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管理制度

生产工厂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发布时间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5篇《生产工厂的管理制度》,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工厂生产管理方案 篇一

一、推行TPM的目标

实现设备的“三零”,即零灾害、零故障、零不良。

二、TPM的最终目标

1.降低工厂运行成本,增加收益。

2.保障设备的正常运作。

3.打破工厂的部门和分工壁垒,促进沟通与合作。

4.提升工厂的综合竞争力。

三、推行TPM的组织机构

1.TPM推进委员会

(1)成员构成:推进委员会成员由总经理,各主管副总及各部门经理组成。

(2)职责。

①决定TPM的推进方向、目的、目标及具体的计划。

②确定整个工厂预防保养方面的标准化、共同化。

③审议各TPM推进小组的报告、工作。

2.TPM推进事务局

(1)成员构成:TPM推进事务局的主任为生产副总,成员包括专家、干事等人员。这些人员可专职也可兼职。

(2)职责。

①发行关于TPM的相关信息。

②负责各阶层人员的TPM培训。

③负责TPM的宣传和工具准备。

④指导、支援各推进小组的活动。

⑤负责TPM相关信息的总结、措施的提升等。

3.TPM推进小组

(1)成员构成:TPM推进小组采用重复小组的办法,即推进委员会为第一小组,各委员(即部门经理)做为组长组建自己的推进小组,按照职级往下组建,直至生产人员。

(2)职责。

①制定相关的推进计划。

②负责具体的推进活动。

③检查日常的推进业务。

④提出改善的建议并负责执行。

四、TPM的推进计划

TPM的推进计划表(略)

五、TPM推进中的相关说明

1.TPM方针与指标:正确、恰当的TPM方针与指标能够指示工厂的发展方向,促进TPM的尽快完成,鼓舞工厂员工的士气,在制定TPM方针与指标时,必须以下列因素为依据。

(1)工厂的经营方针。

(2)TPM的基本方针。

(3)工厂生产经营的指标。

(4)TPM的效果指标。

(5)预计可实现的TPM活动指标。

2.人员培训

(1)工厂高层领导的培训,包括对工厂总经理及各位副总的培训,工厂高层领导的培训采用专家授课与内部研讨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TPM概论。

②TPM的八大支柱。

③TPM展开的步骤。

④TPM与企业文化。

(2)工厂管理层的培训,包括对各部门的部门经理及车间主任的培训,培训方式采用内部授课、研讨与案例学习的方式进行,其具体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TPM概论和价值理念。

②设备的效率化与生产的综合效率化。

③设备零故障的推进方法及使用工具。

④设备中的自主保全与自主管理。

(3)TPM事务局的培训,培训方式有内部授课与研讨、模拟实习和案例学习,其培训内容有以下6个方面。

①个别改善及其方法。

②设备自主保全的推进及推行的方法与工具。

③设备专业保全的推行技巧。

④5S的相关方面。

⑤现场培训的方法。

⑥TPM推进督导时的工作规范。

(4)工厂基层人员培训,包括班组长及生产人员,其培训方式同TPM推进事务局,其培训内容具体有以下5个方面。

①TPM的相关内容。

②设备效率的改善方法。

③工厂在TPM推进中的相关政策及规定。

④自主保全的方法。

⑤如何进行PM分析。

3.TPM推行中的技巧

(1)设备状况分析技巧:分析设备的状况时采用“5W2H”技巧。

①what:分析是否因产品或材料的不同引发设备问题。。

②when:分析设备的问题发生在何时。

③where:分析设备问题发生在哪里或哪个零部件。

④who:分析设备所发生的问题与操作人及设备保全人是否有关系。

⑤which:分析设备的问题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有无一定的倾向性。

⑥how:分析发生问题的零部件与正常状态下有无不同。

⑦howmuch:分析解决设备问题需要投入的成本及相关收益。

(2)TPM的管理看板:管理看板是推行TPM的重要手段,TPM的看板应尽量采用图形,其内容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

①TPM的活动方针与目标。

②设备相关的浪费注意事项。

③自主保全活动的程序与目标。

④设备操作员、保全员的职责分工。

⑤设备的保养、点检流程。

⑥改善活动及进度管理。

⑦各种标签。

(3)推进样板与观摩学习。

①在TPM的推行活动中,为打破工厂旧有的观念和疑虑,在开展TPM推行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样板,进行全面的实行。

②在样板项目进行TPM推行时应详细记录,包括推行程序、方法、工具及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效果等一系列事宜。

③TPM推行事务局应组织员工参观样板项目,进行观摩学习,进行TPM推行活动前后效果的对比,使生产人员及不理解人员了解TPM的作用及对工厂的意义。

工厂生产管理制度 篇二

1.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1、原材料进厂后,仓库保管人员应及时把取样通知单及质量证明书,一起送交化验室,通知取样检测。

2、理化室接到取样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取样检测,在付款期内得出检测结论。

3、原材料的检查标准,一律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执行标准,以本厂的工艺要求和签订的合同为依据。

4、原材料检测后,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条文,化验室要根据本厂制定的原材料使用要求,填写验收记录,并将检测结论通知仓库。

5、原材料经检查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合同条文,化验室要及时上报,由品管部和技术部商定处理意见,同时书面通知财务部,拒绝付款。如果经厂有关部门协商可以降级接收,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经使用车间同意并签写降级接收单,送交技术部,品管部研究,总经理批准,否则一律不准降级接收或入库。

6、原材料进厂,有些检验项目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检查,可以委外检验。

2.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重点,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生产管理包括物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以及生产资源管理等。为合理利用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使公司生产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特指定本制度。本制度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生产管理的最高准则。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员、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

公司各级管理员、操作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管理工作,时刻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过程管理要求公司各级管理员时刻树立持续改进意识,以思促管,防止管而不化;要求公司所有作业人员树立节能高效意识。

3、生产管理人员在接到客户订单后要仔细分析订单,看清客户的每一点要求,防止盲目生产。

4、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客户要求后,应立即通知准备生产资源(包括原辅材料、工具、包材等)

5、生产部门根据客户交期的急缓程度安排领料,暂时不急的产品先不领料,保证生产车间物流流畅,避免生产资源积压在车间影响车间生产,交期急迫的要马上组织人员立即投入生产。

6、车间主管每天必须如实编写《生产日报表》,记录当天实际完成的生产任务,以书面形式向厂长汇报。

7、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要及时送入仓库,以便及时组织发货。

8、车间管理员要及时关注车间物流状况(物料标示状况、物料供应状况、通道是否顺畅)、机器运转状况(机器或模具运转效率)、员工工作状况(员工精神状态、工作熟练程度),随时指导员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班组长,再由班组长逐级反映。

9、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能影响交期的都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理。

10、生产部门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技能训练,保证员工随时高效作业;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组织员工学习相关制度,促进公司团队建设。

11、公司所有生产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生产部门生产安排,有争议的必须按照“先执行后申议”的原则。

12、鼓励公司所有员工做生产工艺改进,如果发明的新生产工艺确实对能降耗有较大改善或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公司将给与奖励。

13、当公司发展后,本制度不再使用时可以修改本制度,本制度的修改由生产部门提请,修正案经总经理批准后公布施行,修正版公布时本制度自动失效。

3.工厂生产检测流程

厂家对过程检验也叫工序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加工工序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半成品的继续加工和出现成批半成品不合格,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由于过程检验是按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因而能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规程贯彻执行的作用。过程检验通常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或流动检验)和完工检验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是在生产开始时(上班或换班)或工序因素调整后(调整工艺、工装、设备等)对制造的第一件或前几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目的是尽早发现过程中的系统因素,防止产品成批报废。在首件检验中,可实施“首件三检制”,即操作人员自检、班组长检验和专职检验员检验。首件不合格时,应进行质置分析,采取纠正措施,直到再次首件检验后才能成批生产。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应按规定进行标识,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

(2)巡回检验。

巡回检验是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品质量和加工工艺进行的监督检验。巡回检验员在过程检验中应进行的检验项目和职责是:

①巡回检验的重点是关键工序,检验员应熟悉所负责任检验范围内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加工工艺,并对加工后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验指导书规定的要求及负有监督工艺执行情况的责任。

②做好检验后的合格品、不合格品(返修品)、废品的专门存放处理工作。

(3)完工检验。完工检验是对一个工序一批完工的产品进行全 www.cha www.chayi5.com yi5.com面的检验。完工检验的目的是挑出不合格品,使合格品继续流人下道工序。

注:过程检验不是单纯的质量把关,应与质量控制、质量分析、质量改进、工艺监督等相结合,重点做好主导质量要素的效果检查。

4.出厂检验项目管理制度

1、在品管部的指导和监督下,化验室负责对本厂生产的产品检验工作,独立行使检验职权,严格按标准及检验方法对产品逐批次进行检验,严把质量关,禁止不合格产品或产品不经检验出厂。

2、出厂检验时,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次投料的产品为一个生产批次,对每批产品严格按抽样规则进行抽样,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开据合格检验报告,检验员和审核人在报告上签字后方可出厂。

3、出厂检验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准出厂,应重新在同批产品中取两倍数量样品进行复验,以复检结果为准,若仍存在不合格,则确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并及时上报厂领导后进行处理。

4、检验时查验产品包装封口是否完好无损,不得有脏污和破损密封不严等现象,若发现类似问题发生,按不合格品论处。

5、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到法定检定机构检验部门检定,及时维护,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

6、严格按企业制定的标准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可出厂。

7、每年参加一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出厂检验对比试验,保证化验室数据准确有效。

5.技术管理制度

为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形成一个有秩序、强有力的技术管理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特制定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1、建立技术责任制: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落实各职能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确工作流程和各职能人员的密切配合,负责协调相关工作和业绩考核工作。

2、建立工艺、配方文件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及文件的收发份数、标识、保存及无效文件的回收流程,确保文件完整。

3、建立技术洽商、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明确技术负责人为责任人,做到技术洽商设计变更涉及的内容详尽,变更项目文件编号明确,符合规范要求。

4、建立工艺管理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和工艺管理应实行分级、分专业进行,交底应有文字记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均应交底确认。

5、建立隐、预检管理制度:隐、预检应做到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各专业质量员为责任人,明确隐、预检项目和验收程序,即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按质按实验收,做到有检查计划,对整改问题有专人负责,确保及时、准确、可追溯性。

6、建立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技术信息是指导性、参考性资料,技术资料是工程归档资料,应实行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资料员最后收集,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7、建立技术措施与成品保护措施管理制度:由技术负责人责成专人为责任人实行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技术措施要做到符合规范要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成品保护措施要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实施过程有计划,并有文字记录。

8、建立新工人培训制度,要有专人负责,由责任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共同进行,培训应结合施工需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记录,做到资料完整齐全。

9、建立技术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由技术负责人任责任人,会同专业负责人共同制定管理措施,做到工作程序清楚,对存在问题要分析,处理方案有依据,方案简单、易行、可靠,处理过程有有记录和相应结论。

6.设备计划检修、抢修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计划检修和生产过程中抢修质量,确保检修后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到下一检修周期,保证检修项目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职责

(一) 各单位根据选厂统一安排,依据设备运行记录情况,认真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根据维修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别定义为小修、中修、大修。小修提前一周,中修提前15天,大修提前30天报设备组,由设备组统一整理签字接收,初步审定后报主管经理,由厂部最终审定后,方可实施。

(二)各单位依据最终审定的检修计划,认真落实检修所需的物资、备品备件及设备,需要外购的必须提前上报采购计划(小修提前3天,中修提前4天,大修提前15天)。

(三)计划管理员必须督促供应部门按计划要求如期购回。

(四)设备组是设备大修、中修及小修管理科室,负责大、中修及在线设备部分技术改造的施工管理、组织、协调、控制、指导、监督检修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五)设备组长为大、中修及维修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审核年度大、中修计划。

(六)设备组负责生产设备大、中修及维修后立项审核,施工过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管理,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考核。

(七)设备组负责改造性大修技术改造方案的制定及可行性方案的分析审核,并组织实施。

(八)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设备出现紧急故障影响生产,需要紧急抢修时,由设备组长负责组织相关维修和技术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合理安排调配资源全力抢修,最快时间恢复生产。

工厂生产管理制度 篇三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员、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公司各级管理员、操作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管理工作,时刻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过程管理要求公司各级管理员时刻树立持续改进意识,以思促管,防止管而不化;要求公司所有作业人员树立节能高效意识。

3、生产管理人员在接到客户订单后要仔细分析订单,看清客户的每一点要求,防止盲目生产。

4、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客户要求后,应立即通知准备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工具、模具)。

5、生产部门根据客户交期的急缓程度安排领料,暂时不急的产品先不领料,保证生产车间物流流畅,避免生产资源积压在车间影响车间生产,交期急迫的要马上组织人员立即投入生产。

6、车间主管每天必须如实编写《生产日报表》 ,记录当天实际完成的生产任务,以书面形式向厂长汇报。

7、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要及时送入仓库,以便及时组织发货。

8、车间管理员要及时关注车间物流状况(物料标示状况、物料供应状况、通道是否顺畅)、机器运转状况(机器或模具运转效率)、员工工作状况(员工精神状态、工作熟练程度),随时指导员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班组长,再由班组长逐级反映。

9、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能影响交期的都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釆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理

10、生产部门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技能训练,保证员工随时高效作业;经常和员工交流思想,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组织员工学习相关制度,促进公司团队建设。

11、公司所有生产员工必须无条件服从生产部门生产安排,有争议的必须按照“先执行后申议”的原则。

12、鼓励公司所有员工做生产工艺改进,如果发明的新生产工艺确实对能降耗有较大改善或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公司将给与奖励。

13、当公司发展后,本制度不再使用时可以修改本制度,本制度的修改由生产部门提请,修正案经总经理批准后公布施行,修正版公布时本制度自动失效。

工厂生产管理方案 篇四

第一章 职责

一、岗位职责:

1、领导、组织、计划车间各项工作;

2、根据生产计划编制各班组生产作业计划;

3、负责制定车间各岗位职责,并进行绩效考核;

4、组织实施工艺验证和其它验证工作;

5、负责批生产记录修改;起草、编制、审核相关SOP文件;

6、负责现场管理,编制及执行车间预算。

二、管理职能:

1、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全面行政管理工作,是本车间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

2、爱岗敬业,执行并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安全等各项工作负全责。

3、根据生产部下达生产计划,组织车间生产,制定车间生产的具体计划,并有效落实到各个班组,掌握生产进度,保证车间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4、合理安排生产,确保车间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及经济效益,积极参与车间成本核算和员工工时核算;负责本车间人力资源调度,按权限批准员工加班加点(需提前告知)和各种假期。

5、教育员工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积极推广先进经验,贯彻产品质量理念,把好质量关,确保车间的产品质量。

6、组织车间人员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技术和质量问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活动,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和员工劳动强度。

7、支持质检员的质量检验工作,及时组织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出现重大的设备、技术、质量等问题要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8、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定期检查机械设备,人员的安全生产情况;严格制定和执行每台设备、每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发生。

9、对新进厂的员工有传帮带的义务,做好岗位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厂规厂纪教育。

10、抓好文明生产工作,车间布置合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分开存放,堆垛整齐;设备、地面保持清洁;不断改善劳动环境。

11、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管理思路:一个管理者必须思路清晰,谋定而后动。

1、战略目标、经营理念

2、程序流程、表格设计

3、组织结构、功能模块

4、部门岗位、权责价值

5、规章制度、纪律规范

6、管理控制、决策支持

第二章 凝聚力

一、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公平

1、薪酬制度的公平

2、绩效考核的公平

3、选拔机会的公平

4、各项奖惩制度的公平

5、劳动纪律等管理制度的公平

二、创造和谐舒心的民主氛围——沟通

1、应当拥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促进工作任务的有效传达

2、沟通的内容:工作沟通、思想沟通、学习沟通、生活沟通等

3、建立完善的职工建议制度

4、沟通的形式:职工会、工作通报会、与员工交心谈心

三、让员工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关爱

1、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就会更热爱企业

2、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待可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3、对新进的高学历的员工,要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加大关怀力度,为企业留住人才

4、鼓舞员工的士气(各种奖励措施)

5、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缓解员工压力

6、做到人尽其才

四、构筑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共享

1、经济利益目标的一致性

2、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与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目标一致性

第三章 人员流失

一、人员流动特点:

1、人员流动大,流失率高

2、知识型人才流动较为频繁

3、员工流失随意性大,没有约束的自由离去

二、人员流动原因:

1、员工个人因素:想尝试新的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在流动中实现个人价值

2、企业的因素:

3、薪酬制度

4、看不清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意图

5、工作环境不太理想

6、人际关系

7、缺乏教育培训和事业发展的机会

三、合理对策:

1、树立企业与员工是合作伙伴的理念

2、充分授权,给员工充分发挥长才的空间

3、完善企业合理化建议

4、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

5、为员工提供培训升迁的机会:加强培训工作;实行内部流动晋升制度

第四章 人员调配

一、目的

1、规范公司的用工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优势与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用人部门在人员调配安置上有章可循。

二、具体办法:

1、对调离人员进行合理的宣导、说服

2、人员调配有利于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3、不同岗位能发挥员工不同的才能

4、人员调配应公平、公正

5、跟踪掌握情况

三、制定管理制度,要求服从:

1、有时候我们要说服一群人,还不如想着如何先给某些或者某个用户一点甜头;然后,让他去带动其他员工,趋之若鹜

2、分配任务时,要细,要能够落实到个人,要以天为单位

3、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此外,还有以下几点:

1、管理者本人应该是一个心胸宽广、业务能力强、讲原则、富有人情味和执行力的人。

2、安排工作时用沟通代替命令。

3、提供员工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其感觉受到重视,并给予正面评价。

4、善于协调和化解各方面的`矛盾。

5、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实时注意和解决员工的困难。

6、正确把握绩效考核方法,对员工实行公平的考核。

7、力争创造更宽松的工作环境。

8、帮助对犯错误的员工改正错误,对错误严重造成很大影响和经济损失的要与其讲明情况,按制度严肃处理,决不纵容。

为了较好地改善人际关系,我们一是要理出与他人关系相对紧张的团队成员的名单。二是要具体分析与谁的关系最为紧张。三是从利人利己的观念出发,找出存在的障碍。四是对于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在自己的范围内设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组织的力量,找准时机,寻求解决。

第五章 企业运营

企业的运营一般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一、行政管理层面: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监督、考核;人员聘用与任免以及相关的人事管理;公关与企业形象推广、相关社会活动;融资、引资;福利、后勤;党建、工会;建设和形成企业精神和文化。

二、销售层面:产品销售;情报收集;形象推广;产品监测;库品管理;售后服务。

三、生产层面: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原料采购、使用和管理;生产组织、管理 生产人员管理和考核;生产成本管理、考核。

四、技术层面: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为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人员技术培训。

五、资金管理层面:常规财务工作;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考核、预警;融资、引资;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考核。

资本构成的基本要素,一是人,二是实力,三是无形资产。一般企业的品牌、标识、智力因素等划为无形资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企业发展。

工厂生产管理方案 篇五

为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方便、安全的厂区工作环境和保障员工身心健康发展,塑造企业形象,特此定制厂区公共场所管理规定。

一、车辆管理

(一)车辆进出

1、所有进入厂区的机动车辆(含轻摩)应按警示标志减速缓行,进出大门应主动接受门卫查验。临时车辆经同意后签字,方可进出厂区。

2、凡在厂区内通行的公务车、生产用车、职工私家车、业务关系车辆、出租车,均需持有“厂区车辆通行证”,方准进出厂区大门及在厂区内通行。

3、无牌无证车辆严禁进入厂区。

4、机动车辆载物出门,必须严格执行《厂区管理规定》,凭证出厂。

5、特种车辆(公安、消防、救护、抢险)进出大门,门卫要主动疏导,确保通行。

(二)车辆行驶

1、车辆进入厂区后,行驶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严禁超车。

2、严禁在厂区内无证驾车、练车,严禁酒后驾驶,严禁逆向行驶,严禁超载上道。

(三)车辆停放

1、机动车辆须停放在车库和停车场内,严禁在禁行区域和道路上乱停乱放。

2、公务车、生产用车在不从事作业的情况下一律入库。车辆在无库的情况下须按指定位置有序停放。公用车辆不得占用私家车停车位。

3、各单位要划出职工私家车停车位,需有明显标志,并自行管理。

(四)处置办法

1、进出厂区的车辆,应自觉服从管理,凡违反本规定或造成交通事故的,按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对无牌无证或擅自进入厂区以及在禁止通行区域行驶停放的`各种车辆,除教育批评外,立即驱逐出厂。

3、加强门卫查验和厂区内巡逻督察,对违规车辆和无牌无证进入厂区车辆一律予以扣留,移交局处理。

4、进厂经营运输车辆不按序排队、取样、过磅及出租车乱停乱放的由局处理。

5、职工私家车辆不允许在单位内进行冲洗,单位保卫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二、厂区环境管理

(一)厂区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保持接待室、会议室的整洁、美观。

2、公共区域要求窗明洁净,墙面清洁,无死角,洗手间无异味。

3、公共区域须保持地面无痰迹、污垢、纸屑。

4、须按照保洁时间表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安排保洁时间不能影响公司的正常工作。

(二)厂区环境秩序管理规定

1、警卫人员须维护公司的安全,努力防范内、外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生产及生活秩序和侵犯公司利益行为的事件发生。

2、警卫人员须做好来宾的登记工作,并及时与总服务台联系。

3、警卫人员须处理好公司内、外车辆的进出门工作;并安排送发货的外来车辆按指定地点停放。

4、出租车不得出入厂区,特殊情况下出入者须向警卫人员说明原因,经批准方可入内。

5、员工上班时间必须着厂装、佩戴上岗证或识别牌。

6、员工进出厂门须下车推行,并按指定地点停放。

7、厂区内禁止吸烟。

三、厂区公共区域管理

1、禁止在厂区内公共区域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内垃圾扫入道路或其他责任区,禁止在厂区焚烧垃圾等。

2、公共区域内物品摆放整齐,不得占用公共通道,通道必须时刻保持整洁卫生。

3、公共物品不同的物料类别进行明确区分且标识清楚。

4、厂区公共区域进行功能分区,物品摆放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厂区有效管理。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生产工厂的管理制度》,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40 4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