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讲发言 > 导游词

桥导游词优秀9篇

发布时间

在很久很久以后,地球已经被人类弄得乌烟瘴气,小河不再清澈,植物不再生长,唯一能见到的只是高楼大厦。“上帝”可就看不下去了,他再也忍不了了,只好再帮人类一次,于是他拿出了一颗种子,种在了河的两端。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桥导游词》,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桥导游词 篇一

兰州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20xx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

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桥导游词 篇二

事实上,今天卢沟桥上的狮子并非出自同一个时代的。由于无定河喜怒无常,八百年来,每当河水暴涨一次,总有几扇栏杆被冲毁,连同望柱上的石狮也跟着葬身河底,所以历代在修缮桥面的同时便需新刻一些狮子来补充,如此冲了刻,刻了冲,日积月累,卢沟桥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座石狮雕刻艺术的博物馆了。

在各式各样的狮子群中,我们发现每一代的作者都试图着突破前人的窠臼,力求独创一格。这份反映当代背景的创作热诚使卢沟桥的狮子更为丰富,也更为珍贵。象这只元朝的狮子,刀法粗犷,造型朴拙,虽然经过六七百年的风霜雨露,豪迈之气依然不减当年。

明朝初期奠都南京,北方便成了边远地带,所以明朝的狮子受元朝的影响比较大,只是脸上的表情多了一些斧凿的痕迹。

进入清代,卢沟桥的位置属于京畿,深受京华金粉的熏陶,又值康雍乾盛世,这些因素反映在作品上的特色是华丽、自信与活泼,因此每一只清狮的胸部都挺得高高的,系带的位置也从脖子移到胸前,一副君临天下的模样。

六十年后,我们来到了宛平城,过去的县政府现在已经改成抗日纪念馆了。在战火中被摧毁的城墙多已经过修补,但新砖和旧砖之间多少会有些差别,因此,战时倾记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在东城偏北角上,当局刻意保留了一片未经修葺的老城墙,从上面密密麻麻的弹痕可以想象那场仗打得有多麽激烈。毕竟六十年过去了,连炮弹坑里都已经开出了野花,这个画面让我们觉得战争、和平是如此的接近,死亡和新生也能并存。

桥导游词 篇三

各位朋友: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商桥,一提到小商桥,你的思绪也许就会马上回到1400多年前的宋朝岳飞抗金时代,你也许不由自主的想起岳飞的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小商桥景区位于临颍县南12公里处,据《河南通史》等资料上记载:它建于隋开皇四年,也就是公元584年,原来是古颍河道,后来因为商王在此经过,所以改名为小商桥。

在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小商桥依旧巍然屹立,没有倒塌,这是和它的建筑结构分不开的。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小商桥是一座坦拱敞肩的石拱桥,顾名思义,他是由一个主拱和两个腹拱组成的。桥长21.3米,宽6.45米,主拱与腹拱都是由20块红石拱圈并列而成的。在中共正中的龙门石上,有一个浮雕。雕的是饕餮,它是一种吸水猛兽。在桥墩最上层的石条上,各有一个大力士。桥身可以看到雕刻有很多精美的花纹、图案、以及几何图形等。

“小商桥”之所以闻名海外,是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分不开的。因为在1992年9月,他派出的三人考察团曾在此考察,得出了这座小商桥要河北赵洲桥的建造时间要早的结论,后来,在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鉴定之后,肯定了这个结论,并称:“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珍品”。所以,我们称小商桥是天下第一桥。

除了建造时间久远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让小商桥名扬海内外的原因。那就是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岳飞将军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里这样写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忘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这首诗里所写的“凭栏处”就是写的小商桥。

为什么岳飞要写下这首诗,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在岳飞的部下,有一位抗金名将杨再兴将军,他是江西人,原本是曹成的部下,曹成后来被岳飞收编,杨再兴也就成为了岳飞部下的一名大将。在公元1140年,金人南侵,岳飞由襄阳北上,于金兵大战于郾城。7月8日,在小商桥南十多公里处,双方进行了大战,杨再兴和岳飞大破拐子马,金兵大败。几天之后,金兵的首领兀术又率领十二万兵众,以小商桥位前阵,和宋军对垒决一死战。岳飞为了乘胜追击,派杨再兴将军率三百轻骑为前锋,杨将军和金兵从辰时死战到申时,他杀敌心切,为了“擒贼先擒王”,准备越河北上,当时因为天降大雨,河水上涨,杨将军的坐骑被河中的淤泥、蒿草缠住,陷入河中,金兵看见宋将,于是万箭齐发,杨将军中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当时虽然杨将军已经身中数箭,但是仍然怒目圆睁,面向北方而不倒。这也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战”。

随后的岳飞将军赶到之后,看到此景,失声痛苦,将杨再兴将军火化后,仅箭头就有三升之多。在杨再兴将军身故的地方埋下了他的骨灰,岳飞将军用自己的长矛在石碑上刻下了:“杨将军之墓”五个大字。为了替杨将军报仇,一夜之上岳飞率领的兵众就飞抵朱仙镇,正在这时,却接到了京城临安让他班师回京的金牌,此后三天之内,又收到了十一道金牌,悲愤之下,岳飞来到了小商桥,仰天长叹,挥笔写下了这首大家熟值的《满江红》。

这就是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故事的小商桥。现在的小商桥已经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20xx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首次发行中国古桥特种邮票4枚,河南漯河隋代“小商桥”即在其中。这次的邮票发行让小商桥再次的扬名海内外。

桥导游词 篇四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举不胜举。

各位团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目前全长440米,宽8米, 与市区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远处看,它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上,尽头的“回澜阁”如同飘浮在大海之颠,因此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

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诗赋和赞誉,国内外的重要宾客、要员、知名人士在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

20xx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为什么叫栈桥?关于栈桥的定义,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简易码头都称为栈桥。”那它为什么又会成为青岛的标志呢?原来青岛在100多年前是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 建了两座码头,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 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 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

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南端下立,钢制桥架上面铺有木板,并设轻便铁轨,南端仍是铁木桥,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 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青岛被中国收回,1931年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增建了半圆型的防浪堤, 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取名“回澜阁”。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一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 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砌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要求,保持原有的风韵,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

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身上即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录了解放后青岛市的建设与发展。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气息,体验到海的宽广伟大。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在头上飘过,海鸥在天空中飞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的红瓦、绿树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个沙滩是栈桥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最小的一个,它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关大楼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宫,海上皇宫是一座集游览、娱乐、演出、餐饮于一体的旅游场所,投资一亿多人民币,整座建筑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的,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整体用108根柱子支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我们可以在阁楼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和著名建筑。个别景点,我们等一会还将去参观游览,现在我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上因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绿因此得名“青岛”。青岛建市后,便以它命名,这个岛便改名“小青岛”了。

在小青岛南面还有一座岛,那就是“薛家岛”。薛家岛原来是一个荒僻的小岛,在明朝初年,岛上渔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员大将叫薛禄,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渔村,改名为薛家村,此后小岛又改名为薛家岛。它的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公里,并有青岛最长的一个沙滩-“金沙滩”。

大家看到与小青岛仅一水之隔停泊着许多军舰的是中国海军博物馆,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航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1989年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新的海军博物馆正在原址规划建设,再过几年这里将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国海军现代风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国海军博物馆。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北面那两座高高耸立的塔楼,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于1932年动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两个十字架分别为4.5米,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宗教景点。

与栈桥北端相接的是青岛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899年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是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德占领青岛时期,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

在栈桥的东侧,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国青岛大饭店附属的旅馆部,由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设计,为典型德国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国大饭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毁,在原址上盖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多次来过青岛,并曾下榻于这座饭店,因而当时俗称“亨利亲王大饭店”或“亨利王子饭店”。当时的德国墨克连堡亲王、清朝邮部大臣盛宣怀也曾在此住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孙中山先生于1月出任临时大总统。3个月后让位于袁世凯。同年8月,孙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会晤后,转道青岛返回上海。9月28日,孙中山抵达德国统治下的青岛,曾下榻于此饭店。

桥导游词 篇五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洛阳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现代老洛阳桥,就是如今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的洛阳桥,于1955年12月底建成通车,是滔滔洛水上的第一座现代大型桥梁。他见证了洛阳新中国成立后的飞速发展,在洛阳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及八十年代前期,她都是洛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她已经成为洛阳人心目中的功勋桥和圣桥。

这座大桥之所以被洛阳人称作“老洛阳桥”,就是相对于在老洛阳桥东侧建成的“新洛阳桥”而言。

新桥于1982年建成,新大桥对开四车道,比老洛阳桥威风得多了。新桥自竣工通车以来,接替退居二线的老洛阳桥,为促进洛河南北两岸的交流融通和经济发展继续做着贡献,也使洛河上出现了双桥飞虹的景象。

桥导游词 篇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青岛观光旅游!

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是理想的度假胜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天蓝海碧、绿草如茵,其海滨风光更是别具一格。下面我们要参观的就是青岛的象征--栈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它上面的图案便是栈桥。青岛人以青岛啤酒为骄傲,他们同样也以栈桥为荣。栈桥西南面是新建的中苑广场,东面是与栈桥隔海相望的小青岛,北边是繁华的中山路,他的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了。栈桥就好像一条长虹,飞旋与这碧波荡漾的青岛湾中。我们漫步在栈桥之上,就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海的气息和他的宽广伟大。涨潮时,海浪拍打着桥身,使人联想到正乘坐着轮船在海中航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栈桥了。它位于青岛湾中,目前全长440米,宽8米, 与市区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从远处看,它像一条长虹横卧在大海之上。

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诗赋和赞誉,国内外的重要宾客、要员、知名人士在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2019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关于栈桥的解释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简易码头都称为栈桥。"那它为什么又会成为青岛的标志呢?青岛在100多年前是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 建了两座码头,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 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 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

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

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南端下立,钢制桥架上面铺有木板,并设轻便铁轨,南端仍是铁木桥,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2019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22年青岛被中国收回,1931年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增建了半圆型的防浪堤, 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取名"回澜阁"。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

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 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砌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要求,保持原有的风韵,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

大家前面走,看前面这座由中国民族风的双层阁楼叫回澜阁。阁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周围的亭柱共24根。阁内是双层圆形的厅堂,各中心有螺旋形楼梯。回澜阁与这碧波绿水相互辉映,非常的雄伟壮丽。6秒//早在30年代,飞阁回澜这一景观就被列在了青岛市十大景观之首。

大家看,每个窗都有一框,每个框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景象画一样嵌在窗中,这就是所谓的“一窗一框,一景一画”。

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身上即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录了解放后青岛市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气息,体验到海的宽广伟大。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在头上飘过,海鸥在天空中飞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的红瓦、绿树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个沙滩是栈桥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最小的一个。它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前方的高大建筑,我们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墙楼是山东省国际贸易大厦,它共有39层,地下3层,地上36层,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齐鲁第一高楼。接下来我们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筑是青岛的海关大楼,共26层,地上24层,地下2层,139.9米高,是中国北方的三大海关之一,自1997年开始连续五年监管的进出口货运量名列全国第一。

海关大楼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宫,海上皇宫是一座集游览、娱乐、演出、餐饮于一体的旅游场所。整座建筑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的,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整体用108根柱子支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就店。

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上因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绿因此而得名。大家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把琴?水像他的琴弦,风起时,波浪会响起铮铮琴声,所以小青岛又叫琴岛。岛上的那座锥形灯塔是船只进出胶州湾的航标。塔内有水晶棱造的反光镜,可以为进出港口的船只导航。

在小青岛南面还有一座岛,那就是"薛家岛"。它的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公里,并有青岛最长的一个沙滩-"金沙滩"。

大家看到与小青岛仅一水之隔停泊着许多军舰的是中国海军博物馆,它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北面那两座高高耸立的塔楼,那就是天主教堂。它高56米,上面的两个十字架分别为4.5米,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宗教景点。

与栈桥北端相接的是青岛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

在栈桥的东侧,是泛海名人大酒店。由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设计,为典型德国古典式建筑。

大家看东北方向离我们最近的建筑就是天后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群。那时一座集妈祖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现在是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天后宫里保留着四大庙会节日:天后诞辰节、天后升天节、清明节庙会及海洋节。那浓郁活泼的海洋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人。

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她身上不仅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录了解放后青岛市的建设与发展。就栈桥本身来说,他能在海浪的冲击和海水浸泡下依然屹立于海中,可建造桥的工艺之高。这也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好,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桥导游词 篇七

天生桥,位于西南部的马鸣乡,距县城30余公里。桥高约20米,呈东西向横跨于干河---咨卡河上;桥拱跨度10余米,宽约6米。桥体为坚硬厚实的石灰岩,整座桥浑然一体,天衣天缝,让人深深惊叹大自然美妙绝伦的造化之功。桥体簇拥在原始的林木之中,幽深的林木,巍峨的桥体,潺潺的流水,构成了大自然一幅奇绝古朴的山水画。干河---咨卡河源远流长,上游和下游层岩叠嶂,青山拥翠,碧水潺潺。美景层出不穷。

桥导游词 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整座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只有16米,长的有21.6米。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卢沟桥叫做连拱石桥。永定河发大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自从建成卢沟桥,再没有出过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设计很科学。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抵,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检阅桥上的车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于世界。那时候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赞扬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柱子上的狮子,说它是“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在我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卢沟桥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爱-民奋起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当时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501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桥身跨越卢沟,人们都称它卢沟桥。早在战国时代,卢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道,兵必争之地。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

卢沟桥公元1444年重修。由于清康熙年间永定河洪水,桥受损严重, 不能再用,大量古迹在洪水中销声匿迹。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事。桥东头则立有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公元,清光绪帝死后,葬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须通过卢沟桥。由于桥面窄,只得将桥边石栏拆除,添搭木桥。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发生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展开全国对日八年抗战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桥面加铺柏油,并加宽了步道,同时对石狮碑亭作了修缮。1961年卢沟桥和附近的宛平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为保护卢沟桥减少其运输量而建立的卢沟新桥完工,但卢沟桥仍然继续承担交通运输任务。1986年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恢复卢沟桥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后铺设的柏油和1967年加宽的步道,恢复了古桥的原貌,同时将机动车的通行移至紧邻的卢沟新桥与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建桥历史

明代自永乐十年(1420xx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历史上有两个卢沟桥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文革期间的修缮工程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命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市政府)解决卢沟桥交通不畅问题。在这加宽400余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缮工程中,由于正值"文革",原工区主任和老工程师都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参加劳动),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队队长,施工队中有一名贫农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胆地更换望柱91根、栏板9块。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狮164只。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狮子总数多出5只。使全桥望柱上的狮子总数达到491只。

新建"卢沟新桥"

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新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全面修缮古桥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修缮了古桥。工程筹资355万元,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并清除沥青,中间空出印心,完全恢复了古桥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1997年又对部分被雷电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补救。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各方说法不一,此处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共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据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桥两头有华表各1对,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总计石狮496个,两畔还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字。碑高4.52米,宽1.27米,厚84厘米,卢沟桥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建立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卢沟桥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坐落在桥西头的石碑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东西长640米,南北长320米,城门分东西两座,东门为"顺治"西门为"永昌",清代改为"威严"。东西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和闸楼。原来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正中有马道并在台上盖有楼和兵房。城墙周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个垛口都有盖板,古称"崇墉百雉,严若雄关"。

三狮齐吼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性的抗战。

桥东端伏地大石狮

抗战雕塑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观光胜地。她于1995年7月7日奠基,20xx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对社会开放。

抗战雕塑园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之间的三角地带,西临永定水,南望京港澳高速,北倚宛平城,占地二十公顷。园内有前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历史悠久的宛平城墙等主要景区。园中还种植了雪松、合欢、珍珠梅等十余种乔灌木和名贵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于雕塑园中,举目眺望,纪念碑巍然高耸,雕塑群凝重悲壮,宛平城墙岁月沧桑,不禁令观众浮想联翩,万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区由日寇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义必胜四个部分共计三十八尊铜铸雕塑。

桥导游词 篇九

20xx年的暑假,我去北京颐和园划船,划着划着,划到昆明湖中间的时候,一座桥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马上拿起颐和园的导游图看,知道了这座又高大又美丽的桥,叫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著名的景点之一,它飞架在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是在乾猪年间建成,是一座联拱石孔桥,还是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呢!

十七孔桥非常雄伟,这座桥的桥面下宽十四点六米,桥面上宽六点五六米,高七米,有十七个大小不一的桥孔,横跨在一百五十米的桥面上,给人一种雄伟高大的感觉。

这座桥非常美丽,桥面和桥基使用青白石、青石和花岗岩,护栏用汉白玉。桥栏上的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一共有五百四十四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在这十七个桥孔中,第九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远远望去,十七孔桥犹如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我被这座桥吸引住了,开着船在桥孔下不停地钻来钻去。

这座桥的用处非常的大,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座桥,去南湖岛和廊如亭,只能坐船过去,多麻烦啊!有了这座桥,给游客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节省了资源。有了这座桥,还可以在桥上观赏颐和园的美景,这样多好啊!

这座桥真是一座又美丽又雄伟的大桥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桥导游词》,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55 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