段。再读一读,围绕着青年作画的过程,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

生1:我欣赏他画鱼时的专心,从“静静地画”可以体会到。

生2:我最欣赏青年作画的技艺很高。例如: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说明他画得很棒。

师:是的。中国写意画既需要挥笔速写,瞬间抓住对象的'动态,也需要工笔细描,捕捉对象细节的精彩,青年二者兼得,真了不起。(幻灯:水墨金鱼动态图)

生3:我欣赏他的作画态度,从“一丝不苟”这个词可以看出。

师:能结合同伴的发言,总结一下青年作画成功的秘诀么?

生:正是因为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画,再加上平时刻苦练习,作画技巧高,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把青年的可贵品质记在心里。

生:齐读第7自然段。

(2)开枝散叶,品读“原因”

师:再往前看“原因”部分,重点品味描写青年观鱼的语句,看看能否找到他成功的其他因素。

生1:我关注第4自然段,他看鱼很认真,认真就是他成功的法宝。

生2:我关注第8、9自然段,观点和同学一样,这两段都描写青年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观察,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

生3:我注意到作者和他对话的部分(11~14自然段),得知他的身份。我觉得他能这样的专心,和他的聋哑有关系。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有生理缺陷。

师:是啊。例如凡高是精神病患者,贝多芬是聋子,他们的残疾不但没有成为缺陷,反而促使他们走向艺术巅峰。生活并非不公平,关键看你怎么对待。

生4:我也注意这个部分,我发现青年是长期坚持观察、作画的。课文第12自然段说到“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边,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没有长期坚持,也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画。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请自由读读你所品味的部分,再次加深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相关部分。

(3)前后贯通,品味其中关联

师:现在请大家把原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差异网☆www.chayi5.com)联系起来想一想,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

生:正是因为青年认真观察,全神贯注不受干扰地作画,长期坚持,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鱼。

师:你能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么?

生:鱼先游到我的心里,再游到我的纸上。

师:好的,大家知晓青年成功的秘密,我想对你们一定很有启发。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生1:平时做事也要认真。

生2:全神贯注才能把事情做好。

生3: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师:板书:全神贯注(此板书位于“结果”之下)相信你们已经能体会到,每一个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也都不是上天凭空赐予的,都需要付出你的努力。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自由地读读全文。

生:自由读全文。

四、析写法,解读文章密码

(1)结合学习经历,说出“已知”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作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模仿。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两处吗?

生1:作者写得很生动,就像工笔细描一样,对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得很细致。

生2: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全神贯注的重要性,写文章是有目的的。

生3:题目很吸引人。

生4:作者的描写很有条理,说了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很好,你们学有所成。

(2)借助教师点拨,了解“未知”

点拨一:巧设悬念

师:既然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为什么在第6和第13自然段两次出现“结果”呢?第6段出现,是不是太早了,有什么特殊作用么?

生1:通过观众惊奇地喊出来,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生2:其实也吸引作者,为作者写出下文做好铺垫。文中第7自然段紧接着说“我挤过去一看。”这样的安排就和上文连接很自然。

师:看来,也许把时间顺序稍稍更改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精彩多了。

点拨二:暗铺伏笔

师: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的。我觉得开篇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观鱼的人。另外,第5自然段似乎也显得多余。

生1:如果没有玉泉的鱼,也就不会吸引青年观鱼,我认为这是环境描写,顺理成章。

生2:玉泉观鱼人多,正可以和后文中描写青年认真观鱼的状态进行对比。人越多,越显得青年认真。

生3:这就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闹市好读书”,我觉得作者有意在开始把环境写得很嘈杂,就是为了突出表现青年的文静,专心。这就是一种伏笔。

师:很好。当直接描写有困难,或者认为这些描写还不够时,可以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作者的这些巧妙设计,良苦用心终于有人响应了,我代表作者感谢大家。作者善写,你们善读。

点拨三:稳中求变

师:关于青年外貌身份的描写与介绍,文中出现两处。请大家找出来。

生:第一处在第3自然段,介绍外貌;第二处在第11自然段,介绍他是聋哑人的特殊身份。

师:如果按常理,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这两处,能分得这么开么?能在文章接近结尾的部分才写出身份么?

生:不可以。按部就班地写,这两处应该合并,在开篇就将人物外貌和身份介绍清楚。

师: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想一想,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

生1:更好看,吸引人阅读。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生2:通过后来作者的观察写出,更自然。在接近结尾才解开疑团更自然,更顺畅。

生3:这样更有真实感,作者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也融入文章中,不会生硬。

师:看来,即便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也可以稳中求变,寻求结构上的合理变化,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五、仿章法,尝试借鉴写作

师:课后,请大家在完成单元训练中的习作《我敬佩的人》时,在文章的构思布局上,可以模仿这篇文章。希望你写出的习作也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大家都爱看!祝愿你们也能让“鱼儿”“游”到你们的作文纸上哦!

结束。

贴切的评价,给学生一份轻松的氛围。 篇二

听完课时对王老师的“评价”语深感佩服,就是自然、舒适。 就在学生体味文章而又不能达到的情况下,老师语气非常中肯地说:“让同学们为难了!”而且说了三次。后来,在教师毫无痕迹的指导下,学生终于慢慢,自然地走进文本的极至处。无庸致疑,老师的话在盛大公开课的情况下,给了学生理解,信任,更给了学生一种“以退为进”的鼓励。此外,还有“听一听,这么长的句子没有读错一个字,功夫很深!”“好眼力!一口气留意了四个词语!”都给了学生无痕的支持。在平时,当学生没有反映时,我们常常会急躁,甚至带有咄咄逼人的疑问,使得学生没有了宽松的思考环境,束缚了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样,学生不敢尽情思考和表达是属于正常反映的。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篇三

一、说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 “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魏书生老师的阅读教学注重“科学、民主”。因此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

二、说文本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第三篇课文。第七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因此,要把本文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品质。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写了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篇课文共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分别是: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两节课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感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组织教学,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识字法、预习法……再现了文本的情境,集形、情、境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注意力集中而稳定。下面重点谈谈其中的两种教法。

1、情境法

课堂中,我创设了“青年忘我”情境的再现:“全体起立,随着老师的语言想象:你就是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桌面就是鱼缸、文具就是金鱼,我就是游客和作者。好让我们一起再现这‘呆呆、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的状态吧!”如果这一情境单独拿出来,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铺垫:演示理解“聋哑”一词、创设“走进玉泉寻找青年看鱼身影” 的情景:……这样学生会在润物无声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青年的内心世界……

2、演示法:演示法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简单化。如:理解“融为一体”一词。我采用猜一猜方式。我形象的演示:把可乐倒入矿泉水中,“融为一体”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青年和鱼融为一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说学法

学法,就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从学习问题的提出,到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合作性、更深的探究性。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前半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找、二画、三批注、四读的形式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自学督查”中的后半部。学生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自主学习后的成果。进一步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上,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点拨。更加深入的感知到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独立又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方位、多角度、立体的络。

水到渠成,练习背诵: 篇四

1、小结,再齐读课文。

2、青年把金鱼游到纸上,你们能不能把把这段文字游到心上,练习背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四年级《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9 1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