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演讲发言 > 导游词

关于西柏坡导游词【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4篇《关于西柏坡导游词》,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西柏坡导游词 篇一

这里就是西柏坡纪念馆了。它是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情况进行展示。

前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间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以及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8日,党中央、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9日,到达清涧县枣林沟。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决定将党中央分为两部分:即中央前委、中央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并直接指挥西北我军作战。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向华北地区转移,负责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4月11日,中央又决定组成以叶剑英为书记的中央后方委员会。7月12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正式成立。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

西柏坡导游词 篇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石家庄,我是风采旅行社的导游员杨晓贰,大家可以叫我晓贰,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来自星星的陈师傅。能够为大家提供本次旅行服务是我和陈师傅的荣幸,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西柏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建议,请大家随时跟我说,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您,当然了,为了能够为大家提供最详细的讲解和最好的服务,请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以晓贰为核心的团中央周围。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跟我下车。

弯弯的滹沱河在太行山深处拐了个弯,怀抱起一个静谧的小村庄,这里是国家5A级景区,但是这里很特别,每当来到这里内心的热血总会澎湃,在这里,一个小小的农村西柏坡,却走出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到底这里有着怎样的历史,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传奇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看您是否能感受到冲锋的号角在吹响,胜利的歌声在高唱。

请大家随我进院,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故居,董必武同志是在1947年5月随中央工委来到西柏坡的,在这里,他担任过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并且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

接下来大家请随我一起去北方东屋,也是董老的办公室,室内所有的陈列都是按照原样摆放的,墙上有一张“华北最新详图”,就是当年董老亲自收藏并使用的,大家再往这边看,书柜上的这些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一直专心致志地学习着马列著作和_著作,并且每天坚持学习,写作,从不间断。

接下来大家请随我一起去北方东,这里就是董老的寝室,大家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这是董老一家的合影,这位是董老,这位是董老的夫人何莲芝同志,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就是纺织能手,炕上的纺车就是董老夫人用过的物品,董老的纺线技术就是她亲手教授的,董老刚开始学习纺线的时候总是操作不好,看着他夫人精湛的技术总是特别羡慕,有一天颇有感慨的说到:“捻线巴掌握手拳,说时容易做时难”但在千锤百炼过后还是学会了纺线,这架纺车也是何莲芝同志心爱的物品之一,他在1978年10月重返西柏坡时,看到这架纺车,就不由自主的坐在炕上盘起腿深情的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到,董老睡的不是床,而是农家土炕,他盖的也是延安大生产时纺织的毛毯,保暖方式是土地暖。

大家请随我来,院子里的海棠,杏梅和翠竹等植物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当年的革命工作是那样的艰苦,董老还可以找到乐趣,可见是多么乐观。

跟上队伍,我带大家去参观七届十二中全会的遗址,那个不起眼的小房子就是了,之所以说它不起眼,因为那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搭建的大伙房,稍加布置就是会场,这是七届一中全会以来到会领导同志最多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委员53人,中央各部委列位11人共计64人,当我们走进会场,可以看到正面挂着_和朱总司令的照片,两边是鲜红的党旗,那个铺着花毯的就是主席台。

会议最前排是几个沙发,是为朱德、周恩来同志以及年纪大的同志们准备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条椅子不是当时开会用的,由于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委员们都是自己拿来椅子参加会议,先来坐前排,后来坐后排。

_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并且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两个务必的提出。还要求同志们警惕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这里就是西柏坡,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不知大家都来自哪里,也许是青青的牧场,也许可以天天闻到花香,但是请千万不要遗忘,是多少鲜血的流淌,才让我们现在的中国挺起了脊梁。

亲爱的朋友们,到这里,我们的旅途就已经接近了尾声,我们已经游览了西柏坡,相信董老的故居,七届二中全会的遗址,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对我个人的包容,如果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见谅,同时也留下您宝贵的意见,俗话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送大家到这里了,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旅途中一切顺利,也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牡丹花开开富贵,寿比南山山长青,梦想成真真圆满,一帆风顺顺万年”,希望大家再来石家庄,我还给大家当导游~!再见~!

关于西柏坡导游词 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我代表星星旅行社和司机师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我是大家本次游览的导游,我叫高梦帆,对,就是梦想的梦,一帆风顺的帆。大家可以叫我小高,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我会尽我的能力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这是我们的司机,郑师傅,他的车牌号是12345,咱们的郑师傅已有多年的驾龄,大家大可把自己放心的交给郑师傅。最后,预祝我们有一个愉快美好的旅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1958年,因修建岗南水库,革命被迫搬迁。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西柏坡旧址是1970年进行的复原建筑,占地16440平方米。大家看前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

穿过刘少奇同志的旧居,我们看到前面的军委作战室。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给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穿过任弼时同志的旧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周总理的旧居。大家随我来,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本来准备让毛主席住。可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坚持让朱总司令去住。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好了,我们的西柏坡之旅马上就要结束啦!想当年毛主席同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开创了今天的安宁平静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呢?一天的时光是短暂的也是开心的,希望我们大家能珍视这份友谊。如果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什么不满在此说声对不起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敬请指出,我很乐意倾听,并且会积极改进,希望下次再见时一定做到让大家满意。最后,祝大家今后的生活像今天的阳光一样灿烂!谢谢大家今天的支持和配合,谢谢大家!

关于西柏坡导游词 篇四

西柏坡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与井冈山、延安齐名,距石家庄80余公里。一提起她,我就激动异常,因为她就在我的家乡平山,她一直是我的骄傲。

在连绵的太行山东麓,在逶迤的滹沱河受阻于岗南水库(又称柏坡湖)的地方,西柏坡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青松翠柏之中,她三面青山环抱,一面绿水萦绕,前有碧波万顷,后有松柏遍野。春天,一夜东风过后,杏花粉,梨花白,桃花艳,村庄花团锦簇。

夏天,一树树的石榴花又把村庄烧得红红火火,一朝泛舟湖上,深邃的湖水像一块墨绿的翠玉,掠过湖面的野鸭、大雁甚至天鹅,就会激起阵阵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使人豪情万丈,心旷神怡;秋天是枫叶红遍的时节,这时候田野瓜果飘香,枝头果实累累;冬天,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湖水封冻了,松鼠、野兔等小动物们都钻到洞里去了,那满坡的柏树依然披银挂彩,迎风挺立。

西柏坡的迷人不仅仅在于她的秀丽风光,更为重要的是她是新中国的摇篮,有人比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充分说明了她的重要历史地位。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走向北京,建立了新中国。

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不再默默无闻,她的名字响彻了全世界,她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曾到这里参观瞻仰。如今,西柏坡不仅保存着中共中央旧址,还先后建起了西柏坡展览馆、名人书法石刻园、西柏坡纪念碑、领袖风范雕塑园、湖上游乐区等,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游人既可追寻革命踪迹,又可领略湖光山色。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西柏坡。如果说家乡是一幅美丽的画,西柏坡就是点睛的一笔;如果说家乡的历史是一首跌宕的诗,西柏坡就是那诗中最美的华章。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关于西柏坡导游词》,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55 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