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策划方案

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项目实施计划方案范文如何写?项目实施计划是指从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建设项目开始,到项目竣工投产正常运行这段时期。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

项目编号:GCNT-LN-02

承担单位: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

参加单位: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绥中县、昌图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和效果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养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种猪资源的开发利用、猪的遗传与繁殖、猪的营养与饲料、养猪生产工艺、猪舍的环境控制、猪病防治、猪场经营管理、猪肉制品加工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养猪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减少疾病损失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动物育种、设施技术、生物技术、健康管理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迎来了新的养猪生产科技革命,对21世纪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我国现代养猪业开始兴起,全国建起了一大批现代化养猪场,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先进的养猪技术和设备,使我国养猪业从分散副业型向以商品生产为目的集约化养猪方向转变。中国的养猪业也逐渐由传统的小规模生产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猪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生猪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在世界养猪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之,生猪健康养殖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根据生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健康为目标,运用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最终生产出质量安全的猪肉产品,以实现生猪健康养殖的质量保障和价值提升功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益最大化和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

1、改善了猪舍环境

在阳光猪舍中,将塑料膜、阳光瓦和阳光板等与电地热、天窗、地窗、卷帘棉被、正压通风机和喷淋等设施设备配套应用,为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一是改善了猪舍温度。阳光猪舍通过太阳能、电地热、遮阳保暖被、正压通风机、天窗、地窗、喷淋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的温度。据试验,在寒冷季节,阳光猪舍比普通猪舍温度可提高8摄氏度左右,在通电地热时,猪舍有效温度可提高12摄氏度以上;在炎热的夏季,猪舍温度可降低5摄氏度左右;二是改善了猪舍湿度。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上下通风带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湿度,一般情况下,猪舍湿度可达到50%-70%,符合猪舍环境技术标准;三是降低了猪舍有害气体的含量。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下通风带等来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

2、改善了猪肉品质

在阳光猪舍里,猪住的是冬暖夏凉,天冷有电地热,天热有淋浴,呼吸着新鲜空气。猪吃的配餐是优质玉米、大豆、食用级豆油、进口鱼粉和维生素等制成的饲料,营养均衡,且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药物。在管理上,享受人性化管理,住的舒适,吃的营养。这样养出的猪不仅健康,而且也改善了猪肉品质。据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饲养的育肥猪,其猪肉质量达到了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的要求。

3、提高了猪的抗病力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改善环境、加强营养、科学管理、疫病控制等,提高了猪的抗病力。一是为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猪舍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含量符合养猪环境技术标准;二是为猪提供优质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饲料,饲料配合符合猪的饲养标准,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三是在管理上严格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管理;四是在疫病控制上,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不良因素对猪的应激,增强了猪的免疫力,同时大大减少了使用或不使用抗生素和消毒等药物,避免了药残的存在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从而提高了猪的抗病力。

4、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将阳光猪舍、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养猪生产中,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5、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在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一是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电地热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提高猪舍和水泥地面表面温度,改善了猪只体感温度,降低了冬季水泥地面冷应激,提高了冬季猪的生长速度,猪生长快了,减少了维持消耗,节省了饲料成本;二是采用优质、无毒饲料,提高了消化率,降低了饲料成本;三是提高了猪的抗病力,减少了用药成本;四是采用电地热,降低了供暖成本。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头育肥猪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左右。

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

项目区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养猪、养禽、养牛、养羊为重点。据20xx年统计,项目区内生猪饲养量3576万头,生猪存栏1344.7万头,生猪出栏2231.3万头;禽饲养量10.84亿只,禽存栏3.9亿只,禽出栏6.94亿只;牛饲养量593.3万头,牛存栏339.2万头,牛出栏254.1万头;羊饲养量1318.3万只,羊存栏658.6万只,羊出栏659.7万只。猪肉产量192.6万吨,禽肉产量90.1万吨,牛羊肉产量44.4万吨,蛋类产量251.6万吨,奶类产量124.5万吨。

(二)项目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目前,项目区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推广机构,其中省级站1个,市级站13个,县(区)级站73个,乡级站650个,共有畜牧技术推广人员4074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可以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三、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路线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推广标准化阳光猪舍建筑

(1)单面式阳光棚舍

2、推广阳光猪舍配套设施、设备

(1)电地热。电地热主要用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在猪栏休息区铺设宽约1米的电地热。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舍内温度。

(2)地窗。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北墙,封闭式阳光猪舍南北墙,距猪舍地面0.2米设立地窗,高0.4米、宽0.6米。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3)天窗。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后坡顶部及拱圆型阳光棚舍顶部设立天窗,采用直径0.4米的无动力风机。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3、推广优良品种

(1)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

(2)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品种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3)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优良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推广优质、无毒、无药饲料

(1)饲料原料及添加剂选择

①选择优质、无毒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②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③禁止使用未取得农业部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

④饲料原料及添加剂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2)饲料配合

①配合饲料生产,其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

②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③配合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其它药物。

5、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阳光猪舍养猪在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饲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阳光猪舍的管理,特别是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1)防暑降温

①白天晴天时,封闭式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全部放下,阳光棚舍将卷帘被放至距离地面1.5米左右。晚上或白天阴天时,将卷帘被卷起。

②封闭式阳光猪舍打开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棚舍打开窗户、天窗、地窗和棚舍下通风带;拱圆型阳光棚舍打开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风带。

③如果天气温度过高,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时,可启用喷淋设备,每天中午开1-2小时。

④如果舍内外风速接近零,可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2)防寒保暖

①白天晴天时,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卷起,晚上或白天阴天时,将卷帘被放下,卷起和放下的尺度,根据猪舍温度和猪群状态而定。

②晚上或白天温度过低时,打开电地热。

③封闭式阳光猪舍关闭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棚舍关闭窗户、天窗和地窗;拱圆型阳光棚舍关闭天窗。

④为保证寒冷季节阳光猪舍通风换气,可根据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高低,打开天窗和进气口,必要时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6、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1)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

(2)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

(3)科学控制猪舍温度、湿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4)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5)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二)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和辐射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主持单位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项目区的市、县、乡财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和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我省养猪生产发展实际,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养猪技术。同时组织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专家、推广人员分工与合作,解决我省养猪业疫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水平等问题,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四、预期目标及效益

(一)预期目标

项目实施后,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二)效益分析

1、仔猪效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仔猪成活率按95%计算,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多饲养仔猪8190头,每头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仔猪3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8190×350=286.65万元。

2、保育猪效益

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保育猪155650头,每头保育猪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50×155650=778.25万元。

3、育肥猪效益

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育肥猪155650头,每头育肥猪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150×155650=2334.75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每年可创造总经济效益为3399.65万元。

五、项目实施年限与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年限

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二)进度安排

20xx年12月

编制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落实示范推广任务,进行任务分工。各项目区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项目区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20xx年

1月~2月召开项目启动会,布置20xx年工作任务。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具体任务。

3月~4月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对养猪场(户)进行技术培训。

5月~10月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对养猪场(户)进行技术指导,适时召开现场会。

11月~12月完成项目总结和验收工作。

六、经费使用计划

该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80万元,其中:省本级推广经费30万元,市、县(市、区)级推广经费434.5万元,养猪场(户)阳光猪舍补贴815.5万元。

培训指导费用包括专家教授技术指导、技术资料印刷、组织培训班、现场会等相关费用;试验示范费用包括场地租赁、试验猪、设施设备和劳务费等费用;阳光猪舍补贴每平方米70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辽宁省财政厅的直接领导下,集中畜牧科研、推广、生产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以省财政厅、省畜牧局、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及有关市财政局、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运行机制,在组织、人力、物力、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

(二)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本项目由财政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共同承担,并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省财政厅负责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省畜牧兽医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检查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项目市、县财政负责本级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项目市、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本级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为确保项目推广工作落到实处,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实施。一是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落实任务指标。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将项目数量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到市、县(市、区)、乡、场(户);三是签订项目合同书。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与项目区市、县(市、区)、乡、场(户)层层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四是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要经常深入项目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对项目推广效果、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交流,确保项目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培训,搞好服务

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和项目区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要紧紧围绕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梯次培训的方式。首先要抓好市、县(市、区)、乡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再从培养、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入手,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录像、编印技术资料等形式宣传培训,使生猪健康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提高该项技术的普及率,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为使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要建立起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一是按照省级绩效考评制度的有关要求,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和目标管理制,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根据项目区各地承担的任务指标,合理确定考评指标,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组织成立考评小组,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把年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调整项目资金分配的依据;二是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要求承担项目各单位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避免项目资金挪作它用。推广补助费主要用于阳光猪舍补助,按每平方米7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按报账制管理要求直接发放到农户,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在项目实施中,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参加项目的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基本原则 篇二

执行政策,公开公正,规范操作;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稳妥推进;立足现实,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健全机制,精心组织,合力推进;明确任务,严肃纪律,奖罚分明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传播,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目的和意义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我区支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职能要求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2、场地建设

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3、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等。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371号)要求和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办发〔〕178号)文件中关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完成设备配备工作。

4、经费保障

(1)设施设备经费

主要设施设备购置配备经费由中央财政担负,场地建设、机房装修和相关设施经费由区财政担负。

(2)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5万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运转、维护、流动服务补贴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3)设备安装

设备的安装、调试由供货单位负责,省分中心监督完成,区文化和财政部门验收认可。

四、具体标准

1、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2、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区级支中心建设费用由区财政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2、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4、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5、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方社会力量。与电信、网通等相关部门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紧密配合,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技术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六、组织机构

为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决定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主席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联系会议在区委领导下,加强对全区共享工程建设的指导与协调,研究拟定共享工程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共享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共享工程建设飞各项工作,确保我区共享工程的顺利开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6 13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