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用范文 > 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精选4篇】

发布时间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习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一

在学习了钟扬同志先进事迹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是一名科学家,坚持亲自采集植物种子,全程自行把控,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他是一名老师,在学生身上倾注大量的心血,建立了科研队伍;他更是一名党员,把国家和人类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追求,为人类事业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品质。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他曾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宝贵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有时,我们时常会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家长越来越难弄,其实并不是孩子难教,家长难弄,而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学情,我们转变得不够快,思考太局限,投入不够。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才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霍姆林斯基说过:“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心中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发芽。师爱可以是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更可贵的是读懂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秘密花园,我是手执着这个花园钥匙的人,这钥匙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爱,我改如何让这花园鸟语花香?的答案就是,我要去倾听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个学生,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把我的爱融入到这责任中去。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二

近日,我学习了《立教为民立德树人》。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山区平凡岗位上的教师竟有这么不平凡的历程与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他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他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进取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在工作中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扎实工作,认真阅读教育类杂志,不仅给与自己正确引导,而且能使自己对教学各方面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教育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得失。作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拥有自己的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时间过得好快,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三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好教育者,当好学生的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呢?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我们一接班,就会发现,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时。加之心脏病、癫痫、脑瘫的,真实状况时时有,就看你有没有爱心。有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爱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我们要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千方百计的接近他们,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维。把它们的问题当着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有爱心,我们多了些欢笑,少了些误解;有爱心,孩子们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视;有爱心,家长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担心。

爱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我说过“我们的工作有别于工人,工人少生产几个零件,少拿一点工资;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班学生,不认真工作,误的是一代人”。有爱心,就有责任心。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我们在鲜花盛开的时节,用博爱从事着阳光下伟大的教育事业。“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在教育的天地里,爱心滋生着工作的责任心,润滑着师生的甜美关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爱是学生成才的摇篮,让我们用师爱去点燃火种,让我们用师爱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 篇四

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生秉烛铸民魂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广大教师如同烛火,他们不辞辛苦,教书育人,点燃了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之灯”“科技之灯”“温暖之灯”,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绚烂光芒,指引着我们不断迈向新征程。

广大教师以思政课,点燃了民族的“信念之灯”,照亮伟大复兴之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办学校,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成绩喜人,未来更可期。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用丰富学识沉淀自己、启迪学生,当好爱护学生的师者和长者,当好学生求学为人的引路者,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好家国情怀,让他们志存高远,把爱国情怀根植在内心深处,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扬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立德打牢根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大教师以科学课,点亮了民族的“科技之灯”,指引壮丽创新征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党中央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到新能源汽车再到5G、物联网、量子通信……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背后,无不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沐雨栉风、砥砺前行,不断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他们以心血点燃“科技之光”,勃发出一股股强大的源动力,指引着科技创新的壮丽征途。

广大教师以品德课,守护了民族的“温暖之灯”,护航幸福生活华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人生 “拔节孕穗期”和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的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到厉行勤俭节约,从倡导文明礼让到培育谦虚谨慎的品格……我国广大教师在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他们不辞辛苦,久久为功,在广大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点燃了民族心中的“温暖之灯”,更以此护航着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致敬广大教师,并祝愿他们未来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62 17500