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讲发言 > 演讲稿

开平碉楼导游词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开平碉楼导游词》,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一

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四种。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特别是欧洲大陆)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如哥特式、罗马式等等。而大多数碉楼既有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又有那个国家的艺术特点,很难具体界定。北京大学博士后张国雄先生在《开平碉楼与民居》一文中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开平碉楼。碉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了,但是像开平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却很少,这个碉楼群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平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所以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群体。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防涝防匪。如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xx年7月,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碉楼有居楼、众楼、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材和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每座碉楼的门窗都十分窄小,门和窗都用钢铁制成的,墙身十分厚实并且墙体上设有枪眼。在顶层又设有瞭望台,而且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当然,处于不同时期碉楼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现在我们最先看到的这个就是有“广东最美的地方”之称的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果树、菜地遍布其间,与现存的15座碉楼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等欧美风格。在自力村中最别致的碉楼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结合建筑的瞭望亭,楼身宽大,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看过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寄托了楼主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迎龙楼方形的建筑形体从来没有受到外来建筑因素的影响,是开平碉楼最原始模式。接下来我们游览的是开平最高、最豪华的瑞石楼,楼高9层25米,占地92平方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大家可以进去里面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厅。

大厅正面挂的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的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精工细作,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洋溢浓浓的传统风韵。游客朋友们,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碉楼就是我们最后参观的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的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的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我们今天的开平碉楼之旅到此结束了,希望这次开平碉楼之旅带给大家美好的回忆。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三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碉楼之乡——开平。“开平碉楼与村落”在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刻我向大家介绍开平碉楼。

碉楼,就是一种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能够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此刻我们看到的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该村2005年被评为“广东最美的地方”;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广东最佳旅游景区;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各位游客,此刻你们能够自由游览,亲身感受开平碉楼的丰富文化。但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文化遗产,不乱涂乱画城墙,不乱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得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但是像这样得碉楼群保存完好得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得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得碉楼之乡,碉楼得兴起和当时得开平得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碉楼最主要得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得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20世纪30年代,目前尚存1466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得。在鼎盛时期达3300多座,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得普查,登记在册得有1833座,是国务院公布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得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1840战争以后,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得土客械斗,人人自危。此时,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得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得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得高峰期。但是当时得中国社会兵荒马乱,盗贼猖獗,而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在这种险恶得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得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得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得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得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而最显著得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得意愿与风格各异得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有得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得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得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得作用。

各位游客请看,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得碉楼群!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得典型代表,自然环境优美,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得碉楼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中有石板铺砌得阡陌小路相通,高大坚固、历经沧桑得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得就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楼高5层,顶部有中西合并得瞭望亭,此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得铁门和坚固得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看过刚才得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绵延2公里得骑楼古街临江而建,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得一段。纯朴得民风,独特得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得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得特色。赤坎镇中得迎龙楼,是开平市现存最早得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得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得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志"得记载,清光绪九年(1884)年,开平发生大水灾,许多村庄得房屋被洪水淹没,三门里村人幸亏登上迎龙楼而避过劫难。迎龙楼是全村得制高点。楼顶是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造型简洁,是开平碉楼最原始得模式。

而开平最高,最豪华得就要数蚬冈镇得瑞石楼了,楼高9层25米,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居楼,有"开平第一楼"得称号。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瑞石楼得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楼建成后,他以自己得号取名,叫"瑞石楼"。当时广东省有名得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

瑞石楼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得碉楼难以相比得。该楼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得坤甸或柚木板做得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得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得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得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得。

瑞石楼是开平市内众多碉楼中原貌保存得最好得一座碉楼,堪称开平碉楼之最。

大家可以随我进去看看,首层是客厅,分为大厅和偏听。大厅正面挂得这幅合照是楼主黄壁秀和家人得全家福,2至6层,每层都有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甸木做得楼梯,窗户等也用才将就,做工精致,格调高雅,屏风中个还有各种中国书体刻屏联,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

但我们要说到开平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得碉楼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游览得塘口镇方氏灯楼。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得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由宅群、强亚两村得方氏家族于民国九年(1920年)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得古宅和原来流经楼旁得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古希腊神庙得柱廊式,第5层为中世纪欧洲城堡式、教堂塔尖式结构,给人以威严、坚固、神秘之感。楼内配备值班预警得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得更楼。方氏灯楼选址极佳,视野开阔,也是附近乡村得景观中心,至今保存完好。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路穿梭在一道独特得华侨历史文化隧道里,领略到了那震撼得万国建筑艺术长廊气息,相信我们得心情也放松了不。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五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立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和通天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别墅区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别墅和碉楼一座,中西合壁,气势恢宏;室内装饰和摆设,丰富豪华,珍宝无数。

马降龙碉楼群距开平市区15公里,隶属开平市百合镇。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建于20世纪初、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身临其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

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是世界文化遗产村落之一,是由黄姓家族组成的典型开平华侨村落,海外乡亲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黄氏从背面的额祖居地长安村分族迁来,在河滩地上规划建设新村,以村前的锦江河命名。20世纪初,为沿河居住,村民和华侨先后在村后兴建升峰、锦江、瑞石等3座古城堡式碉楼。

赤坎影视城四周江水环绕,古榕婆娑,江上舟来楫往。堤西路、中华西路、堤东路、中华东路等600多座骑楼依水而建,串联出一道独特的侨乡景象,游客至此,会不禁惊叹:明明是岭南的乡村,却又像是西洋的古城!在赤坎影视城您会感受到营商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悠闲写意,会看到一个市井生活的天堂。入夜,可在河畔随意找一家食肆,边品尝地道小吃,边欣赏黄灯下的古镇,此时,您会发现赤坎原来就是一个诺大的影视城,赤坎影视城在流金岁月中不断地演绎着迷人的故事。

南楼,其貌不扬,踞江而立,在日寇肆虐的年代,七位英雄在这里谱写了精忠报国的伟大乐章。因抗日七烈士的英勇杀敌事迹而名垂千古,成为后人驻足凭吊的胜景。

开平碉楼导游词 篇六

大家好!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刘思一,大家叫我刘导就好了。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平碉楼。

碉楼的外型非常特别,是中西和壁的。开平碉楼下面是立体长方形的,上面却是像印度一样的装扮的,里面是美式的装扮。

碉楼主要分成三种类别:一、众楼。是由村民们修建的,用于集体避难和放财物。二、是由华侨人建的,他们投入巨大资本建这些碉楼,这种碉楼一般用于居住。三、更楼。是由许多村一起建的,用于照明和作为乡村地标。

开平碉楼中最有名的是赤坎镇的三门里的迎龙楼。此楼是开平最早的碉楼,距今至少有440年的历史了,是由关圣徒夫妇投资建的。这座楼非常大,要100多个小孩才能围住,这么大的碉楼占地面积有152平方米,共有三层,用青砖建成的,这座楼在避免洪水时发挥过重要作用。

这就是开平碉楼的一些简介,现在请大家细细游览,记住,在游玩过程中,请不要乱扬垃圾,让我们保护这世界文化遗产。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开平碉楼导游词》,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49 2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