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工作范文

如何运用时间管理中的"番茄工作法"(最新4篇)

发布时间

时间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存在,无论身处哪个社会层级,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谁也不会多一秒或少一秒。拿时间这一相同的赌注作押,在有限的时间范围里比他人学得更多、做得更多、走得更远,才有可能打破社会层级的约限,跻身精英阶层。因而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时间、提高效率,是实现社会层级跃迁的最靠谱途径之一。差异网为您带来了4篇《如何运用时间管理中的"番茄工作法"》,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一个番茄吃多少时间合适 篇一

番茄工作法之所以被创立,是源于它的发明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一次偶然尝试。有一天他在厨房看到一个番茄形状的定时器,就突然想给自己一个考验,给自己设定10分钟的时间,在这10分钟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就做一件事情,考验自己能否完成。每次闹钟响起的时候都休息5分钟作为奖励。逐渐地,他发现自己能集中精力做事的时间是25分钟居多。之后才有了“番茄工作法”的诞生。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每个人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都是不同的,尤其“手机综合症患者”,常常两三分钟就得掏出手机刷几下,有了手机的干扰,想要集中精力来学习或者工作就更难了。然而作为时间管理的初学者,我认为不妨学学“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一开始只给自己设定10分钟的时间,在习惯这样的强度之后,再慢慢增加时长。

在初期,我的设定时间也是25分钟,但因为我的工作经常会遇到被同事打断交流的情况,并且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对于我来说,25分钟的时间就太长了,经过摸索,我发现20分钟的小番茄最适合自己。而休息的时间我通常会设置成5-10分钟的弹性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

因此,对于每个小番茄的长度,不建议一定要是25分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量身定制。

给自己增加一个娱乐番茄 篇二

在当天工作不是特别多或者在工作中取得可喜成绩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个“娱乐番茄”用来放松和奖励自己。比方说看公众号文章、跟同事聊天、看几篇娱乐新闻等。

没有番茄可以吃了怎么办 篇三

毕竟我们不是库克、不是巴菲特、不是马云,每天都会有满满当当的工作安排,工作密度并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一天的。也会遇到某一天几乎没有几样工作的是时候,甚至只要4个番茄钟就把工作全部完成,在这种情况,如果把剩余的时间放在刷微信微博上不免显得浪费。

我的建议是培养自己长期学习一项硬本领的习惯,当然最好与工作相关,毕竟在工作时间还是不要偏离轴心工作。如果你是一名HR,那么就可以将空余时间用来学习办公软件或者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计划,利用这些空档时间给自己充电,提高专业素养。

番茄刚吃一口,进虫子了怎么办 篇四

在利用番茄工作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工作被打断。可以简单分为:

1)外部打断

2)内部打断

准备工作:在自己办公桌上放置一份的小活页本(已经翻到空白页)和笔。

外部打断:又可以分为可控型和不可控型。

可控型:来自于同事临时打断,比方说一些办公软件上问题的咨询。对于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可以先问TA,是否很着急,可否再等我10分钟时间,或者告诉TA,我正在用番茄工作法工作,说话的同时利用手边的笔在活页本上记录下TA的请求,表示这件事情我已记下作为代办。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在这项任务不属于非你不可的'情况下,可以将问题转换到其他有空闲的同事手上。

不可控型:大多数来自于上级领导的临时工作安排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当然不必多想,饭碗要紧,放弃番茄钟,响应领导的号召即可。

除了外部打断,影响力更大的其实来自于我们自身内部的干扰。我将它分为两种,分别是随时跳跃出来的小想法和猝不及防的生理问题。

对于随时跳跃出来的小想法,比如说突然想到还有其他的待办事项或者是工作灵感亦或是手机信息恐慌症等。对于这些小想法也一样在事先准备好的空白活页中做记录,一切都等当下的番茄钟结束的时候再来决定什么时间来处理这些信息。切记,记录时要工整,标明序号,大可提高你在解读和处理信息的效率。

对于猝不及防的生理问题,比如去一趟卫生间,准备好热开水备饮、觅食充饥等。在面对这些人有三急的境况,如果可以忍受,就推迟到休息时间去完成;如果难以坚持,那只好暂时放下番茄,解决三急。总之,番茄法是灵活可控的,不一定在执行番茄工作法时,得把自己放置在条条框框中。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如何运用时间管理中的"番茄工作法"》,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44 16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