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用范文 > 心得体会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发布时间

《穹顶之下》是由范铭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15年2月28日在中国上映。该片对雾霾以及深层次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普和解析,深度报道了现代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篇一

昨天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带领我们看完了这部视频《穹顶之下》。看完这部片子后,我相信全班同学肯定都会很震惊。从那一条条就算决定了要管理好雾霾,但一次都没执行过的、透明的法律、从那些影片中展示出来的恶劣天气、从那些顶着官职,却从没有对雾霾所行动的空头官员来看,中国就算外表再强盛又怎样,中心也是腐败的,单单从治理雾霾这方面来看,中国就不行。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一个令中国人都绝望的名词,它不单单是在伤害着我们的身体,也威胁着那些即将出生的'孩子们。在“雾霾穹顶”下,柴静作为一个母亲是恐惧而绝望的,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柴静在片子自述,她制作这部视频的初始动机是为了给自己出生即患肿瘤的女儿追求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她以个人身份,自己花费约100万元,并耗时一年多制作这部专题片,完成的一是个对关系中国亿万孩子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难”,母亲柴静在片中表达的焦虑和渴求,是为天下孩子,当然也是为所有生存在这个“雾霾穹顶”下的全体中国人发出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柴静作为一个非雾霾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了帮助观众解答“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不仅竭力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向国内外专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险充当在对人一体伤害极大的Pm2.5里的实验对象。这是柴静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全国人们的安危所付出的努力,但现实中呢,劣质石油、煤炭、废弃烟……这些被列为中国成长的标杆,正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污染着,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只要我们认知雾霾对人类的危害,放弃我们的私心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这就是母亲柴静真正要告诉我们的。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篇二

有关视频本身。我想说的是,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假。每一个人看到同一个东西、观点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认同赞成、或质疑反对,又或者是被说服、被触动、被感化。而我想说的是,我内心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发现我一直没有改变过。

为什么,为什么如今社会上,就没有一个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人?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或许,他们会告诉我答案。

他们是谁?他们是渐渐老去、逝去的老一辈科学家、文学大家、技术工作者、医疗工作者等恪守着自己原则的老一辈人;他们是传承了这些老一辈人的教育下拥有信仰却或者被“踩在了脚底下”或者“在不可逆转的大形势下默默转变了自己”的我们这一辈人。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还有下一辈人(90后和00后),我说,或许我都不知道,除了这两辈人,以后的答案,还会是什么样子。

当老一辈人带着渐渐失传的医术和工艺技术走去另一个极乐世界的时候,我终于开始相信和明白原来古代艺术品收藏中为什么会有失传的技术这绝非夸张。还有就是为什么医疗技术如今比过去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为什么医患纠纷却比过去增长了许多倍。医生的浮躁是被逼的,因为这个社会逼的他们不得不在北京市中心上班,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却只能在郊区租房,每天都在发愁柴米油盐和自己的人生安全,倘若再碰巧碰上几个无理取闹的患者一闹,心寒了,人情味儿都没有了,更不要提钻研医术。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尽管仪器先进了,教科书也先进了,但是很多医生的医术却不如从前了。当然,像协和这样的好医院里还是有医术高明的人,然而许多东西都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这个社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各种阶层。一个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你不往上爬,你就被踩死,你脚踏实地,你就变成炮灰。

当我所喜欢的。一位医生作家张羽在她的书里无限怀恋又感触的写起当年那位林巧稚一般的医生许老太最后也退休离开了协和,再也没有一个住在医院旁边随时24小时开机随时赶到医院去的老教授和她那一群宠辱不惊的猫的时候,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居然情不自禁的掉下来。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没有人再静得下心来。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篇三

今天我看完了记者柴静拍摄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里面详细的分析了雾霾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能够控制雾霾的产生,想要留住蓝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记者通过一个个事件,一串串数据深入浅出的告诉了我们雾霾带给我们的身体多大的伤害,它的致癌率有多高,在这之前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看完这个视频让我沉默了许久,也让我对这位身材娇小,内心却充满着正能量的女人竖起了大拇指。

在调查视频中我看到了我生活的城市—石家庄,2014年污染天气天数竟高达264天,一年365天,这是什么比例?意味着我们一年中72%的时间生活在这样的“毒气”中,早上起床我拉开窗帘看到的不是远处的高楼大厦,不是远处的大山,看到的只是颜色灰暗,云里雾里的模糊世界,雾霾又来了,心想着这样的天气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紧接着我会翻看手机看看这几天的什么时候能够刮风,等待着雾霾的结束,因为如果盼着好天气就只能靠风来结束。

视频中记者采访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白云吗?她回答:没有,记者又问你看到过蓝天吗?她回答:只看过一点点蓝色,看完这个小女孩的回答,我的心里感到难过又惋惜,因为我也有一个女儿,她今年才3岁,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将来生活的城市看不到蓝天白云,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每个家庭都有汽车,甚至几辆,即使很近的路也得开车,这已经成了习惯,觉得不开车就出不了门,我想这就应该从我们这一代人,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想要留住蓝天,留住绿色家园,是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了,减少开车次数,多坐公共交通和地铁,能拼车就拼车,保护我们生存环境。

节能减排。是我们一直以来号召的,也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是我们都是雾霾之下的一份子,我们之力虽微薄,但众志成城,终会改变些。柴静说,这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和雾霾的恩怨,它已危及到了我们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危及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这是一斗争,是一场长期战斗,我们一定能战胜,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做到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篇四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着。”

在我们措手不及时,雾霾如同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击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国,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问:“二十年间那片蓝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云又去哪了?”

我从来不曾想过冬天供暖的背后是一群恐怖的颗粒物,不曾想过汽车行驶的背后一例是危险的污染,更不曾想过自由呼吸的背后是无数危险的因子,我也从来未曾想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种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进手术室的场景,他们一家人没有吸烟史,却仍在遭受着这样的病痛,当显式镜中出现遍满黑丝、黑斑的肺部,我不禁为她心痛;一个小女孩孤独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着透明的玻璃,渴望一个莺语花香的'外界;那个六岁的山西女孩仰着无邪的脸回答:“没有见过星星与白云……”我曾以为只有见到矿山的炸裂,只有见到冒着黑烟的烟囱才算是污染,但事实却是雾霾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与幸福。

那我们如何对待雾霾,创新无疑是一条必经的路。英国委员会大臣说过,政府将公平竞争的机会留给市场,市场自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他们使用了天然气,这便是创新的力量。我们也不应当置身事外,环境的保护也依靠我们每一个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觉到脚踏实地,而不只是寄住在这个蓝色的星球。

当我看见那终被网覆盖起来的泥土,看见安装了净化处理装置的餐馆,看见了加油站的员工对器材进行更新,而不是说着“你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话语的时候,我终究是对这一场旷日持久的环境保卫战有着无限的信心与希望。我相信我们留给自己的子孙也不会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

那个小女孩在花盆里养了一只蜗牛,每天都对着它吹气,你见到了吗?它其实真在一步步地长大,就像我们憧憬着的美好未来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篇五

浮躁。是我对如今社会的最直接感触。

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微信上与一个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所起的争执。他分享了一篇文章,既然是被分享,想必也是许多人都认同的观点。

那篇文章是一个十岁小学生和她的中文系大学教授父母所写的共同控诉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主要矛盾在于比如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期末考试死认“诸葛亮”而不认“孔明”,或者不允许孩子发散思维的种种诟病。

坦然的来讲,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同样从小学生长大、从小学语文教育中走出来的人,我依稀还能够回忆起童年时候的种种情形,这样的回忆告诉我,小学语文这样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孩子与成人不同。孩子的非黑即白的那种观点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在成人世界中可以判断为错误的,但是,这又何尝没有体现出孩子的一种纯真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生阶段经历过来的,也都应该有过这种阶段的经历感悟。

所以,当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觉得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那位“具有批判精神”的小女孩太过于早熟了。她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她的同学们,所以当然很多都会是“错的”。

但我并不觉得一个小女孩早熟有什么问题。我感到担忧的是,这个社会的观点居然正在支持这种早熟——从那篇文章的分享数量上就可以看出。

真心觉得,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赶路,生怕自己落后。

我不禁又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当我还是一名学渣的时候,我跟我的母亲讲说,“不是我不用功,我只是顺其自然的。用功,而我周围的其他人都太用功了,如果我在美国,这样的成绩肯定还不错。”

很多年过去,事实上,回想起来,我说的不错。美国大多数人民(除开华尔街精英等少数不谈)还是那样悠哉悠哉的不用功,却可以享受着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了——当年班里最用功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勤(苦)奋(逼)而努力的工作着,为了获得一张可以将来让自己的孩子悠哉悠哉不用功的绿卡。

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家乡不建设,要去做二等公民狗。亦或许有的时候,浮躁是一个反应链,一旦开始,很难停下来。有的时候,也会迫不得已,顺应了这趋势大流,变得庸俗。识时务者为俊杰。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 篇六

今天,我观看了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了非常深的感触,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柴静怀孕了,本该是值得全家人开心的事,但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良性肿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动手术,手术要全身麻醉,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撑不住,全家人都为这个还未来到人世间的小宝宝揪着心。手术成功了,但却引起了作为妈妈的`柴静的思考,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为什么会得肿瘤呢?答案是PM2.5。这是一种超细颗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常称的雾霾,近几年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真的正常吗?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而它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上升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里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人体,小小的颗粒就会在我们体内到处“遨游”……

我多么希望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受到伤害。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建议爸爸将普通灯泡替换为节能灯,也许一只节能灯做出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我还可以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空调;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郊游时和把爸爸妈妈一起改骑自行车……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么一个家庭呢?千千万万个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其中,这样既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又可以使环境更优美,何乐而不为呢?“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为那蔚蓝色的天空努力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62 4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