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社会调查报告》,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社会调查报告 篇一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实施方案的安排,今年8月至9月,区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调查组对全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进行。调查组听取了区公安分局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汇报,向全体区人大代表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并召开了座谈会,深入到六处镇(街)、村居走访了部分群众,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区公安分局坚持以“鲁苏边界平安区”建设为着力点,以促进全区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治安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稳定大局。

(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冬季严打”、打击防范“两抢一盗”犯罪等严打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侦破案件109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8名,打掉团伙47个、成员134人,抓获各类逃犯261人,其中刑拘313人,逮捕175人,起诉281人。先后打掉了20余个盗窃车辆、粮食、电缆等重大犯罪团伙,查处黑恶痞霸团伙4个,进一步净化了社会环境,震慑了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的发生。

(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强化治安巡逻,重视技术防范,城镇电子监控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有了新提升。在农村推行了“治安双保”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治安防控的新路子。开展了重点部位治安专项整治工作,为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配备了专业保安和防护设备。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在校园门前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安装了100余盏监视探头,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加强了对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区公安分局作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在打击犯罪、保护一方平安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维护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台儿庄古城重建等重点工程中,区公安分局靠前参与,主动工作,强化安全保护,妥善处置紧急事件,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国庆节期间古城游客高峰期及各项重点活动的安保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深入打击经济犯罪,今年以来破获各类经济案件2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加强警企共建,搞好服务指导,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重视加强基础和队伍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利用网上预警系统抓获各类逃犯7人,信息网络对办案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完善了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连续7年被市局评为执法质量优秀等次。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重视干警素质提高,多次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了民警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认真落实“五条禁令”和《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加强对干警队伍的监督管理,连续五年未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我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是充分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对“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的打击力度还不够。当前,“两抢一盗”案件还处于高发期,特别是街头抢劫、抢夺财物,超市、医院等人员聚集区盗窃摩托车、电动车等行为还较为猖獗,居民小区入室盗窃现象时常发生,广大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少数痞霸、恶势力寻衅滋事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社会治安管理控制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流动人员、出租屋、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管理控制不够规范严格;交通事故的控制效果不够明显,少数交警执法理念有偏差,工作中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的现象。

(三)治安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治安双保”作为农村治安防范的一种新机制,在执行中出现了“安保人员进村”未得到有效落实、保险范围较窄、理赔难等问题,“治安双保”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未充分发挥,警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群防群治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

(四)干警素质和工作效率还需提高。部分干警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有生、冷、硬、推的现象发生;一些案件接出警不够及时,案件处理周期长,效率还不够高,警民关系和谐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对评议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评议调查组及时向区公安分局进行了反馈。区公安分局高度重视,通过召开警民恳谈会、开展大走访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一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调查组认为,有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一时难以彻底整改到位;有些问题并非公安机关一家能够解决,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为此,对下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打防并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要继续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下沉警力到基层,对一些治安复杂地区、行业或某一方面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增强治安防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治安管理案件的举报和查处力度,重点打击盗窃、抢劫、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积极开展对公共娱乐场所、流动人员聚集场所、网吧、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努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加强对事故多发地段的监管,加大对无牌无照、酒后驾驶等危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切实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严格消防监督管理,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对“两抢一盗”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两抢一盗”是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研究措施,周密部署,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确定打击的重点场所、重点地段、重点对象。要提升侦察破案水平,对一些有影响的恶性案件,要集中全力快速侦破,坚决遏制“两抢一盗”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寻衅滋事、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城乡流氓黑恶势力团伙要坚决打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指挥协调机制。充分发挥“110”警务指挥平台作用,抓好社会治安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和了解社会治安信息。完善巡控机制。建立全方位的治安巡逻制度,把警力更多地投向街面,投向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的地段和时段,要坚持巡逻的经常性、连续性,及时制止、控制可防性案件。进一步加强监控系统建设,力争实现城区“无缝覆盖”,乡镇村居重点区域覆盖,不断强化对社会治安面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公安机关要切实发挥治安防控体系的中坚作用,加强与各单位的配合,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努力构建社区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大格局。完善农村“治安双保”机制。要认真调查研究“治安双保”工作实施中的成绩和问题,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不断改进工作,让群众满意。

(四)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素质。要加强思想建设,全体干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严格贯彻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要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探索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办案水平;要强化作风纪律建设,坚决纠正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治安管理队伍。

调查报告 篇二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构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基本状况

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已构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xx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55。48万个,营业面积1834。2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543。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19。84万个,营业面积1036。78万平方米、成交额2969。65亿元,分别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2。32%、35。76%、56。52%、73。81%。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构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商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xx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xx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xx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xx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xx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潜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商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二)市场整体辐射潜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商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xx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

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经营环境差,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个性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许多违规经营的状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状况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商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商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商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构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商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五)新型业态对商品市场冲击大。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它们运用配送、代理制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规范化流通运作模式,在商品流通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对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这种状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推荐

(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大流通意识。流通活,百业兴。商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企业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群众消费、促进商品生产、活跃商贸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素质性、结构性因素影响,我省商品交易市场面临规划引导不够、创新潜力不足、转型提升缓慢等问题,又受到连锁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和省外部分新型交易市场的挑战。因此,务必充分认识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发展蓝图。好的规划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法定性、稳定性,使空间与产业得以有效拓展和发展。我省要改变商品市场散、小、品质不高的格局,务必要强化规划意识。三是强化开拓意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湖北、浙江等地商品市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解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利、放权、给政策,既要大胆又要大度。

(二)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规划引导。要放眼长远,着眼全省、全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要依托现有主题市场、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透过市场布局和调整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充分思考商品市场集群化,构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二是抓战略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带动潜力强的重点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三是抓提质改造。透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支持此刻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档次;支持将现有分散的小规模同类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向市场集群化发展,增强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五种潜力。一是提高市场创新潜力。引导重点市场创新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用心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平价批发、代理、经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咨询、共同代理、展销展示、配送服务等现代市场功能,把重点骨干市场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业引导中心。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仓储、物流配送、旅游购物、流行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综合体。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依托市场商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带给市场实时动态信息,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市场信息化潜力。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公告系统、联网监测监管系统等。鼓励发展适合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用心培育和引进网商,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

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加快建立支付、信用查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软实力。三是提高市场监管潜力。用心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制定、宣传与实施力度。启动集贸市场管理办法修编程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建立适应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对市场上市食品、农产品、重要商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精简执法检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制定不同类型市场的管理服务标准,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建立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鼓励专业的市场管理公司做大做强,透过输出专业管理、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提高市场创品牌潜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加强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导省内有必须知名度的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尽快注册服务商标、防御商标等;鼓励市场注册群众商

标等,并授权经营户使用;用心支持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品牌企业在市场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等,提高市场上市商品品牌率。五是提高市场主体综合潜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举办者进行股份制改造,透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改造提升、对外拓展、兼并收购的潜力;鼓励现有品牌市场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透过兼并、整合此刻各类市场资源,培养组建市场集团公司,采取连锁化、超市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三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会商制度,统筹协调流通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项目量身定做服务措施、优惠政策、解决建设难题。二是要素保障。建设大型市场集群,最大的要素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要借鉴武汉汉口北商贸枢纽区的做法,以园区的方式、价格为大型商品市场集群项目供用地。此外,政府应用心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人才培训等措施,为商品市场的发展带给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三是机制保障。首先要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部门在制定地块详规是要征询商务部门的意见等机制。其次要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要组织专门班子,开放“绿色通道”,为项目开工、开业带给全方位、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加大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强财税扶持。各地要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用心支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要从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在市场试营业期给予税费减免。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搭建商品交易市场金融合作与资本运营平台,拓展商品交易市场融资渠道,构建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市场经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推动银行卡、电子支付业务等在市场的应用,为市场经营户带给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调查报告范文字 篇三

一、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我市下辖17个县(市、区)以及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0xx5平方公里,总人口417.26万人,是山西省的主要的棉麦基地。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842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86家,小作坊556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212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食品经营企业10105家,餐饮单位6930家。全市共有1256人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6个部门可对食品进行检测,158人从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4家(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注册品种共计735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家,医用氧生产企业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36家。经营药品批发零售企业1519家,其中县级以上391家。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有临汾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和侯马通盛医药有限公司。全市共聘用药品监督协管员211名,药品监督信息员2890名,药品监督和供应网2738个,覆盖面占行政村92.2%以上,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市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

1、构建了食品安全责任和监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总责”的要求,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坚持“有事故必追究,有隐患必处置”的原则,健全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了食品企业信用档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全市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临汾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建立起“指挥有力、政令畅通、动作快捷”的组织管理体系,各县市政府与乡镇签定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基本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监督网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一是从源头抓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广泛宣传《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农资经营户,制定规程,建立基地,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全市相继制定了6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9个产品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11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定期对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市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渔业养殖、猪肉等进行例行检测,确保了种养业安全。

二是严格生产加工,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质监部门严格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为重点,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要求,加强对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度定期报告以及监督抽查工作。对842家食品加工企业,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详实准确的档案和违法行为记录,并坚持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坚持“四包问责制”,责任到人头,充分发挥农村质监中心站的作用,延伸监管触角,聘请了262名食品质量协管员,及时掌握动态监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逐步使食品生产企业走上标准化生产轨道。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工商部门从日常监管制度和企业自律制度入手,进一步细化《重点区域食品流通分布图》,保障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曲沃、侯马等地都与食品经营户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市场巡查中,严格按照“六查六看”的内容,逐户逐项进行检查,加大对农村销售伪劣和不合格食品行为的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元旦、春节、“3?15”活动月、五一节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并及时收集有关案件线索,查处违法行为。商务部门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检查,并会同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酒类市场和肉品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通过查处,及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杜绝不合格食品,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四是严格餐饮消费监管。卫生部门对餐饮和食堂卫生进行时时跟踪监管,定期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在5600家企业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组管理,实行了餐饮业、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卫生规范化。建立并严格执行餐饮业、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有效解决了餐饮业中存在的设施差、管理差、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以防控食物中毒事故为重点,对农村集体用餐实行了申报制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与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教育部门联合下发了《临汾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和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强对农村小食店、小餐馆及自办宴席的监管,进一步理顺了农村食品监管体制,下大力解决监管空白问题。 民族宗教部门开展清真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严禁假冒清真食品流入市场,建立和完善了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2、对药品安全实施了全过程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严格加强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实施科学有效监管,使药品安全工作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

一是整合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换证、认证等手段,淘汰规模小、质量保障水平低、管理混乱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优势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迅速提高。全市14家药品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在全省率先全部推行了综合监管软件系统。

二是整顿医疗机构。在全市开展了医疗机构制剂整顿,结束了医疗机构制剂无固定处方、无固定工艺、无标准、无说明书和审批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是整治药品流通市场。在药品流通环节,以调整理顺购销渠道为重点,坚决治理药品批发企业、连锁企业不统一配送药品、零售药店出租(借)柜台、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规范净化市场环境。在全市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统筹城乡市场监管,全市零售和零售连锁药店1519家,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有效改变了农民“用药难,用好药更难”的局面。在医疗机构开展了药房规范化建设,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使药品不良事件早期发现、及时处置,药品经营使用规范化建设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经常性的药品安全隐患摸排,对涉药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制假、售假药械行为进行惩罚,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惑。《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规定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实行各部门分段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从监管职能看,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10多个部门,存在重复监管现象,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影响监管效率。目前尚没有更细的实施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等问题,甚至在监管上出现一些空白和盲区。特别是食品生产、养殖方面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有些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

2、食品行业整体设施管理水平较低。一是农业种养殖环节的污染严重。由于目前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有些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含激素类药物、剧毒农药的使用引起的牲畜中毒或影响健康情况难以控制,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二是食品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为家庭小作坊,特点是“小、散、乱、脏、差”,这种生产单位缺乏合格食品的基本条件,食品标准难以达到要求,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城乡食品经营单位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缺少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验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集散地。经营业户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四是农村食品市场分布面广,监管网络不健全,导致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隐患比较多。

3、食品安全协调工作难以开展。目前,虽然《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并开始实施,但正面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处在从“条条”向“块块”的过渡期间,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改革到位之前,卫生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继续承担原来各自的食品监管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依旧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存在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活动开展难、信息收集难的问题。

4、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薄弱。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少,监管范围大,机构体制难以适应任务的要求,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特别是乡镇村级没有监管机构,乡镇村虽然建立了协管体系,从社会各界聘请了监督员,但全市没有几个县落实监督员的待遇,待遇也不高,现有的制度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制约力,他们对药品协管工作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因此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5、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品供应不足。部分药品流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按照国家gsp认证规定规范经营,“有令不行”,与监管人员玩“猫捉耗子”游戏,使得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品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不高,流动性大,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药学知识。部分县市农民用药主渠道仍以乡、村医疗机构为主,而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偏小、品种不足,价格较高,给农民用药带来不便。县、乡、村、个体药库、药房条件较差,药品贮存养护达不到保证药品质量的规定要求,难以保证质量。

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1、建立综合监管长效机制。按照“政府重点抓牵头,依靠牵头带队伍”的工作思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监管体系建设。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牵头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部门的协作机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整合食品监管资源、检验检测资源,搭建好各食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做到信息互通共享,形成综合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我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食品监测与监督抽查制度、食品安全科学评估制度、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制度等,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规范化水平,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建立安全信息网络。介于监管部门人员少的现状,结合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四类药品”电子监管码工程,积极探索将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药品批发企业的所有药品购销情况实行计算机管理,药监部门通过在线监控,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开通地方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在网页设置法规咨询及指导、国家及各省发布的假劣药品信息、网上办公、安全用药咨询等栏目。让群众登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了解药品供应相关信息及食品药品安全动态,学习安全用药相关知识,获得相关服务。

3、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突出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 m.xiaozongshi.com 保健品等作为重点品种,紧紧抓住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生产、食品经营和消费等四个重点环节,在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各类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市场,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二是着重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取缔一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始终对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个层面的人员担任食品安全工作监察员,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要通过新闻媒体,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以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4、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设施建设。从目前食品药品安全严峻形势和从事安全监管队伍素质来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机构建设,健全监管职能,充实监管力量,通过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执法行政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安全监管形势的需要。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监管机构装备水平,加强食品药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整合监测资源,建立起区域性的食品质量公共检验机构,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免费的技术保障。要大力扶持建立医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及时、方便、快捷、全面辐射的供应网络。

5、抓紧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出现一系列对接问题。建议立法部门尽快组织力量,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法配套实施办法,为执法监管部门提供法律依据,使各项监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调查报告 篇四

一、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宁波市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方式为主,生化处理为补充,各县(市)区都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者卫生填埋场,同时加强了环境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城乡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网络基本建立。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压缩机和清运车,大部分乡镇建立了环卫所,村(小区)收集、镇(乡、街道)清运、县(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各地建设和环保部门加强资金配套,总结试点经验并加以推广。如北仑区牌门村,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岚镇等地的垃圾分类-生态转化-资源回收处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奉化市江口街道竺家村的门前屋后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三包"和定期检查考核模式,确保了垃圾清理的责任落实。奉化市溪口镇还实施了生活垃圾机械化分类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渐趋完善。市6区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总处理能力约为每日2900吨左右,其中枫林和镇海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吨和600吨,枫林大岙和鄞州野猫岙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500吨和800吨,基本能够满足市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其他县(市、区)分别都建设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余姚、宁海、奉化3个垃圾填埋场经过省建设厅鉴定,达到了无害化处理要求,象山县正加紧进行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建设,慈溪市已经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预计xx年3月可以建成投运。

(三)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稳步扩展。近年来,宁波市启动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工程建设,中心城区已建成可再生资源回收站近百家,每个站以居民居住地500米左右为服务半径,既方便了群众,又保持了社区环境的整洁。根据市政府部署,正全面推进社区回收网点的布局及可再生资源交易集散中心选址论证,以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收集运输成本较高,少数地区不堪重负。城乡一体化的生活垃圾三级处理网络虽已基本建立,但这种模式存在运转成本过高的缺陷,实际操作还难以达到全覆盖。通常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费用每吨在80元以上(不包括处置费用),一个xx人左右的村庄每天产生2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年运行费用约需6万元,对于农村来说是一笔难以负担的支出。特别是边远山区,运输距离远,转运成本通常要比平原地区高出1倍以上,加上这些地区经济薄弱,财力更是难以支撑。

(二)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分类收集难以推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1吨生活垃圾从热值衡量相当于0.35吨煤,还有大量可供再生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宁波城乡生活垃圾均为混合收运,由于没有事先分类,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垃圾卫生填埋场都难以真正做到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近几年,市生态办以下达任务书的形式,在老三区的几个社区搞了试点,但由于回收运输渠道不畅,垃圾分类后运到中转站又混合在一起,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分类收集难以推广。

(三)区域之间缺乏统筹,整体效益难以发挥。由于各地自行建设、区域割据的格局依然没有打破,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较差。单就城乡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来说,各县市(区)的处理设施服务范围相对封闭,政策各异,就是市六区的处理设施,也做不到统筹兼顾和资源合理利用,难以"就近、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造成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废弃设施缺乏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早期建设的填埋场设施简陋、防渗措施简单,虽然大多数简易填埋设施已经关闭停用,但二次污染依然十分严重,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尤其是少数经济欠发达乡镇还沿袭这种简易填埋方式。加上收集不够彻底,还有不少垃圾被居民露天置于路边、田间地头或水池河边,严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并产生生物性污染,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

三、对策与建议

城乡生活垃圾要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高效化运行,其核心是要解决好生活垃圾分类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问题,引入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区域的行政割据,优化组合不同的处理方式,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乡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调查报告 篇五

一、实践目的

对宁夏地区人口数量与经济的发展动态相关性研究,预测十年后宁夏西吉县人口数量随着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从而使城乡规划更加合理,推动整个宁夏城乡的发展。

二、实践内容

对于宁夏西吉县的经济发展研究中,要对该地区人口动态变化需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宁夏西吉县人口动态的变化情况做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本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做相关研究,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开发运用资源、能源,协调发展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富强、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宁夏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属于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1688-2633米,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首先,我们先规划了西吉县的走访路线,带着目标,我们开始了我们计划的方案开始了走访的调查。在走访中,我有感受到了西吉县人民那熟悉的质朴、热情的感觉。在路途中我们大家虽然有点累,但是趣特的乡间道路,沿途的风景,消去了我们一半的疲劳,带来一种有趣的趣事。就是在这种痛苦并幸福的走访中我们大家度过了一个有趣的假期。

三、实践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而且这个假期让我获得的知识和亲自体验的感受是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这段回忆变的更加浓烈,应该随着社会步伐的发展越快滋味越浓烈吧。

我们走访调查和网络资料的收集,由于人口数量的复杂,经济发展数据的调查难度大及可供参考的官方数据的局限性,时间的有限。我们只能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人口情况的变化、与经济变化相对比对宁夏西吉县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从整体证实出西吉县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宁夏西吉县的人民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上中都有很大的改善,最为突出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这说明宁夏西吉县县域经济从低产业向高产业转型,而我国也正处在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中,并且在不断的发展,综合居民人均收入可说明这样的转型是对中国的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对宁夏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动态相关研究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西吉县人口模式、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这次调查,西吉县的人民特别是在人口素质方面需要很大的改善,首先农村受教育程度较低,在调查过程中,有少些人认为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而选择置之不理。

西吉县人口的数量增长相对较快,通过数据表明全国人口增长率为5.08%,而西吉县人口增长率高于这一值,说明西吉县人口增长对于全国来说是过快的。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是体现人口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地区发展实力和潜在的体现,而西吉县人均受教育只在初中程度,这说明在人口素质文化中还是处于较低阶段,这就约束了西吉县在产业中不能更好的发展更多新型产业,例如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发展,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对全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产生较大的阻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近几年,人口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直接导致了劳动力缺少,并且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日益增大,加速了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使得人口城乡化加大,劳动力转移,影响力生产产业的结构变化。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西吉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人口数量的稳定增长,不能过快或者停滞不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口发展模式,降低老龄化现象,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培养高新产业技术人才上,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提高,而相对于产业结构,需要不断创新,保持在稳定增长的经济发展中,协调好县域经济与当地资源和能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绿色生态经济,为建和谐西吉、文明西吉、富强西吉而努力奋斗!

调查报告 篇六

一、调查目的

社会调查是每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项经历,它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积累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见不到的知识和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就会为我以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实习基础,我相信只要我立足于实践不断积累,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总结进取,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我就一定能在自己的所在行业中干出成绩。现在我就对我在北京安通物业管理公司所做的社会调查做一个小结。

此次调查活动既是为了检验本人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两年的成果,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立完成调查研究工作的能力,从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以便为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岗位工作打好基础。

本人于xx年7月22日至8月22日,对x公司内部职工薪金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同时为了帮助安通公司领导层了解本公司基层员工对公司、对团队、对工作等方面真实的感受和心理状态,诊断当前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此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安通公司内部员工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研究。

调查期间所观察的公司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作一个系统的论述。

调查对象:x公司职工

调查时间:xx年7月22日至8月22日

二、x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北京x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18日,公司主要经营项目以物业服务为主业,涉及物业管理、经济信息咨询等物业相关项目,注册资本50万元。公司采用直线制管理机制,目前在职员工40名。

三、x业公司职工薪金情况调查

相比较房地产开发行业,物业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综合服务行业,员工以基层人员为主,涨薪对他们的意义更为重大。

(一)调查问卷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我重点对公司基层员工队伍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符合预期要求。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公司薪金制度的看法、建议以及员工自身的一些发展展望。从调查结果来看,x公司员工队伍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职工总体文化程度偏低调查数据的30名员工中本科生1名,专科毕业生4名,高中毕业生11名,高中以下文化水平14名。专科以下文化水平员工人数占全体员工人数的86%以上,总体来看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劳动技术职称人数偏低安通公司全体员工中,现已取得中级技术职称的2名,初级技术职称9名,无职称人员19人。无职称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70%左右。

x公司员工对公司福利及工资结构基本满意度低调查中发现,x公司的薪金结构基本是岗位工资加福利待遇及绩效工资,工资发放很准时,在这点上员工的意见统一没有分歧。

x公司员工年龄阶段普遍偏大40岁以上员工占全体员工人数60%以上比例,这一点也符合物业公司服务社区的工作特点。

不同年龄调查比例图:

x公司员工性别比例男女对比为2:1此次参加调查的男性员工为20人,女性员工为10人。

目前薪金情况及员工满意度的统计本公司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1名。工资在3000—5000元之间的1两名,工资在20xx—3000元之间的4名,其余24名员工工资都在1000—20xx元之间,岗位工资差距较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社会调查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8 20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