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策划方案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最新6篇

发布时间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篇一

关键词 通用技术;技术素养;教学设计;三视图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152-03

1 实践活动重在提升学生技术素养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属于操作技能范畴的内容,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属于技术语言的内容,表现为以图样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以及与他人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图样的表达也就是对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木工、金工、电工等制造技术领域的操作技能。通用技术课时有限,把学生培养成熟练的绘图员和技工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教学目标,所以只要能配合整个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有选择地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即可。

如“三视图及其绘制”的教学设计,应着重把握技术交流语言的功能与作用,知道三视图产生和形成的过程,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能通过所给基本视图建构零件实体形状;能看懂主要尺寸标注;能通过标题栏信息获取相关技术信息。在技术图样的实践活动中要牢牢把握它的语言功能和作用,运用图样的目的就是传递设计意图,尽可能规范使用图样,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有了三视图的基础,在选修模K进一步引导学生识读相关图样,如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平面图,体验建筑的空间关系。学生绘制的图样及依据图样制作的模型中,图1是用轴测图表示的设计草图;图2是用轴测图表示的每层的体量关系及平面图;图3是用三视图表示平面、立面及西立面,以及用轴测图对整体的表达;图示4是制作的1:50建筑模型。

本案例目的在于在有限的通用技术课时内,使学生通过绘制图样,实现技术交流,完成模型制作,感受建筑体量及空间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

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制造领域的操作技能常用到木工、金工、电工技能,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实践活动时,教师应通过正确示范,包括利用一些视频媒体演示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传授给学生手工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操作的各种注意事项等安全知识。课堂上常用到的工具的操作,如锯割木块、挫削、电路的焊接等,教师应首先规范演示,再使学生进入操作过程。在操作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保证学生正确操作。近年来,激光切割、3D打印也开始被引入实践活动,设备所加工出的模型精度更高。教师应加强设备操作基础规程的常识性指导,使学生学会安全使用即可。

2 基于技术探究的实践活动

通过技术试验增强探究性 技术探究是技术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技术试验不仅可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试验能力,并从中构建新的技术知识与技能。如教学苏教版“建筑及其设计”的第二单元第三节“简单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模型制作”,教师让学生设计制作梁柱结构的模型,试验探究在规定的条件下如何提高结构强度。学生用ABS杆、502胶水设计制作模型,用10吨的小型微机屏显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试验,直观观察结构形变、破坏,机器记录下形变大小、受力的曲线图。试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同时培养了技术试验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技术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做好设备、工具的准备工作,调动学生人人参与、亲身体验 如在上述梁柱模型设计制作的案例中,上课前教师要检查调试好万能试验机,准备好ABS杆、502胶水、PVC板

等材料,以及壁纸刀、剪刀、钢尺等工具。相应地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指导学生操作万能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性能试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做出设计方案,经过讨论优化,制作出模型;对模型再进行测试,根据试验数据,每个小组撰写试验报告。

案例具体设计要求包括:1)设计制作一个梁柱结构,模型质量小于100克,最长边长(圆就是直径)不能超过100 mm,结构高度(400±10)mm;2)除了所给材料,不准使用或者添加任何其他材料;3)由万能试验机检测承载值的大小并记录承载值;4)求承载与自身重量的比值。

每一项探究试验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工具以及设备,准备得是否周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显然这些需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大连市普通高中创新实践学校目前是大连地区专门为大连市高中生创办的创新实践学校,大连市财政局、教育局投入相应专项资金,为各种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提供保障。学校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探究试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中来,做到人人动手、亲身体验,使实践活动的探索性不断增强。

3 在技术设计实践活动中培育创新思维

技术设计是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产品设计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技术设计,产品的结构是否合理,工艺性、可靠性、经济性如何,都取决于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在苏教版“电子控制技术”的教学中应用案例[1]:小孩和老人夜间上厕所开灯很不方便,开灯时甚至会摔倒,请帮忙设计一个能自动控制的小夜灯,方便夜间小孩和老人上厕所时照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了解要解决的问题所受到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提出设计要求。

2)功能要求:用手触摸片,灯自动会亮;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灯亮的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灯会自动熄灭。

3)技术要求:设计电路图,选择电子元件并填写元件清单;搭建电路,模型制作(用插式面包板搭建电路并验证,按一定的比例制作模型,画出电路布局图及模型中的电路走线图);焊接电路(根据改进优化的电路图焊接电路并安装到模型中调试优化,根据功能需要调试电路并优化)。

4)外观要求:美观大方。耐用性:结构坚固。

5)安全性能:使用直流低压电源,绿色环保。成本要

求:低于25元人民币。

6)完成期限:7天。

制订设计方案

1)收集信息。

2)进行设计分析。围绕使用者、待设计的产品、使用产品的环境三个方面分析。

3)方案构思。引导学生思考人机关系,遵守设计的一般原则。

4)方案呈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定限制条件下,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形成多角度的设计方案,促进设计的不断优化。高中生的工程意识还很模糊,在通用技术课堂上通过呈现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使用标准图样进行技术方案呈现与交流,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

模型或原型制作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而且模型在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模型能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测试、评估与优化 测试是检验所设计的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能否正常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测试过程也是一项设计不断优化的过程,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使产品设计得到改进。再好的设计也有可能被优化,而优化的过程往往需要反复进行试验与改进。

在组织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实践活动时,一般采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策略――既要考虑到设计活动过程的规范要求,使之能够产生培养学生各种技术素养的效果,又要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有限的实际状况,选用容易制作的材料来制作模型、表现设计作品。

4 关于技术实践活动的评价

这里所说的技术评价特指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对技术与设计方面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评价”[2]。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无论是讲授课,还是设计课、技术实验课、作品制作课、作品点评课,都时常面临如何对某一设计进行评价的问题。对于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技术设计的评价,可以从技术性、使用性、创造性及社会性去评价,如图5所示。

教师的评价包含和综合了课程内容的核心,对学生技术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技术产品、技术试验、作品设计的评价,还是对模型制作的评价,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可以采用自评、他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2)需要使学生明白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把评价和指导联系起来。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启发性的反馈,让学生明白如何做。

3)在评价过程中可适当采取量化评价,所采用数据应相对准确。

评价技术产品既是学生技术素养的体现,又是促进学生技术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把技术评价的一般原则融合在活动过程中并加以引导,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还应把技术产品评价与技术产品的改进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 结论

本文从技术操作技能、技术探究、技术设计、技术实践活动评价四个方面,结合一线教学实例论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开展技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方法、经历的过程或步骤,应用创新教学设计理念,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贴近技术实际应用,贴近生活,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用技术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开展通用技g课程的技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创新实践课程系列丛书。电子控制技术项目任务书[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篇二

Abstract: The road survey design is to survey and measure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survey and design information so as to prepare the design documents as required, according to the road route of the design plan,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rban road route that of urban planning. The design needs to reflect the relevant national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and should be practical, advanced, economical, safe, suitable, beautiful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关键词:道路;勘测;设计程序;程序;原则

Key words: road;investigation;design procedures;procedures;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072-01

0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条件,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在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以及人民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所组成。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道优点:机动灵活,直达门户;运输速度快,适应性强;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道路运输在客运上有很大优势。

1工程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的“可行性研究”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决策和编制计划任务书的科学依据,可定义为”论证工程(或产品)项目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论证何时修建或分期修建,提供业主决策依据,保证工程的经济效果。公路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所有大中型项目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委托书),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后应进行评估,经过综合分析后,提出投资少,效益好的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交通建设综合管理的手段,必须从运输生产的目的出发,研究技术可行性必须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研究经济效益必须考虑采用新技术的可能,重视运输领域的综合效益,可行性研究应附有必要的图表,其中包括路线方案(及比较方案)图,历年工农业总产值与客货运量统计表,公路客货运量,交通量预测表,效益计算表等,在可行性研究同时,应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以工程性质,路线位置,资源利用,环境影响等为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推荐最佳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编制设计任务书提供科学依据。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1 总论(或概述)包括建设任务依据和历史发展背景、研究范围与主要内容、研究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与建议等。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评价。包括区域运输网现状和存在问题、拟建项目在区域运输网中的地位与作用、现有公路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等。

1.2 经济与交通量发展预测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经济特征、经济发展与公路运量和交通量的关系、交通量的发展预测,建设规模与标准。包括项目建设规模、采用的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1.3 建设条件和方案比选包括调查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方案拟定与比选、提出推荐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和工程概况,对环境影响作出分析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包括主要工程数量、公路建设与拆迁、项目总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筹措办法。若为贷款或引资,还要研究利率、偿还方式及可能性等。

1.4 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包括勘测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计划与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等。

1.5 经济评价包括运输成本等经济参数的确定、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费用的估算、进行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建设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分析。对于贷款项目还要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提出技术先进、投资少、效益好的最优建设方案。

2测设计任务

公路施工前的勘测设计工作是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进行的。设计任务书应根据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任务书由提出计划的主管部门下达或由下级单位。编制后按规定上报审批。设计任务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建设依据和目的意义;建设规模和性质;路线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工程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设计阶段及各阶段完成时间;建设期限和投资估算,对分期修建项目应提出每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施工力量的原则安排;附路线示意图。另有工程数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和投资等只在上报任务书时列入,供审批时参考。设计任务书经批准后,如对建设规模、技术等级标准、路线基本走向等主要内容有变更时,应经原批准部门同意。

3设计阶段及其内容

3.1 设计阶段: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3.2 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①初步设计:两阶段和三阶段设计中的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初测资料编制。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②技术设计:三阶段设计中的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技术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③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三阶段设计中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和补充定测资料编制。

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批准的推荐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定测资料编制。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篇三

[关键词]档案管理者;管理新技能;提高

一、关于“技能”的新内涵

相对于观念的间接影响和基础而言,是否有新技能,是能否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的直接因素和现实。当然“技能”一词的涵义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就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定义一样,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掌握信息语言,会断文识字,更重要的是掌握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信息语言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从档案界整体人员的素质而言,在电子文件时代来临之前,更新技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二、加强培训,掌握新技能

就整体而言,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界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目前广大档案部门拥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门人才,也有一支力量不小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队伍,然而这两方面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粘合不紧的两张皮,有机结合程度不高;而至于兼具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一身兼两任者,则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要改变这种不缺人但人才匮乏的局面,需要我们走内举外引之路,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支有志献身于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具体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各高等院校的档案专业教育,要加强档案管理新知识、新技术运用的教育,要把档案管理现代化,尤其是档案计算机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问题,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总之,高等院校档案专业要对档案专业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新技能的系统教育,尽快培养出一批既掌握档案学知识、又懂得新技术运用的专业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说,只有高等院校档案专业加强专业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养,才是真正解决档案管理现代化人才短缺问题的措施。

第二,加强档案干部的再培养和继续教育。目前,我国档案部门已经普遍开展了档案干部的继续教育。把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放到第一位,树立用人新理念,以追求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并举的双重效应。

第三,走出去,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广泛吸纳、引荐、引进所需的专业人才,来壮大档案工作队伍,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质量。

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与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带给档案部门的压力是无形的,但又是巨大的。虽然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谈不上有“优胜劣汰”的竞争,但是如果不能主动适应随新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必将使档案部门的工作水平滞后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能胜任信息社会中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职责,最后也必将严重影响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评价,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地位也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时,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的发展变化。正如有些同志所言,对于电子文件管理,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做到既冷又热。所谓冷,就是要牢牢把握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使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方便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所谓热,就是要加紧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电子文件形成和管理知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迎头赶上,适应这种形势。

三、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呢?我国1999年出版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就分析过这个问题,并指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技能包括三大方面。我们认为这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相一致的。

(一)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1.档案学概论

了解档案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中国档案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明确档案的基本含义、本质属性和档案种类的划分等。

2.档案管理学

了解和掌握以档案收集为重点的档案馆(室)的馆藏建设方法与途径;掌握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提供利用的原则、方式和方法;掌握档案管理和利用中有关信息的反馈技术和方法等。

3.档案保护技术学

了解纸质档案耐久性的检测指标及方法,掌握造纸原料质量、纤维质量、造纸工艺与纸质耐久性的关系;了解各种纸质档案字迹材料的主要成份及其作用,掌握影响字迹材料耐久的因素;掌握一般声像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和保护条件;了解档案馆库温湿度控制的依据,掌握档案馆库内外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微生物、昆虫、鼠类的基本知识及危害档案的情况,掌握防治它们危害的措施、技术和方法等。

4. 文书学

了解文件的概念,明确文件及公务文件的特点、功能及其表现;划分公文立卷范围和编制立卷类目等。

(二)计算机应用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自然科学基础学科

学习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物质运动规律,掌握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子及电路原理等。

2.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专业学科。在这项技术学科领域内最主要的是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规模型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学方面的分支学科。这门学科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认真学习微电子技术,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原理,特别是集成定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打好基础。

3. 电子计算机技术

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目的是了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分类及发展趋势。懂得电子计算机的算术基础、数理逻辑、脉冲及逻辑电路、运算方法及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及外部设备等,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

4. 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

目的是了解熟悉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和其他数制的转换关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及各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等,掌握程序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现代通信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

如果说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及软件基础上的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社会的“大脑”的话,那么由程控交换机、光缆、通信卫星及其他现代化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交织而成的覆盖全球的电信网络,就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就是要了解现代通信的工作原理及所需设备的作用、性能及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存储、传输的方法和技术,为管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打好技术基础。直接管理电子档案的人员,应掌握网络操作技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以上水平。

6.办公自动化(OA)及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电子计算机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生产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OA)和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等方面,并产生着大量的电子文件。我们掌握了办公自动化、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基本知识,就掌握了电子文件从产生到运作的过程及规律,便于从电子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电子文件形成和归档的技术要求。

7. 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应用知识

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正在两个方面迅速地展开:一是为提高纸质等载体档案的管理效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而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二是电子文件归档及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前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应用,已被广大档案工作者接受并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后者正在起步。学习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知识,就是要了解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各种应用的典型范例,熟悉其相应的应用程序等,以便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深入一步地拓宽电子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范围。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电子计算机操作应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以上水平。

8. 设备维护知识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涉及很多设备,如电子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通信的一系列设备、电源设备、调控设备等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这些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涉及到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而且要涉及到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对这些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掌握一些保养、维修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

9. 标准化知识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离不开标准化。它涉及到标准制定、贯彻、修订等知识和方法;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管理、电子文件生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工艺流程、保存条件等多方面的标准内容。了解并制定、完善这些标准,才有可能做好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篇四

关键词:暖通空调, 方案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现状分析

1.方案设计是设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而且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工程投资、运行能耗和费用、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调节性能、操作方便性、维护费用、环境影响、人员舒适性、机房面积、建筑层高、建筑美观性等诸多指标参数。设计方案的问题往往是方向性的问题, 造成的损失通常较大, 而且修改困难、影响时间长, 例如前些年流行一时的分户电热供暖方案, 使供暖的一次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 如果此类“新” 的技术方案得到推广应用, 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方案设计是暖通空调设计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关系户”很多, 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从住户、业主、公众、施工、政府相关部门、建筑相关专业等众多方面来考虑问题, 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关系, 因此它也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设计工作。

2.方案设计是目前易被忽视的设计环节

由于建筑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投标中能否中标, 关系到其效益和生存, 因此它受到了设计院领导等各方的重视, 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投入的精力也很大。相比之下, 对于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有关方面往往重视不够。在大多数情况下, 建筑方案招标设计阶段, 暖通空调专业基本上是“靠边站”, 建筑设计方案评标审查时通常只看重建筑造型方案。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对方案设计也往往重视不够, 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 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图纸绘制上。经过长期“训练”, 一部分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已经成了“画图匠”。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设计周期普遍偏短、建筑设计收费和分配体制不合理。在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时, 多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创新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成倍增加、风险增大、设计周期大幅度增加, 而限于偏短的设计周期, 不可能在方案设计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 目前的设计费按总投资( 或建筑面积) 的固定比例来收取, 与设计质量和水平无关, 而且与国外相比明显偏低, 通常不超过工程造价的3% , 一些国外建筑设计费率为7% ~10%; 目前各专业分配比例对暖通空调专业也很不利, 暖通空调的分配比例平均为总分配值的10% , 这与目前实际的工作量比例不相称, 从而大大挫伤了暖通空调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暖通空调设计的特点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近年来, 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新的技术方案大量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 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各方的评价结果往往各不相同, 甚至大相径庭; 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是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方案, 这是长期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现行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有十多处提到应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 但关于应如何评价比较, 设计人员却找不到答案。这就需要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双“慧眼”— 科学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使真正优秀的设计方案能够为设计人员所认识和采用, 使设计人员能够发现最合适的技术方案, 避免失误而造成损失。

4.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是目前问题较多的设计环节

目前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确定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方法有: 凭经验, 采用惯用的方案; 追求新奇的方案; 采用甲方指定的方案; 采用最经济的方案; 采用最节能的方案; 专家评审法。其中凭经验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用得最多, 大约占60% 以上。尽管设计经验对暖通空调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完全依靠经验来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也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专家评审法是目前在重要工程项目中常用的、被认为比较科学的方法, 但要求专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一些复杂问题作出决断, 往往也是勉为其难, 加之其他一些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问题, 这种方法有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最经济的方案、最节能的方案、最“绿”的方案也未必是最佳可行的方案, 因此这些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上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 加上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一些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方案设计成为目前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中比较薄弱、问题较多的一个环节, 出现了一些简单化、主观性、片面性、赶时髦、商业炒作、盲目崇洋的问题。

对提高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水平的分析

由于日益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使我们只能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不能照搬欧美的一些经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十分流行的词汇。建筑设计正在从单纯重视建筑美观性、视觉冲击力到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美观性、人居环境质量、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影响转变, 这有利于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的地位, 但同时对暖通空调设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将促使暖通空调设计经历一系列的转变: 从重视施工图绘制到重视方案设计转变; 从单纯考虑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到综合考虑设计要求、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健康舒适性、环境影响等多参数设计转变; 节能等性能参数控制从事后检查处罚向前期设计方案综合性能评估控制转变; 从只重视一次投资和运行能耗向全寿命周期评价转变; 从冬夏季两点典型工况设计方法向全年全工况模拟设计方法转变; 从单专业设计向多专业融合设计转变; 节能设计从只重视技术节能向技术节能、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综合节能方向转变; 相应地, 对设计质量和水平的考核重点从图纸出错率向设计综合性能指标评价转变; 设计人员评价指标也从出图量向设计水平和质量转变。

结束语: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技术工作。由于目前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收费太低、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等原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往往不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多参数的综合对比分析和优化选择,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 篇五

关键词:园林设计;虚拟技术;园林规划

随着VR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多个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其具有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的景观空间效果,深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青睐。这些VR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林设计师把控掌握设计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及方案的需求者更好地体验园林设计的场景,从而达到其设计目的。

1VR技术的相关理论

1.1VR技术的实际作用

VR技术的实际作用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1.1.1还原真实的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扫描进VR技术内,将环境真实地还原。还原的场景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是正有待形成的场景或者是遭受破坏的场景等。1.1.2创建不存在的环境。通过VR虚拟技术,可对需要构思设想的环境进行创设,比如一些玄幻小说中的场景,现实中永远都不存在,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1.1.3创建了真实存在的场景。实际上,人们都没有见到过类似于模拟环境,主要包括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一些微生物或者宏观的环境。利用VR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将其展现到人们面前,加深人们的理解[1]。

1.2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特征

1.2.1互动性特征。互动性指的是人们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特殊的现象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和各个元素之间形成交互行为。同时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元素形成特殊的定制,使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虚拟环境技术中可以使用的,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完成。1.2.2沉浸感特征。沉浸感从字面理解就是人们在使用虚拟环境技术时的体验感。利用虚拟环境技术,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用感官来体验的虚拟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感官效果,让顾客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和虚拟呈现的影像拉近距离。1.2.3想象力特征。想象力特征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环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判断推理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伴随着VR环境的应用而变得更加完善。

2VR技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1利用VR技术完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VR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将一些场景和人机交互的多维景观模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景观园林四季的体验计划,从而让园林景观更具有观赏、体验性,让顾客能够亲自感受园林设计中景观的照明设计、空间设计、风景等是否合理。能够通过多种方案之间的比较,让顾客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展示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能够给设计师更好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思维模式能够得到拓展[2]。2.1.2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多维全景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来展示方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利用VR技术可以把所设计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视化。方案放置VR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推敲,随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园内的区域节点、园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统一效果,也可更清晰地展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顾客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察意愿去进行项目欣赏,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景观设计,得到感官的互动体验,并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设计,更具有交互性[3]。2.1.3模拟施工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景观园林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模拟,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将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判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方案再到建设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的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安全隐患,最终实现施工方案的虚拟可视化。2.1.4有效降低成本。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特点在园林设计中展开应用和传统的建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传统建模的制作成本和打印成本,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的交互,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2.2建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能够将真实的场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设备场景在建模运行过程中的良好系统流畅性,因此,在设备运行前,需要对设置的三维场景模型具备的文件大小进行确认,否则可能会让虚拟技术在展开三维建模时出现中断,造成重复建模。此外,在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建模时,通常会利用AutoCAD以及3DSMAX相互配合,先利用AutoCAD软件推敲绘制整体平面环境,然后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建模。但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反复讨论和对比,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将园林中的各个元素相结合,精细化处理。因此,采用SketchUp技术在VR虚拟技术中会更加便捷。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应用

VR虚拟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主体,让客户能够更好欣赏环境和园林风景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展现的内涵,并且VR虚拟技术在对环境进行建模的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视野高度展开调整,会根据参观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逼真化的模拟,让欣赏者能够以自己正常的速度和步伐在园林中进行观赏,随心所欲地参观作品,做到人和环境的完美融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内涵

VR技术在园林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实践性不强、互动性不足、体验感不真实等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体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理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

3.1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园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授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合作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在此VR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类课程的理想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实的交互性。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

3.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VR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高授课过程的效率,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场景中的同一视角来共同观察和分析,抽象的问题也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解决。

4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如果想把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可以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把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利用VR设备,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并从中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对园林规划设计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兴趣所在[5]。

4.1VR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通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部分经典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感受作品设计的理念和优势。但是这些案例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案例中去观察和理解设计师的用意,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实现这类实践课堂真正的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因空间认知能力差、立体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之后的方案设计环节无从下手,或不知道自己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个才是最优方案。如何把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走入三维场景中,真正进入这些案例中去,通过VR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VR对于空间的还原与虚拟建模功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道具来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转换能力,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需要讲解的案例通过SketchUP建模后,用Enscape、Lumion等相关插件的转换和处理,建成VR教学资源库。在授课中,教师只需把这些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利用VR眼镜、手机或平板等工具,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观察案例的整体规划、道路交通、建筑风格、节点分布、植物种植等整体区域和任何角落,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4.2VR技术可充分展示园林景观作品

学生作业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通常会利用AutoCAD做平面,SketchUP或者3DSMAX建模,PS辅助做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时候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立体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方案中道路规划、节点设置、植物种植等是否合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在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依附于几个基础的制图工具是很难清晰、明确找出问题所在,只有真正进入空间内部,才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制作好的SU模型通过En-scape、Lumion等插件快速渲染转换成VR文件,在VR空间里去推敲自己的作品,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在审阅学生作业时,VR的体验感也会远远胜于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漫游动画来得更加直观便捷。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与甲方进行方案交流时,VR技术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甲方可以通过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路径游览和感受,也可以随心漫游在方案中感受设计效果。设计师和甲方可共同进入空间探讨方案的不足,根据甲方意愿不断完善、更新设计方案。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更方便非专业人士理解园林景观方案[6-7]。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关注。而虚拟环境技术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强化景观美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让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高飞。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8-20.

[2]仲琳洁。小城镇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1-13.

[3]吴圆圆,萍。VR技术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8(04):131-133.

[4]梁利东,江本赤,贾文友。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50-52.

[5]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6]孙漪南,李方正,李雄。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2):55-58.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篇六

近年来,随着国内IC设计水平逐步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IC设计带动了包括IC制造、封装测试、应用推广在内的整个IC产业链的快速发展,IC设计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支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目前国内IC设计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应用开发水平也急待提高。如何扶持中小IC设计企业快速成长和做大做强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的重大课题。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电子产品升级换代越来越快,而国内同质低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内中小IC设计企业一方面承受着国外IC设计巨头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随着市场热点不断调整自己产品的研发方向,这些严重妨碍了企业技术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众多中小IC设计企业常常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考验。

本文以电子产品的研发链条为主线,从市场、企业和产业等不同角度,探讨提高中小IC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基于对产品研发中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的研究,提出了加强IC设计与整机企业互动交流,搭建政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平台,以应用促进IC设计产业发展的思路。

2我国IC设计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IC设计企业约500多家,深圳达130多家,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规模都很小。根据IC Insight的调查数据[1],全球2010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IC设计公司数量已达13家。排在前面的高通公司(Qualcomm)的销售额是71亿美元、博通公司(Broadcom) 65亿美元、AMD公司65亿美元。国内还没有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IC设计公司,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有10家左右。根据CSIA的统计数据[2],2010年国内IC设计产业销售额合计363.85亿元,而国外前面13家IC设计公司的销售额合计达4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30亿元),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十分惊人。

中国庞大的IT产业赢得了世界电子工厂的称号,也使中国成为IC消费大国和IC进口大国。2010年全球IC市场规模预计近2700亿美元。我国IC进口金额为1569.9亿美元(原油为1351.5亿美元、铁矿砂为794.3亿美元)[3],IC出口金额仅为292.5亿美元,逆差1277.4亿美元,约占全球IC市场规模的二分之一。虽然中国近十年的IC设计行业保持了高达45%的复合增长率,但IC的自给率不到20%,80%的IC特别是高端IC基本都需要进口。中国IC设计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011年1月12日,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六方面进一步鼓励和扶持软件产业和IC产业的发展。1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这是继国发[2000]18号文后,国务院再次推出的支持IC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预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IC设计产业仍将继续快速发展。

3中小IC设计企业要重视方案研究,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国内IC设计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替代、差异补缺和创新超越。IC设计公司由于规模、产品方向不同,进入各个阶段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但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和技术积累等方面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深圳IC设计企业基本进入第二、第三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已处在创新超越阶段。如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国民技术、比亚迪微电子等公司,在通信、加密、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引领着技术发展的潮流。

企业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才算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这时IC产品方案成为研发成败和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IC产品方案包括IC的系统定义、设计方案和应用方案。系统定义决定了IC产品在整机系统中的功能及性能,包括采用的技术、标准、算法、模式和结构等;设计方案是实现系统定义所采用的工具、工艺和方法,以及设计、流片和测试的计划等;应用方案是IC产品应用于特定整机系统的应用范例。

对应于系统定义、设计方案和应用方案,中小IC设计公司一般配备了系统结构、IC设计、应用方案工程师完成对应工作,而大型企业则成立相应的独立部门。IC设计工程师受系统结构和应用方案工程师的主导,完成实现和执行层面的工作。系统结构和应用方案工程师决定了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推广前景,是公司命运的主导者。

业界已普遍认识到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的重要性,以及系统结构工程师和应用方案工程师在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型IC设计企业中,系统结构部门和应用方案部门的技术力量很强。他们可以从系统结构、技术标准、规范和算法等高级层面规划未来,也能够保证以很好的应用方案和技术支持把产品推向市场,所以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但在中小IC设计企业中,这两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技术人员中以IC设计工程师居多,有些甚至依靠IC设计工程师完成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的开发,有时会造成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质量不高,直接后果是产品推出后才发现IC定义缺乏远见、产品存在缺陷,应用推广遇到困难。目前,中小IC设计企业已逐步认识到系统结构工程师和应用方案工程师的价值,在不断加强对产品方案的研究。

中小企业要在快速变化市场中求发展,需要避重就轻走差异化之路。首先要建设一支在较高层面了解技术和市场的全貌,可以提出创新和差异化的系统定义的团队。目前,大部分中小IC设计企业之所以愿意从事消费类IC产品的开发,主因在于消费类产品为大众所熟悉,对整机方案和市场情况研究要求不高,IC设计工程师可以承担系统结构和应用方案工程师的工作,企业减轻了人员配备的压力。所以,IC设计企业若要追求更高的产品利润,可能需要避开竞争激烈、利润低、更新换代快的消费类市场,在未充分开发的IC应用领域(以下称目标领域)寻找发展机会。例如新能源电子、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数字装备等。这时,仅靠IC设计工程师去研究目标领域的整机系统和应用是远远不够的,可能需要引入目标领域的专有人才担当系统结构和应用工程师,或者与目标领域的整机企业建立紧密的互动合作,完成IC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制定。

重视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而成功的企业数不胜数。在通信领域,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自不必说,在其他领域,成功的中小IC设计企业也很多。例如:芯邦微电子因移动存储控制方案及产品而快速成长;国民技术因领先的信息安全方案和产品而成功上市;江波龙专注于FLASH增值应用方案及产品研发而得到快速发展;珠海炬力、福州瑞芯、北京君分别专注于数字音视频、移动多媒体和嵌入式SOC产品研究而占领了市场先机,上演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消费类产品发展的“三国演义”,佐证了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对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4推进设计与整机企业互动,形成产品研发链条的无缝链接

电子产品的研发链条包括:系统定义、设计方案(IC设计、IC制造、IC封装测试)、应用方案、市场推广。笔者认为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是研发链条的价值核心,IC设计、制造和封测受工艺技术水平制约是研发链条的技术基础。系统定义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生命周期,应用方案和市场推广完成了产品的价值实现。

深圳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产品研发体系的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公司从行业经验、技术趋势和行业标准上把握未来,在系统定义上占领通信领域的制高点。同时,企业制造系统将好的系统定义迅速变成了优秀的产品,市场部门将优秀的产品推广到了世界各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经过多年积累具有系统设计方面的优势,其整车产业环境提供了系统定义、设计开发和应用推广紧密结合的条件。这些企业的产品研发的各环节是紧密无缝连接,具有极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广大中小IC设计企业而言,系统定义或者来源于整机企业、或者来源于系统研究机构。在产品推广和销售阶段,应用方案由设计公司或者第三方的方案商完成,然后推广到整机企业。与大型企业内部的部门合作相比,IC设计公司与整机企业的合作关系受到信任关系的影响,既不密切,也不稳定。政府要促进IC设计产业的发展,需要营造适合广大中小IC设计企业发展的产业氛围,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和营造像大型企业那样密切和稳定的IC设计和整机的互动研发环境,搭建IC设计企业与整机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缝合电子产品研发产业链条,帮助广大IC设计企业深入到目标领域,寻找差异化产品,同系统厂商一起高质量地完成系统定义和契合市场需求的应用方案,在IC设计之前,努力做好未来IC产品的应用推广。

5以应用带动设计

纵观国内IC设计产业的发展,“十五”是打基础、建环境的时期,“十一五”是孵化企业、出产品的时期,我们有理由预期“十二五”将是促技术创新、促应用推广的产业大发展时期。

目前,整机企业对国内IC设计水平的发展认识不够,对国产IC的认可度低,在整机产品研发时是否采用国产IC持迟疑、谨慎和保守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产IC的发展。

所以,政府要进一步扶持IC设计产业的发展,就要重视促进国产IC的应用推广。深圳是国内最大的IC产品集散地,整机企业、应用方案商云集,具有最好的国产IC应用推广条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简称深圳IC基地)已把国产IC应用推广作为近期基地建设和服务的首要工作。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重视促进IC设计企业和整机企业的互动,搭建IC设计与整机企业合作的桥梁。对于广大中小IC设计企业而言,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都依赖于与整机企业、应用方案商的密切合作。政府可以通过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提供合作项目资金补贴、推广采用国产IC的整机产品等举措促进国产IC的应用推广。

2)以深圳IC基地公共技术平台为依托,以高新区的IC设计孵化器为核心,规划建设对外辐射服务的IC应用产业聚集基地。目前深圳IC基地已与各区政府合作,通过旧工业区改造建设了基地的福田园、南山园和龙岗园,形成以手机、产学研项目、数字音视频、新能源等应用为主的IC应用产业园。同时,深圳IC基地与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从化等市合作建设基地的珠海分园、东莞分园、惠州分园、中山分园、从化分园,构建“泛珠三角集成电路设计协作网”,延伸IC设计到应用推广的产业链条,为深圳IC设计企业发展拓展物理空间和市场空间。

3)举办应用方案推介会、技术研讨会和国产IC应用论坛。通过这些活动,IC设计企业既可以向系统厂商、整机企业、应用方案商介绍新产品和新技术,又可以向他们了解对现有IC产品的应用意见,了解整机产品研发对IC的新需求。应用论坛还可以现身说法,介绍国产IC的成熟应用方案和成功企业案例,进一步促进国产IC的应用推广。

4)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促进IC设计共性技术研发、产品攻关和成果的产业化。深圳IC基地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对IC设计企业、整机企业、应用方案商、大学和科研院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产学研用各方资源互动融合和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该平台,政府对IC设计产业的扶持政策可以高效实施;IC设计企业与整机企业的互动合作得以实现;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在政府扶持资金引导下合作完成;平台成为实施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的载体。

5)举办IC创新应用展览会。每年六月举办的“深圳集成电路创新应用展”主要面向国内IC设计企业、整机企业、应用方案商、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机构,汇集本土最新的半导体技术、创新设计和应用方案,展示IC设计和应用的最新成果,搭建IC设计企业与整机企业的合作桥梁,为产品找市场,为市场找产品,助力中国IT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6结束语

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是电子产品研发产业链条的价值核心,系统定义决定产品的品质和生命周期,设计方案决定了产品的成败,应用方案完成产品的最后价值实现,所以IC设计企业对于系统定义和应用方案应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大型企业的产品研发链条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垂直整合,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形成了产品研发环境的创新优势。而广大中小IC设计企业处在系统需求与应用推广之间,缺乏研发链条之间垂直整合能力。这就需要在政府引导下,搭建和完善社会化的技术和产品研发链条。政府可以依托IC设计产业化基地、产学研联盟、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对系统研究机构、IC设计企业、渠道商、方案商、系统整机企业进行合作引导和资源整合,重视产品的系统定义和设计,重视国产IC的应用推广,推进IC设计和整机企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营造社会化的适合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发展环境,促进IC设计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再吉,13家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Fabless公司,《半导体信息》,2011年第1期

[2]CSIA、CCID,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状况报告(2011年版)

[3]海关总署网站,海关主要统计数据\2010.12进口重点商品量值

作者简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通用技术设计方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6 24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